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操儿子曹冲竟排第一
Posted 神童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操儿子曹冲竟排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操儿子曹冲竟排第一
时期无疑是群星云集的年代.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诞生了太多太多让后世崇拜敬仰的人才和英雄,而能够称为神童的人也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 一、 > 称象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其实曹冲不仅有称像这类「小聪明」,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曹冲死后, 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 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此 第一神童也。> 二、周不疑> 周不疑,零陵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说他是第二神童,是因为一向识人不差的曹操老早就发现了他的天分,并计画留给曹冲做臣子的,希望两个神童将来军臣一体,共同打理天下。周不疑和曹冲关系很好,互为好友,两个神童在一起,多美妙啊。可惜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就变了,因为他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冲来,心痛不已,于是命人暗杀之。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周不疑一非皇室,二没军权,就是说到名声也没有什么人知道。更重要的是,曹操认为将来能震得住这个周不疑的,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曹冲,连曹丕都不够格。大家可想而知,周不疑的本事有多吓人!如果不死,诸葛亮、陆逊岂不是有好日子过了。可惜,历史终究没给他施展拳脚的机会,而是过早地让他退出了历史舞台。此 第二号神童也。>> 三、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然而孔融的结局却是悲惨,其中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实在使人掩卷兮长太息。父子三神童列三。> 四、诸葛恪> 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孙权谓诸葛瑾: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应该说他的前期表现隐约有其叔父诸葛亮之风,传后出师表为其所著,然诸葛亮北伐未成,诸葛恪也未能动摇曹魏,最后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出的结局,也算诸葛家族的悲剧。排名四。> 五、王戎> 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幼聪颖,风姿秀彻而身材短小。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眼「烂烂如巖下电」。魏明帝曾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果然如此。在所有神童里或夭折或坎坷一生或无善终,独王戎活了七十一岁,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啊。位第五。> 六、夏侯荣> 夏侯荣是夏侯的五子,从小就很聪明,7岁就能作出文章,朗诵诗文一天达数千字,只看一遍就能记住所有的内容。曹丕知道后就邀请他去,当时在座的宾客有100多人,每人交一份名刺,上面详细写了他们的出身籍贯以及姓名字号,给他过目,只看一遍,然后一个个复述,居然没有一个错的,曹丕相当惊奇。夏侯家世出名将,其人多勇猛神武,再有如此智力,其人应当前途不可限量。而更让人惊异的是:蜀魏汉中之战时,夏侯渊战败身亡,当时他只有13岁,随行的部下要带他一起败退,被其以「君亲在难,焉所逃死」的理由拒绝了。于是奋剑而战,战死于汉中。由此看来如果不是夭折,以其既能文又能武的才能应该是个可以出将入相的杰出人物。根据夏侯家与曹家的紧密关系,如果夏侯荣在或可以克制司马父子的野心也未可说。位第六。>孙亮> 七、孙亮> 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孙权死时,他只有10岁,就做了国君。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取来。这个黄门官刚好与掌管库房的库吏有嫌隙,于是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黄门官与库吏两人相互争执。孙亮略一沉思便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只见鼠屎外面沾著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就笑着对大家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黄门官不得不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由此可见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为一般人所不及。三国志陈寿评: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如若不然统一三国的未必归晋。位第七。> 八、蔡文姬> 原名蔡琰,蔡邕之女,字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6岁时,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室内文姬听到父亲的弦断之音,马上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马上分辨了出来。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到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只可惜一生坎坷令人叹之,作为三国唯一之女神童,位第八。> 九、何晏> 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又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美姿仪而绝白」﹐人称「傅粉何郎」。后为司马懿所杀。位第九。>相关参考
曹操经常对群臣说,将来要立曹冲为继承人。可惜,曹冲不幸夭亡了。悲痛欲绝的曹操对儿子们说:“这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啊!”一在中国古代的人才史上,三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我们
曹操经常对群臣说,将来要立曹冲为继承人。可惜,曹冲不幸夭亡了。悲痛欲绝的曹操对儿子们说:“这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啊!”一在中国古代的人才史上,三国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我们...
导读:先来一个候补华雄:出场很是威风的华雄,再连斩了多员将领后,更是不可一世,令得众诸侯脸上一点无光,正在高兴头上呢,关羽就出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连个长相尚未看清,上来就是劈头一刀,正待要挡格的,可
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指的是里面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奇谋妙策。除了英雄无敌的诸多武将和满腹奇思妙想的谋士之外,在罗贯中的笔下也出现了很多擅长法术的「妖人」,作为封建时代的历史小说,这也是它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
5、撼天书生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字文叔,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庶子长活王刘发的后人。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篡权,昆阳之战,一举成名。后在河北平王郎(冒名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10、丁原吕布第一任父亲丁原,吕布要杀他时,他甚至还没说上句话。就被吕布砍了。估计丁原到死都纳闷儿9、董卓同上,吕布这个人办事就是麻利。做吕布的义父都没好下场,董卓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吕布也咔嚓了!悲哀8
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上千,有的靠勇猛,有的靠武力,也有靠智谋。其中很多带兵打仗的都是有勇有谋,的确在战场上想成名靠的是武略和智谋,但是单论力气,还是要数这五人。五,薛仁贵薛仁贵臂力过人,武艺超群,英勇善战
第五名:丁奉对此人,笔者一直有个疑问:他多大死的?按照历史年表,公元208年参加赤壁之战到271年去世,当时要是丁奉再年轻,按照18岁参加公元208年的战役,就是公元190年生,那么就至少活了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