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丽珠人物简介
Posted 子宫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丽珠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丽珠人物简介
·张丽珠
张丽珠,妇产科学家,从事医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长达60年,早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先赴美国作博士后研究,主攻妇科内分泌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 后受聘去英国做妇产科临床工作并考取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回国后,长期致力于妇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和进行学科建设。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现代生殖医学的先驱和主要奠基人之一。
张丽珠,云南大理人,白族。1921年1月15日出生于上海。
父亲张耀曾,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法律。他爱国进步,是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讨袁起义。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他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天坛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曾两任司法总长,法权讨论会会长和国际海牙会议的中国代表。离开政界后到上海,成为著名大律师,是“七君子事件”的辩护人。出生名门,家学渊源的张丽珠,为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爱国进步,正直有为的父亲而自豪。父亲是她的榜样,是对她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母亲,赵汶,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大学。张丽珠是父母四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效忠社会则贤女胜过不宵之子,继承血统则女与子又有何区别”。父亲达观开朗,不附世俗的观念,激励她一生都有好强向上,坚忍不拔,报效国家,不让须眉的处世品格,“垦恳尽吾能,不暇问收获,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父亲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引导她走上一条勤奋努力,永不满足,服务人民,无私无畏的人生旅途。
张丽珠的小学和中学是在上海度过的。她聪颖活泼,志趣广泛,善演讲,爱体育,曾作为上海市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夺得1935年全运会女子排球冠军。1937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 (现为上海市一中),并被授予“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称号 (All Round Girl of 1937)。
学贯中西,立志“悬壶济世”
进入大学前,正逢“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心中早有“科学救国”思想的张丽珠,经过认真选择,毅然报考了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向往“航空救国”,后因南京失守,学校内迁,她才放弃了一心想自己造飞机,开飞机而为祖国效力的打算,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借读半年物理系,以后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专心学医,她认为学医将来更可为社会造福而大干一番事业,从此医学竟成为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 (M.D.) 学位,并获当年最优秀毕业生奖(The Best Graduate of 1944)。
毕业后,她选择了妇产科专业,现已近60年,从未有一日脱离过妇产科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感到迫切需要掌握新理论和新的医疗方法,以克服临床的盲目性和一般化,她决心出国深造。1946年9月,她和毕业于交通大学的三姐惠珠,船上还有冯玉祥,华罗庚,唐敖庆,施履吉,还有将来成为她丈夫的唐有祺,同乘万吨巨轮“梅格斯将军号”(General Meigs) 赴美留学。她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和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以后又去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了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最后又在纽约医院及纽约肿瘤纪念医院的Sloan Kettering肿瘤研究所做住院医师及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发表了论文“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瘤的诊断”。这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张丽珠在肿瘤研究方面的成就,1949年4月受到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的邀请,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此后还在海克内医院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1950年10月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DRCOG)。在英国,除作临床和癌症病理外,还选取了子宫收缩力和外阴白斑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收集妇科、产科各50个病例,准备把妇产科学的研究深入下去。工作研究之余,她还考察了西方社会化的医疗制度。张丽珠是位永不满足、志存高远的有心人。
