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康熙为子取名暗含深意, ”九子夺嫡”却打脸康熙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康熙为子取名暗含深意, ”九子夺嫡”却打脸康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康熙为子取名暗含深意, ”九子夺嫡”却打脸康熙
大清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也是继元朝蒙古人之后第二个由少数名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熟悉清史的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康熙帝之前,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在对子嗣取名问题上很随性,诸多同辈皇子间的名字完全没有联系。直到康熙帝在位时期,才对皇子的名字做了统一排序和规定。 康熙帝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崇尚儒家学说 康熙帝之前的大清帝王对于汉族文化的接触与接受程度有限,导致整个大清上至皇帝下至贵族对于汉族文化有一定的排斥和轻视。但随着大清入主中原,接受汉族文化以及解决「 ”满汉一家”成为皇帝以及满族贵族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 康熙帝自幼饱读诗书,从小接受封建帝王教育。亲政后更是将学习汉族文化作为必修课程,尤其崇尚儒家学说,并以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也是从康熙帝开始,他对皇子皇孙们的名字的取法有了特定的传统和文化。这是后金以及大清初期所没有的,也是康熙帝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标志。 康熙钦选「 ”胤”字辈 这里不得不先说一下康熙帝的儿子们。康熙一生共生育有35个儿子,而未序齿的就有11个,占据了三分之一。其中康熙的前四个儿子全部都早夭,后来的皇长子胤禔实乃康熙第五子。 在子嗣方面的接连打击深深影响着当时年轻的康熙,这也成了后来康熙为儿子们取「 ”胤”字辈的原因之一。因为「 ”胤”字本意为子孙相承,意喻着后面的子嗣能够顺利的长大成人并且延续下去,也带着康熙对于子孙后代可以延绵不绝的祝福和恩德。 取自赵匡胤的「 ”胤”,意义非凡 说到「 ”胤”这个字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了。也正因为赵匡胤的这个名字,让原本平凡的「 ”胤”字多了一层贵族皇家气息。古代封建社会,大多时候取名都需要避讳,尤其是遇到跟帝王重名的,一般都会避讳更改以示对于皇权的尊重,突显皇家威严。因此,「 ”胤”字在汉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解读和地位。 我们知道,雍正帝继位后,其他所有「 ”胤”字辈的皇兄弟都被下令避讳改称为「 ”允”,除了怡亲王十三爷胤祥外,整个大清也就这么两个「 ”胤”字辈了。而且,怡亲王胤祥也是在其死后才被雍正允许改回原名的。从这里也可见「 ”胤”字的意义尊贵和与众不同。 「 ”胤”字蕴含尊贵之意,亦代表「 ”多” 再来看「 ”胤”这个字本身笔画数为九。九在古代的含义十分特殊复杂。古人认为九在阳数中最大,有着尊贵之意,而作为皇帝的儿子,将来必定有人会继承皇位,自然是尊贵无比的。 除了尊贵的意思外,九还有「 ”多”的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三部九候论》中有说道: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自古人们认为「 ”九”乃是最高数,超过九为十,就会回归为一,因此九也就被当作「 ”多”的意思来使用。 康熙帝对于汉族文化的解读之深可见一二。他为儿子们取名「 ”胤”字辈,也有着想要多子多孙多福的意愿在其中。 「 ”胤”字暗含着康熙对于诸皇子的期许和祝愿 康熙取「 ”胤”字辈除了有着尊贵和延续的含义外,恐怕还含有对于儿子们能够兄友弟恭的期盼。 众所周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抛开其他的客观原因不说,赵匡胤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兄弟间的深情厚义,兄友弟恭。康熙的儿子众多,相互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当然,康熙并不是想让儿子们也学赵匡胤那般,但却表达了希望儿子们能够兄友弟恭,互敬互爱的美好祝愿。 除了「 ”胤”字辈的统一排序外,康熙的所有序齿的儿子名字都是「 ”衤”字旁。而「 ”衤”字旁的字通常都有着祭祀和祈福的含义在里面,表达了康熙对于后代的重视和关爱。 「 ”九子夺嫡”实力打脸康熙 康熙虽然早早的就把二阿哥胤礽册封为太子,但同样没有放弃对于其他皇子的教育和学习。因为康熙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清,希望后代是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的朝政。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期间,皇八子的结党营私、对于皇位的觊觎以及皇长子对于亲兄弟的冷漠无情,甚至欲要置废太子于死地的凶残,都深深刺痛了康熙的内心。 