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文禧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人生要事在于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文禧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文禧人物简介

·陈文禧



陈文禧,机械制造专家,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开拓者之一。长期担任企业的生产技术领导工作,主持开发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台细纱机及细纱机系列产品,为我国纺纱机械走上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作出了成绩;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组织大批量流水作业生产提供了经验。

陈文禧,1916年6月11日生于广东省合浦县。1939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当时正是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国大片国土,陈文禧怀着“实业救国”的意愿,进入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实验厂工作,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与实践。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他去美国法老司插齿机厂实习,1946年考进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次年获得硕士学位。

1947年回国后,陈文禧在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任机械制造实验厂副厂长。1948年被派往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任专员兼工程师,负责处理日商纺织厂遗留下来的设备技术问题。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几家机械厂合并改为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陈文禧任总工程师及主管技术生产的副厂长。

在陈文禧担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术领导的16年间(1949—1965年),先后为我国生产制造了约400万锭的细纱机,使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形成了一整套集计划、生产、设计、工艺、设备、质检、供应、财务、管理于一体的大生产管理格局。五六十年代,在上海市机械制造业的同业务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1956年,全国纺织机械厂厂际竞赛中,被评为全国红旗厂,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组织大批量生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60年代,在陈文禧的主持领导下,为适应我国纺织工业的急需,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进行了化学纤维纺丝机械和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染色机的两大类产品的生产,以填补我国对这类机械设备的制造空白。在全国纺织机械行业中建立了第一个不锈钢焊接试验室,同时,在精密加工和不锈钢焊接等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其中,不锈钢薄板焊接技术,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65年,陈文禧调至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任顾问。“文化大革命”中,陈文禧遭受不应有的待遇。1979年落实政策重新恢复工作后,陈文禧提出科研应与生产相结合,并根据市场需求,提议在研究所建立毛纺实验车间,既可为研究所解决设备和科研资金,又使研究所开发新型毛纺机械获得技术成果。同时,根据国外纺织机械的发展趋势,他积极主张研制和发展非织造布设备,以填补国内纺织机械产品的空白。

陈文禧一生为纺机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纺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成绩。1990年,经上海市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2月4日,病逝于上海。

我国纺纱机械制造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我国纺织机械只能制造少数结构简单的成台机器,多数企业生产一般的维修配件,棉纺业生产使用的机器,都是一些引进时间已很久的旧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自力更生地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发展纺织工业。当时,担任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总工程师的陈文禧,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厂内外技术人员,着力研究细纱机三大件——锭子、罗拉、钢领的制造工艺。发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采纳了职工提出的用国产高碳高铬钢替代进口轴承钢,用反敲法解决锭子的平直度等技术难点,为我国自行制造细纱机奠定了基础。

根据纺织工业部下达成套生产纺纱机械的任务,1950年8月,陈文禧组织、聘请厂内外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细纱机进行测绘,并加以改进,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我国第一台细纱机制造成功。1951年11月,首批由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154台细纱机出厂。这批细纱机全部安装在西北国棉一厂。由于这批细纱机性能良好,运行正常,受到纺织工业部的表彰。

根据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势,细纱机需要向多品种、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1953年起,陈文禧又带领科技人员先后研制出适应于棉、毛、麻、绢等各种纤维生产的5112型、5113型、1291型、1293型大牵伸细纱机、A563型超大牵伸系列细纱机,为发展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满足国内需求、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

1956年,纺织工业部指定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生产的细纱机,为首批援外出口的机电产品之一,其中50台出口到缅甸。50年代初日本也在缅甸倾销细纱机,陈文禧从有关方面获得信息后,专门从缅甸购来一些棉花进行纺纱调试,然后根据缅甸原棉的条件对细纱机锭子作了适当调整。当50台细纱机在缅甸纺织厂安装开车后,运行正常,因而受到缅甸政府总理和有关部门的赞扬,为中国细纱机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赢得声誉。

60年代是国际纺织业突飞猛进,进入化学纤维大发展的新时期。陈文禧开始研制我国急需的化学纤维纺丝机,当时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均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陈文禧千方百计从有关方面寻找技术资料,当他得知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有一台德国进口的纺丝机后,即派员前去深入了解,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改进使之成为适应国内生产锦纶和涤纶的合成纤维纺丝机。他与科技人员对纺丝机的卷装、加热装置、喷丝设备进行设计制造,陆续攻克了精密齿轮、机头主轴同心度等技术,终于完成VC402型合成纤维纺丝机研制工作。VC402纺丝机的成功,开创了我国合成纤维纺丝机械制造的新领域,并为我国纺机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与国际著名企业的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为机械制造大批量生产提供宝贵经验



建国初期,我国的纺织机械制造行业,尚处于起始阶段,只能应付一般的修修补补,不能自行制造、批量生产。而纺织机械制造形成多品种、系列化、大批量生产,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1949年,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仅有职工409名,只能生产一些纺机零部件,到1951年就生产制造出154台细纱机。这里不仅体现了该厂工人的冲天干劲和科技人员的智慧,也充分展示了陈文禧卓越的管理才能。

作为主管生产技术的领导,陈文禧每天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计划进度、设计、工艺、设备、质检、供应、财务作必要的检查和讨论,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有条不紊的协调。他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陈文禧有句口头禅:“我陈文禧只有一个脑袋。”因此他很注重来自工人和技术人员对产品技术方面的建议,有位技工提出用反敲法来解决锭杆平直度的建议,陈文禧不以为他是一个普通技工而蔑视,果断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技工杨富林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均被采纳,后来,陈文禧根据杨的表现,不拘一格,把他提拔到厂办负责合理化建议工作,以后,还在他的培养下,担任了设计科科长。