从中国起步,远涉两大洋,张丽珠奋斗了13年,刻苦努力,学贯中西,掌握了妇产科学理论和技术,累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为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作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名门之女,坚定地选择并走上一条漫长的“悬壶济世”的人生之路,为广大妇女造福,她骄傲,她满足,无怨无悔。
回归祖国,开拓妇产科学
在海外,张丽珠有优异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受到各方面的青睐; 在国内父母双亡,已无牵挂,但她难以割舍的是祖国和人民。在美国期间,通过进步组织——中国学生基督教协会了解国内情况,还学习毛主席的讲话和文章,分析时局的变化和走向。在英国参加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留英学生会。祖国的新生,共和国的建立使她下决心回归新中国。在英国当局的百般阻挠下,她勇敢地向国内求援。“欢迎你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留学生办公室发来的一纸电报,成为决定她“一生命运的通知”。归心似箭,立刻订下了回国的船票,终于在1951年夏,乘船从伦敦起航,再次漂流过海,这次是向祖国进发。中途停留香港。在那里住在很有名望和影响的亲戚家里,访问了大学和医院,会见了妇产科专家。受到知名人士的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恋惜她的才华和医术,劝她留港; “像你这样的人何处不可为家?”她不为所动。英国留不住她,香港也留不住她,祖国,才是她的目的地。她继续登船前进。七月初到达广州,当她第一次看到珠江口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顿时凄然泪下。“亲爱的祖国,我回来了”。
回国后在母校——上海圣约翰医学院妇产科任副教授,并在同仁医院任主任医师。1952年结婚后,调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第一附属医院。1958年参与第三附属医院创建,历任该院妇产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国外奋斗数年已是造诣较深的张丽珠,在而立之年,回归祖国,全身心地投入祖国的医学事业中。她终于在医、教、研方面施展她的才华,并被领导和同事们誉为有事业心的、开拓型的和能力很强的人。1956年即被评为医学院的先进工作者。
作为科主任,她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她善于分析病情,抓得住重点,处理治疗大胆果断,许多难题在她手下都能迎刃而解。对病人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她的第一位继任者顾方颖教授说“张大夫解剖熟,敢上大手术,疑难的、诊断不清的病人,她都敢收,收进来再讨论,组织科内外专家会诊”。一个有26年尿瘘史的病人,膀胱多次修补而容量减小而且阴道也有损伤,她硬是给收到了妇科病房,最终和泌尿科、成形科协同合作,使病人病情好转后出院。
张丽珠回忆当时的情景,心中坦然地说: “在我们那个时代的医生,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是比较差的,政治上还容易受到无端的挑剔,但是我们从病人那里得到安慰,从治疗效果中得到满足。回忆起那时在产房里,在手术室里抢救的大场面,我总是走在前面,带头干活。我认为做一名医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功底,还要敢于担当风险,对危重病人不能回避。只有这样,医疗工作才能提高和发展,个人才会不断成长进步”。
张丽珠是医师又是教师。1955年她是所在医院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她把教书育人当成首要任务。她的讲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把浅显的临床病例引导到深奥的理论上去,又能把繁杂的理论分出层次,指出重点来。通过查房,着力培养下级医师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她还鼓励他们向其他专家学习,广开思路,多长见识,以促进学科的发展。教书先教人,医乃仁术也。她强调人民的好医生,除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学识外,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她的学生大都成为妇产科的骨干力量,在医学院校任教授,也有在国外任教的。她是妇产科界一代师表。她是北医桃李奖的获得者。
她思想敏锐,善于创新。她的第二位继任者李美芝教授评价她“一辈子要搞新的东西”。她带领研究生的题目都很先进,如1955年关于“硫酸镁对子宫收缩的影响”这样的课题,现仍是研究热点; 又如1960年对青年女学生闭经问题的探讨,导致现今对各种病理性闭经的治疗研究; 1962年对输卵管结扎术后卵巢功能的研究,已扩展到今日各种卵巢功能异常的研究。至于后来开展试管婴儿的研究对促进内分泌学的发展就更是卓尔不群了。
蹉跎岁月,心清如玉壶之水
张丽珠,作为一个所谓出身不好、旧社会长大而又留洋多年的人,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当中,也饱受逆境之苦和不公平的对待。丈夫被隔离审查,儿女二人都下乡多年。她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理所当然要下乡接受再教育。正当不惑之年,却步入漫长的蹉跎岁月。她忍辱负重,利用下乡之机,行救死扶伤之责。她无私无畏,心清如玉壶之水。下面只引张丽珠在庆祝北医三院建院40周年大会讲话中的一个片段,即可映照她那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我两次长期下乡接受再教育,去过通县马头公社,自己挑井水,消毒器械,为一长年卧床的妇女切除过几十斤的大瘤子,还为一长年漏尿的妇女修补过膀胱阴道瘘。炕头上处理难产,还为两头大母猪作过剖腹产。在延庆山沟的仓库里进行最严重的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大手术。手术很困难,时间也很长,术后过程极为凶险,患者血压下降,处于半休克状态。工宣队认为有内出血要我开腹止血,凭我的良知和判断没有内出血,坚决不作开腹术。我整夜坐在炕头,一手扶着静脉切开的针,一手把着大娘的腿,深怕针一旦滑脱出来,再找另一根静脉就难了。窗外在下大雪,一片白茫茫,屋内一根蜡烛在流泪。我想如果大娘有个三长两短,我也活不成。不敢再想下去了,已到了悬崖! 第二天,大娘病情开始好转,后日渐康复。春天到来了,山上开遍了桃花,大娘下地了,走出来到树下赏花。我也第一次回到医疗队住地。一时觉得全身发痒,同学们翻开我的袖口,笑着说 ‘你身上的虱子已传到第三代了。’ 几天后,大娘的病虽然治好,但工宣队仍召开大会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进行大批判。而我永远铭记在心的是老乡们淳朴的感情。当我一人进入他们家送医送药时,他们就偷偷地沏糖水给我喝,烙鸡蛋饼给我吃,真觉得好吃呀。”这些下农村的惊险过程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在逆境和严峻条件下检验她救死扶伤过硬思想和本领的一种机遇。