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诸皇子的夺嫡之心再度燃起,眼看着就要上演亲兄弟之间「 ”手足相残”的戏码,让康熙的心再次透心凉。 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当初给儿子取名时的意气风发和美好祝愿,到了晚年却成为了一个火辣辣的耳光,重重的煽在了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此时的康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改变已经形成的「 ”九子夺嫡”的局势。作为帝王,康熙的政绩足够出色,「 ”千古一帝”的美名也不是大风吹出来的。但康熙作为一名对于子孙后代给予期望的父亲来说,无疑是失败的。他低估了皇位以及权势带来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在培养皇位继承人上的错误策略。 雍正继位,彻底粉碎康熙取「 ”胤”字辈初衷 康熙为儿子们取名「 ”胤”字辈的显然有着深意,相信在为他们取名时也有提及过其中的含义。只不过面对皇权的冲击诱惑,昔日的谆谆教导和深切期盼都变成了泡影。 「 ”九子夺嫡”中的党派纷争,明枪暗斗,就差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雍正继位后,对于政敌「 ”兄弟”们可是丝毫没有手软,消灭「 ”主谋”,圈禁「 ”从党”,康熙的众多皇子善终的没有几个。而参与「 ”九子夺嫡”的除了老十三外,没有一个得到好结果。 好在康熙帝并没有「 ”亲眼见证”这兄弟间的相互残杀,不然非的活活气死。不过他在给儿子们的取名时所怀揣的美好祝愿以及期盼却变成了赤裸裸的嘲讽。 想必到了九泉之下,康熙与诸子见面时必然破口大骂:「 ”尔等全是逆子!”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以上是我的原创作品,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我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相关参考
九子夺嫡是指康熙末年废黜太子后,众皇子看到了自己成为皇帝的希望,接连兄弟相残的事。众所周知,皇帝只有一个,九子夺嫡后,其余的皇子的下场就悲惨了,死的死,被驱逐的驱逐,几乎没有人能安全的度过九子夺嫡。九
康熙九子夺嫡过程和最终结局 大阿哥胤、二阿哥胤、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八阿哥胤、九阿哥胤、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1708年(康熙四十
在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帝位的斗争并不鲜见,但其中最为激烈的党派斗争,就属康熙晚期“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
清朝康熙历史九子夺嫡过程与结局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往往是斗的头破血流,而历史上最精彩的莫过于康熙年间发生了九子夺嫡。九子夺嫡的起因是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胤礽太子之位,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康熙的儿子们结局,九子夺嫡四皇子胤禛胜出(雍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康熙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这期间他生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序齿的儿子
「”九子夺嫡”老生常谈之话题,但是每每谈及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心得体会。研究历史有时候就好比打麻将,都是那几张牌,但是每一次得到的排列组合都不一样,而且即便是同样一副牌,同样的牌局,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是
满人的风俗是,正月初一,无论贫富贵贱,都用白面包饺子吃。富贵之家,在饺子里包入金银小锞,一般人家,也要包入铜钱,家人食得者,则此年终岁大吉。宫廷之中,也不能免俗。元旦做煮饽饽时,要在饺子中包入特制的实
九子夺嫡有谁参与?九子夺嫡胜者是谁? 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帝晚年的时候,那时候康熙刚刚废掉了之前立下的太子,导致了自己的孩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争斗不休。那么九子夺嫡的主要争斗是在那几个阿哥中,那么最后
1.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历史/view/708655.这里有关于九子夺嫡的信息1这是和十三有关的/f?kz=4484322742姓名:爱新觉罗·胤礽原名:爱新觉罗·保成总体排行:七序齿排行:二生日: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