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鍾南山35歲才開始學英語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鍾南山35歲才開始學英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鍾南山35歲才開始學英語
最近一段鍾南山院士用英文詳細解答「輕症感染者如何護理」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多人不僅讚歎他在醫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更被他的流利的英語口語折服:
在網上,也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山齊聚克難關。」
可想而知,在疫情面前,鍾南山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支柱」。
他的一言一行彷彿都牽動著全國千萬人民的心,提出的各種提醒建議也深入人心。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外媒的注意力: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國內接受採訪,用一口帶著廣東味的粵普侃侃而談的樣子,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
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普通話和粵語,鍾院士說起英語來也是很不錯的!
鍾南山用英文接受採訪 :
早在幾年前,鍾南山院士的一場純英語教學課堂,純正的英語口音,流利的語言表達,就讓許多人都大開眼界:
可能有人會說,「作為一位高級院士,英語好不是很正常嗎?」確實,有實力的人往往是樣樣精通。
但從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天才,鍾南山院士也不是一出生就精通雙語。
84歲高齡的他在外媒面前依舊能夠用英文對答如流,專業名詞信手拈來,殊不知他是35歲才開始學英文。
35歲之前,出生在醫學世家的鐘南山,還未曾想過繼承父親的衣缽,也未曾思考過自己在醫學界能做出多大的貢獻。
那個時候,他的興趣愛好是健身和競技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是他的強項。23歲的時候,他還作為一名非職業運動員參加首屆全國運動會,在400米欄項目中以54.2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這些興趣他也一直保留到現在,成為支持他能應對繁重醫療任務的動力來源之一。
改變他的,是父親的一句話——
鍾父的這句話,就算放到今天相信也依然很經常聽到,比如「25後焦慮症」「中年焦慮症」等等。
而這句話,也點醒了他。從那之後,鍾南山開始將重心投入到醫療事業中。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同時還擠出時間來研讀醫學專業術語和專業英語。
在8個月時間內,他寫下了四本醫療工作筆記,體重掉了整整12公斤。
八年之後,改變鍾南山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出現了。
1979年,那年43歲的鐘院士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的資格考試,趕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成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向英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
當時全國及格線45分,他考了52.5分,而且他當時工作很忙顧不上複習。
很多人覺得43歲對一個人來說已經改變不了什麼,或者也不想去改變什麼,但鍾南山院士回憶稱:「雖然已經43歲,但我下了很大決心,強烈地希望能到國外學習一些先進技術。」
鍾南山,他有一顆敢挑戰自己的心臟。
「想要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先解決聽力的問題。」
鍾南山深知這個道理。那時候,每天做完實驗,他都要花一個小時來練習聽力,不斷地磨耳朵,反覆聽。
「我不斷地聽磁帶,有泛聽、也有精聽,邊聽邊寫,做了幾大本筆記後,我的聽力漸漸好起來了。最關鍵的聽力解決後,其他就好辦了。」
短短的幾句話的背後,是廢寢忘食的努力和不舍晝夜的堅持。這時候的鐘南山,已經43歲了。
與此同時,他的父親也對他的英語水平要求嚴苛。
每一次收到從英國寄回來的全英文家書,父親都會用紅筆批改信里的語言錯誤,和回信一起寄返給鍾南山。(鍾南山父親鍾世藩早在30年代就取得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堅持了一年之後,鍾南山的聽寫能力迅速提升,可以和英國人基本無障礙交流了。
當然,想要學好一門外語,擁有一個浸泡式的全英文環境很重要。
留學期間和老師互問互答,與同學進行日常對話,還有各種全英語醫學專業講座等等,都給了他以莫大幫助。在耳濡目染中,英語思維開始建立起來,不同場景的用語已然熟記於心。
後面他成為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榮譽博士,不僅主編《英中日圖解醫學詞典》,更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各類研究論文。
2003年,鍾南山院士曾到16個國家和地區做英語演講。鍾院士的英語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科研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認可!
