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宝山城下姚子青营誓死抗日令日本侵略者胆寒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宝山城下姚子青营誓死抗日令日本侵略者胆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宝山城下姚子青营誓死抗日令日本侵略者胆寒
9月5日,日军为打通吴淞与狮子林之间的交通联系,重点攻击宝山夺南部地区,以30辆坦克沿军工路向我第六师三官堂阵地猛攻,第六师十八旅英勇阻敌,伤亡无数,旅长翁国华、团长朱福星负伤。5日晨,敌由吴淞、张华浜、沙龙口三面夹击宝山至三官堂阵地,第六师腹背受敌,火药局阵地被敌人炮火夷为平地,守军全部牺牲。第十七旅长丁松以下官兵伤亡过半,该师被迫退守泗塘河。日军随即越过泗塘河桥西犯,狮子林、吴淞之间通道被日军打通,宝山陷入重围。 姚子青 >九十八师五八三团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部自8月24日进驻宝山城,姚子青带领全营官兵日夜加固工事,积极备战。9月5日中午,日军向宝山城发起进攻,日军飞机、舰炮一起向城内轰炸扫射,宝山城内一片火海。下午1时,日军以坦克10余辆掩护步兵千余名向宝山城扑来。九十八师二九四旅旅长方靖,令姚子青收缩部队,全力抗击日军,同时调五八七团的一个营增援宝山。姚子青营主力在宝山城外与敌激战二个小时,城郊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日军近迫东北方之城门,并在南门、西门形成包围,守军被迫退回城内。五八七团在增援途中遭敌飞机空袭,延误了增援任务。 >二九四旅旅长方靖 >日军在9月5日下午对宝山城合围,姚子青营孤军守城,准备与日军展开巷战。是夜,姚子青先后向夏楚中团长发出二份电报,表达誓死抗敌之决心:“职等……誓本与敌偕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同时,姚子青亦请求支援:“职营官兵均抱与敌偕亡之决心,惟孤城无援,日久难支,恐人城俱亡于大局无补,仍恳速援解围。” >9月6日天亮后,日军向宝山城内施放硫磺弹,城内火光冲天,日军再以坦克堵塞四处城门,步兵攻入城内。姚子青率部下在一片火海中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仅城内金家巷一处,被我守军击毙的日军就达200余人。经数小时血战,姚子青营全部壮烈殉国!全营仅二等兵魏建臣一人侥幸生还。 >影视作品还原惨烈战况 >宝山城陷落。但姚子青营誓死抗日全营殉国之壮举,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在抗战史上写下了中华民族誓死抵抗侵略光辉的一页!受到全国人民的称颂,也令日本侵略者胆寒!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临危受命>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500余壮士的慷慨悲歌。>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
临危受命>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500余壮士的慷慨悲歌。>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
上世纪的中国战争不断,人民饱受苦难,但是多亏有众多负责人的将士。其中便有一位营长,姚子青。>>1937年,日军向上海宝山这个县城投射了无数燃烧弹,转眼之间便成了一片火海,中国国民政府军正驻扎在这里。日
中文名:姚子青别名:字若振,号中琪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梅州市平远县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37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死守宝山城部
姚子青(1909-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
1937年,姚子青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平远县后,乡人在家中设立了灵堂,各界人士前来悼念。> 1950年9月3日,姚子青被评为烈士,大柘区(现为镇)政府搭台公祭。> 1985年,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各地文明交相辉映,上一秒还灿烂如星河的文明,下一秒就灰飞烟灭。正因为历史的悠久,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有些未解之谜在史书上确确实实的有过记载,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说清,
中国历史 万宝山事件——日本为侵略中国东北而蓄意制造的流血事件
万宝山位于长春市以北约30公里的长春县境内。1931年4月16日,“长农稻田公司”经理郝永德在万宝山地区租用生荒熟地500垧,租期10年。但此后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郝永德擅自将土地转租给朝鲜移民李升薰等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各地文明交相辉映,上一秒还灿烂如星河的文明,下一秒就灰飞烟灭。正因为历史的悠久,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有些未解之谜在史书上确确实实的有过记载,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说清,
大刀西北军的神话!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真实反映了当时空前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其中,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还是川军,前仆后继伤亡兵力已是全国之最,在抗战胜利以后的大概清点兵源时候竟然伤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