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郑介民生平故事简介,郑介民历史评价,郑介民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郑介民生平故事简介,郑介民历史评价,郑介民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郑介民生平故事简介,郑介民历史评价,郑介民怎么死的?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出生于广东文昌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其父郑兰馥,晚清县学生员,对他寄予厚望,尽力供其读书。郑介民少时进私垫,十七岁转入广东省立琼崖中学。他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秘密参加了“琼崖民军”,在陈继虞部任书记,后因遭到通缉,与几个同乡一起亡命马来亚,更名为介民。在吉隆坡,郑一边在橡胶园、养鱼场等处帮工,一边帮助编辑《益群日报》。
1924年初,孙中山在广东黄埔创立陆军军官学校,消息传到南洋,郑介民回国报考,但名落孙山。失望之余,他投入广东省警卫军吴铁城部当学兵。在黄埔军校第二期招生时,他终于通过了考试。进入黄埔军校之后,郑介民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十分留意校内的政治动态,不久便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与贺衷寒、王伯龄、陈诚、潘佑强等一起,与“青年军人联合会”相对抗。郑在“孙文主义学会”中十分活跃,经常将各方面情况向上级密报,获得校长蒋介石的好感。
郑介民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蒋介石当做“骨干分子”送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专业。他通读了《俄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书,不但没有增长一点共产主义思想,相反更加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校期间,他撰写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书,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民族问题,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1927年8月,郑介民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回国。此时正值蒋介石受桂系等势力的排挤而下野,郑被中央军校总队长贺衷寒安置在军校总队部任政治教官,不久改任第四军政治部秘书。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郑介民立即晋见,向蒋表示效忠之意,并向蒋报告了他所悉心收集的留苏黄埔生的思想动态,蒋介石认为郑介民颇有才干,决定留其在身边担任侍从副官,专门从事搜集情报的工作。从此,郑介民开始了他的特工生涯。
蒋介石在南京确立统治地位后,竭力建立个人独裁专政,排斥异己势力。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桂系,在北伐讨奉之后控制了从南岭横贯长江蜿蜒以迄长城的纵向“一条龙”区域,形成对南京国民政府围迫之势,蒋介石颇为不安。郑介民分析局势后,主动向蒋请缨,前往李宗仁的大本营武汉,以他与李宗仁之弟李宗义在中山大学的同窗关系,进行侦察与瓦解工作。他骗取李宗义的信赖,隐瞒了在南京政府供职的身份,住进了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的总司令部,与李宗义同居一室,并顺利接近了桂系的最高层。平时他装出一副老实谦恭之状,对李宗仁言必称“德公”,博得了李的信任,议论军机亦不回避,使其迅即有所收获。他还以交友手段贿赂总部机要人员,弄清了桂系各部兵力配置与装备情况。最后连第四集团军电讯密码本都拿到手,拍照送往南京,使桂军调动部署一切机密全为南京所掌握。
郑介民还利用桂系内部矛盾进行挑拨离间活动,在湖北籍将领中散布“鄂人治鄂”的主张,又在广西籍将领中挑拨说“当权发财的是湖北人,打仗拼命的却是广西人”,使桂军内部裂痕加深。郑介民在武汉的这些活动,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与严密掩护,直到蒋桂战争结束,李宗仁等对郑介民的真面目尚一无所知。
1929年7月,郑介民被蒋介石派往广西,出任省政府委员兼省党部整理委员,继续在桂系内部进行特务活动,不断向蒋介石密报桂系的情况。后郑介民从广西回到南京,在参谋本部任上校参谋。
1932年3月,第二次下野复出的蒋介石集合黄埔系骨干分子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郑介民列名为九名“中央干事”之一。“复兴社”下设有特务处,蒋指定戴笠为处长,郑介民为副处长。郑介民身为黄埔二期毕业生,又曾留学苏联,结果却被名列黄埔六期肄业生戴笠之下为副,心中愤懑不平,但他明白蒋对戴笠的特殊信任,便竭力克制自己,表面上对戴客气谦让、融洽相处,在工作中则卖力效忠于蒋,以显露自己的才华。其时,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抗日,但在《淞沪停战协定》后被调往福建。郑介民即在第十九路军中派遣了一批潜伏特务,与他们保持严格的单线联系,使特务深藏而便于秘密活动。1933年11月“闽变”发生,郑介民利用这批特工获取了有关“福建人民政府”的大量情报,甚至得到了十九路军内部联络密电码,使蒋介石在调兵平息“闽变”过程中能够轻易得手,连戴笠也不得不称赞郑介民有“制敌先机”之明。
