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水深40米相當於10層樓高,玩一次要2000元
Posted 游泳池
篇首语: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水深40米相當於10層樓高,玩一次要2000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水深40米相當於10層樓高,玩一次要2000元
世界上最深的游泳池:水深40米相當於10層樓高,玩一次要2000元!夏天一到,要說起最爽快的運動方式,我想大家都會首選游泳。生活在沿海的居民就可以去到海邊,既可以曬個日光浴,又可以衝浪。而位於內陸的小夥伴只能去到游泳池,解一解燥熱。一般來說,游泳池最深也就兩米,畢竟再深了就不像是游泳池了。
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泳池居然深度有40米!40米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10層樓高,在此游泳就像是潛水一樣。而這個全球最深泳池就位於義大利,名為「Y-40深銳」。但明明義大利本身就沿海,卻建這麼一個深度不輸一些淺海的游泳池。意義在哪?
首先,游泳池在這個世界上數不勝數,但深度40米的能有幾個?就只有義大利這一個,這麼一來噱頭夠了,自然就會吸引一些遊客到實地看看,其次,這麼深的泳池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體驗「潛水」,而泳池也有把潛水作為主要項目,顧客可以再此體驗或者學習潛水。
最後,Y-40的造型很獨特,並且讓游泳者感覺很刺激,因為一種獵奇心理和挑戰慾望,就會來到這個泳池。
在設計上,泳池也非常獨特,從寬大到狹窄,讓人覺得像是通往什麼神秘無底洞一樣,讓遊客有一種在探險的「刺激感」。也正因為游泳池太特殊,所以在安全措施上會比其它普通游泳池更加嚴謹,禁止遊客下潛到四十米以下的深度。
這個最深的游泳池讓當地的旅遊經濟經常創新高,來到這個游泳池的遊客都很喜歡這個游泳池帶來的體驗,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聽聞盛名後願意來嘗試,每年來到這個泳池的外來遊客量逐步上升。
「Y-40深銳」吸引遊客的點那麼多,在價格上自然也不低,每來萬一次就需要交約2000元的人民幣,並且在時間上還有限制,進場一次最長僅限八小時,時間一到,內部就有管理人員來請你退場。不過小編覺得,遊客也很難在泳池裡游個八小時吧,畢竟游泳是一項非常耗體力的運動。
雖然和外頭那些一小時十塊錢的一般游泳池比,這個泳池的價格要貴上很多,但依舊還是攔不住一些遊客想去體驗。在我看來,水性好的確實可以去體驗一下這個最深游泳池,試過的大多數都覺得刺激和好玩,潛水菜鳥也可以在這裡學習潛水。如果是你,你會願意花2000多塊,去這個最深游泳池游一次泳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关参考
以前的南京與安徽,相當於今天四川和重慶的關係!安徽和徽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說是南京安徽而不是安徽南京,安徽是一個從南京後身江南省分出來的省份。而徽的歷史遠遠完爆安徽的歷史,徽州自從宋代就有了,宋徽宗親自
【秦公一號大墓鳥瞰】秦公一號大墓,位於陝西寶雞市風翔縣,這座大墓歷時十年發掘,是迄今我國考古界發掘的最大一座古墓,墓主是秦景公。墓地墓底到地面有八層樓高,非常壯觀,被譽“東方倒金字塔。大墓的具體佈局是
每到了六月份,在中國便會有一年一度的高考,到了高考成績出來後,各省各市便會湧現出一大批所謂的「高考狀元」,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種選拔式的考試,屬於高校招生考試,也就是說,「高考狀元」們都是高中起點的准大
每到了六月份,在中國便會有一年一度的高考,到了高考成績出來後,各省各市便會湧現出一大批所謂的「高考狀元」,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種選拔式的考試,屬於高校招生考試,也就是說,「高考狀元」們都是高中起點的准大
石崇(249—300年,晉朝大富商)呂不韋(前292—前235年,戰國大商人)沈萬三(1330—1376年,元末明初大富商)和珅(1750—1799年,清代權臣、大富翁)古人曰:「有錢不任性,遲早憋出
石崇(249—300年,晉朝大富商)呂不韋(前292—前235年,戰國大商人)沈萬三(1330—1376年,元末明初大富商)和珅(1750—1799年,清代權臣、大富翁)古人曰:「有錢不任性,遲早憋出
提到和珅的名字,幾乎稱得上家喻戶曉。你知道和珅擔任過哪些官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和珅的發跡說起。和珅生於1750年,父親是福建副都統常保。和珅3歲失去母親,9歲失去父親,成為了孤兒,命運堪稱
历史军事 呼吸機有多複雜,相當於B29轟炸瞄準具,難倒美國工業巨頭幾星期
呼吸機有多複雜,相當於B29轟炸瞄準具,難倒美國工業巨頭幾星期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到
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經典民國劇《大宅門》裡,就有生
推薦語在我們所記錄歷史中,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官員制度,因為官員制度的原因,站在制度頂層的人成為了說一不二的人。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中看到一些官員利用自己的權利對平常百姓進行打壓,而面對這些打壓,他們只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