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云山生平故事简介,张云山历史评价,张云山怎么死的?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云山生平故事简介,张云山历史评价,张云山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云山生平故事简介,张云山历史评价,张云山怎么死的?
张云山,字凤岗,陕西长安人。1877年10月15日(清光绪三年九月初九)出生于贫苦农家。张的父母早逝,两个哥哥因家贫出外谋生,他由族人名五婆的老人收养,故幼年失学,帮人劳动。他喜看旧戏,对戏中关羽、岳飞、包拯等“名将”、“清官”最为仰慕。稍长,有胆识,善击剑且膂力过人。
1895年,西宁爆发回民起义,新疆巡抚、署任陕甘总督陶模奉令募兵镇压。当时,张云山投效当兵,转战西宁、新疆等地,并在营中加入哥老会。张因打仗骁勇,积功升任都司。1905年回陕,在新军中任司号长。由于张为人耿直,待人诚恳,颇得下层官兵的好感。他通过理门公所(当时公开的戒烟机构)负责人夏连生,与哥老会在西安的“黄大爷”接上关系,陆续把新军中的号目、号兵介绍加入哥老会,从此,他的影响与势力日渐壮大。
1908年新军由常备军扩编为陕西陆军混成协时,张任司号官。同年10月,同盟会员井勿幕由日本回陕活动革命。不久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选举李仲特为会长,决议联合新军中的“慕亲会”、“哥老会”、“刀客”等在中下层官兵中影响颇大的会党共同行动,并派钱鼎、张宝麟代表同盟会与张云山联系。经过两三个月的积极活动与宣传,使张云山及哥老会其他头目也都了解了同盟会的革命宗旨。张表示接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答应双方采取联合行动。为了壮大力量,张决定开山堂——“通统山”,并自任山主,吸收成员一千多人,占全协官兵的四分之一。他们在各标、营建有自成系统的哥老会组织,标有“标舵”,营有“营舵”,队有“队舵”,拥有很大的潜势力。而新军中同盟会员人数则很少。
为了加强同盟会与哥老会的联合,井勿幕、钱鼎、张云山等人发起,于1910年7月9日(农历六月初三)在大雁塔召开结盟会议。当时到会的有双方重要人物三十多人,时称“三十六弟兄”,他们在神前歃血宣誓为盟,共图大举。此次会议,影响很大,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和哥老会的团结,为后来的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震动,清陕西当局颇为惊慌,对于在新军中各会党的革命活动严加防范,并下令从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三)起,将新军第二标所属一、二、三营陆续开往岐山、凤翔、宝鸡一带,听候行止。张云山、钱鼎等人得悉此讯,感到原定于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之起义日期已缓不济急,必须立即改变计划。即由钱鼎、张宝麟、张钫等于10月21日(农历八月三十日)夜间去见新军三十九协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研究应急对策。经商定于次日(九月初一)上午九时,在城西林家坟召开有各方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九月初一本为军中发饷日,各方负责人物均借故先后聚集林家坟开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钱鼎为副首领,决定于当日上午11时发动起义。恰好当日亦为军中假日,清兵多外出游逛,起义军首先占领了城内军装局、鼓楼制高点和藩司衙门等要地,随即成立起义军总司令部,定名为“秦陇复汉军”,张凤翙为临时大统领,通电响应武昌起义。清西安将军文瑞闻变退守满城,起义军于初二日拂晓开始向满城进攻,钱鼎、张云山、万炳南率队从西面攻击,张凤翙率队从南面进攻。经过半天激战,于下午攻克满城。文瑞投井自杀,陕西护理巡抚钱能训逃匿被查获。西安其他武装部队纷纷响应革命。于是起义军总司令部由军装局移至陕西高等学堂,于10月25日开会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张云山为调遣兵马都督,成立军政府。接着由张凤翙、张云山先后发布安民告示及檄文,要求会党及市民严守纪律。
当陕西新军起义时,清卸任陕甘总督升允闻变连夜逃往甘肃,旋经陕甘总督长庚保荐,任陕西巡抚兼办军务。升允遂调动甘肃清军马国仁部于11月21日攻陷长武,进逼邠州(今彬县)。张云山闻知西路吃紧,即向军政府自荐,率向字营等部开赴西路,在长武冉店桥一带和清军激战,终将敌军击退,使局势转危为安。此时河南来犯清军则攻陷潼关,故东路告急。大统领张凤翙亲自前往督战,张云山被调回西安主持防务。不久潼关收复,而升允又调集甘肃清军张行志、陆洪涛、马安良、崔正午等大批部队,由陇南、泾川分南北两路再犯陕西。长武、邠州等地相继失陷,情况极为严重。张云山急赴乾州(今乾县)堵截清军,坚守城防。与此同时,清军陷陇州(今陇县)、汧阳(今千阳),副大统领万炳南在凤翔被围求援。张凤翙亲率由东路新回部队驰援乾州,又调井勿幕和陈树藩部赴援西路。一时各线同时抗敌,紧张异常。张云山坚守乾州城防,牵制了众多清军,双方对峙八十三日,大小数十战,以致城无完堞,伤亡颇大。张云山身先士卒,日夜巡城督战,清军曾多次使用云梯攻城、挖掘地道或派人诈降等,均未得逞。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并下令各地清军停战并进行和谈。18日,陕西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与河南清军将领赵倜达成协议,清军退出潼关,28日张钫率华阴各处民军西援。此时惟升允占据醴泉拒绝谈判,并将张云山派去的谈判代表雷恒焱杀害,直到在乾州的马安良向张云山求和并达成协议,升允陷于孤立,方于3月8日率领入陕甘军各部退出陕境。东西两路战事全面结束。