1934年春,郑介民被派往北平,兼任复兴社华北区区长,重新调整部署了复兴社特务处在华北区的工作。5月,他主持刺杀了汉奸张敬尧。嗣后,他奉蒋介石之派,率“军事考察团”赴欧洲德、意、英、法、奥、瑞士等国访问。郑介民特别注重了解德、意等国法西斯特务机构的组织及活动方法,刻意研究、搜集资料。在柏林与罗马,郑介民受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接见。他兴奋异常,引为资本,四处吹嘘。他每到一地就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大力鼓吹效忠蒋介石,并发展复兴社组织。归国后,他向蒋介石送交了长篇考察报告,并进行了当面汇报,得到了蒋的夸奖。他协同戴笠对特务处的工作进行调整与充实,效法德、意法西斯的做法,控制交通与通讯,监督无线电台与干扰广播,派遣特务进入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加强警察机构的工作,等等。郑随即被蒋任命为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主管情报工作。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郑介民在参谋本部第二厅又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并兼任于1938年8月成立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任秘书,但因戴笠对军统局大权抓得很紧,郑遇事只能退让三分,力免龃龉。嗣后,参谋本部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郑介民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副厅长,仍掌理军事情报业务。
1939年9月,郑介民离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他阅读了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与有关间谍战的资料,在以后几年中陆续写出《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范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书籍。郑勤奋好学,钻研写作,因此获得“积学勋章”。
1940年夏,郑介民被蒋介石派往南洋一带“巡视”,拓展海外情报组织。他对于日军对南洋的战略进攻及盟军防御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著有《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一书。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英、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协同对日、德作战,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统帅。次年1月,在新加坡召开了盟军军事会议,郑介民被蒋派赴出席。他在会上提出了放弃无险可守的新加坡、集中兵力保卫印度尼西亚、使之成为西南太平洋盟军基地的建议,但未被采纳。主持会议的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英国上将魏菲尔(Archibald P.Wevell)过分相信英军的战斗力,不料半个月后,在日军发动强大攻击面前,新加坡英国守军六万人竟一败涂地缴械投降。魏菲尔这才致电蒋介石,承认没有听从郑介民建议之过失,郑在蒋心目中的地位于是再升。他随即被派担负与南太平洋盟军统帅联络的重任,先后去爪哇、印度、锡兰、埃及等地,在盟国协同对日作战方面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他还被蒋介石指定为“中美联合参谋会议”成员。由于他对战局和一些军事问题好做分析判断,常常提出一些独到见解,受到美国方面的重视,后来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也称赞他是“国民党中有数的军事谋略家”。
在1945年6月举行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介民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意同中共和谈的同时,不断挑起军事冲突。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并在北平成立监督停火的“军调处执行部”,郑介民被蒋介石派任为“军调处执行部”北平办事处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与中共代表叶剑英共事。郑在商洽停战之同时,又背地里挑选三万余名军统特务,或分派各地“调处小组”任职,或潜往各解放区进行破坏活动。是年3月,戴笠坠机身亡,军统局几名主要成员钩心斗角争夺局长职位,蒋介石思忖再三,最后选中郑介民接任军统局长。
在国民党内外严厉指责和强大压力之下,军统局于1946年10月被迫改组易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内外勤人员减少了两万余人,而诸如“警察总署”、“交通警察总局”等公开的警特组织以及其外围“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东方经济通讯社”等团体机构亦不如戴笠在世时那样俯首帖耳地听命了。郑介民虽为局长,但副局长毛人凤竭力控制实权,将郑氏人马排挤在实力圈之外。毛人凤还在郑介民五十寿辰时,利用郑妻贪财的弱点,暗地怂恿大小特务赠送寿礼,将各种珍贵礼品摆满一堂,用微型相机拍照后向蒋介石举报;又煽动特工遗属前来大闹寿堂,演成轰动一时的丑闻。毛还在特务中对郑介民“汰弱留强”、“紧缩开支”的做法横加指责,以获取人心。经过这一番权术争斗,从事了大半生特务工作的郑介民,终于敌不过毛人凤,于1947年12月被蒋介石免去了保密局长的职务,改任国防部常务次长兼行政院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主管国防物资工作,以利用其与美国军方的交往,向美国多要些军援与剩余物资,供内战之需。不久,郑又转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但郑介民竭尽全能也帮不了蒋介石多少忙,更无力挽回颓败的战局。
