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升官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升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升官

吕夷简是宋代著名宰相,同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名臣、贤相,也有人骂他是奸臣、权相。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汇聚在一个人身上,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吕夷简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叔父是宋太宗、真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吕夷简于真宗初年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在地方上做官。叔父吕蒙正退休后,真宗询问他:“你的几个儿子中谁可以重用?”吕蒙正回答说:“臣的几个儿子都不堪大用,唯有侄儿吕夷简是做宰相的材料。”

有了吕蒙正的推荐,真宗记住了吕夷简,将他召入朝中做官。吕夷简突出的才能得到真宗的赏识,很快就做到了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真宗把他的名字写在书房的屏风上,认为可以重用。

真宗去世以后,仁宗即位。

有一天夜里,宫中发生了火灾。第二天天还没亮,大臣们去上朝时发现皇宫大门紧闭。宰相们要求皇帝出来与大臣相见,仁宗只好来到皇宫的城楼上。大臣们见皇帝出现,全都跪拜在地,只有吕夷简一人站立不跪。仁宗感到奇怪,就派人去询问,吕夷简回答说:“昨夜宫中发生变故,现在天黑看不清楚,无法确定皇帝是真是假。”仁宗命人掌灯,吕夷简看清楚了仁宗的模样,这才跪下叩头。

吕夷简如此做法并没有得罪仁宗,反而让仁宗对他另眼相看,任命他为修缮皇宫的大内使。皇宫修好后,又提升他为门下侍郎、吏部尚书,不久后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并于1028年时任命吕夷简为宰相。

吕夷简最饱受诟病的就是他熟谙权术,并不吝于使用权术。而且吕夷简与范仲淹、孔道辅(孔子45代孙)等人不和,他的这些政敌可都是当时的大儒,吕夷简的名声自然会受到影响,以致于被人斥骂是“奸佞”。

可是吕夷简的才能确实很突出,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方面都卓有贡献,“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见《宋史·吕夷简传》)。他虽然热衷于权力,不惜利用手段打压政敌,但是又能做到知人善任,“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比如他曾排挤过范仲淹,也曾举荐重用过范仲淹。

吕夷简先后三次担任宰相,前两次因事被罢相,最后一次则是因病致仕,无论有多少人非议吕夷简,仁宗都始终对他信任有加,正所谓“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吕夷简多次附和仁宗,例如他不顾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坚定地支持仁宗废黜了郭皇后,以此获得仁宗的好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吕夷简才识卓优,具备宰相应有的格局,让仁宗对他十分赏识。

从下面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仁宗为何会对吕夷简“眷倚不衰”。

仁宗体弱多病,有一次病得很严重,很久都不能上朝理政。加之仁宗没有儿子,所以人们对仁宗的健康状况非常关注。这一天,仁宗感觉身体好了一些,就想要与大臣们商议政事,命人传旨召大臣们速来宫中议政。

大臣们接旨之后,全都是火急火燎往宫中赶,唯恐去晚了。只有吕夷简一人不慌不忙,来的最晚。仁宗见吕夷简慢慢吞吞走了进来,就有些生气,责备他说:“朕近来身体不适,今日稍有好转就急着召见你们,你身为宰相,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何来的最晚?”

吕夷简从容地回答说:“臣是故意迟到的。陛下近来龙体欠安,朝野上下皆知,都为你担忧。一旦忽然召见大臣,臣等匆忙入宫,外面的人不知道实情,就会胡乱揣测,以为陛下出了大事,引起人们的不安,甚至有居心叵测的人会趁机图谋不轨。”仁宗听后龙颜大悦,夸奖吕夷简遇事考虑周全,并赏赐了他。

吕夷简晚年病重时,仁宗非常担忧,曾经剪下自己的胡子送给他,说:“古人说胡须可以治病,朕现在剪下胡须赐给你,希望你早日康复。”

1044年,吕夷简病故,享年66岁,走完了颇具争议,又极为精彩的一生。当吕夷简去世的讣闻传入朝中时,虽然依旧有人为他的功过而争论,但仁宗却流着泪说道:“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这是从皇帝的角度,给了吕夷简一个很高的评价。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皇帝听后大喜:升官

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被刘邦封为了梁王。前197年,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亲自领兵讨伐,要求彭越派兵助战。彭越称有病在身,不能亲自前去,只是派了一名部将带兵援

历史秘闻 太后大喜:升官

于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的将领,“性沉深,有识量”,不仅才能突出,而且胆识过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事迹。于谨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北魏的官员,但是于谨早年却隐居在乡里,不

历史秘闻 皇帝:朕冤枉你了,升官

施文庆是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的宠臣。施文庆这个人非常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在正途上,而是整天绞尽脑汁地讨好皇帝、搜刮钱财、排除异己。久而久之,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王公大臣都十分憎恨他。可皇帝陈叔宝却

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重用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手握天下大权,只要看谁不顺眼,一道圣旨便能将他满门抄斩。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要对皇帝恭恭敬敬的,故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曾有不少手握重兵的武将,因没有处理好与

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重用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手握天下大权,只要看谁不顺眼,一道圣旨便能将他满门抄斩。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要对皇帝恭恭敬敬的,故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曾有不少手握重兵的武将,因没有处理好与

皇帝派心腹杀一功臣,他却抗旨不遵,非但没获罪,反而升官发财

导读:在古代,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若是有人胆敢抗旨不遵,轻则被贬官、砍头,重则会被诛九族。然而,早在西汉初年,皇帝派遣心腹去斩杀一位开国功臣,他却故意抗旨不遵,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升官发财,这究竟是怎么

皇帝派大臣审讯自己亲弟弟,大臣烧光罪证空手见皇帝,后因此升官

西汉孝景皇帝中二年,秋季。朝廷发生了一场大事件,景帝的十多位近臣接连被刺杀。主导这一事件的背后主谋,就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栗太子被废除后,景帝依然还有十多个儿子,他们都有皇位的继承权。窦太后偏

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必须重用

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因为心中有德,不去计较而已,也不同于韬光养晦。大智若愚一直是古人所推崇和追求的,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并不多。隋朝时的名臣牛弘,就是一个被后世认为做到了大智若愚的人。牛弘出身

历史秘闻 皇帝大喜:提拔重用

古代出身寒门的学子,若是想有一番成就,基本上只有科举这一条道路。科举考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次筛选,才能考中个秀才,然后才有参加乡试,二十多岁能中举人的话,就已经算是佼佼者

历史秘闻 皇帝派心腹杀一功臣,他却抗旨不遵,非但没获罪,反而升官发财

导读:在古代,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若是有人胆敢抗旨不遵,轻则被贬官、砍头,重则会被诛九族。然而,早在西汉初年,皇帝派遣心腹去斩杀一位开国功臣,他却故意抗旨不遵,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升官发财,这究竟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