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

本文作者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季我努学社顾问。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有的一个悲剧性的重大事件。中国政府当时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立即通电,声称中国军队退出,绝不至于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定国策,其唯一意义是更加加强了全国抗战之决心。此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坚决拒和,一面拒绝德国陶德曼大使的调停,一面则坚决抵制国民政府的主和派。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过迁都议和的历史。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在1894到1895年期间,康有为曾经给朝廷上过一份奏折,其中一个主张是拒和,拒绝和日本人谈和;第二个主张是迁都,主张把当时清朝的首都从北京迁到西安,第三个主张是变法。但清朝政府没有接受康有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最后中日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马关条约》。       康有为   这次南京沦陷,中国面临着非常危险的状况,所以,国民政府蒋介石做的第一事就是拒和,不和日本人谈判;第二是迁都,把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重庆。当时国民党内部是什么情况呢?12月15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在会上一部分人主张和日本讲和,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斗,意见不一样。但在这个高级干部的会议上,主和者占多数,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干部主张议和。       南京沦陷,日军进城   汪精卫本来对抗战就信心不足,在这个时候,汪精卫就向蒋介石提出,现在你不行了,还是让我出来,以第三者的面目组织一个新的政府,跟日本人谈和。可见由于南京的沦陷,汪精卫第一个动摇了,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就是既不是国民政府,也不是当时的中国一部分亲日派准备成立的所谓维新政府,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和日本人谈和。蒋介石当时就坚决地回答汪精卫:不可以!不可能和日本人谈和。       居正   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居正跟蒋介石讲,现在国都沦陷了,只有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就是跟日本人讲和。居正跟蒋介石讲,如果你不敢跟日本人谈和,不敢在条约上签字,我居正代表你签字。当时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国民党的高层会议上也批评蒋介石说,你怎么到现在还犹豫不决呢?要赶快谈和。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讲:“国民党的革命精神只有为中国要求自由与平等,而不能够向敌人屈服,不能够订立不能接受的条约,订了条约以后,就会增加我们国家民族永远的束缚。现在是一个大的危险的关口,我们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的利益为前提,不能和日本人谈和。和日本人谈和,对外的战争可以停,对内的战争会起来,国家一定会出现大乱的局面。”蒋介石说今天最危险之点就在于停战言和。   南京沦陷以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应该承认,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淞沪大战,中国的75万军队打败了,南京的保卫战,中国的10多万军队也打败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说中国的抗战处在一个非常艰难、危险的关口。在国民党高层大多数主张跟日本人讲和的情况下,蒋介石坚持拒绝谈判,拒绝和日本人讲和,坚持迁都重庆,这是做长期抗战的准备,这是中国抗战的第一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有关信念的坚定的事例(最好简短些)

1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长征故事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事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

历史人物 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抗日第一战将

  作战勇猛、果敢无畏的薛岳,深得蒋介石的喜爱。  在大旗变幻、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中,成了大赢家的蒋介石独具慧眼,将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粤军将领收入囊中,并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对于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关于革命故事的梗概作文400

纵观世界历史长河涌现出的无数杰出人物,他们的内心蕴涵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许是为了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也许是为了人民的解放而努力,为了探索宇宙的无穷奥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他们都为之不懈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坎坷的人生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军事家,政治上刚正不阿,曾经力排众议,领导改革。文学上,文风清正,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意志坚定

历史人物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坎坷的人生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军事家,政治上刚正不阿,曾经力排众议,领导改革。文学上,文风清正,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意志坚定,他的一生就像是陡峭悬崖

什么是丰碑

丰碑就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丰碑”不仅仅是一块碑那样简单的问题,它还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崇高远大的理想。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丰碑就好像前赴后继的光荣史册。上面记载着每一

长征精神的核心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怎样处置汉奸

在全民族抗战的同时,中国的国土上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汉奸。日本人为更好地统治占领区,先后扶持、建立了满洲国、察东特别自治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

抗战初期日本女间谍密谋刺杀蒋介石始末

影视剧中的南造云子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曾出现过一系列重大泄密事件,不仅使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就连身为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也险些被日本间谍刺杀。经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