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孙权不听,后来差点被灭国
Posted 孙权
篇首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孙权不听,后来差点被灭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孙权不听,后来差点被灭国
周瑜是东吴这边的大都督,其足智多谋,非比常人。周瑜一生最经典的战役就是“火烧赤壁”了。但是,天妒英才,周瑜去世时仅36岁。
周瑜,字公谨,家中世代为官。周瑜与孙策关系很好,他21岁的时候就随孙策一起去打天下了。孙策死后,周瑜开始辅佐孙权。公元208年,周瑜带着东吴十万大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10年,周瑜在出征的路上病重去世。孙权知道消息后,痛哭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然而,孙权却没听从周瑜的遗言。
周瑜在病重时,曾给孙权写过一封遗信,信里面周瑜说道,我们现在有两个敌人,曹操和刘备。曹操是一个劲敌,但是北方也不太稳定,曹操也无法顾及到南方,就算他派兵攻打南方,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注意到他的一举一动,借助水军抵抗。
但是,刘备却不一样,他属于隐藏的敌人,亦敌亦友。一有机会,刘备就会趁机咬东吴一口,我们防不胜防。所以,东吴不能养虎为患。周瑜在信中还强调了“此人不死,东吴必危”。但是,孙权并没有将周瑜的遗言放在心上,12年后果然险些被灭国。
其实,周瑜早在火烧赤壁的时候,就向孙权建议软禁刘备,直接接手刘备手下的兵将。周瑜觉得刘备这个人太危险了,就像一只藏匿的猛虎,不除掉他难以安心。可惜孙权当时没有听信周瑜,反而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因为孙权觉得曹操一方势大,还需要刘备一起来牵制曹操。结果,刘备从孙权的手中借走了荆州。
刘备将荆州作为据点,开始不断向外蔓延,随后又夺取了益州,实力日益壮大。此时,孙权才后悔没有听从周瑜的遗言,但是已经晚了,他已经无法拿捏着刘备了。
之后,孙权派手下大将吕蒙去偷袭关羽,关羽兵败被杀。刘备悲伤不已,并以此为由,举全国之力去攻打东吴,准备一举歼灭东吴。孙权得知消息后,赶紧派陆逊前去迎战。同时,孙权还害怕曹魏趁虚而入,于是主动向曹魏投降了。
刘备的大军来势汹汹,一度打破了东吴的防线,但是最后却被陆逊的一把大火烧的丢盔弃甲。倘若陆逊没有采用火攻,东吴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燕国妄图痛打落水狗,却差点被灭国?谁知对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燕国妄图痛打落水狗,却差点被灭国?谁知对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话说战国七雄中燕国并不算强国,还经常被邻居齐国欺负,后来出了个燕昭王励精图治,才把燕国国力给带起来。再看
吴王夫差,第一个当盟主却险些被灭国的男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从齐桓公第一次开始会盟称霸,在此后时间里,年年都有会盟这一活动,这是一帮强大的国家召集会盟,以此来确立自己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帝辛灭国真的是技术失误,因征讨东夷被几个诸侯国偷袭得手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现在网上流行着一种洗白帝辛(商纣王)的观点,这种观点中,一种最重要的说法就是
孙皓字元宗。父孙和,祖孙权。吴景帝孙休时,皓被封为乌程侯。就国期间,与左典军关系极好。曹魏成熙元年(公元264年),孙休死后,东吴国内叛乱频繁,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极想凭灭蜀之余威,一举荡平东
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乏有一些能够流传千古的君王。有些一些君王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治理国家十分清明,能够以仁爱对待自己的子民,实施仁政;有一些君王之所以被人唾骂,因为他们昏庸无度,以残暴
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乏有一些能够流传千古的君王。有些一些君王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治理国家十分清明,能够以仁爱对待自己的子民,实施仁政;有一些君王之所以被人唾骂,因为他们昏庸无度,以残暴
孙皓字元宗。父孙和,祖孙权。吴景帝孙休时,皓被封为乌程侯。就国期间,与左典军关系极好。曹魏成熙元年(公元264年),孙休死后,东吴国内叛乱频繁,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视眈眈,极想凭灭蜀之余威,一举荡平东
司马茂英,晋朝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司马茂英出身高贵,本应该有一个十分幸福的人生。但实际上,她的一生贵则贵矣,却充满了屈辱。司马茂英所出身时,东晋皇室已经几乎被权臣刘裕架空。当时的晋安
自古以来就有“红颜祸水”这一说法,有多少的帝王和英雄都是毁在美女之中的,温柔乡英雄冢。著名的四大妖姬,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晋朝的骊姬,这四个可都是祸乱朝纲的绝世美女,当然了,除了美女祸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期,华夏大地上坐落着大大小小的部落酋邦,直至五帝时期,这些大小酋邦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史称「”天下万国”。与现在统一的国家不同的是,当时天下万国并没有统一的文化以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