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死囚被李世民一念之间救下,之后竟为大唐连灭4个国家
Posted 名将
篇首语: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死囚被李世民一念之间救下,之后竟为大唐连灭4个国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死囚被李世民一念之间救下,之后竟为大唐连灭4个国家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识人善用,不问出身,如同伯乐一般,挖掘出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能臣名将,人才济济。而其中有一位勇猛的名将,出身最具有戏剧性,死前被李世民在刑场上一念之间救下,后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将领叫做李靖,隋朝末年,隋炀帝残暴昏庸,百姓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乱,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江淮杜伏威等全国各地将领都拥兵自重。>而李渊当时身为太原留守,同样的不安分,暗中招兵买马,图谋不轨。李靖刚好就在李渊的帐下当差,李渊的动作实在是太明显了,只要是人,都能看出来李渊脸上写着造反两个字。>李靖还算是一个隋朝忠实份子,察觉到李渊的意图之后,他决定要偷偷的向隋炀帝告发李渊。李渊既然决定造反,肯定防着有人告密这一手,但是这没能难倒李靖,他假扮成了一个难民,溜出了太原。>但是很悲剧的是,历尽艰难的李靖刚刚走到长安城,天下就乱成了一锅粥,李渊也在太原起兵了,这个时候告不告密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不久之后,李渊就攻破了长安,并且俘获了李靖,经过确认,就是这小子偷偷跑出来告密的,李靖的这种反叛行为令李渊大为气愤,你小子既然这么喜欢告密,那就去地府找隋炀帝吧,于是下令将李靖斩首示众。>可怜的李靖就这么被拉去了刑场,在砍头之前,李靖非常不甘心,就大喊了一声:“您为天下百姓起兵除暴,怎可为私人恩怨而斩杀壮士呢?”>很巧,这句话被在刑场监斩的李世民听到了,李世民非常欣赏李靖的胆识,觉得可堪大用,就将他从刽子手的刀下救出,收入麾下。>之后李靖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他能征善战,文武双全。李世民登基之后,西北大乱,李靖被任命为平西总兵官,带领军队灭突厥、破吐谷浑等灭掉了四个政权,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终成一代名将。>李靖深知武将功高的后果,在最风光的时刻,急流勇退,交出兵权不再过问朝政。之后被李世民封为卫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于79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相关参考
导读:中国历史上,共有过几百位皇帝,其中的四位最为知名,也经常被世人挂在嘴边,他们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说道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功绩。另外,唐太宗也是个惜才爱
历史秘闻 此人被杀前大喊一声,李世民果断将他释放,为大唐连灭四国
导读:中国历史上,共有过几百位皇帝,其中的四位最为知名,也经常被世人挂在嘴边,他们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说道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功绩。另外,唐太宗也是个惜才爱
为什么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 他们为何不逃走反而又回来受死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位。虽然李世民称帝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争议,但他开创的大唐盛世,早已被后世所称赞。李世民为帝之后,虚怀纳谏,劝课农桑,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尤其是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
历史人物 为什么李世民会放400死囚回家过年,之后全部回来领死
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国泰民安,迎来了贞观盛世,可是他心里并不高兴。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夺得了政权,却也让天下人觉得皇上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帝王。>>贞观六年的冬天,年关将至,李世民批阅着奏折,发现有一
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他们最高的追求,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想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唐太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几乎不会刚愎自用,只要大臣的意见靠谱,通常都会采纳,提拔重用过很多文臣武
以皇帝的文治武功进行排名,唐太宗李世民定能排在前五位,这并不是夸大他的能力,而是一种客观事实。尽管唐太宗也有缺点,不顾兄弟之间的感情,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但从某方面来说,他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靖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不乏有众多的功臣,而在李渊起兵建立唐朝时身边出现了很多功臣,小编今天讲的这个人叫李靖,他是隋炀帝的忠臣,在李渊想要造反时,
诗仙李白喜欢周游天下,曾经游历至太原时,顺手救下一位年轻人,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后世还有一句诗形容两人的关系:一代威名越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被救的这个人,后来在安史之乱中福大厦之将倾
导读:唐太宗历来被称为有道明君,不仅表现在他的文治武功上,更表现在他的胸襟气度上。《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故事让人读来不禁会为唐太宗的气度折服,更感叹死囚的诚信。“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