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蒋经国上海打虎遭遇杜月笙,强龙难压地头蛇
Posted
蒋经国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蒋经国上海打虎遭遇杜月笙,强龙难压地头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蒋经国上海打虎遭遇杜月笙,强龙难压地头蛇
蒋经国上海打虎: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1948年8月,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以期内战能继续打下去,南京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之前的所有法币(之前的纸币)。此次币制改革有着巨大风险,政府禁止工资与物价上涨,不准罢工及示威游行。当时的社会舆论对政府实施经济管制、推行金圆券并不乐观。就连《中央日报》都喻之为割除发炎的盲肠:“割得好则身体从此康强,割得不好则同归于尽。”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对于币改最为关键。于是,蒋经国挑选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队。在动员会上,蒋经国鼓动队员们,对付那些抵制币制改革的巨商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气,所以青年服务队又称“打虎队”。 蒋经国还设立密告箱,鼓励告发,同时在每周二、四公开接见市民,听取意见。蒋经国鼓动打虎队,对富豪毫不手软,标榜“只打老虎,不拍苍蝇!”。表示: - 本人此次执行政府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
- 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
- 凡为资本家辩护的,就是资本家的走狗。我们一定要使上海不再是投机家的乐园,而为上海人民的上海。
蒋经国头顶“太子”身份,手持尚方宝剑,有自己的基干队伍和一套做法,内心有成就事业的冲动,他自承:“改革币制的方案,此乃挽救目前经济危局的必要办法,但问题是在于能否认真执行既定的方案,否则无论方案如何完整,还是失败的。” 蒋经国本人还时常微服出巡,发现贪赃受贿的官员即严惩不贷,将一批批违法商人游街示众。8月23日和27日,蒋经国两次指挥上海的军警,到全市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搜查。并枪决了犯勒索罪的淞沪警备部科长张亚民、官员戚再玉、囤积居奇的商人王春皙。 9月1日晚,蒋经国接到南京的电话批准严办大的投机商人。次日,蒋经国即开始行动,逮捕违反法令者64人,其中有中国民族资本榜首荣家的第二代干将、申新纱厂经理荣鸿元,米商万墨林,中国水泥公司常务董事胡国梁,美丰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 于是,法币、黄金、白银、美金,就这么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仅宁波帮大佬刘鸿生一人,就被小蒋活生生“劝”出了800根金条和 250万美金。到10月份,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金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超过2亿美元。 试想,中国历朝历代,哪有一个政府会下达这么荒唐的命令,没收人民私藏的金银财富,强迫兑换成一张张日后成为废纸的“金圆券”?即便是清政府和袁世凯政府,都想不出这套滑天下之大稽、竭泽而渔的金融政策。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反击 为了杀鸡儆猴,杜月笙之三子、中汇银行经理杜维屏因“囤货炒股”,在交易所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被判8个月徒刑。杜公馆的管家、上海米业大王万墨林也以“非法囤积稻米”而被捕。一些报纸以通栏标题报道杜维屏入狱的消息,杜月笙威风扫地。 小蒋连小杜都敢抓,算是动了真格。众所周知,杜月笙在1927年为蒋介石的“四一二”清党立过汗马功劳,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在上海资本家和市民中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一时间,蒋经国在500万上海市民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有人喊他“蒋青天”,有人称他“包公再世”。蒋公子的打虎行动,被当时的新闻大肆渲染。 火烧到了杜月笙头上。当《中央日报》刊登的杜维屏戴手铐被捕的照片放在他面前时,他感到这个面子失得太严重了,难以接受。杜月笙无论如何想不到,“打老虎”会打到自己头上来。对外他硬气地讲:“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了维屏,绝不了杜门。”