1949年10月初,郑介民从广州赴美国,秘密列席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他讲述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所陷之危局,期盼美国军方能继续给予更多的援助。11月中旬,他归国经香港赴台湾,继续追随蒋介石。1950年3月,他列名“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委员;1953年11月,出任国民党中常会“敌后区小组”组长;1954年10月,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1957年后又任“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处长、国民党中委第二组主任,后转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在台期间,他专注于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情报搜集和研究,并经常向蒋介石汇报,在有关会议上做讲演,还著有《苏俄现阶段的国家战略》、《共产党反右倾运动的最新动向》等书。
1959年12月11日,郑介民因心脏病猝死于家中。
参考文献
- 沈醉等撰:《我们所知道的郑介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90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 陈少校著:《黑网录》,群众出版社1979年版。
- 沈醉:《我的特务生涯》(续篇),香港金陵出版社1986年版。
- 沈醉:《我所知道的军统内幕》,香港中原出版社1985年版。
- 沈醉:《我这三十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相关参考
蓝衣社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群黄埔生创建的秘密组织,胡宗南、郑介民、戴笠都是由此发迹。几年后成为民国三大派系之首,最终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法西斯化运动。蓝衣社创立七年后因种种矛盾不宣而散,分化为三青
蓝衣社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群黄埔生创建的秘密组织,胡宗南、郑介民、戴笠都是由此发迹。几年后成为民国三大派系之首,最终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法西斯化运动。蓝衣社创立七年后因种种矛盾不宣而散,分化为三青
马汉三:马汉三与戴笠的死有什么关系?戴笠死后,毛人凤决心把毁机事件查个水落石出。最后他通过推论,判断马汉三就是制造空难的主谋。 不久,北平王蒲臣来电称:马汉三与郑介民勾结,有侵吞巨额敌伪产业之重
·朱介民朱介民,化学纤维工程专家。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我国“六五”攻关项目《涤纶长丝高速纺丝工艺及设备》、“七五”攻关项目《超高速纺丝工艺和设备》及《芳纶Ⅱ型纤维研究》等课题组负责
鄭介民,軍統三大巨頭之一,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軍統特務內部三大巨頭之一的鄭介民,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對戴笠是不相上下的,但在使用方面卻和對戴笠略有不同。蔣鼎文、蔣蔣介石除了長時期叫他協助戴笠主持軍統特務工
鄭介民,軍統三大巨頭之一,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軍統特務內部三大巨頭之一的鄭介民,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對戴笠是不相上下的,但在使用方面卻和對戴笠略有不同。蔣鼎文、蔣蔣介石除了長時期叫他協助戴笠主持軍統特務工
鄭介民,軍統三大巨頭之一,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軍統特務內部三大巨頭之一的鄭介民,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對戴笠是不相上下的,但在使用方面卻和對戴笠略有不同。蔣鼎文、蔣蔣介石除了長時期叫他協助戴笠主持軍統特務工
知名人物 彭泽民生平故事简介,彭泽民历史评价,彭泽民怎么死的?
彭泽民,字锦泉,号镛希,1877年11月7日(清光绪三年十月初三)生于广东四会。父亲彭明翰,在佛山靠糊纸盒为生,家庭十分贫苦。彭泽民幼年入塾受教,断续七年,并曾跟随伯父学习中医。后因父亲病故,生活无着
知名人物 林长民生平故事简介,林长民历史评价,林长民怎么死的?
林长民,幼名则泽,字宗孟,自号苣苳子,又号桂林一枝室主,晚年门栽双栝,亦称双栝庐主人,福建闽侯人。1876年9月16日(清光绪二年七月二十九日)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林孝恂系翰林,曾任官浙江金华、孝丰、仁
知名人物 林觉民生平故事简介,林觉民历史评价,林觉民怎么死的?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南后街杨桥巷口[1]。他的生父林孝孝觊,字玉珩;叔父林孝颖,字可山。林觉民从小过继给叔父为子[2]。林孝颖是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