科学春天,再攀医学高峰
“四人帮”垮台后,极左路线结束。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科学的春天又一次到来。年近花甲的张丽珠教授步入行医、教学和科学研究全面发展的顶峰时期,更迈上攀登妇产医学高峰的新征途。
历年来张丽珠在中、外一级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早期有“关于子宫收缩力”、“妊娠期和分娩期合并症”、“子宫颈癌的诊治及胎盘病理”等论文。近20~30年研究集中在生殖内分泌领域。1976年,她将放射免疫测定激素及组织内甾体激素受体测定技术引进到妇产科疾病及计划生育等研究之中。“早孕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孕激素的关系”在1984年7月第七次国际内分泌学会受到重视。最早将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增强剂-GnRH-a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抑制排卵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博士生研究工作“妊高征中前列腺环素,血栓素变化和胎儿-胎盘血循环的关系”获得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经验教训101例》,《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并参加编写其他大型参考书。
1978年7月,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尔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即在世界范围迅速展开。张丽珠认识到这项研究不仅为不育症者解除痛苦,是计划生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将对优生,生殖医学有关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践有所带动。1984年,她下定决心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以清醒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在北医三院开展了这在当时尚有非议的研究。她和胚胎教研室的刘斌副教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1986年,以题为“优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7年3月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张丽珠所在的北京医科大学,和参加这一攻关项目的湖南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三家达成共识,以临床妊娠成功为成功。张丽珠,作为该项目北医技术负责人,制定了全面规划,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根据中国妇女输卵管阻塞多有结核病史、盆腔内黏连严重的特殊状况提出,在治疗盆腔疾病手术同时取卵的明智策略,使此项研究迅速开展起来,并在1989年直接采取B超监测下经阴道一根针取卵法。这种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国内也鲜为人知,它创伤小,不用麻醉,快捷方便,病人欢迎。
经过张丽珠和她领导的攻关小组,艰苦努力,我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诞生,取名郑萌珠,萌是萌芽,第一例,珠是感谢缔造者张丽珠教授。患者是甘肃礼县的一位38岁的小学教师,郑贵珍。结婚20年因双侧输卵管不通而不育。郑贵珍在1998年庆祝女儿十岁生日招待会上发言,对张丽珠教授表达感激之情: “试管婴儿技术给予了我做母亲的权利”。
1988年5月27日,第二例试管婴儿诞生。她同时进行的我国大陆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礼物婴儿” (GIFT,Gamete Intra Fallopian Transfer) 也于1988年3月18日诞生。北医大获198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协作组的湖南医大同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丽珠为第一完成者。
1992年6月12日首例赠卵试管婴儿诞生。典型病例为一个40岁,已行绝育术妇女,儿子15岁时意外事故死亡。经赠卵IVF-ET成功并分娩。这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中具有保险意义的一项技术。
1995年2月6日我国首例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试管婴儿诞生,患者是一例女方先天性无卵巢,有子宫,男方患无精症。这是在严格保障患者隐私权下进行的。IVF-ET后将多余胚胎冷冻储存,如移植未成功,可在自然周期移植冻融胚胎。一次取卵,可供多次移植,增加了累积成功率。
1996年9月22日首例代孕母亲生下一对双胞胎。代孕的指征是: 患者多次人工流产后,前一次妊娠5个月时子宫破裂而不能承受再次妊娠负担; 已行绝育; 或结核性宫腔黏连; 或先天性无子宫; 或子宫体腺癌截除了子宫。以上种种情况的患者共6例,其中5例通过代孕,已分娩,有了自己血统的孩子。
各种试管婴儿的成功,使张丽珠和她的研究组又获得了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从四面八方写来的感谢信是对张丽珠跋涉在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就的肯定。国内外誉之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在此同时她的研究还涉及人卵的来源,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胚胎着床的子宫内膜改变等。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张丽珠回国五十余年,对祖国对人民一片忠诚,对事业勤奋努力,精益求精。