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朱仙舫人物简介
Posted 纺织工业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朱仙舫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朱仙舫人物简介
·朱仙舫
朱仙舫,纺织工程学家和纺织工业管理专家。长期从事纺织工业管理和纺织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编著我国第一部纺织科技书籍《理论实用纺绩学》,开创早期纺织工业教育;设计建设2万锭纱厂,成为江西省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朱仙舫,原名升芹,1887年2月6日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长乐乡百源村。幼年在父亲的私塾读书,后进临川小学和抚州中学学习。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中国处于亡国的危难之中,年轻的朱仙舫把拯救祖国,寄托于振兴实业,遂决定攻读纺织。1907年,朱仙舫考取官费留学日本,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攻读纺织专业。1915年毕业,又在日本福岗明治纺织株式会社实习一年。
1917年,朱仙舫回国后进入上海恒丰纺织新局,担任上海恒丰纺织厂和申新第五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后升任总工程师、厂长。
1919年,江西九江兴办久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聘请朱仙舫担任久兴厂2万纱锭的总体设计。1927年朱仙舫担任久兴纱厂经理。
1928年,朱仙舫应上海申新纺织总公司总经理荣宗敬之聘,进入申新纺织总公司,任申新五厂厂长,同年8月兼任申新二厂厂长,1929年又兼任申新七厂厂长。
1930年,朱仙舫、汪孚礼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纺织学会,并当选为第一届执委会主席委员。以后连选连任14届,直至1954年。
1935年,朱仙舫与汉口商会会长黄文植合作,向慎昌洋行租办久兴纱厂,更名为利中纱厂,恢复庐山牌棉纱的生产。1936年又组建复兴实业公司,承办汉口第一纱厂。抗日战争时期,朱仙舫先后任重庆纺织厂厂长和衡阳建成纺织厂经理。抗战胜利后,朱仙舫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六纺织厂厂长。1946年,朱仙舫与上海、江西政界、金融界、工商界人士联合集资,向美商慎昌洋行购得原利中纱厂全部产权,组成九江兴中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利中纱厂随即更名为九江兴中纱厂,后朱仙舫被推举为董事长兼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朱仙舫任纺织工业部第一任计划司司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带头促进兴中纱厂公私合营,使兴中成为江西省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朱仙舫任中南纺织局顾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1957年,任江西省工业厅副厅长。1957—1960年任江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并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1—1963年任江西省人委参事室参事。“文化大革命”期间,朱仙舫遭到不应有的待遇,于1968年7月在南昌逝世,终年81岁。
编著纺织科技书籍,开创早期纺织工业教育
1917年,朱仙舫从日本学成回国,应原上海总商会会长聂云台之邀,担任上海恒丰纺织厂技术工作。当时,中国棉纺织业刚刚起步,极端缺乏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只得采用国外的纺织科技书籍。朱仙舫遂下决心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地编著中国纺织科技书籍,以指导企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运用。从1918年起,朱仙舫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编著,经潜心钻研,查阅大量资料,于1919年和1927年分别著成《理论实用纺绩学》前编、中编和后编。1930年,朱仙舫著成《棉纺织》上、下两册,这套书收入了《万有文库》。紧接着1931年又著有《纺织合理化工作法》、《改良纺织工务方略》。这一批专著填补了我国中文纺织科技书籍的空白,也为当时纺织厂技术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学习纺织技术知识提供了宝贵的教科书。
实践中,朱仙舫深感培养、教育本国技术人员的重要,在恒丰、申新等投资人的支持下,他一面著书立说,一面举办纺织技术养成所,自编讲义,亲自任教,培养了一批纺织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均成为我国早期纺织业的技术骨干。
二三十年代,是朱仙舫研究纺织工业成果最多的一个时期,他发表的研究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既是他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从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当时的纺织界是具有权威性和影响作用的。他的研究文章内容比较广泛,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分析精辟,联系实际,总括起来大抵有以下几方面:1.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纺织业今后之出路》、《纺织工业与民生之关系及推进中国纺织工业之方策》等,指出纺织工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中国纺织业未来的发展道路。2.纺织工业现状分析。这方面的文章有:《中国纺织工业之现状及其自给计划》、《都会纺织工业衰落原因的剖析与棉业网之设计》、《我国纺织业的当前危机》、《我国目前之纺织工业建设》、《30年来中国之纺织工程》等,剖析中国纺织业的现状与变迁,主张政府应加强纺织业的全局性指导,给予重视并积极扶持。3.改进纺织管理。这方面的文章有:《生产管理》、《中国纺织厂更生之我见》、《纺织合理化工作法》、《改良纺织工务方略》、《论今日纱厂急宜改良工务及其改良方法》、《论纺织各机宜有历史记录之必要》等,主张改善生产条件,改进操作方法,加强现场管理。4.加速技术进步。这方面的文章有:《增进普通织机效率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纺织染机自给之设计》、《中国纺织工业现代化之我见》等,主张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些文章至今对研究我国近代纺织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从事纺织业的管理人员,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日纺织工业的发展亦有不少值得借鉴。
