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胡亚美人物简介
Posted 白血病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胡亚美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胡亚美人物简介
·胡亚美
胡亚美,儿科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儿童血液病学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儿童血液细胞指标的正常值,并制订了中国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措施。60年代在邓金鎏教授指导下开展对婴儿腹泻病的研究,使营养不良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1976年带领临床科研人员,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领先水平。1995年获全国 “诸福棠奖”。协助诸福棠教授撰写主编 《实用儿科学》,至今已六次再版,是现代儿科学的经典著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图书一等奖。
胡亚美,1923年4月27日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祖父是清朝的蒙文通事,做生意发了财,置下大批家业房产。童年时期读过的《稻草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书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就对那些生活困难、身体虚弱的儿童产生了极大的怜悯和同情心,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忿然不平。后来,从巴金小说《家》、《春》、《秋》中三少爷的离家出走受到了启发,而“九一八”、“一二九”、“七七事变”等重大事件,又给胡亚美年幼的头脑里注入了不少新的思想。从此立志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种思想主导下,1941年考入了当时有名的燕京大学医疗系。她如饥似渴地读书求知,思想更加开阔了。从参加当时学校的活动开始,进入了进步青年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学生运动。1946年在黎明前的日子里,胡亚美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从此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1947年毕业留在北京儿童医院做了住院医师,成了中国儿科事业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的得意门生。1949年26岁的胡亚美成了这所医院的总住院医师。她除了管理病房外,每日还要看门诊,工作十分繁忙,医院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负责制,昼夜奔忙在病房和门诊之间,即使有点休息时间,她也在图书馆度过。她把自己诊治的病人又从书本中得到理论上的充实和提高,再回到实践中指导治疗。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在她的脑子里装满了知识。胡亚美医师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关于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的报告,其后在中华儿科学会上作了非典型肺炎的报告,获得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这位年轻的女医师就在儿科领域里开始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蒸蒸日上。1955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北京儿童医院。时年32岁的胡亚美担任了内科副主任。因为当时儿童营养缺乏是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胡亚美医师就选择了小儿血液病专业。当时的北京,广大群众生活贫困,知识缺乏,孩子吃奶到3岁还未断奶,营养不良和营养性贫血普遍存在。但是当时连中国小儿的血液正常值都没有。在秦振庭教授的带领下,胡亚美和其他医师一起日以继夜走出医院,到学校、幼儿园等地采集血样,回到医院亲自化验、计算数据,终于总结出了中国儿童外周血液细胞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有关论文发表于1959年的中华儿科杂志。1962年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年春末夏初都有大批小儿腹泻患儿涌入儿童医院。孩子们睁着无神的眼睛,每天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腹泻和呕吐,使孩子们双眼凹陷、手脚冰凉,皮肤一捏一个皱褶。许多孩子因为来不及救治都夭折了。为了深入研究该病,胡亚美在邓金鎏教授的指导下,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协作,指导了当时儿科领域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使其病死率从20%下降到1%。
我国儿童血液病的拓荒者
1976年,胡亚美教授看到北京市儿童死亡原因的回顾资料。资料表明北京城区5~14岁小儿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上升至第一位,而危害最严重最多发的是血癌——白血病。约占儿童肿瘤的1/3以上。当时得了白血病就等于宣判了患儿的死刑。医生会向家长交代: 回去吃点好的,好好照顾孩子。言外之意就是得了绝症。当时放映的一部日本电视剧“血疑” 中幸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了胡亚美教授的心。孩子们为什么会得白血病呢?带着这些疑问胡教授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看到各国科学家都在潜心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长期以来,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在我国一直是一项空白。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我国的科研事业百废待兴。从事这项研究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它病死率高、难度大,治疗花费也大。加上治疗周期长,期间需要抽骨髓检查等等。面对这一切,当时已年近花甲的胡亚美医师明知困难重重也毅然决定攻克这一顽症。在诸老院长的支持下,在无成功经验可借鉴、无治疗方案可遵循的情况下,成立了血液专业组。开始了白血病公关课题。1977年胡亚美和课题组杨士元、隋采芹、诸美瞻等同事一道,借鉴少的可怜的国外资料,利用仅有的几种抗癌药物,开始了试验治疗。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国外儿童不同,由于中国孩子体质差,无法耐受大剂量的化学药物; 但药物剂量不足,又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加上当时抗白血病的药物十分缺乏和单一。于是她和国外联系,利用一次外宾来华访问的机会,索取国外资料并求助抗癌药物。根据中国孩子体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白血病的化疗方案。一年很快过去了,几个接受此治疗方案的病人都健康活着,这给医生们增强了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患儿先后出现了脑膜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决定在治疗方案中增加了放射治疗。就这样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再指导治疗,不断修改已有方案。成活患儿越来越多。
