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明朝的内阁的权力有多大
Posted 丞相
篇首语: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不成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明朝的内阁的权力有多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明朝的内阁的权力有多大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而随着皇权一直延续下来的还有丞相制度。并且早在商代,就有大家知道的伊尹这位贤相。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我国古代的丞相,以及明朝的内阁制度。
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丞相。商代叫太宰、西周叫太师等、春秋各国有太宰等、楚国的叫令尹。而战国大多叫相国、秦朝的时候叫左右丞相、汉朝叫大司马、大司空以及丞相。三国时期魏国叫相国而吴蜀也叫丞相,西晋有了三省,三公都有宰相职权。发展到南北朝叫做录尚书事,隋代有内史令、纳言、尚书令这一堆。唐朝有中书令、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发展到了五代有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跟唐朝差不多。宋朝叫做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皆是宰相,最多至十多人。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丞相,但是丞相的权力随着皇帝们的一再削弱已经越来越不足以阻碍皇权了。国家的大小事务说多也就那么多,我皇帝不想干活我就必须得找丞相帮我干。但是权力给多了丞相要是变了心那就麻烦了,但是该给的权力还得给。所以有相力的人越来越多,人多了就不怕哪一个人搞事情了。
丞相做为皇帝工作的分担者,伴随着皇权一路发展。有丞相就会剥夺或者阻碍皇权,但是没有丞相皇帝迟早被累死。所以只要有皇帝就一定会有丞相,即便是叫法不一样但是给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人官员都可以被称为宰相。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在诛杀了胡惟庸之后废除了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可能是他自己是个劳动模范就认为自己的接班人们都是劳动模范。
在老朱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明文规定后世不得再立丞相。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在名义上已经被废除了。但是,他儿子朱棣觉得不弄个丞相您老从棺材里爬出来给我干活吗?我可不想加班加点的上班,然后早点去地下见你。但是老爹说的他也得遵守,不是不让弄丞相嘛。行,不弄就不弄,我弄个内阁!然后在朱棣同志想偷懒的因素下,内阁制度应运而生。
但是明朝的内阁不同于西方近代的内阁。前者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封建统治,后者是限制王权维护民主。最开始的丞相是自己直接处理事情,然后跟老板汇报一下工作。而内阁成员的任务是在文件也就是奏章上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但是这个处理意见不作数。然后给皇帝御笔朱批,皇帝同意了就成了。这样一来,皇帝就轻松了很多。以前老朱是要自己拿主意,脑阔一拍就这么办。而现在是让内阁去脑阔疼,皇帝只需要拍板通过或者不同意就行。不用再自己去想处理意见了。
在之前历朝历代,有相当一部分丞相是可以开府的。所谓开府,就是丞相在皇帝的允许下,在皇权之外独立成立一套自己的行政机构。既然是独立成立的,那么这里面的人事任免皇帝说了不算,得由丞相自己决定。大家都知道,评判一个人是否拥有权力的关键是看其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机构和团队。如果没有那么就算是皇帝也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开府”就意味着高级官员拥有自己的机构和团队,也就意味着拥有独立于皇帝之外的权力。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了被汉武帝削成了荣誉称号的丞相制并开府,将所有大权都转到了丞相府,后来的司马懿的第一个实权官职就是丞相府的文学掾。而曹操是以东汉朝廷的名义恢复丞相的,因此以东汉正统自居的刘备也任命诸葛亮出任丞相。而诸葛亮直到刘禅时期才正式开府,而蜀汉的朝廷大权也都转到了丞相府。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就可见一斑了。曹操和诸葛亮的相权都已经替代了皇权,只不过曹老板是主动的,因为他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诸葛亮是被动的,因为刘禅年纪轻需要他出来撑场子。
到了大明朝,朱元璋正式废掉这个制度以后就再没有开府的这个说法了。即便是后来的张居正辅佐小万历的时候也无法独立开府理事,而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内阁。虽然是实际上的宰相甚至是大明帝国的实际一把手,但是也只有内阁首辅的称号。内阁不可能限制住皇帝,因为任免都只是皇帝一句话。而到后来限制住皇权的却是太监,就是那个司礼监。
这个司礼监也是明朝的皇帝为了偷懒想出来了,教太监读书写字然后把自己的红笔给他们。本来皇帝还自己留着“批红”的权力,自从有了司礼监,把这项权力也下放了。所以嘉靖和万历爷俩前后加起来半个世纪不上朝国内也没有出现过大乱子。可能朱元璋到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接班人一个个的懒出了天际。
基本上内阁的成员身上都是有其他官职的,比如兵部尚书这种。阁员的身份则是在这些官职的基础上由皇帝赐予的,而且罢黜阁员的身份任然可以是尚书啥的。通俗的说,以前的宰相那是全职的,而明朝的内阁成员是兼职的。所以皇帝可以很容易的罢免“宰相”,这样一来就极大的方便了皇权。而这一制度也被后来的清朝承袭,并在此基础之上加设南书房和军机处。我国古代的皇权在雍正时期达到了巅峰。没有了相权的制约,皇帝便乾坤独断。
最后还是老规矩,您留言,我欢迎。
相关参考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满足皇家生活起居的需要,必然需要将全国各地的物资集结起来运送到北京。起初南方的各种物资借助于海运航道运送到北京。但是,众所周知海运要求的技术难度较高,不稳定因素比较多,风险也
历史上有不少宰相,宰相这官职是何时出现的?明代时为何要废除宰相呢?中国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宰相这个官位秦及西汉设[丞相],辅佐皇帝,司牧百官,在汉武帝之前,相权非常大.大到可以先斩后奏,皇帝也不坑声.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各种清朝影视剧中,凡是宫女和太监出现了错误,就会出现慎刑司的名字。在影视剧中,似乎慎刑司是专门管理和处罚太监、宫女们的机构。那么,慎刑司的权力到底
中国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宰相这个官位秦及西汉设[丞相],辅佐皇帝,司牧百官,在汉武帝之前,相权非常大.大到可以先斩后奏,皇帝也不坑声.汉武帝后,另置中廷大司马大将军内廷尚书令分相权 相权逐渐
地仙之祖镇元子的权力有多大?他的师傅他的前身是谁?镇元子是《西游记》中道教系统中的一位神仙,也仅仅出现在《西游记》中。在中国传统的道教神仙系统中并无此人。《西游记》中也没有他的权力、师傅、前身的描写。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爱新觉罗·奕䜣(1833~1898年)是道光皇帝的第6个儿子,咸丰帝(奕詝1831~1861年)是道光皇帝的第4个儿子。这二人是同
历史上有不少宰相,宰相这官职是何时出现的?明代时为何要废除宰相呢?中国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宰相这个官位秦及西汉设[丞相],辅佐皇帝,司牧百官,在汉武帝之前,相权非常大.大到可以先斩后奏,皇帝也不坑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看《雍正王朝》,复习历史知识点(3)。在《雍》剧里,李卫自从被年羹尧带出雍王府候,一路仕途特别顺利。先是从最基层的“七品芝麻官”知县起
宦官田令孜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宦官干政专权的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存在,较为集中者当属东汉、唐、明三朝,而其中为患最烈、流毒最深
年羹尧担任的大将军的全称叫「”抚远大将军”。这个官职并不是清朝的常设官职,只是在大规模用兵的时候才会临时设置,其可以统管战区一切军政事务。一旦战事结束,职位就会撤销。虽然其权力很大,但由于是临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