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业管理专家,江西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的30多年间,朱仙舫一直在进行兴办民族纺织实业和管理企业的实践探索。这一时期,他的工作地点主要在上海和江西九江,他先后担任上海、九江、汉口、重庆等12家纺织厂的厂长、经理,亲自主持设计兴建上海、九江、重庆等数家纺织厂,工作建树显著,成为当时颇具权威的中国纺织界第一批专家之一。他亲手创立了江西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九江久兴纱厂,并为这个厂的生存与发展辛劳奔波,殚精竭虑,成为江西民族机器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1917年朱仙舫自日本学成归国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诱发一批民族资本家兴办工厂,中国纺织厂得逢发展机遇。朱仙航先供职于上海恒丰纺织厂,当时,该厂生产的纱布供不应求,遂为恒丰总经理聂云台主持新建纱场,改建布场,后又受聂云台之邀,在上海吴淞设计大中华纱厂。
1919年,江西政界、工商界知名人士集资100万银元,兴办江西久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聘请朱仙舫担任2万锭纱厂的设计任务。朱仙舫以事关振兴实业,为家乡出力,欣然允诺,并亲赴南昌、九江两地选择厂址。经多方考察,厂址选定在九江官牌夹。经数年之营造,于1922年建成,陆续投产。久兴纱厂由朱仙舫亲自设计,选购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国萨可洛威尔厂1922年制造的设备,工程设计、生产工艺、厂房结构、建筑施工等均为同期较高水平。这是赣人自行设计、自办民族纺织工业之开端。该厂生产的12英支、16英支庐山牌棉纱畅销市场。后因董事长抽走工厂资金,董事间发生摩擦,朱仙舫辞职离去。不久,久兴纱厂因无力偿还机器价款,经法院裁决,划归债权人美商慎昌洋行。
朱仙舫一贯注重管理,锐意改进,使得企业短期见效,深得总经理之赞赏。他在申新供职期间,广揽纺织人才,选拔重用贤能,使得当时申新人才荟萃,极一时之盛。
1939—1941年,重庆国民政府军政部请朱仙舫任军政部重庆纺织厂厂长,朱考虑纱布为抗战军需,允予任职。重庆纺织厂有两个分厂,分别建于重庆沙坪坝和南岸弹子石两地,朱仙舫冒着严寒酷暑,奔波于两厂之间,亲临现场,督促施工,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工作早日竣工,支援抗战。仅一年多时间,重庆纺织厂就正式投入生产,支援了抗战急需。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仙舫出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六纺织厂厂长。是时,慎昌洋行将利中纱厂产权估价出售,朱闻讯后,与上海、江西政界、金融界、工商界人士协议集资数十万美元,购得全部产权,组成兴中纺织公司,后朱被推举为董事长兼经理。当时饱经八年战火沧桑的利中纱厂满目疮痍,机器被搬迁一空,车间成为马厩,马粪遍地,臭味难闻。兴中纺织公司积极筹备复工,一是在沪聘请纺织保全技术人员和采购机物料,二是将搬运至汉口的机器运回九江,三是雇请潜水员打捞因飞机轰炸沉于长江的设备,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整机配套安装。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组装成8台旧纺纱机,形成3200锭生产能力,并于1946年中秋节前生产出第一批20英支庐山牌棉纱应市。到1949年12月,兴中纱厂已拥有18000枚纱锭。
创立中国纺织学会,推进纺织技术事业的发展
1930年,朱仙舫、汪孚礼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纺织学会,旨在“联络纺织界同仁研究应用学术,使国内纺织工业臻于发展”。学会选出全国优秀专家组成理事会,朱仙舫当选为首届执委会主席委员,以后连选连任14届,均任主席、理事长或主任委员,直至1954年。中国纺织学会是我国现代史上创办较早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为推进我国纺织技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纺织学会每年都举行年会,讨论学会工作任务,交流学术论文,即使在抗日战争十分艰难的时期,仍坚持召开了4次年会。学会经常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举办小型讨论会,接待外国专家等。1933年秋,朱仙舫从日本考察归来,即在上海举办了“日本纺织业情况”专题演讲。学会还出版学术刊物和纺织科技书籍,深受纺织科技与管理人员欢迎的《纺织周刊》1931年由学会创刊,学会的动态消息、纺织述评、学术论文、会务情况、会员名录等,均在《纺织周刊》上登载。朱仙舫为周刊的发行人,并在这一刊物上,频频发表学术论文。《纺织周刊》刊载的一批具有相当价值的述评与论文是当时中国纺织界的工作指南,也成为今天研究中国纺织近代史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此外,学会还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发挥人才集中之优势,创办业余纺织学校,培养了一批纺织技术人才。