1979年她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 “三八”红旗手,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8年获北京市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和侨眷知识分子,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归侨先进工作者,1995年再次被坪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张丽珠是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也是我国妇女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张丽珠1980年受联合国培训和研究机构(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邀请去奥斯陆 (Oslo) 参加 “变化社会中创造性妇女(Creative Women in Changing Societies)”讨论会,并作为一名中国妇女代表参加在丹麦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在非政府组织论坛上介绍了我国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外出访问,到过欧洲、美洲、北非等国家,宣传我国妇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各国妇女界的好评。
现在张丽珠已从学术和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有未完成的工作。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深圳市武警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任中华妇产科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现任《中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父亲的教导,永远激励她前进。她和她的老伴,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唐有祺教授正携手并进,继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着光辉的不老人生。
简 历
1921年1月15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37年7月 毕业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 (现上海市第一中学)。
1937年9月~1938年1月 借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物理系。
1938年1月~194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读书,获理学士 (BS)医学博士 (MD) 学位。
1944~1946年 上海沪西妇产科医院住院医师。
1946年7月~1949年4月 美国留学。
1949年4月~1951年7月 英国留学。
1951年9月~1952年8月 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1952~1958年6月 北京医学院 (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教授。
1958年7月 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 (至1984年)。
1980年 妇产科教授。
1984年 博士生导师。
1988年 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1年 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2002年 深圳市武警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主要论著
1 Leslie EP,Chang H. Cytologic test of various body fluids in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 JAWMA,1948,3:236~239.
2 周羡梅,张丽珠. 输卵管结扎术后卵巢功能的探讨. 中华妇产科杂志,1964,10: 349~351.
3 唐素恩,康映渠,张丽珠. 子宫颈鳞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1,16 :45~47.
4 赵梅,张丽珠,马魁榕. 大剂量LRH滴鼻抑制排卵初步临床试验观察. 北京医学院学报,1985,17:56~57.
5 冯培,张丽珠. Early pregnancy decidu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serum progesterone and 17B-estradiol levels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Chin Med J 1985,98:899~904.
6 张丽珠. Pregnancy following 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and following gamete intmfollopian transfer. Chin Med J1988,10:303.
7 杨池荪,张丽珠. 妊高征胎盘微循环及绒毛组织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88,68: 632~634.
8 杨池荪,张丽珠,Schulman H.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子宫动脉及脐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4 : 261~264.
9 张丽珠,赵文新. Follicular development,oocvte maturity and fertilizationin vitro. Chinese MJ,1990,103:186~191.
10 张丽珠,陈贵安,赵文新,等. Laparotomy ovum pick-up and ultrasonicovum retrieval in an IVF program. Chin Med J 1990,103:851~855.
11 张丽珠,李传俊,王晨霞. 部分不育症患者的心态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1993,72: 630~632.
12 耿立,顾方颖,张丽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 592~594.
13 顾玲芬,张丽珠,顾方颖,等. 应用腹腔镜及阴道B超检测不孕因素的探讨.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 18~20.
14 张丽珠,陈贵安,刘平,等. 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储存及其移植的应用. 生殖与避孕,1996,16:12~14.
