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琪翔人物生平简介
Posted 组织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琪翔人物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琪翔人物生平简介
黄琪翔,字御行,广东梅县人,1898年9月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生。1912年至1919年,先后在广东陆军小学、湖北第三陆军中学和保定军校第六期炮科学习。毕业后任北洋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军校任炮兵分队长。1922年辞去军校职务,回到广东参加革命。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黄琪翔加入国民党。翌年春任粤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营长,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杨、刘叛乱后。升任第四军独立旅第二团团长。同年7月,国民政府立,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任第三十六团团长。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南征讨伐邓本段之役。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琪翔率部先后转战湖南、湖北和江西等战场,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和马回岭等战役中,为击败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颇有战功。翌年1月,升为第十二师师长,旋又任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 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宁汉分裂, 5月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黄琪翔率第四军为先锋,在河南大败奉军。 6月攻克开封,升任第四军军长,不久奉命四师武汉。
同年7月,汪精卫集团叛变,武汉政府解体, 黄琪翔倾向反共。月底率第四军移驻九江,参加了汪精卫在庐山召开的“分共”会议,决定在军队中“清共”。9月回师广州。
同年11月,在汪精卫策动下,张发奎、黄琪翔以“护党救国”为名在广州发动兵变,驱走李济深,组成了军事委员会,张发奎为主席,黄琪翔任广州卫戎司令。12月11日,爆发了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起义, 占领了广州城。张、黄调集所属军队, 向广州猛烈进攻,对起义军和工农群众进行血腥屠杀。广州起义被镇压下去后,黄琪翔却因广州“兵变”和“纵容”共产党武装暴动的罪名,受到南京政府的通缉,而避走香港。1928年到日本,不久转赴德国柏林。
在德国, 黄琪翔在邓演达、宋庆龄影响下,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 赞同邓演达在中国组织新的政党,建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不同于共产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1929年5月黄陪同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后寄居上海。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黄琪翔参予商讨制定党纲、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领导体制等工作。 8月, 举行结党式,成立中央干事会,黄被推选参加干事会,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翌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黄琪翔主持该党中央工作,负责与各地组织的联系,并编印《邓演达遗著》,出版《邓演达纪念集》, 创办《演化》周刊等,表示继承邓演达遗志。
1932年在上海爆发“一·二八”抗战,黄琪翔通过蔡廷锴的关系,曾到前线参加指挥作战,并动员第三党成员组织义勇队参加战斗,组织募捐,慰问前线将士。淞沪抗战失败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去福建进攻苏区,被红军打败,黄认识到只有和共产党合作,十九路军才有生存立足的可能。因此,他曾在上海奔走,推动十九路军和红军发生联系。
1933年9月,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酝酿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实行抗日反蒋,黄琪翔被邀参予其事,11月中旬赴福州参加筹备工作。同月20日, 黄琪翔在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并被选为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团主任。这时,他以为第三党的政治纲领与福建人民政府颁布的《人民权利宣言》的基本原则相同,已无再单独成立组织的必要,随于12月11日代表第三党发表解散启事, 並以集体签名方式加入福建人民政府的生产人民党。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生产人民党自行解体。黄琪翔逃到香港,同章伯钧等人发表了“复党通电”,决定召开恢复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代表会议。 6月, 转赴德国。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以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分散在国内外各地的第三党成员,迫切要求恢复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黄琪翔在国外,也经常与国内外联系函商恢复组织和开展抗日救国工作,要求第三党成员同共产党进行广泛接触。同时还筹措经费资助恢复组织工作。11月,第三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干部会议,决定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通过以抗日为中心任务的《临时行动纲领》,并发表宣言,要求团结、民主和抗日,反对蒋介石的官僚政治和对日妥协政策。会议推选黄琪翔(在德国)为总书记。1936年10月, 黄琪翔应陈诚之邀回国参加抗战,到达香港时,与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民会晤,他们号召第三党成员积极参加抗日的各项工作。他表示,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战争。
1937年1月,黄琪翔经陈诚推荐,任训练总监部炮兵监。同年,爆发“八·一三”抗战,他改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右翼军副总司令,参加指挥抗战。在他的掩护下,第三党一批干部参加了抗战工作,第三党成员季方还通过他的关系,在武汉组织了抗日政治大队,进行抗日的宣传和鼓动工作。11月上海抗战失败,他撤退到武汉。
1938年1月,国民党在武汉成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黄琪翔任副部长,他努力与周恩来合作,壮大抗日阵营。第三党一批干部利用这个机会,组织抗日宣传队,建立群众团体,创办进步刊物,积极开展抗日活动。第三党组织的发展,引起蒋介石国民党的注意,蒋曾以地盘、官衔为条件,要求黄琪翔解散第三党,但遭到拒绝。 8月, 黄离职,调到军训部任次长。1939年秋,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后又调任预备军总司令。1941年改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国印缅远征军副司令长官,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等职。
1946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黄琪翔不愿参加内战,便主动要求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翌年6月赴任。1948年10月回国后,力劝蒋介石停止反共内战,恢复和平谈判,使蒋大为不满。这次会见,使黄琪翔对蒋介石的幻想最后破灭。年底由上海转广州,潜赴香港,决心归附人民。
1949年9月黄琪翔以特邀代表资格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年冬,中国农工民主党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黄琪翔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执监委会议秘书长。1950年又成立了农工民主党工作委员会,他就任副主任并兼任农工民主党武汉市主任委员。
这期间,黄琪翔对农工民主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党内上层一些同志之间出现思想上的分歧,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调解,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消除成见,共同前进,取得一致的团结。1957年3月,在农工民主党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和六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
除此之外,黄琪翔还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法案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届政协委员、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届中央委员等职。
1957年黄琪翔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0年12月10日,在北京病逝。1980年6月中共中央对黄琪翔右派问题,明令予以改正。
相关参考
近代史上说起北伐战争,叶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率领下的独立团屡建奇功,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殊不知,同时期与叶挺齐名的名将并不少。>当年和叶挺一样,同在第四军的有一个人叫做黄琪翔,此人后来
历史书对于北伐之中的汀泗桥、贺胜桥的两场血战,都有详细的描述,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些历史书,记住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的独立团和叶挺将军的名字。其实第四军中还有一位与叶将军齐名的猛将,他就是黄琪翔。对于黄琪
导读:北伐期间黄琪翔与周恩来、叶剑英、汪精卫被人并称为中国四大美男子。被称为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黄琪翔是北伐名将,在黄琪翔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周恩来与黄琪翔(图片来源:资料图)历史书对于北伐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水车墟木莲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黄家祖辈世代务农,由于家计艰难,其父黄富霖被迫远渡印尼
白崇禧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保定军校名将众多,而拥有顶级军事人才的只有这两位保定军校可是名将众多:如张治中,叶挺、薛岳(肄业),顾祝同、邓演达、黄琪翔、余汉谋、赵博
成吉思汗生平简介,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
雷锋简介和生平事迹: 雷锋人物简介 雷锋同志,湖南人,1940年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
蔡璐(1945年-2015年6月19日),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3年进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作曲;于1
蔡璐(1945年-2015年6月19日),江苏常熟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3年进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作曲;于1
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今天小编给大家简介下曾国藩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