他让《商报》刊登公开信,表示: 二十年来,镛之拥护领袖,服从政府,如所周知……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为心所企求,经国先生执法如绳,不枉不纵,深致敬佩,何致以事涉私情,有所非议。 但事实上,“上海皇帝”杜月笙无法咽下这口气。杜立即电话给钱新之、章士钊、陆京士等来寓所议事,第二天又邀黄炎培、刘鸿生、盛丕华、徐采丞等商量,决定了反击策略。杜吩咐徒子徒孙四处活动,收集蒋氏姻亲豪门在上海囤积居奇的情报。 9月下旬的一天,蒋经国在浦东大楼召集上海工商巨头开会,对部分人在实施经济管制中阳奉阴违的做法,进行诘责和威胁: 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仍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兴风作浪,危害国计民生。本人此次秉公执法,谁若囤积逾期不报,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 蒋经国刚说完,杜月笙便不紧不慢地说: 犬子维屏违法乱纪,是我管教不严,无论蒋先生怎样惩办他,是他咎由自取。不过,我有个请求,也是今天到会各位一致要求,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查一查。扬子公司囤积的东西,在上海首屈一指,远远超过其他各家。希望蒋先生一视同仁,把扬子公司囤积的物资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能使大家口服心服。 杜月笙突如其来的一番话,大出蒋经国意料,他马上意识到了杜的险恶用意。因为扬子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宋美龄的外甥、自己的亲表兄弟、前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可既然自己每天口口声声说“秉公执法”,此刻已没有退避余地,便当众宣称:“扬子公司如有违法行为,我也一定绳之以法!” 杜月笙连忙说:“好,好!那我敬候佳音。”说罢两袖一甩,走出了会场。 查封扬子公司 蒋经国心里很明白,查处扬子公司,绝不像他表态那么容易。宋美龄没有生育子女,故而对孔令侃宠爱有加,视如己出;另外蒋、孔、宋三家的关系,蒋经国心里也很清楚。因此,在动不动孔、动的尺度问题上,一直很谨慎。但孔令侃有恃无恐,根本不把蒋经国经济管制的法令措施放在眼里。这种不合作的态度,也着实让蒋经国恼火。 这一表态不打紧,整个上海,全体工商界都拭目以待。蒋经国在全社会的关注下,10月7日,命令经济大队长程义宽查封扬子公司,但孔令侃并没有像荣鸿元、杜维屏那样锒铛入狱。对蒋经国在关键时刻未下手逮捕小孔,杜月笙不依不饶,再度反击,他动员所有的工厂,以原料缺乏为辞,全部停产,并唆使徒众参与黑市交易,掀起抢购风潮,借以报复。 一时,上海、南京、北平争相报道“扬子公司案”。有为蒋经国“清算豪门”叫好的,亦有因查封之后没有下文而不满的,“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说法在街头传播开来。抢购之风又起……。 宋美龄与孔令侃 其实,蒋经国查封扬子公司后,打算对孔令侃进行处置,但还没动手,宋美龄就找上门来了。 扬子公司被查封后,孔令侃才发现对蒋经国看走了眼,匆匆赶到南京向小姨妈求救。宋美龄专程赴沪把蒋经国、孔令侃召到永嘉路上的孔家宅院。宋美龄劝解说:你们是表兄弟,一家人有话好说。蒋经国随即要求孔令侃顾全大局。孔一听便急了:什么!你把我的公司都封了,还要我顾全大局?接着两人争得不可开交。蒋经国见孔不可理喻,甩下一句“我蒋某一定依法办事!”头也不回地走了。 孔令侃也不示弱,对着蒋经国的背影喊道:你不要逼人太甚,狗急了还要跳墙呢!如果你要搞我的扬子公司,我就把一切都掀出来,向新闻界公布我们两家包括宋家在美国的财产,大家同归于尽! 宋美龄无计可施,遂急电正在北平的蒋介石,说上海出了大事,要他火速返回处理。当时北平的战事已焦头烂额,蒋介石是专门去督战的。接电报后,蒋介石只好将一切托付给傅作义,急急飞赴上海。不明就里的傅作义对此极为不满,只能长叹一声:“蒋先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 10月8日,蒋介石自北平直飞上海,宋美龄挡了一切人,连蒋经国都没见成,她独自对夫君反复陈述扬子公司案的利害关系。最终,蒋介石被她说服了。翌日,蒋介石召见蒋经国,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半小时后,蒋经国从蒋介石处出来,像一只斗败的公鸡。 打虎失败 蒋经国黯然而去 第二天,上海警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扬子公司所查封的物资均已向社会局登记”。而大肆报道“扬子案”的《大众晚报》、《正言报》被勒令停刊。经济管制的寿命仅维持了70天,蒋经国苦心建立起来的整肃权威烟消云散,市场信心瞬间崩溃,小蒋以一己之力与恶势力斗、拯救党国的梦幻也随之破灭。在向上海人民道歉后,蒋经国黯然而去。 蒋经国上海“打虎”无疾而终。当杜维屏回到杜公馆时,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杜月笙非常得意地说了句“强龙终究斗不过地头蛇”。 当然,最感愤怒的是上海的老百姓。《观察》杂志的储安平的炮轰道,可谓代表了民众心声: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拆足了烂污! 插曲 数年后,时过境迁,有一则插曲,说蒋经国在台北一餐厅偶遇杜维藩,当众致歉。杜月笙长孙杜顺安回忆: 祖父去世后,我们一家人到了台湾,某日,我们去台北市长安东路一家广东烧腊餐厅吃饭,刚好蒋经国也在那家餐厅里用膳,他看到我们,马上走了过来,和父亲握手致意,蒋经国坐在父亲身边,以上海话告诉我父亲:“上海的事情我感到抱歉!”蒋经国这句抱歉,一笔勾销了过往仇隙,过去的恩恩怨怨,俱往矣! 相关参考
