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
管仲: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历史新知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管仲,又叫管夷吾,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获利后,他拿得最多,鲍叔牙大度每次都谦让,因此二人成为至交。>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与管仲支持的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时,曾箭射齐桓公,仅中勾带,齐桓公假死逃生,夺得王位。>公子纠夺位失败身死,管仲被俘,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尽释前嫌任为上卿,尊称“仲父”。在齐国理政时,以“尊王攘夷”号召各诸侯国,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他曾说过:“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直被后世捧为治国名言,因其远见的卓识和丰硕的功绩,管仲也被称为“春秋第一贤相”。>后世对管仲的评价相当高,就拿在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诸葛丞相来说,也把管仲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来看待。>人无完人,管仲治理齐国被人们称作“仁”政,但其私德、人品常常被人所诟病。儒家圣人孔子曾经和弟子讨论过管仲的品德。> >私德有亏>1、子曰:“管仲小气哉!”或曰:“管仲俭乎?”>《史记》记载,鲍叔牙跟管仲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的本钱多,每次获利后管仲却要拿大头,理由是他家穷,有老母要供养。后来位居相位,权倾齐国,生活奢侈、纳妾甚多,在被人指责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在为君主承担恶名。>2、“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也?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在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杀死了与他争夺王位的公子纠,公子纠的两名心腹大臣,召忽自杀成仁,管仲没有自杀,反而去帮助逼死自己主公的敌人。这种行为,在崇尚春秋大义的时代,是被人所不齿的。>以上看来,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俭”与“礼”两方面,按儒家的说法,管仲是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但是,对于像管仲这样伟大人物的评价不能停留在为人道德这一方面,正如曹操,后世白脸奸臣形象、“乱世枭雄”的评价,并不能掩盖其是三国第一君主的史实,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已经是三国人物的最高评价了!>换而言之,管仲在人品上确为小人无疑,但在辅佐齐桓公成立春秋霸业时的丰功伟绩,才是后人值得瞻仰的模范,因为这个理由,没有必要苛责伟人的小节。> >名臣楷模>孔子在否定了管仲的品德瑕疵的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他的丰功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当时的历史背景,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联合中原各诸侯国“尊王攘夷”,北伐山戎,西征夷狄,南拒楚国,使得中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孔子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蛮人的形象),左开衣襟(蛮人的服饰),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管仲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他主张国家法治,全国百姓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依法治国。>2、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还有不少现在看来容然值得借鉴的可贵之处,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用一句更出名的话来解释,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明相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意思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是用来警示统治者用心爱民的执政理念。相关参考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
孔子病子贡请见相信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吧。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学生,子贡便是其中之一。有天孔子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请求去看望孔子,孔子拄着一个拐杖在家门口散步说:“你怎么来迟了?”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人对人最直观的感觉会影响对其的评价,尤其是当着两人深处的地位不一样时,而小编所说的这个地位并不一定指的是上下级也有可能是辈分的不一致,举个例子,孟子和孔子都知道是谁吧?他们两人同为中国儒学大家,一个被
孔子曾经评价子路“不得其死然”,有些版本在解释这句话时都理解为,孔子认为,子路只怕会不得好死,而且都会以子路最终死于卫孔悝之难,被人剁成了肉酱一事来佐证。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孔子评价子路这段话是发
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有一条是「”闻过则喜,闻善则行”。他禀性刚猛勇武,见到有人陷入危难,一定会去救助对方。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为救卫出公姬辄,被蒯聩
历史人物 孔子 历史上孔子老婆妻子简介后人 孔子孔丘的名言故事评价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别名:孔子,仲尼 国籍: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出生地:曲阜尼山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