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句古话非常适合形容开国少将李德生和他的儿子李和平。

李德生将军,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奋战一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德生少将

李德生将军和许多开国将帅一样,对子女言传身教,严格有加,不允许他们有特殊照顾,相反,还处处比别人更严格。

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军人。李和平参军的时候,正是特殊年代,正常秩序受到冲击,加之苏联的严重威胁,“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成为当时的战斗口号,大有大打一仗的可能。有的家庭害怕真的打仗,舍不得自己的子女参军,当时号召干部子女要做出模范带头作用,李德生便把儿子送到部队。李和平就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参军入伍。

李和平和父亲虽然是不同年代的军人,但都与上甘岭这个与我军光荣历史紧密相关的地方有不解之缘,成为两个历史时期的“上甘岭人”。

李德生和儿子李和平

李德生将军于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了前半段,后半段则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1952年10月下旬,李德生统一指挥12军、15军部队守卫上甘岭。他吸取15军的经验教训,总结创新用兵、火力、工事、通联、保障等战法,粉碎了美军的进攻,扩大了阵地,接续书写了上甘岭辉煌战史。

巧合的是,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也在12军任职,任36师106团团长。而这个36师的前身,正是当年浴血上甘岭的12军31师,106团的前身则是诞生了一大批战斗英雄的91团。这个团坚守上甘岭43天,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就出自91团。胡修道在与美军的殊死搏杀中,创下一人击毙280名美军的纪录,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杀敌最多的战斗英雄之一。除此之外,91团还涌现了朱友光、王万成等英雄人物,91团也被誉为“上甘岭英雄团”

1984年至1985年,昔日的上甘岭英雄集体106团,再一次与上甘岭结下不解之缘。按照老山轮战安排,南京军区1军统一指挥所属1师、12军36师及部分支援配属部队,于1984年12月接替老山防务。

老山地区的八里河东山,因条件艰苦、争夺激烈,被称作“八十年代的上甘岭”

36师106团驻守于老山的八里河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尤其是距离后方较远,不仅频繁遭越军的炮击、偷袭,而且后方补给运输也非常困难,如同当年的上甘岭一样经常被越军炮火阻拦,食品饮水难以运上来,环境十分艰苦恶劣,被称作“八十年代的上甘岭”。

通往“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主峰道路十分艰险,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路

李和平带领团队,驻守在艰苦的八里河东山。他们发扬32年前上甘岭前辈的牺牲奉献和坚忍顽强精神,随时与来犯越军展开殊死战斗。

李和平组织沙盘推演

一次,李和平指挥分队出击越军一处A型工事,立即遭到越军反扑。越军早就知道李和平的身份,如能抓获李和平,就能作为一个很好的炫耀素材,也可以进行要挟勒索。当时越军甚至喊“活捉李和平”,发起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

李和平命令战士进入防御工事,给炮兵群明确射击诸元,要求在我军阵地前近距离实施炮火压制。我军炮火随即呼啸而来,李和平和战士们躲避在防御工事内,阵地前的越军被炸得血肉横飞。炮击之后,106团随机发起反击,全歼了这股越军。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秦基伟晚年回忆,15军在上甘岭打得好靠这一法宝,他是幕后功臣

张蕴钰(1917一2008)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壹张蕴钰将军大脑袋,黑脸盘,络腮胡。身材魁伟,声如洪钟

历史人物 揭秘:秦基伟将军是怎么逃出马步芳的监狱

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天的红安县)的秦基伟将军,率领十五军在上甘岭,与美韩军队血战43个昼夜一举成名。这位13岁就参加红军的共和国开国中将,一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战功赫赫,其中最惊险的是逃脱马步芳的魔

一个壮族老兵参加上甘岭战斗的故事

一个壮族老兵参加上甘岭战斗的故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1月,柳州鹧鸪江畔,口号声、歌声

”上甘岭”女英雄吴炯的人生今昔

上甘岭「”哪位是领导,我要报名成为志愿者!”。声音清脆、坚定、洪亮,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一位个子不高,留着齐耳短发,双眼炯炯有神的中年妇女走进街道主任的办公室。妇女从背着的挎包中,取出一个红布包随手展

上甘岭坑道中的女兵 战争中的女性

1954年,作家林杉创作完《上甘岭》剧本后,在剧本最后的页码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如今,王清珍已是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67岁的她家住在湖北孝感一个干休所。不过,半个世纪前异国那段烽火连天

48个兄弟只有4个人活着回来 惨烈的上甘岭会战

老兵回忆中无比惨烈的上甘岭李亚林1950年6月,李亚林在身为当地妇救会会长的母亲的支持下,报名参军。“我们穷人只有靠共产党毛主席才能翻身得解放,我们小时候很苦,六个人靠父亲一个人劳动,土地也没有,每年

美军原计划用两个营拿下上甘岭 结果近25000人伤亡

上甘岭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原题:上甘岭战役前,“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是如何预测结果的?>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之间爆发了著

凭声音征服敌军的中国女兵是谁? 上甘岭夜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众多精通外语的巾帼英雄驰骋疆场,她们和男战友一道,有的深入前线坑道进行对敌广播喊话,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有的在战场上收容、讯问放下武器的敌军被俘官兵;还有的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参加

穿皮鞋去北京照相

作者:慎独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9军军长詹金斯少将一声令下,联军280门重炮发出巨响,40余架飞机集中投弹,目标是上甘岭的597.9高地与537.7高地。对于美军的攻势

把上甘岭打成 敌人的“伤心岭”

大人小孩围坐在吴明秋身边,听他讲战斗故事。株洲日报通讯员/彭立平摄株洲日报通讯员/文伟平株洲日报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