是时,袁世凯已继任临时大总统,张云山以光复有功被授陆军中将,补秦军第一镇统制。不久,为了削弱各地起义军实力,袁世凯令都督张凤翙缩编陕军,将张云山部缩编为第一师,张云山改任师长。
陕西光复后,以张凤翙为代表的同盟会,与以张云山为首领的哥老会之间的分歧加剧。一时,张云山与张凤翙之间也颇多歧见。当时二张一在南院,一在北院,俨然形成南北对峙。后经郭希仁、宋伯鲁等斡旋,规以大义,二张关系才逐渐好转。其后张凤翙令张云山率队剿抚在盩厔(今周至)、郿县(今眉县)、凤翔等地的溃军散勇,安定了地方。
张云山对提倡男人剪发辫,妇女放足,对在省内创立同志小学和设立普云堂药铺施舍医药多有所赞助。他支持张凤翙禁种鸦片的主张,曾亲自到盛产鸦片的兴、武、扶、郿等地召集民众宣讲禁令。由于受旧思想局限,慕求“清官”、“名将”的美名,张云山甚至仿效铁面无私的包拯,常在台上设置铡刀以示众下,又过分热心于哥老会势力的发展,采取不适当手段,曾引起人们对他的反感,但张为人尚能从谏,予以改正。1914年3月,河南农民起义反袁军白朗部进入陕西,袁世凯派其亲信陆建章以“追剿”白朗为名,率北洋陆军第七师开进陕西,驻在西安城东附近。6月电召张凤翙入京改任将军府扬威将军,以陆建章继任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独揽陕西军政大权。陆建章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大肆镇压革命党人,裁汰缩编陕军,又将张云山所部第一师缩编为混成旅,改任张为旅长兼陕北镇守使,但设置种种障碍,使张不能到任。张处此情况下,欲反抗而不得,只好曲意奉承。直到货尽财竭,陆仍步步相逼,张忧愤咯血,于1915年6月死去,终年仅三十七岁。张云山暴卒后,各方反响甚大,陆建章为了蒙骗世人,经陆军部于7月1日呈请袁世凯准予“从优照上将例”“给恤”[1]。
注释
[1]关于张云山卒于1915年6月的哪一天,尚未找到准确记载。但从《政府公报》中可以看到:1915年6月7日袁政府尚颁给张云山三等嘉禾章;同年6月24日则下令裁撤张生前所任的陕北镇守使缺;到7月1日则刊有“陆军部呈遵令从优照上将例议给陕北镇守使张云山恤典由:准如所议给恤此批”的条文。由此可见张当系于6月某日故去。
参考文献
- 郭希仁:《从戎记略》,共和印刷公司1913年版。
- 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编:《西北革命史征稿》,1949年版。
-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二辑。
- 《宋伯鲁撰并书张云山墓志铭》。
- 《许宝荃撰并书张云山神道碑》。
- 《关于张云山几个材料片断》,庞建堂口述,刘茵侬记录。
- 《宋伯鲁撰并书郑子屏墓志铭》。
- 《郑自毅采访录》(手稿)。
- 宋伯鲁纂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1934年版。
相关参考
中文名:张云逸别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上僚下村出生日期:1892年8月10日逝世日期:1974年11月19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广州虎门
中文名:冯云山别名:冯乙龙、冯绍光出生地:广东花县禾落地村职业:太平天国南王主要成就:金田起义,全州战役参考资料:《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清史稿》《关于冯云山的家庭情况与后裔问题》www.ch
张云璈(1747—1829),字仲雅,清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选为湖南安福县知县,后调湘潭,在任5年。辞官归居后,或潜心著述,自得其乐,或登山玩水,怡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
知名人物 张岚峰生平故事简介,张岚峰历史评价,张岚峰怎么死的?
张岚峰,字腾霄,河南柘城人。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张映宿是秀才,以行医为业。兄张云峰,曾任县商会会长。1918年7月,张岚峰在本县高小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立淮阳第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张云逸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中,曾拿起武器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除了朱德元帅外,就要数张云逸(1892年?1974年
人物经历早期经历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
林云山台湾屏东人,1929年9月25日生。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旋入预备军官第一期受训一年。1953年入台湾当局“经济部”联合工业研究所工作,期间曾服翻译官役一年。1959年8月在淡江文理学
张云逸(1892?1974)广东文昌人。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历任中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冯云山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又名乙龙。广东花县人。自幼诵习经史,博览天文、历算、地理、兵法等书,但怀才不遇,屡试不中,只得为乡村塾师。1843年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他首先“皈依其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