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如果王忠嗣在可能就没有安史之乱了!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王忠嗣是唐朝名将,一生立下战功无数。他曾率军大破契丹联军、还降服契丹三十六部,此后在对阵吐蕃的战役上,击溃吐蕃主力,迫使吐谷浑降唐。王忠嗣曾多次上书,称安禄山有作乱的迹象,但没有得到重视。加上李林甫一直把王忠嗣视为眼中钉,还强行陷害王忠嗣,导致他被贬为汉阳太守,虽然留了一命但也失去了大权,最后郁郁而终。如果王忠嗣还活着的话,可能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学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直接促使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这场历时八年的叛乱,让大唐元气大伤。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往往都大感可惜,称如果当时有一位名将在,别说八年了,可能安禄山刚起兵就被平定了。>这位名将就是被冠以“盛唐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称的王忠嗣。王忠嗣有多牛?“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近世未有也。”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大唐万里江山,麾下更是猛将如云。> >王忠嗣出生世族,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后在与吐蕃大战中战死沙场。父亲战死时,王忠嗣年仅9岁,唐玄宗感念王海宾的英勇,遂将王忠嗣收养在宫中。王忠嗣继承了父亲的骁勇善战的基因,平时寡言少语,但与唐玄宗谈论兵法时,往往能切中要害,唐玄宗盛赞“尔后必为良将”。>唐玄宗没有看错,王忠嗣成为盛唐最为耀眼的一代名将。开元十八年(730年),王忠嗣以兵马使的身份,跟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王忠嗣率领300精锐骑兵趁夜色奇袭,结果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连吐蕃赞普都吓得仓皇逃命。> >经此一战,王忠嗣一战成名,这年他年仅18岁。此后,王忠嗣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桑干河的三战三捷;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大破吐蕃北线主力等等。再看王忠嗣麾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李晟等人,无一不是一代名将。>王忠嗣有一句名言,“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将领只有战功才能说明一切,王忠嗣已经取得了如此重大战功,还如此谦虚,令人叹服。>然而,王忠嗣没有败在战场,却败在了官场。天宝六年,宰相李林甫担心王忠嗣入朝为官,自己的地位将不保,于是诬告王忠嗣,“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李亨)。”唐玄宗怒了,“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就在此时,颇受宠的哥舒翰挺身而出,为其求情,“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王忠嗣才免遭处死。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毙,终年45岁,是被唐玄宗逼死的。王忠嗣在任期间,多次提醒唐玄宗注意安禄山,可惜没受到重视。>如果王忠嗣不被贬黜,安史之乱不会爆发;如果王忠嗣不早死,而是被唐玄宗重新启用,安史之乱也不过一段历史闹剧罢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忠嗣是何许人也 为何说他若不死就没有安史之乱

为何说王忠嗣不死就没有安史之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唐朝日益衰落终至走向灭亡再也没能恢

唐朝时期名将太子右卫率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

唐朝时期名将太子右卫率王忠嗣生平 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

大唐战神王忠嗣怎么死的?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

大唐战神王忠嗣怎么死的?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

初唐名将临洮郡公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

初唐名将临洮郡公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

王忠嗣怎么死的 王忠嗣掌握半数军队却被皇帝处死

很多熟悉唐朝历史和喜欢军事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唐朝历史上最厉害的节度使,是那个著名的哥舒翰,还是高仙芝,或者是祸乱天下的胖子安禄山。其实都不是,最厉害的节度使是王忠嗣。他是唐明皇李隆基的的干儿子,

王忠嗣为何被贬为汉阳太守? 名将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

王忠嗣为何被贬为汉阳太守? 名将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