因蒋介石包庇而失败 蒋经国上海滩打虎记
因老虎吃人,历代人民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打虎。最久远的打虎是冯妇打虎;最津津乐道的打虎是武松打虎;最悲壮的打虎是蒋经国上海打虎。1948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而急剧发展的巨大经济危机,将蒋经国派到上海
因蒋介石包庇而失败 蒋经国上海滩打虎记
...冯妇打虎;最津津乐道的打虎是武松打虎;最悲壮的打虎是蒋经国上海打虎。1948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而急剧发展的巨大经济危机,将蒋经国派到上海“打虎”,实行经济管制。蒋到上海后,采取群众运动和铁腕手段,强行...
民国历史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故事:上海滩的极端传奇人物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故事:上海滩的极端传奇人物 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被称为上海皇帝、黑帮教父、上海老大等,关于杜月笙的电影、野史很多,甚至出现了杜月笙语录,无不说明了他的地位与影响。
杜月笙明明可以留在上海,却为何黯然离开
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杜月笙在上海的势力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作为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可以说是在上海是呼风唤雨的存在。可是1949年上海解放时,杜月笙明明可以安心待在上海,却是选择离开上海,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 杜月笙简介传奇 黑帮杜月笙野史名言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后代老婆孟小冬
中文名:杜月笙 别名:杜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川沙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51年www.cha138.com 职业: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 帮派:青
历史人物 上海滩老大杜月笙是怎么做人的
在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所以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杜月笙曾说过:“我杜月笙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杜月笙,1888年出生,他从
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座驾是啥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上海滩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曾任"国军"少将,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海滩皇帝”之称。他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三大亨”
旧上海大亨杜月笙到底多有钱
杜月笙上海滩的当年风云人物,黑白通吃,当年在上海滩一言九鼎的人物,人们一直好奇他到底能有多富有。其实这些是无法进行精确估计的,具体有多少不是数字能表达的,但是据说当时杜月笙的财产相当于上海滩三个银行的
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彩票秘史
说到民国时期的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纵观杜月笙的一生,他既做过很多不义之事,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是一个很复杂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杜月笙出身贫寒,很早就成了孤儿。从家乡来到上
历史人物 杜月笙是谁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那么,杜月笙是谁?民国时期的杜月笙是个怎样的人。>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