陈文禧全力支持工人陆阿狗搞大牵伸装置改革,以弹簧加压代替重锤加压,可纺42—60高支纱,陆阿狗被评为全国劳模。

2.培养发掘各类专业人才。由于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细纱机生产的急骤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业务人才。陈文禧就地取材,通过承担项目任务向工人和技术人员提出要求,限时完成,从实践中培养和发掘人才。陈文禧则进行检查和指导。他慧眼识才,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专业、学科的尖子和带头人,为该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推行计件分配工资制。由于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的生产任务不断增加,要组织好各类产品的均衡生产,难度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劳动力、设备的缺口,一时很难解决,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的生产热情,陈文禧从管理科学着手,从点到面提出推行计件工资制。与此同时,陈文禧引进国外先进的流水生产作业法,多次改变生产组织及机床排列,推行按指示图表组织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解决了劳动力、设备能力严重缺口的状况,确保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陈文禧在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任职期间,为我国纺织工业提供了400万锭细纱机,该厂的固定资产也从1949年的113万元到1965年达到1587万元,成为我国纺织机械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

为纺织机械发展不遗余力



1979年,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经上级批准恢复重建。陈文禧被任命为机械研究所顾问。在办所方向上,陈文禧认为科研应与生产相结合。他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提议在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内建立毛纺实验车间,这样既可成为提高毛纺机械设备性能的试验场所,为提高科技人员设计水平提供物质条件,又能使研究所在科研实验中增加经济收益;同时,陈文禧认为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他的提议下,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于1980年就将Z304型经编机技术转让给安徽一军工厂生产,打开了产品软件技术的市场销路,并使研究所因此获利20万元。

在科研方向上,陈文禧仔细分析纺织品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张研制和发展非织造布设备,以填补全国纺机行业的空白。经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终于研制成功热熔法絮片生产线、浸浆法薄型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热轧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等,推动了我国非织造布生产的发展,这些项目也先后荣获上海市、上海市纺织局科技成果奖。

为提高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的服务功能和知名度,陈文禧提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情报室应设立全国乃至世界纺机设备数据库,为行业各厂咨询、检索提供服务,根据他的建议,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情报室建立了世界纺机厂商名录数据库,大大方便了各厂检索,受到行业各厂普遍好评。

因健康原因,陈文禧于1986年退休。尽管他身患癌症,但他一直关注着我国纺机事业的发展,有时仍自己乘公共汽车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了解情况,出主意提建议,当他听说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在争取成为全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四家试点单位之一时,就一起参与论证;当他听说铸工车间需要改造时,他主动请来铸工技术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高级工程师帮助指导,使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陈文禧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纺织机械事业。

简 历



1916年6月11日 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

1935—1939年 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9—1941年 任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助教。

1942—1945年 任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制造实验厂工务课长。

1945—1946年 美国西匪量具厂、法老斯插齿机厂实习,任技术员。

1946—1947年 美国伊利诺省大学研究院机械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47—1948年 任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制造实验厂副厂长。

1948—1949 任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工程师。

1949—1965年 任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国家三级工程师。

1966—1986年 任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顾问。

1990年 上海市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3年2月4日 病逝于上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南陈景帝陈文赞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陈文赞别称:南陈景帝字号:陈景帝侍中光禄大夫封义兴郡公所处时代:南朝梁民族族群:汉人南人出生地:吴兴郡长城县出生时间:未知主要成就:被追封为景帝。葬地:瑞陵陈文赞人物陈文赞,南朝吴兴郡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陈文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陈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芦山出生日期:1967年2月职业:泸州市副市长毕业院校:西南财经大学性别:男学历:研究生陈文早年履历1988.07-1991.09泸州市财政局综合科

历史人物 陈文述清朝文人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

历史军事 黄埔英杰牺牲前高呼“有敌无我”

抗战英烈陈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参谋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陈文杞烈士简介陈文杞烈士是福建莆田人。1925年考

历史人物 固伦纯禧公主简介 固伦纯禧公主怎么死的 固伦纯禧公主丈夫是谁

  中文名:固伦纯禧公主  又名:和硕纯禧公主  配偶: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墓地:通榆兴隆山  出生日期: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www.cha138.com  死亡日期: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

历史人物 白崇禧简介 白崇禧怎么死的 白崇禧被美人计害死床上 白崇禧子女

  中文名:白崇禧  别名:白健生,乌默尔,小诸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  出生日期:1893年(癸巳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1966年12月2日  职业:军人

人物志 白崇禧 生平事迹简介,白崇禧个性品质,白崇禧怎么死的?

白崇禧(baichongxi,1893—1966),字健生。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参与指挥过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战役。1893年,白崇禧出生在

历史人物 固伦纯禧公主的父亲 固伦纯禧公主嫁给了谁

固伦纯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是康熙弟弟恭亲王常宁与庶福晋晋氏之女,也是常宁的长女,从小就被康熙帝养在宫中,自然摆脱不了政治联姻的宿命。20岁被封为和硕纯禧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雍正登基后晋封她为固伦纯禧公

道光第八女寿禧和硕公主简介 寿禧和硕公主丈夫是谁

寿禧和硕公主(1841―1866):F宁第八女。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母为彤贵妃舒穆禄氏。咸丰五年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十月下嫁。同治五年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额驸

历史人物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人物对比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哪个更好看?

大家期盼已久的《如懿传》下周就要正式播出了,《如懿传》本来早就该上线了,但是因为中间各种原因导致拖到了现在。不过当下最火的宫廷剧是《延禧攻略》,这次《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之间的正面对决谁会是最后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