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李茂轩人物简介

Posted 纺织工业

篇首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李茂轩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李茂轩人物简介

·李茂轩



李茂轩,纺织科技专家,山西省纺织工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奠基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农村研制手动纺纱设备,解决当地民众的穿衣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担任山西省纺织工业的技术领导工作,组建了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山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和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积极推广棉纺织优质高产经验。对山西省纺织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茂轩,原名李森林,1900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养成了勤劳、朴实、好学上进的品质。1922年考入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一年。1928年回到山西,先后在榆次、太原、祁县等地工厂和学校工作,担任技师、教员等职。抗日战争初期回原籍务农,设计制造成功手工纺纱设备,在村里搞手工纺织。1944年,他的家乡和附近地区相继解放。李茂轩在平遥县职工纺织学校任教。1945年,李茂轩调到太岳区经济总局工作,先后任局机关和兴华纱厂工程师。

1950年李茂轩随兴华纱厂迁回新绛县,任新绛纺织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倾注大量精力,建立了一整套生产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贯彻实施,使新绛纺织厂成为全省先进企业。1954年8月,李茂轩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纺织科技人员中入党较早的知名专家。

1956年,李茂轩调到太原,任太原纺织厂筹备处副主任。1957年调到山西省工业厅纺织管理局任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从此,他领导全省纺织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直到逝世。在此期间,他积极贯彻纺织工业部和山西省的有关方针政策,领导制定和实施山西省纺织工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棉纺织优质高产经验。成立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和纺织科学研究所。

李茂轩曾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理事、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李茂轩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研制成功拉条机和手动纺纱机



抗日战争开始,李茂轩回原籍务农。他利用农闲,在村里搞手工纺纱。设计制作了手工纺纱机,每台6锭,由手摇操作,每天能纺6斤纱。尽管纱的条干不好,但在当时条件下,对解决老百姓穿衣问题发挥了作用。群众认为他懂技术,又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因此,李茂轩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

1947年,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决定在高平县马村筹建兴华厂,并且把建厂任务交给了李茂轩。他带领工人,把从新绛县等地拼凑来的旧机器安装起来,但关键设备梳棉机一台也没有。在当时条件下,要搞到梳棉机是不可能的。他利用弹花机梳松纤维的原理,用锯条做成锯齿辊筒,梳松棉花,制成棉网,再集束成条。他把这种设备叫做拉条机。在制造过程中,绝大部分均为手工操作。李茂轩反复研究,修改图纸,终于在1948年5月造出了两台拉条机。投入生产后,每小时可产棉条3斤,供应后道工序纺纱。据当年的报告称:日产16支棉纱最高已达77.6斤;其他5台拉条机正在赶制,预计年底可日产棉纱200斤。李茂轩研制成功拉条机,保证了兴华纱厂的生产,他的事迹曾刊登在1948年8月21日的《新华日报》太岳版上。

山西省纺织工业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奠基人



1950年,李茂轩任新绛纺织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集中精力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从原棉进厂到织布整理各道工序,建立技术管理制度40余项,并认真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李茂轩亲自给车间、科室技术和管理人员上课,召开各种技术分析会。每天到生产车间巡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每次出差回来,先到车间巡视。在推广“五一织布工作法”、“郝建秀细纱工作法”、“五三保全工作法”中,他都是一丝不苟地严格贯彻,使新绛纺织厂各项生产指标很快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接近全国先进水平。李茂轩在新绛纺织厂推行的技术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后,取得了显著成效。1956年,李茂轩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工作者。由于李茂轩在新绛纺织厂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为该厂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7年,李茂轩调到山西省工业厅纺织管理局任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全省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他每年都要抽出半年时间到各企业调查研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省巡回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维修、运转操作、纱布质量等。发现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在全省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文化大革命”中,各项工作瘫痪。李茂轩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仔细阅读纺织工业部及各省市有关高速高产的材料。他结合山西省各厂的实际情况,写出了长达两万余字的关于山西纺织工业如何实现高速高产的建议。当时,已经不能集体研究。他以“共产党员李茂轩”署名,将材料打印成册,分别寄给省级领导及纺织部领导,其中不少意见被采纳并取得成效,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1975年,李茂轩带领山西种子队去湖北安陆参加了纺织工业部举办的A系列棉纺新设备“管好、用好、维修好”培训班。回省后,他亲自在侯马纺织厂推广安陆经验,使侯马纺织厂各项指标平均达到部订二档以上水平,样板机台达到一档水平。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全省新设备技术学习班。并到各厂帮助指导,使全省棉纱单产水平提高到三档以上水平,其中有两个厂达到二档水平。

李茂轩对工作极端负责,但生活一贯朴素,勤俭节约。领导看到他年事已高,曾多次提出安排车接送他上下班,他都婉言谢绝,坚持步行上下班。到外地出差,按规定他可以坐出租汽车;但他为节约开支,坚持和同行的人一道乘公共汽车。他常说:“咱们国家还不富,能给国家节约就一定要节约。”

领导制定山西纺织工业发展规划



20世纪50年代中期,山西省仅有三个棉纺厂,纱锭8万余枚。李茂轩主管全省纺织生产技术工作后,领导制定和实施了山西省纺织工业第二个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了棉纺锭发展到50万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目标。20余年来,他始终为实现这一目标辛勤工作。自1958年后,全省相继建立了10多个棉纺织厂和一批毛纺、针织、缫丝、丝织、化纤等厂,实现了他的夙愿。

