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Posted 墓葬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本文来源于 观观雅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 那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东郊的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大型墓葬群,共清理出墓葬182座,汉、唐、宋、元、明和清代的墓葬都有,其中唐代墓葬140座,占了绝大多数。 李倕墓墓道 李倕墓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地表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土丘。在用推土机铲平上层地表时,发现了墓道和墓室。考古专家随后对该墓进行发掘。 庆幸的是,墓葬保存完整,没有被人为破坏过,也就是说,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但墓葬保存状况很差。由于历史上多次被水侵蚀,顶部已毁,墓中原有遗物发生了漂移、浮升,墓室中的壁画已鲜见痕迹,只有少数区残存一些颜色。 墓志铭显示,墓主是唐公主李倕,字淑娴,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病卒于开元24年(公元736年),时年25岁,据记载,死于难产。 模糊不清的墓志 墓葬中的陪葬物有瓷器、陶器、镀金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纺织品和少量的铁器及铅器。棺材已朽,尸骨尚存,主人手上还分别握着一件玉蚕和玉猪。 最令人兴奋的是发现了一件完整的头冠,与墓主头骨紧紧依偎。完整的唐代贵族女子头冠此前很少见,对唐代的历史、文化、风俗、审美及材质研究都极有价值。 修复一事,迫在眉睫! 出土时的头冠 可是由于多年的地质挤压,不少配饰都已经挪位变形,尤其是尸骨头顶上的冠饰,只能看出一个囫囵的模样,面对着极为复杂又脆弱的「 ”冠饰”文物,考古清理工作只能暂时停顿了下来。 中德考古学家们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只能兵出奇招,用打石膏的方法对这些文物进行提取,并将脆弱的「 ”冠饰”文物送到博物馆的实验室中,以便进行细致的清理和修复。 头冠是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修复的 公主头冠的修复始于2003年,为中德合作项目。 李倕的凤冠,冠底边框、层层花叶、凤凰尾翎,还有双鸳鸯等花纹、饰件都以金质打造,上面嵌着绿松石、琥珀、珍珠、螺钿、白玉形花朵、红宝石、玛瑙、金粟(细金粒)等,这个工艺叫做「 ”金筐宝钿”。 外国专家在清理头冠 凤冠上许多黄金部位的表面,都镶满了直径1毫米至1.5毫米的金珠,这些金珠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完全看清。无奈之下,专家们对照着显微镜,把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取出来,边清理、边照相及画图,遇到脆弱的部件随时加固。清理结束后,专家组统计出,这件金头饰取出了至少370多个小部件。 可是,碎成这副模样的凤冠,要把小零件镶嵌入金框框内容易,要把它们合起来,再原样拼成一件完整冠式何其容易?没个原始图纸实在不好操作啊~~ 所以,在金银珠玉等公主冠上的宝贝修复完成后,德国专家用电脑的三位成像技术,对李倕公主冠原貌进行了模拟刻画,中国考古专家又根据古籍《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的女子冠制,将李倕冠的「 ”花饰”、「 ”垂珠”、「 ”链金”等部位,与古籍进行了原样比照,又适当添加了一些现代人的审美元素,这才将李倕冠一点点拼凑起来。 一年半之后,头冠修复完成,重量约为800克,高42厘米。 特殊的精美工艺,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金碧辉煌。盛唐气象,万国来朝,唐朝的珠宝饰品也吸纳了不少外来元素,兼收并蓄,别有风情。 专家说,李倕冠饰的结构造型富于美感,使用的材料丰富、工艺复杂,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装饰材料,也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复合材料制品加工工艺水平。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得以修复的唐公主冠饰。 修复前后对比人像专家还把李倕公主的样貌复原了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 ”1”,查询「 ”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小编微信号一起交流探讨,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欢迎给我们留言投稿,我们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中和大家一起进步! 平台合作请联系: 文章投稿转载请联系:相关参考
文/历史九点半人类生老病死,化而为土,自然规律,不可逆转。然而世界上却有许多未解之谜,科学无法解释,比如死后遗体没做任何防腐,但至今140年容貌依旧惊艳的「”睡美人”贝尔纳黛特,就让人始终无法参透其中
上世纪七十年月,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有一个76岁的白叟叫做王美子,他的偶然发现,让一件国宝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有名的“匈奴王冠”。尽管盛极一时的匈奴民族因为各类原因,已经消散在汗青的长河之中,但这件文
上世纪七十年月,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有一个76岁的白叟叫做王美子,他的偶然发现,让一件国宝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有名的“匈奴王冠”。尽管盛极一时的匈奴民族因为各类原因,已经消散在汗青的长河之中,但这件文
雅致娱乐2019-09-2916:00看了多年的电视剧我们就想当然的认为皇帝的妃子以及格格都是非常的美丽的,但是在清朝留下了非常的多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这些妃子以及格格只能够用「”辣眼睛”形容这些照片也
历史秘闻 挖到的金器被送到银行卖钱,差点毁掉了这件惊艳世界的国宝
上世纪七十年月,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有一个76岁的白叟叫做王美子,他的偶然发现,让一件国宝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有名的“匈奴王冠”。尽管盛极一时的匈奴民族因为各类原因,已经消散在汗青的长河之中,但这件文
明末牛人自幼嚣张,考试时觉得考题太无趣便写下首怪诗,惊艳四座
明代的诗词作品虽然比不上唐宋,但才子们却个个任性得很。文武兼备胆识过人的王阳明,神童加打油诗高手解缙,无书不读却总爱挑刺的杨慎,自称「”南腔北调人”的徐渭,无一不是个性张扬之辈。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革命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在那之后中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大家信心十足,在全国一片红火的情况下,渐渐走上了“左”的道路。1958年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这一期间各种工
文:《他畫了一個水中美人,窈窕撩人,放大3倍後,網友:這根本不是畫》文/靜雅本文我們將爲大家介紹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超寫實油畫家,此人就是來自委內瑞拉的天才——GustavoSilvaNuez。這位藝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親眼見證過美術生的神奇操作,有些美術生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裏,已經不是大神,而是“天神”般的存在了。可能好看的作品隨便一個普通人都能畫得出來,但是好看又有創意的作品,恐怕是某些“美術大神”
船只停泊在海湾里.jpg 黄浦江上的渡船.jpg 黄浦江上的小帆船编辑、翻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jpg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