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这个连队,毛泽东为他们赋诗,周恩来亲切接见,国防部为其命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这个连队,毛泽东为他们赋诗,周恩来亲切接见,国防部为其命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这个连队,毛泽东为他们赋诗,周恩来亲切接见,国防部为其命名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49年6月,上海刚解放后,上海警备区的三营八连进驻南京路,在这一带执勤放哨。面对这条灯红酒绿的南京路和敌对势力的香风毒雾,八连战士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八连,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面旗帜。 八连,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南京路上好八连!他们是什么时候被授予这个光荣称号的呢?《国家记忆》为您讲述其中的故事...... 当时新中国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八连的战士们多数来自农村,为了让家乡的亲人能够吃饱穿暖,他们省吃俭用,把一个月津贴的90%都寄给亲人补贴家用或存入银行。他们还省出部分钱捐助贫困地区,而自己平均每月只花6毛钱。 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八连的战士们自己编草鞋,编扫帚,制作外出拉练用的道具,生活中的小问题他们都亲力亲为,到最后,每个人都成为了生活能手。 当年有一个有心人,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些八连的好故事,他就是吕兴臣。当年,他把在八连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送到《解放日报》的编辑部。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通讯,同时配发了社论,八连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精打细算、克己奉公的精神首次被上海人民所知晓,同时也在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八连的故事刊登在《解放日报》上,让八连成为了上海人民心中的楷模。1962年,以八连为原型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公演,立即引起轰动,八连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1963年2月,《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被邀请进京演出,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观看此剧7次,每次看完都要上台和演员们亲切握手。这一台好戏让周总理深受感动,他对这支连队也多了一份关心。 那时候,和《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一起进京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一任指导员刘仁福正在《解放军报》汇报八连的工作。接到周总理要接见他的消息后,他立刻登车前往。 1963年4月12日,成为了刘仁福最激动、最难忘的日子,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生能和周恩来见面。 刘仁福 90岁 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一任指导员 当时很高兴,要见总理了,但心里也很紧张,见了总理说什么?怎么说?怕说不好啊,我还是很紧张的。结果,周总理很平易近人,问我:「 ”八连有多少人啊?”我就给他汇报了多少人。「 ”有多少干部啊?”我给他汇报了多少干部。 周总理十分关心八连的情况,告别的时候,周总理勉励八连,希望八连继续发扬光荣传统。正当刘仁福要离开的时候,周总理却示意刘仁福稍作留步。他把刘仁福拉到自己和邓颖超中间,数人一字排开,在一棵海棠花树下的方石板路上,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14年来,第一次给一个和平年代的连队命名。 1963年5月5日,上海市福州路老市府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高昂的乐曲声中,南京军区、上海市委和上海警备区即将联合举办授旗仪式。 八连代表在全场的注视下接过了这面载着荣誉的锦旗。红色的锦旗上,「 ”南京路上好八连”几个大字异常醒目。 八连成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1963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来到了淮海中路1632号的八连驻地。他在上海参加一个会议的间隙,无意间看到了1963年3月30日《解放军报》上的一篇文章——《艰苦作风代代相传》,他被这篇记载「 ”好八连”官兵事迹的通讯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 八连代表向王震介绍了他们到郊区拓荒生产的的经过。60年代初,中国遇上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物资紧缺,上海市场上的蔬菜供应也非常紧张,人民群众生活困难。为了解决蔬菜供应匮乏的问题,八连的战士们在龙华机场的角落里找到了几块地,割掉杂草,拓荒生产。 那时连队执勤任务很重,每人一天要上四五个小时的哨,非常辛苦。虽然当时上海交通工具四通八达,但他们都是步行往返。有的战士,一年52个星期天中,有28个星期天都是在生产地里度过。遇上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他们的脸就会被毒辣的太阳晒得黝黑,有人甚至还被称为「 ”黑叔叔”。 王振华 79岁 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五任指导员 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一颗红心为人民。磨破了肩膀增添了劲,一股干劲为革命。外国人来八连看到了就说:OKOK,竖起大拇指。 初春的市场上,当蔬菜供应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把鲜嫩的菜心送到了社区和学校。八连在郊区拓荒生产的故事,让这位昔日的垦荒英雄深受感动。临走之时,王震留下了一句话:「 ”好啊!你们发扬了南泥湾精神!” 1963年的8月1日,毛泽东写下《八连颂》。 用短短的128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人民军队的本色。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一个连队写下诗篇。此后,他一直默默关注着这支英雄连队。1963年11月29日晚,毛泽东专程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专场演出。 1969年的4月,毛泽东在北京亲切会见了八连指导员王传友,并询问了八连的情况。 1982年之后,好八连就离开了南京路,不再担任巡逻执勤的任务。但现在,每个月的10号、20号,在南京路,我们依旧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与南京路的感情还在延续。 吴兴虎 现任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 我们原来进驻上海时,与当地的群众啊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那么现在几十年如一日,依然上街为我们百姓免费理发、补鞋、量血压等,我想这样更加深了我们军民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系。 如今,他们的任务从原来的警卫执勤转为反恐维稳,成为一支新型特种作战力量。八连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支人民军队的责任与使命,无畏前行。 时代在变,部队的任务在变,但是八连的传统和精神却始终没有改变。回首过去,昔日的霓虹哨兵,用军人的坚守驱散香风毒雾,在南京路上的战斗中赢得了胜利,成为了全中国各族人民争相学习的楷模。眺望未来,在迈向新时代强军梦的征程上,经受风雨洗礼的「 ”南京路上好八连”们步履铿锵,他们将沿着先辈的足迹,承担起中国军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让这面鲜艳夺目的旗帜永不褪色! 敬请收看今晚(5月10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南京路上好八连》之《美名传扬》 文字:赵葳羕 编辑:宋欣桐 主编:姜黎

