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钱”,三国东吴政权的敛财之路

Posted 货币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钱”,三国东吴政权的敛财之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钱”,三国东吴政权的敛财之路

作者:任虎,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自西汉初年统一币制,铸造五铢钱,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以来,五铢钱成为两汉时期统一的货币。虽经王莽建新朝改新币的小插曲,但随着东汉建立,汉光武帝又于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铸五铢钱,继续沿用五铢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的货币是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标志之一,也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发展。但当东汉末年,随着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的形成,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原五铢钱已经不再适用于各个割据政权。魏晋和蜀汉都曾以正统自居,分别铸造了蜀“五铢”、蜀“直百五铢”、魏“五铢”,虽延“五铢钱”之名,实际上以基本各自流通。而作为无正统的东吴,却也先后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对东吴政权的巩固,东吴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四种。 >一、大泉五百。吴主孙权于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所铸造,重十二铢,意为价值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 >五铢钱 >二、大泉当千。孙权于赤乌元年至九年间(公元238-246年)所铸,重十六铢,意为价值当时的一千个五铢钱。 >大泉钱 >三、大泉二千。孙权于赤乌元年至九年间(公元238-246年)所铸,意为价值当时的二千个五铢钱。传世数量稀少,曾被疑为吴地世家大族所私铸。 >大泉五千 >四、大泉五千。孙权于赤乌元年至九年间(公元238-246年)所铸,意为价值当时的五千个五铢钱。传世数量稀少,现仅发现两枚,曾被疑为吴地世家大族所私铸,被誉为中国古钱币史上“五十名珍” 之一。 >东吴所铸造的“大泉”的面值都十分巨大,意在为东吴政权大规模敛财。东吴“大泉”的发行对东吴经济造成了冲击,一方面这四种虚值钱极大刺激了通货膨胀,使得东吴民众苦不堪言,同时不法地方势力和投机商贩趁机大规模私铸仿制劣币,对市场造成进一步冲击;另一方面,在与魏蜀的贸易中,这种法定价值五铢钱“五百”、“一千”、“二千”、“五千”的货币无法得到两国的认可,有的甚至只能达到1:1的比例进行交易,而魏蜀两国人在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来吴地贸易,却往往因为这是东吴“法定货币”,而大获其利。最终,“大泉”系列钱币在发行十余年后就不得不进行回炉重铸,试图逐渐取消,但因此所造成的财政亏空、市场通货膨胀,也最终导致了东吴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吕思勉:《三国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3、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戴铭礼:《中国货币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相关参考

三国局面的形成之东吴政权的建立

汉未黄中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y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

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是谁

三国时期东吴五君是哪几位?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张承。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顾邵简介顾邵字孝则,丞相顾雍之子,三国时吴国官员。其

三国中,蜀汉并没有那么厉害,东吴才是魏国真正的对手

现在大家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存在一些夸大,虚化的成分,就比如说蜀汉政权,在小说还有名著中都被描述的很厉害,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早在刘备夷陵之战战败的时候开始,蜀汉政权就已经走向了衰落,根本没有办法同曹

三国中,蜀汉并没有那么厉害,东吴才是魏国真正的对手

现在大家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存在一些夸大,虚化的成分,就比如说蜀汉政权,在小说还有名著中都被描述的很厉害,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早在刘备夷陵之战战败的时候开始,蜀汉政权就已经走向了衰落,根本没有办法同曹

三国时期多少年

60年,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曹魏政权正式成立,到公元280东吴孙皓投降。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

东吴才是与曹魏正面对抗主力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被严重神化,在小说后半段利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诸葛亮、姜维与曹魏政权的战斗。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亏输之后,蜀汉政权就已经丧失了与曹魏政权正面抗衡的实

历史人物 东吴怎么灭亡

东吴是三国时期的三国之一,是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经过两代努力建立起东吴政权。实力仅次曹魏强于蜀汉。同时,东吴还是三国之中存在最久的国家,直到公元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

此人本是东吴文官之首,辅佐两主建立政权,子女后代却都下场凄凉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认为东吴名臣张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昭对于江东政权的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只是小说作者罗贯

三国历史 好色成性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荒淫帝王挨个数:欲纳全国女人为妾的孙皓相比于刘贺,我相信孙皓这小子的知名度要大得多。毕竟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一直被后人所传唱。想当年孙坚、孙策、孙权的英雄事迹,苦苦经营才创立了东吴政权。可惜到了孙亮这一

蜀汉被严重神化多年东吴才是与曹魏对抗的主力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被严重神化,在小说后半段利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诸葛亮、姜维与曹魏政权的战斗。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亏输之后,蜀汉政权就已经丧失了与曹魏政权正面抗衡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