所以你看,鍾南山院士35歲才成為醫生,35歲才開始研讀醫學專業術語和專業英語,43歲留英考試外語不及格,留學期間用英語寫家書還得老父親批改,他也不算出色。
可如今他能夠在採訪時全程飈英語,能用全英文為學生講授「呼吸疾病總論」,講課效果讓學生喊出:「我們打100分!」。
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外媒鏡頭前談笑風生,鍾南山院士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1. 多聽多練。
磨好耳朵是說好口語的第一步。泛聽和精聽相結合,聽懂別人說什麼,從別人的口語中獲取信息,不僅能鍛煉英文思維,更能幫助自己進行下一步交流。
2. 抓住一切開口的機會。
學語言不是紙上談兵,一味對著文章埋頭苦讀是不行的。多說才能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出來,讓自己融入各種情景中去交流,真正將英語日常化。
鍾南山大學主修的是俄語,對於領域一竅不通。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上課都有許多困難。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目標明確,執行力極強的人,很清楚自己在面臨各種場合時需要擁有的英語水平,但他更清楚,抓住一切開口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Easier said than done」(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個人在學習外語過過程中多少會遇到結巴、語法錯誤或詞不達意的情況時,如果因為害怕出錯而不開口,則是因噎廢食,永遠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在學習任何一門新語言時,總會遇到「不適應」的情況。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說出正確的句子而組織語言的過程;
另一方面,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了提升,我們不得不在痛苦中前行。因此,很少有人能日復一日的堅持,只要敢於開口說,口語的快速進步就指日可待啦。
3. 浸泡式環境。
一個浸泡式的全英文環境對學好英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置身其中,所有感官體驗都是英語,包括所看、所聽、所觸等都是全方位英語環繞,每一個想法都須用英文表達,不知不覺間英文思維就建立起來了。
鍾南山院士用行動證明了學好英語並不難,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年至中年的鐘南山都能零基礎學好英語,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疫情仍未消除,鍾南山院士至今仍奮鬥在一線發光發熱,我們也在家中抗擊新冠肺炎,擁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時機。
在學習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多給自己一些耐心,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輸入和積累,認真和堅持,相信待到春暖花開,我們也將收穫一份讓人羨慕的英語成績!
轉自「毒舌英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並非自小學畫,也不是少年成名,但這位46歲開始學畫的“後起之秀”卻是民國時期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就是丁輔之。丁輔之(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仁友,後改名
15號晚上,我們最敬愛的鐘南山院士與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來了一次視頻連線,這次二人的對話也是充滿了正能量。本次對話主要談到了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顯然,運動也成了鍾南山院士保持身體健康的最大秘訣。很多
文/小冷這個春節前後的一段日子裡,要說上熱搜最多的人是誰?那非國士鍾南山莫屬了,相信很多人在媒體上看到鍾南山老爺子的照片的時候,都以為他是一個四五十歲左右的人,然而,他的真實年齡已經八十多了,但是,他
文/小冷這個春節前後的一段日子裡,要說上熱搜最多的人是誰?那非國士鍾南山莫屬了,相信很多人在媒體上看到鍾南山老爺子的照片的時候,都以為他是一個四五十歲左右的人,然而,他的真實年齡已經八十多了,但是,他
劃重點清明節三天假期,84歲的鍾南山一直在位於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的辦公室工作。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於南京,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福奇在美國的地位,就如同鍾南山院士在中國的地位一般!但是,福奇並沒有發揮鍾南山院士在中國這樣的作用,因為他說了不算,他的上面還有一個更懂新冠狀病毒的人,這個人就是特朗普。當初新冠狀疫情在美國還不嚴重的
历史秘闻 大國重器,國士無雙,面臨危險,始見英雄,他們是真正的勇士
鍾南山的一舉一動代表著中國無數優秀知識分子的形象。相信有一天,當我們最終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鍾南山的形象,以及對於科學知識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對於中國人的責任和擔當精神,必將成為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历史军事 俄軍戰機墜入大海,20艘北約艦艇爭搶殘骸,蘇35技術可能泄露
4月19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北約軍事委員會宣布將延長在黑海的演習時間,北約艦隊從3月下旬開始在克里米亞附近海域進行演習,義大利、英國、西班牙等國均出動艦艇參加。在北約宣布演習延長後,還向艦隊增
历史军事 俄軍戰機墜入大海,20艘北約艦艇爭搶殘骸,蘇35技術可能泄露
4月19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北約軍事委員會宣布將延長在黑海的演習時間,北約艦隊從3月下旬開始在克里米亞附近海域進行演習,義大利、英國、西班牙等國均出動艦艇參加。在北約宣布演習延長後,還向艦隊增
當年創辦瘋狂英語的李陽,誓言讓3億中國人說上英語,如今怎樣了
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就是堅持時間最長的人,就是失敗次數最多的人,就是善用零碎時間的人——李陽。在零幾年的時候李陽可謂是可謂是炙手可熱的「英語教父」,他的經典語錄被無數莘莘學子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