相关参考

1964年毛泽东为何问:这支部队在哪

毛泽东接见岳振华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掌心岁月,原题:1964年毛主席问周恩来:这支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2013年10月31日,已87岁的北京军区空军原副参谋长岳振华大校,因心

历史人物 “八六海战”英雄麦贤德——受到毛主席接见,子女继承父业

在1966年东山岛海战中,海军护卫艇机电兵麦贤得因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事迹曾被写进小学课本,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他担任某海军基地副司令员

毛泽东称哪场战役为“得意之笔” 超越三大战役

核心提示: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他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

历史秘闻 毛泽东称哪场战役为“得意之笔” 超越三大战役

核心提示: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他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

哪支连队曾1天办11次葬礼 毛泽东三赞“盖世英雄”

核心提示:为表彰官兵们的英雄壮举,原西北军区为进藏先遣连官兵每人记大功一次。自1927年我军建军以来,进藏先遣连是唯一一支每人记大功一次的建制连队。当年,毛泽东主席听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汇报后说,“他

1952年毛泽东称赞哪些女性“细妹子不简单”

核心提示:不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第一批女飞行员。毛泽东对大家说,细妹子不简单,飞得好高啊!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不要当表演员。毛泽东资料图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梅世雄黄超

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战役中哪场是“最得意一战”?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他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

美军误认志愿军为盟军让路遭全歼 云山战斗回忆

...了上级领导赋予的各项任务。1951年夏,他奉召回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设家宴热情招待,并

毛泽东接见末代皇帝溥仪都说了些什么

   51年前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病逝。  196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并请末代皇帝溥仪吃晚饭,此次历时5个多小时的接见,其谈话内容和细节至

毛泽东8次接见超过一千万

  毛泽东历来认为,青年学生最具有革命精神。“五四”运动由学生而起,自天安门广场而始。当毛泽东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同样寄希望于青年学生,并且无独有偶地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了红卫兵大军。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