大清的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Posted 清朝 篡位 载沣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的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清的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正是载沣在1908至1911年间担任使网站一职时的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才倒追了清政府这么快就灭亡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载沣又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富有远见的人物,他从摄政王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安心在醇亲王府国自己安定的生活,没有幻想过任何复辟清朝的方法,他平静而淡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从这里可以看出载沣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的人。

现在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载沣是当时的摄政王,而且当朝皇帝是自己的长子溥仪,当时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已离世,他为什么没有篡位做皇帝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继承皇位的法统问题。按照自古传下来的规矩,皇帝的继位应当是从他的儿子中选择的,一般是嫡长子。在光绪还没有去世而只是生病的时候,他因为没有后代,为了使皇位能够顺利继承下去,慈禧太后选择了载沣的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当儿子,同时也过继给光绪当儿子,就是所谓的“一人祧两房”。因此从宗法上来讲,溥仪已经不是他的儿子了,溥仪继承皇位才是正统,载沣没有任何资格能够继承皇位。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的载沣已经是监国摄政王了,职责是代替只有三岁的溥仪处理政事,可以说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当时皇帝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他的手里的,既然权力已经握在手里了,有没有皇帝这个名号也没什么区别了。

综合来看,载沣无论是从法统角度还是实际情况角度都没有篡位的原因和理由,而且他本身对权力也并不迷恋,这从他后来辞去摄政王之位,安心隐居在醇亲王府不问政事可以看出来。因此载沣既不想也不可能去篡夺皇位。

载沣的儿子有怎样的结局

爱新觉罗·载沣,子伯涵,号静云,晚年又自号为“书癖”,改名为载静云。他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孙子,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同时也是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曾经在1908至1911年间担任过监国摄政王的职位,是清政府最后三年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重大的功绩,但他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不贪恋权力,于1911年辞任摄政王,从此不问政事,安心生活,直至1951年安然离世。

载沣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大长子也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他字耀之,号浩然,先后三次登上皇帝之位。第一次是在1909年,当时还只有三岁的溥仪,被慈禧强迫立为皇帝,由他的父亲醇亲王担任监国摄政王,替溥仪处理政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迫于全国山下巨大的反帝浪潮,溥仪不得不退位。此后又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当了十二天的皇帝。一直到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邀请他做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是康德,因此又被称为康德皇帝。在这个位子上溥仪一共做了十一年的傀儡皇帝,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此后的他被苏联军队俘虏带回苏联,在1950年被押解回国,接受学习和改造。后来因为毛主席的特赦令而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直到1967年因肾癌病逝,享年61岁。

载沣的其他三个儿子次子爱新觉罗·溥杰生于1907年,主要成就在书法方面,曾经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和全国人大名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作品有《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三子爱新觉罗·溥倛只活了三年便匆匆离世;四子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曾经创办北京竞业小学,担任过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晚年发表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等研究清朝晚期的文章,于2015年去世,享年九十六岁。

总得来说,载沣的四个儿子中,一个是末代皇帝,一个是书法家,一个早年夭折,一个是教育工作者,除了早早离世的三子之外,其他三个也算是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汪精卫刺杀载沣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汪精卫”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最多的应该是他投敌卖国,背叛革命沦为应该彻头彻尾的汉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卫青年时期,他对祖国是满怀热情和希望的,为此他也曾加入过由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他还策划过一桩震惊一时的暗杀计划,暗杀的对象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1905年,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他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但是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革命党人虽然组织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败了。汪精卫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便决定通过暗杀清政府的重要成员来显示革命党人的力量和决心,从他“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意志之坚定。

他的这种为革命献出一切的精神还吸引了后来他的妻子陈壁君对他的爱慕,陈当时便决定与他一起施行暗杀计划。汪精卫和陈璧君等四人经过商议之后,把目标锁定为监国摄政王载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载沣的出行或习惯之后,他们决定在载沣经常走过的甘水桥用炸弹暗杀他。为了确保暗杀成功,汪精卫特地找人做了一个一尺高的大铁罐,里面装满了炸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遥控引爆技术,就是说如果炸药爆照,那么作为引爆者的汪精卫也是必死无疑的。

但是因为他们在埋炸药时误把路人当成了警察,急忙逃离,导致了计划的失败。后来当他准备再次埋伏炸药时很快被抓获,但是汪精卫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从容不惧,甚至还对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可见当时他受革命思想影响之深。

如果汪精卫的暗杀计划成功,或许中国历史就会改写了,他后来可能也不会去当汉奸。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是永远无法假设和重来的。

相关参考

载沣为何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孙字,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X的第五个儿子,他是在宣统年间的开始任监国摄政王。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人物爱新觉罗载沣。首先,爱新觉罗・载沣出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字

监国摄政王载沣为何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曾经在清朝最后的三年间即1908至1911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是为了代替他的长子当时还只有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处理政事而建立的,因此在这三年间载沣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

监国摄政王载沣为何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曾经在清朝最后的三年间即1908至1911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是为了代替他的长子当时还只有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处理政事而建立的,因此在这三年间载沣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

载沣见过光绪吗,光绪死后,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光绪死后,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溥仪入继大统,等于名义上把溥仪过继给了光绪帝当儿子。这既是慈禧太后临终前的安排,也是当时清廷比较正常的选择,因为这是宗室中和光绪血缘最近的。当然,之前也出现过哥哥死了

历史人物 溥仪登基时才三岁,为什么摄政王载沣不自己当皇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带着无尽的遗憾在中南海瀛台病死。慈禧太后当天连下两道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

爱新觉罗载沣,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

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的?关注【历史深处】,看军人时代,读懂近代军阀!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后,光绪弟弟爱新觉罗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大臣,他的儿子溥仪当上了皇帝。

载湉和载沣关系,大清皇帝光绪与载沣的关系

大清皇帝光绪与载沣的关系?是兄弟,光绪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名载湉,也是慈禧的外甥,他们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七弟,光绪死后没有子嗣,传位与溥仪,溥仪就是载沣的儿子。载沣是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爱新觉罗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朝? 大清帝国的凋零

曾有人说,光绪在临终之前,他的亲弟弟载沣去见过他最后一面。在这次会见中,光绪嘱托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在被囚禁期间,每天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写上“袁世凯”三字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朝? 大清帝国的凋零

曾有人说,光绪在临终之前,他的亲弟弟载沣去见过他最后一面。在这次会见中,光绪嘱托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在被囚禁期间,每天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写上“袁世凯”三字

历史人物 慈禧为什么不让载沣当皇帝,原因是什么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溥仪登基时才三岁,为什么慈禧不让载沣当皇帝,反而当摄政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溥仪是载沣的儿子,为什么慈禧在临终前不让载沣当皇帝,而是让三岁的溥仪当皇帝,并且还让载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