15 张丽珠,陈贵安,刘平,等. 赠卵和代孕中供卵者胚胎和受卵者子宫内膜同步化的激素治疗.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 : 486~489.
16 顾玲芬,张丽珠,顾方颖,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与在位内膜发育日期及雌,孕激素受体水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 :582~585.
17 张小为,张丽珠,周羡梅,等. 葡萄胎的DNA指纹及其与恶变的关系.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 :203~205.
18 魏志新,张丽珠,李美芝,等. 卵巢基础状态对促超排卵结局的预测.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 :27~30.
19 田秀珠,张丽珠,吴燕,等. 早孕蜕膜组织淋巴细胞在妊娠中的作用.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 :3~9.
20 WuJ,Zhang L.,Liu P. A new source of human oocytes:preliminary report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turation of human preantral follicles fromfollicular aspirates. Human Reproduction,1998,13:2561~2563.
21 吴际,张丽珠,刘平,等. 人卵母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下成熟与凋亡的比较性研究. 生殖与避孕,1998,18: 346~349.
22 田秀珠,张丽珠,张小为. Lymphocytes and pefforin expressionin endometrium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Chin Med J,2000,113:930~933.
23 王悦,张丽珠,王秀云.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6 :85~88.
24 张丽珠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妇产科分册.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5 张丽珠主编. 妇产科经验教训101例.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
26 张丽珠主编. 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参考
何应钦女儿何丽珠2005年9月9日曾接受媒体专访,被问及何应钦当时为何从座位上半起身接下投降书,何丽珠表示,父亲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冈村宁次是高他几届的“前辈”,两人却在中国战区对打,又在受降典礼上碰
得益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比拟、得天独厚的地形、气候以及土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葡萄品种都能够在美国加州很好地种植,赤霞珠、梅洛、西拉、品丽珠、仙粉黛、马尔贝克、黑品诺、桑娇维赛、长相思、霞多丽
历史人物 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
张云龙个人简介 中文名:张云龙 外文名:Leo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双鱼座 血型:B型 身高:185cm 张云龙身高是多少 体重:73kg 出生地:辽宁
中文名:张绿水外文名:장녹수别名:张绿树国籍:李氏朝鲜民族:韩民族职业:妃子主要成就:李氏朝鲜三大妖女之一性别:女 张绿水——朝鲜的一代妖姬 张绿水(장녹수,1480年6月3日-1506年),李氏
历史人物 张天锡简介 张天锡怎么死的 张天锡的贡献 张天锡是怎样的人
中文名:张天锡 别名:张纯嘏、张独活 国籍:前凉→前秦→东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338年 逝世日期:398年www.cha138.com 职业:前凉国君 在位:363年―376年
历史人物 张春华的主要事迹_张春华的人物简介_张春华和司马懿_张春华训夫
本名:张春华别称:宣穆张皇后所处时期:汉末三国参考资料:《晋书·卷三十一·传记第一》《晋书·卷二·帝纪第二》张春华–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品德,伶俐见地凌驾凡人。嫁给司马懿后为司马懿生下三子一
张经武(一)张经武,又名张仁山,1906年7月15日生于湖南省酃县沔渡乡下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张光凤,一世务农,生活颇为富裕。父亲张千厚是个读书人,由于不事耕耘,不理家务,家庭开始破落,后来在县政
历史人物 张重华简介 张重华怎么死的 张重华是怎样的人 张重华的兄弟
中文名:张重华 国籍:中国(前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 出生日期:327年 逝世日期:353年www.cha138.com 职业:前凉国君 主要成就:在位期间
历史人物 张全义家人_张全义生平事迹_张全义后人_张全义简介
本名:张全义别称:张居言、张宗奭字号:字国维所处时代:唐末五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濮州临濮出生时间:852年去世时间:926年主要成就:恢复洛阳农业生产官职: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爵位:魏王(后梁)
历史人物 张全义家人_张全义生平事迹_张全义后人_张全义简介
本名:张全义别称:张居言、张宗奭字号:字国维所处时代:唐末五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濮州临濮出生时间:852年去世时间:926年主要成就:恢复洛阳农业生产官职: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爵位:魏王(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