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皇帝怒喊:信不信朕杀了你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皇帝怒喊:信不信朕杀了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皇帝怒喊:信不信朕杀了你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感激那些开国将领,就封他们为异姓王。一段时间后,刘邦就经常夜不能寐,担心手握重兵的将军会起兵造反,就以谋反的名义处死了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在诱杀韩信的时候,丞相萧何功不可没,因此更加受到皇帝的赏赐,刘邦还特赐他500名护卫,此等殊荣无人能及。
在众多的功臣中,刘邦对萧何非常器重,曾给予他这样的评价:“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并不是刘邦自谦,而是一种客观事实,萧何治理国家的才能,绝对属于一流的。每次刘邦率军亲征的时候,萧何都会把后勤补给工作做的相当到位,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作为一国之君,刘邦的疑心也很重,几乎没有一个功臣能得到刘邦的彻底信任,就连丞相萧何也不例外。后来,刘邦又带兵征讨叛军,他就问运输粮草的将士:“最近一段时间,萧相国在都城都做了哪些事呢?”将士就回道:“相国除了为皇上准备军需,还经常关心天下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那些穷人。”
通常来说,有如此关心百姓疾苦的丞相,皇帝肯定会很高兴,但刘邦脸色甚是凝重,像是别人欠他钱似的。送粮的将士返回都城后,把这些事情告诉了萧何,萧何开心的不行,认为皇帝在出征在外对自己还是如此关心,做梦有时候都会笑醒,并把这份喜悦分享给门客。
大部分人都趁机向萧何道贺,但有一位门客则选择了沉默,在众人都离开之后,他一脸严肃地对萧何说道:“相国若不自损名誉,不久后将面临灭顶之灾,跟韩信一样的下场。”萧何大惊不已,但没有明白门客究竟是啥意思,就询问其原因。
门客解释道:“您身为相国,乃百官之首,皇帝已经没有东西可赏赐给您了,而您现在对深得天下百姓的爱戴,难道不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吗?皇上之所以问您在都城干吗,就说明已经对你起了疑心。”听完门客的话后,萧何恍然大悟,并按照他所献上的计策,违心地做些侵夺百姓的良田。
萧何的举措让一些百姓非常生气,等到刘邦凯旋回到长安后,这些人就前来告状。刘邦表面上很愤怒,内心却高兴的不行,只是简单训斥了萧何几句,让他归还了百姓的田地,并没有惩罚他,而且也不怎么怀疑他了。
虽然归还了百姓的良田,萧何心里还是非常的难受,就一直想找机会补偿他们。后来,萧何在出城的时候,发现城外的百姓生活苦难,家里的农田很少,而皇帝有大量的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浪费了。于是,在上朝的时候就对汉高祖刘邦说道:“若皇上把那些荒地分给百姓种,这样他们肯定会感受到浩荡的皇恩。”
刘邦认为萧何想取悦于民,立马愤怒地喊道:“信不信朕这就杀了你?”随后,就让人把萧何打入大牢。后来,张良就劝说汉高祖:“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认为张良的话很有道理,就把萧何放了,并将他官复原职,萧何从此就更加谨慎了。
相关参考
曹丕在影視劇中的形象,遠不如他老爹曹操和老弟曹植。論武功,遠在曹操之下,論文采,雖然有三曹的名兒,到底不像曹植有《洛神賦》《白馬篇》那樣有名的作品,論名聲,又有逼迫漢獻帝讓位的一段,所以在大多數的文學
汉朝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南抚吴越的历史功绩,至今提及依旧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汉武帝那种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气势,可以行联想到绝世名
中国社科院调查称农村人改变现状困难,人民日报刊文揭穷孩子读书就业窘境。名牌大学招录的农村孩子比例越来越低:北京大学上世纪末农村学生还占三成,现在只有一成左右;清华大学2010级新生农村生源只有17%,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这不,这一年,齐景公生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先是疥疮,后是痢疾,前后病了有一年多,吃了很多剂良药,但就是不见好转。既然吃药吃不好,那咱就求求山川大神和自己的历代祖先吧,或许
听人劝吃饱饭,凡事不可一意孤行,多听取身边人的建议没有坏处,三思而后行才不容易犯错。刘邦当年不如项羽,最终却能夺得江山,得益于他多次采纳张良、萧何的意见。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晚年因不相信相士的预言,非要
“廷杖”是明朝皇帝惩罚官员的一种刑罚。方法便是用棍棒击打大臣的臀部。《明史·刑法志三》中有云:“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可见当时,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
刘伯温给政敌看相,说了14字,三年后一一应验,说了你可能不信
刘伯温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军师,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道路上,刘伯温的作用非常大。刘伯温虽然跟随朱元璋比较晚,但也被朱元璋授予了伯爵,可见朱元璋对他还是十分器重的。刘伯温不仅神机妙算,更是精通算卦,他曾经给一
(说历史的女人——第804期)唐朝有一猛将,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他曾斩子报国,令人感慨;但后来却又起兵反唐,其母知道后,遂提刀骂道:国家待你不薄,敢反我杀了你!此猛将是谁?他既然曾为了报国而杀
757年,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干掉。安庆绪干掉老子后,将大小事务交于亲信处理,结果那帮老家伙们不乐意了,其中最不满的当属史思明。史思明是安禄山的亲信之人,对自己老上司的儿子了如指掌,这
明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擅权枉法和谋叛的罪名,被锦衣卫逮捕,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将他处死。正众人都以为此事已经结束的时候,朱元璋派人继续调查,先后有上万人被牵连,包括不少朝廷重臣,这些人结局也都很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