胡亚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白血病的研究中。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医疗水平,她经常组织讲课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只要看到新资料,了解到新进展,就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并争取用到病人身上。她对护理工作也非常关心,经常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耐心地告诉护士在病人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时一定不能给孩子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在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时一定要注意病人口腔和肛周护理……。病房的消毒、取血操作时选用针头的粗细,取血压迫时间长短等等,她都一一过问。因为她知道治好病人用药只是一方面,大量细微的护理也很重要。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病人早日康复。
1982年,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病人都可持续缓解3年。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方案。使331名患儿近期缓解率达到95.6%,其中凡坚持治疗的,5年持续缓解率达到了53%,属国内领先水平。
胡亚美还与血液组同仁一起,系统地研究了小儿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关疾病,均取得了显著成绩。1991年受国际组织细胞协会邀请,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她参加了在希腊雅典召开的国际组织细胞学术会议,报告了北京儿童医院170例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与会代表,美、英等国专家都表达了共同协作研究的意向。
儿童白血病研究达国际水平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胡亚美的带领下,经过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北京儿童医院小儿ALL五年无病生存率已达74.4%(1995年资料),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截至2000年底,存活5年以上的白血病儿童440人,存活八年以上的311人。其中,已参加工作和上大学的140人。已结婚的有22人,17人生育有20名健康的小宝宝。
从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中,凝聚着血液病组同志们的大量心血,反映出他们付出的长期艰苦努力的辛劳和汗水。为此,他们送走寒来暑往,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然而他们并未满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新型的药物不断引进,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又向前迈进一大步。组内添置了流式细胞仪,开展了新的白血病分类法,即形态、免疫、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MICM) 分类,已能诊断出各种混合型白血病,又可作停药前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同时抗癌药物不断增添新品种,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了更美好的前景。为了拯救全中国儿童白血病人,加强各种医治白血病儿童的经验交流,胡亚美又发起儿童白血病全国联网,制定出统一的化疗方案,以提高全国的治疗水平,这在我国白血病治疗上是个创举。同时为了加强与国际接轨,分别在1996年、1997年在北京亲自主持两次小儿血液肿瘤国际研讨会,商讨与国际白血病治疗组协作,利用国际组织的力量,提高中国白血病的诊治水平。目前,在儿童白血病研究领域,胡教授牵头承担两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1999年血液病中心科还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学科。
辛勤园丁为人师表
胡老师桃李满天下,经她带过的学生已达几十人。大家对她共同的评价是业务上是严师,生活上像慈母。她对待自己的学生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子女都亲。她的学生们都说自己很幸运。作为一名年轻人,有什么能比遇上一位好导师幸运呢?又有什么能比得到一位好长辈的爱护而知足的呢?胡亚美做学问,也是正如司马迁所说的“好学深思”之士,她选择专业都是根据我国儿科医学发展所需。经过以她为首的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儿童医院有关白血病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这里面浸润了她大量的心血。因此,她最为珍贵的东西是记录了白血病患儿战胜病魔历程的三大本相册! 做学问她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学生写的文章、论文,她都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她常说临床工作十分重要,是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临床工作开展,必须为临床服务。虽已年逾80岁高龄,仍一有时间就出专家门诊,每周一次的科查房从不轻易缺席。所有这些皆因她心目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那就是患儿。她在社会上有40多个兼职,各种社会活动应接不暇,可她最感兴趣的还是学术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各种前沿学科的进步,有关儿童白血病的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胡老师虽已年迈,却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像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学术活动。