在新厂建设中,他采取了“母鸡下蛋”的方法,由一个老厂负责对几个新厂输送和配备技术力量,保证了新厂正常投产。但李茂轩仍感到技术人员不足,他曾亲自到天津等地求援调入技术人员,并且认为这只能是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自己培养人才。他提出了建立山西纺织工业学校的建议,得到采纳。1958年成立了培养中专生的纺织工业学校,后来增加了大专班。几十年间,该校为山西省培养了各专业技术人员数千人,成为山西省纺织工业的骨干。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李茂轩提出了建立山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议,多次以书面或口头汇报的方式向各级领导阐述,并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时,山西省财政力量不足,他提出了以厂养所,不用国家经费建立科研机构的方案。1969年,在太原合成纤维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化学纤维研究所,在太原人造毛皮厂的基础上建立了纺织科学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的经费,均从两个厂的利润中开支。

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创始人



李茂轩是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几十年来,他遵循“理事要理事”的精神,为学会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文化大革命”后,李茂轩已是接近80高龄的人。在他亲自筹备下,召开了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们一致选举他为名誉理事长。在他的关心下,学会有了常设办公室及专职秘书长,工作走上正轨。1978年9月,李茂轩到无锡参加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后改称第十七届)筹备会。在会上,他看到很多年纪比他大的老专家还在为学会做贡献,更激发了他搞好学会的热情。1979年,他出席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回省后,他对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自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成立后的几十年来,每次组织讲座、学术会议及论文评选,他都亲自领导和参加。他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他领导下,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曾被评为山西省科协的先进集体。

李茂轩对工作高度负责,事业心强,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待人宽厚,生活上严于律己,勤俭朴素。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工作。他的忘我工作精神,使人们深受感动。他在广大科技人员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简 历



1900年5月 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

1926年 南通学院纺织专业毕业。

1927年 南通纺织工业学校助教。

1928—1937年 榆次晋利公司、太原晋生织染工厂、祁县益晋公司、新绛县雍裕纱厂技师。

1938—1944年 在原籍务农,搞手工纺织。

1944—1945年 平遥县职工学校教师。

1946—1947年 太岳区经济总局、太岳区工商管理局、万镒实业公司工程师。

1947—1950年 兴华纱厂工程师。

1950—1956年 新绛纺织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6—1957年 太原纺织厂筹备处副主任。

1957—1980年 山西省工业厅纺织管理局、山西省轻工厅纺织公司、山西省纺织工业厅副局长、副经理、总工程师。

1980年 病逝。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高祖孙子、淮南王李茂简介,李茂为何断绝药膳饿死亲父

人物介绍李茂(?-公元760年),唐朝人,唐高祖李渊孙,第十子徐王李元礼长子,封淮南王。人物生平他性格酷薄,行为恶劣。父亲李元礼卧病在床时,元礼宠姬赵氏貌美,李茂逼迫欲夺之。李元礼叱责李茂,李茂愤恨,

历史人物 李茂贞简介 唐末藩镇军阀五代岐王李茂贞生平

  (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藩镇,五代时期岐王。曾经开岐王府,妻称皇后,各种仪示都跟皇帝一样。后向后唐称臣,封秦王。>  保驾功臣,得赐姓名>  ,深

历史人物 李茂贞是什么人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茂贞至今都没人能说清楚他究竟是奸臣还是忠义的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种种迹象来说明,李茂贞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奸臣。他对皇帝对朝廷种种不敬,足以

李茂演过的电视剧 弦子李茂怎么在一起的 弦子和李茂谁家有钱

当年弦子凭借一首《不得不爱》红遍大街小巷,大江南北,弦子和李茂是在2012年1月4日在一起的,在13年的某节目中,李茂便对着弦子单膝跪地真情告白,之后二人在微博之上也是频繁互动,大家就发现了端倪。不过

李茂演过的电视剧 弦子李茂怎么在一起的 弦子和李茂谁家有钱

当年弦子凭借一首《不得不爱》红遍大街小巷,大江南北,弦子和李茂是在2012年1月4日在一起的,在13年的某节目中,李茂便对着弦子单膝跪地真情告白,之后二人在微博之上也是频繁互动,大家就发现了端倪。不过

历史秘闻 李茂演过的电视剧 弦子李茂怎么在一起的 弦子和李茂谁家有钱

当年弦子凭借一首《不得不爱》红遍大街小巷,大江南北,弦子和李茂是在2012年1月4日在一起的,在13年的某节目中,李茂便对着弦子单膝跪地真情告白,之后二人在微博之上也是频繁互动,大家就发现了端倪。不过

岐王李茂贞是谁?李茂贞与李克用是什么关系

李茂贞,何许人也,为何后世之人称他为岐王李茂贞?岐王是怎样的一种荣誉?他被何人封为岐王,为何事而封为岐王?且随小编一一进行了解。李茂贞,并非是原名,宋文通才是他的真实名字。也许大家会奇怪了,一个人改名

岐王李茂贞是谁?李茂贞与李克用是什么关系

李茂贞,何许人也,为何后世之人称他为岐王李茂贞?岐王是怎样的一种荣誉?他被何人封为岐王,为何事而封为岐王?且随小编一一进行了解。李茂贞,并非是原名,宋文通才是他的真实名字。也许大家会奇怪了,一个人改名

李茂贞与李克用有何关系 岐王李茂贞是男是女

李茂贞,何许人也,为何后世之人称他为岐王李茂贞?岐王是怎样的一种荣誉?他被何人封为岐王,为何事而封为岐王?且随小编一一进行了解。李茂贞,并非是原名,宋文通才是他的真实名字。也许大家会奇怪了,一个人改名

李茂贞与李克用有何关系 岐王李茂贞是男是女

李茂贞,何许人也,为何后世之人称他为岐王李茂贞?岐王是怎样的一种荣誉?他被何人封为岐王,为何事而封为岐王?且随小编一一进行了解。李茂贞,并非是原名,宋文通才是他的真实名字。也许大家会奇怪了,一个人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