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结果反败为胜
Posted 将军
篇首语:成年人的平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结果反败为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结果反败为胜
古代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将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下达不同命令,不可能由他本人亲自告知属下,此时传令兵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传令兵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理解能力与执行力出类拔萃,必须把命令以最快速度传达下去,但偶尔也会出现失误的情况。
东晋是相当羸弱的王朝,偏居江南一隅,北方被五胡十六国占有,百余年间战乱不休,也曾有过军事才华较为突出的将领,比如差点加九锡的桓温。两晋时期门阀士族不容小觑,甚至左右朝廷大权,尽管桓温称得上公子哥,父亲桓彝交友甚广,但其家族没有多少影响力。
桓温一周岁生日时,略懂相术的温峤对桓彝说:“令郎面相奇特,日后定有一番作为,光宗耀祖不在话下。”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桓温长成大小伙,在他十五岁时,父亲被县令江播陷害致死,桓温悲痛到吐血,恨不得将江播碎尸万段,以报杀父之仇。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桓温稍微恢复理智后,明白自己现在绝非江播的对手,贸然行事不可能成功,从而选择暂时忍耐。奈何江播是短命鬼,还没等桓温找他报仇就病死了,但桓温打听到江播的两个儿子也不是善茬,以吊丧之名混入府中,干掉江播之子。
恰逢晋明帝为女儿征婚,风度不凡的桓温在朋友举荐下,得到皇帝和公主的接见,公主见到桓温仪表堂堂,浑身散发出独特魅力,当场芳心暗许,不久后桓温迎娶公主,一跃成为驸马,逐渐走上人生巅峰。公元335年,桓温奉命担任琅琊太守,紧接着又当上辅国将军,与朝中大臣关系都不错。
年轻气盛的桓温,不满足于现状,内心始终有北伐的梦想,丹杨尹刘惔等人觉得他野心太大,极力阻止桓温执掌兵权。毕竟桓温是驸马爷,属于皇亲国戚,跟皇帝的关系自然不是一般大臣可比,很快晋升为安西将军,既然时机成熟,决定付诸行动。
桓温敢想敢做,给皇帝写封奏折,希望准许他带兵入蜀,一举灭掉成汉政权。也许皇帝办事效率太低,几天都没有回复,桓温再也等不及了,集结上万兵马北上,几乎所有大臣皆不看好他,甚至认为此战必败。晋军在桓温率领下势如破竹,很快兵临成汉都城,成汉皇帝李势慌忙召集大军御敌。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桓温攻城不下,况且补给出现问题,军心开始有些动摇,眼看就要兵败于此,思考整整一晚上下令撤退。不知何种缘由,传令兵居然听错桓温的意思,激动地说:将军让我们发起进攻!既然如此,所有将士奋勇杀敌,结果反败为胜,李势主动投降,估计桓温当时肯定一脸懵逼,未曾料到居然就这样赢得胜利。
相关参考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吓得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乌桓。袁绍曾与乌桓关系密切,两个儿子跑去和他们一勾结,迟早是个大祸患,怎可不除
隋朝末年,天下打乱,各地起义军纷涌。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隋的江山被贪图享乐、花天酒地的杨广挥霍得不成样子了,天征高句丽失败后,隋朝重臣杨素之子杨玄感第一个站起来造反后,天下早已乱成一锅粥了。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东西两魏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高欢开始着手清除北方边境的隐患。契胡刘蠡升,在北魏孝昌年间拥兵自重,称了帝,不但像模像样地建立起了个小朝廷,还经常率兵进犯东魏的北方边境,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东西两魏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高欢开始着手清除北方边境的隐患。契胡刘蠡升,在北魏孝昌年间拥兵自重,称了帝,不但像模像样地建立起了个小朝廷,还经常率兵进犯东魏的北方边境,
昨天小编介绍了秦穆公为图霸称强,重用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位老人,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国力迅速上升,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后来的发展并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这秦穆公除了知道会用识人,用人,他更知道
昨天小编介绍了秦穆公为图霸称强,重用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位老人,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国力迅速上升,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后来的发展并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这秦穆公除了知道会用识人,用人,他更知道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 慕容农北魏四十万大军灭后燕可以反败为胜,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魏四十万大军灭后燕,慕容农本可反败为胜却为何输掉整个国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魏登国十一年(396年)11月,身受重伤的后燕辽西王慕容农,回到都城中山,他带来一个
大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二十八岁的李隆基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他终于登上了渴慕已久的皇位。但同样,这一天也是他最痛苦的一天,因为这段日子,他时刻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