她是学术界名人,已出访过十几个国家,加上她外语功底深,她对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了如指掌。她还非常注意自己知识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她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更由于她有扎实的临床功底,所以能指导医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通过她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们都能自觉地以事业为主,都能勤勉于工作和学习。2000年她还牵头承担了 “中国孕妇和儿童铁缺乏调查” 的大型全国性课题。从课题设计到具体实施她都亲自过问。由她参与主编的《实用儿科学》是我国儿科医学的经典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图书一等奖。所有这些都和胡老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她虽然是一位大学问家,但非常谦逊,不耻下问,还常常以“学生” 自居。这是一种高贵的治学美德,值得后辈铭记在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大思想家孟子的名言是胡亚美先生一生真实的写照! 另一方面,这个挂在她办公室门上的条幅,更为深刻的用意是启迪后辈学生的。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她有一位很欣赏的学生,学业不错,但他经不住经济大潮的诱惑,做了几件错事,于是胡老师就让懂书法的丈夫手书了这一条幅,用以教育这位学生和教育晚辈。
乐善好施平易待人
在没有接触前,她简直就是学生眼中的 “神”。可今天,当学生有幸和胡亚美朝夕相处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她不是神,她是一位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一位受人尊敬、平易近人的长者。大家都知道,胡亚美名气很大,可好多人并不知道她的架子却很小。无论是博士生找她辅导论文,还是外地外院请她讲学,无论是请她做科学宣教,还是请她当评委,她都有求必应,从来不拒绝任何人。经常有不知名、不认识的患儿家长登门求助或求教咨询,她都会耐心地接待,热情地帮助。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自己又有胃下垂的老毛病,所以大家都很担心她的身体,于是她周围的同志,不得不未经她同意就将来访者强行挡回去。她家的电话就是一个全国性的免费咨询电话,最近几年由于胡教授等在小儿白血病治疗上的突出成绩,国内外都有大量的求治者和咨询者。她家里常常有不知名的家长打来电话,而胡大夫总是认真解答。
胡亚美向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她自己的格言是: 正人先正己,责人先责己! 她给患儿家长垫钱看病已不计其数。可她自己平素穿的是20元就能买一件、买一双的衣服和鞋子。她曾经用自己主编《实用儿科学》的稿费给研究生买一台电脑,可她自己常常吃的是干粮。她为了不过多给医院增加负担、不给司机添麻烦,自己骑自行车去人民大会堂、去科技会堂开会,骑自行车去医院看护住院的老伴儿。就这样,她仍然不失幽默地说: “我也有一辆非常好使的车,是11号车”。当科里一位年轻同志的父亲病重,手头拮据时,她能毫不犹豫地拿出500元钱来救急,可她自己呢?身上的衣服是办公室的同志领着去摊儿上做的,自己的头发也是由办公室的同志修剪的。她是一位年逾80岁的高龄老人,她是享受共和国副部级待遇的干部,但对于受过她救助的包括我在内的学生、同事、患儿家长,甚至小保姆来说,胡亚美又与母亲有什么区别呢?慈祥、平易近人、乐善好施——这就是学生们眼中的老师,胡亚美的人格魅力!
胡教授爱孩子,孩子们更爱他们的 “胡奶奶”。每次白血病联欢会上,只要胡教授一出现,就会立即被孩子们紧紧地围起来。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一声声的呼唤,胡教授总是把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点头、微笑。一个曾患过白血病的孩子从服装裁剪学校毕业了,她来到医院对胡教授说: “胡奶奶,我要亲自为您做件衣服。没有您,也没有我的今天,我永远感激您。”胡大夫很高兴,穿着患儿亲自为她做的衣服,自豪地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席上。胡教授对待孩子,总是充满了慈爱之心。她不止一次为病儿付医药费,使垂危孩子重获新生。一次,一个外地的孩子来北京检查,胡教授怕孩子住在旅馆不方便,就将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他们父子住,胡教授还特意为孩子准备了食品。将这父子安排好后,胡教授起身告辞,说: “你们好好休息,我不打搅了。”家长讲到这儿,眼里已闪动泪花,在场的人也被深深感动。胡教授不仅为孩子治病,还要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操心。一个已经长成大姑娘的白血病孩子,告诉胡教授一个秘密: 她在谈恋爱。但男友及他的家里还有些犹豫,怕她旧病复发。胡教授请来了姑娘的男友,详细介绍了姑娘的病情及现在的情况,使姑娘的男友打消了顾虑。当两人结婚时,特意为胡教授送来了喜糖。这件事解决了,但也牵动了胡教授的心,她想: 应当让社会了解疾病,正确对待这些孩子。为此,她不止一次地呼吁: 全社会都来关心白血病儿童的上学、就业及生活。9岁曾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李春华不仅存活至今,还生下了一对健康的双胞胎男婴,如今已健康地成长了6年。所有这一切都凝聚了胡教授的心血。
胸怀坦荡永攀高峰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培养起来的科学家、领导干部,作为一名新中国的新女性,无疑她是做的最好的。胡教授身兼40多个社会职务,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她都要代表全国人大女代表出席各种国际国内会议,代表我国儿科界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各种社会活动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但她唯一不能舍弃的是她的病人。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她是必到的。她常对周围同志说: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一个集科研、临床、教学和培训为一体的血液病中心成立,我将坦然地去见马克思。现如今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已有床位达110张,属亚洲最大。血液科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学科……胡亚美教授像一个拓荒者,为后人铺路,又像一个园丁,辛勤耕耘在祖国的医疗事业中。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申奥成功,胡亚美教授又带领她的同事和学生们迈向了新的里程!
简 历
1923年4月27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5年9月~1941年8月 北京崇慈、慕贞中学读初高中。
1941年9月~1947年7月 燕京大学医疗系学习。
1947年7月~1952年6月 北京私立儿童医院住院医、主治医。
1952年6月~1955年1月 北京第二儿童医院主治医、医务副主任。
1955年1月~1980年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主任、名誉主任。
1980年至今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科协常委。
中国国际交流委员会理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4年12月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胡亚美. 110例小儿急淋白血病疗效. 中华儿科杂志,1982,20(3):131~136.
2 胡亚美. 小儿组织细胞增生症X追踪观察及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1983,21 (5):273~276.
3 胡亚美. 血小板表面结合IgG检测在儿童ITP的意义. 中华儿科杂志,1985,23 (2):69~72.
4 胡亚美. 小儿急性白细胞并发卡氏肺囊虫病16例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1987,25 (5):264~267.
5 胡亚美等. 联合化疗对急淋白血病儿童性腺功能及生长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1,33 (5):264~266.
6 胡亚美.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 中华儿科杂志,1994,32 (6):325~327.
7 胡亚美等. 小儿急淋白血病的疗效和生存现状. 中华儿科杂志,1996年.
8 胡亚美. 儿童白血病P16基因检测及其意义.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 (5):306~308.
9 胡亚美. 儿童白血病和HLA的相关性.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第二期.
10 胡亚美. 儿童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中华儿科杂志,2001,25 (3):272~274.
11 胡亚美. 实用儿科学第六版,1996.
12 胡亚美. 中国大百科全书儿科分册,1998.
相关参考
“使自由复活的美洲英雄”胡亚雷斯(1806年~1872年) 墨西哥第一位印第安人出身的总统,民族英雄。出生在瓦哈卡城附近一个印第安
古代亚美尼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南高加索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定居,但其第一个有记载的国家是公元前9世纪的乌拉尔图王国。Orontid王朝在公元前6世纪并入居鲁士大帝的波斯帝国,作为波斯总督统治,这是他们
亚美尼亚的历史是怎样的亚美尼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传统上亚美尼亚的疆域在今天的高加索和土耳其东北部。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Achaemenid帝国的大流士三世,亚美尼亚从波斯
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共和国即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它北与格鲁吉亚接壤,东临阿塞拜疆,南面与西面与土耳其和伊朗毗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41.2万。亚美尼亚族占9
亚美尼亚K6-92冲锋枪K6-92是由亚美尼亚自主研发的一款本土冲锋枪,其设计借鉴了苏联PPSh-41冲锋枪、美国汤普森冲锋枪以及德国MP18冲锋枪等。研发历史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后与邻国冲突不断
世界古代史··亚美利哥意大利航海家。1499~1504年,先后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服务。其间曾3次或4次去南美洲探险。经实地考察,他确定所见到的大陆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世人即以亚美利哥
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大地震1988年12月7日莫斯科时间10时41分在苏联亚美尼亚山区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地震强度为里氏震级8级,整个南高加索均有震感。震中在距亚美尼亚第二城市列宁纳坎市50公里
公元451年的阿瓦雷尔战役,是亚美尼亚历史上的一次大败。他们在战役中损失惨重,却也让波斯对手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依靠这场失败的战役,亚美尼亚人守住了自己的信仰。波斯人的改宗政策公元5世纪前期萨珊波斯
墨西哥胡亚雷斯改革胡亚雷斯改革是指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由胡亚雷斯领导的墨西哥著名的革新运动。它从推翻封建军事独裁政权,实行自由主义的改革开始,发展成为同封建反动势力进行浴血战斗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抗击外
西亚、外高加索地区有个亚美尼亚共和国,她介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过去有时候也会被视为东欧国家。亚美尼亚过去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时才独立建国。提起亚美尼亚,竟然与中国的三国时期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