中国纺织学会成立时,会员多数集中在上海及其他沿海纺织城市,会址设在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内。1947年,学会发起募捐,在上海乌鲁木齐北路建设中国纺织学会新会所。在全体会员及有关企业的集资赞助下,1948年11月建成,为学会活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成为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建国后,学会总会设在北京,上海会址移交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在上海先后通过领导“中纺公司职员联谊会”、“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逐步实现了对中国纺织学会的领导,学会的面貌从而焕然一新。时任学会理事长、上海十六纺织厂厂长的朱仙舫,在中共地下党领导和影响下,出面组织护厂团,亲任十六厂护厂团团长,投入护厂斗争,迎接解放。由于朱仙舫带头,其他理事也都积极参加了以工人为主体的护厂斗争,担任了所在工厂护厂团长,积极为护厂队做掩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纺织学会于1949年8月第十四届年会上通过决议,更名为中国纺织染工作者协会。1950年11月又恢复原名。1951年,中国纺织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联合会要求学会在原有基础上筹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4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成立,为了保持学会历史的连续性,学会届次从建国前的中国纺织学会共14届起连续计算。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已走过60余年的历程,现已发展成遍及全国的纺织学术组织,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朱仙舫是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其道德、文章素为人称道,故连任14届学会负责人之重任。他为人正直,不善言辞,勤奋好学,处事严谨,一贯热心教育,扶掖后进,不仅著书立说,培育纺织人才,还曾捐资创办玉屏小学和兴建抚州一中图书馆。而且家教极严,使子女学有专长。他一生俭朴,艰苦奋斗,治学立业,均有成就,足为后人景仰。
简 历
1887年2月6日 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
1907—1916年 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纺织专业(1907—1910年,在日本补习中学课程,1913年因父逝世回国奔丧一年,1916年在日本实习一年)。
1917—1926年 任上海恒丰纺织厂、申新第五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
1927年 任江西省九江久兴纱厂经理兼总工程师。
1928—1934年 任上海申新二厂、五厂、七厂厂长。
1930—1954年 任第一至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会执委会主席委员(理事长、主任委员)。
1935—1938年 任九江利中纱厂和汉口复兴第一纺织厂经理。
1939—1941年 任重庆纺织厂厂长。
1942—1943年 任衡阳建成纺织厂经理。
1944—1945年 研究纺织理论(在重庆家居)。
1946—1949年 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六纺织厂厂长,兼任九江兴中纱厂经理。
1950—1952年 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3—1954年 任中南纺织管理局顾问。
1955—1957年 任江西省工业厅副厅长。
1957—1960年 任江西省科委副主任。
1961—1968年 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1968年7月20日 逝世于南昌。
主 要 论 著
1 朱仙舫.理论实用纺织学(前、中、后编).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1919、1927.
2 朱仙舫.我的纺织观.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1923,4(1).
3 朱仙舫.论今日纱厂急宜改良工务及其改良方法.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1924,5(3).
4 朱仙舫.论纺织各机宜有历史记录之必要.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1925,6(1).
5 朱仙舫.棉纺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6 朱仙舫.纺织合理化工作法.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1931.
7 朱仙舫.改良纺织工务方略.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1931.
8 朱仙舫.建设上海纺织学校之商榷.纺织周刊,1931.1(22).
9 朱仙舫.增进普通织机效率论.纺织周刊,1931.
10 朱仙舫. 纺织业今后之出路.纺织周刊,1933,(3)1.
11 朱仙舫. 中国纺织工业现代化之我见. 纺织周刊,1934,4(2).
12 聂光堉,朱仙舫. 中国纺织工业之现状及其自给计划. 纺织周刊,1934,4(7).
13 朱仙舫.纺织工业与民生之关系及推进中国纺织工业之方策.纺织周刊,1935,5(1).
14 朱仙舫. 生产管理. 纺织周刊,1935,5(4).
15 朱仙舫.都会纺织工业衰落原因的剖析观与棉业网之设计. 纺织年刊,1934,1—10.
16 朱仙舫. 中国纺织厂更生之我见. 纺织年刊,1935,1—4.
17 朱仙舫.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纺织染机自给之设计. 纺织世界,1937,1(18).
18 朱仙舫. 中国目前之纺织工业建设.纺织周刊,1946.7(6).
19 朱仙舫,陆绍云.我国纺织业的当前危机.纺织周刊,1946,7(28).
20 朱仙舫.贵州纺织工业之展望. 纺织周刊,1946,7(9).
21 朱仙舫. 三十年来中国之纺织工程. 纺织染工程,1947,9(8).
相关参考
风味小吃作文味道好极了记得去年的秋天,我们全家去阳澄湖品尝那里有名的大闸蟹。我们来到了湖边的船舫酒家,刚刚坐下,酒店的老板就把活蟹拿了上来让我们挑选。只见一只只键壮的大闸蟹耀武扬威地挥舞着它们的两只大
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个名叫“天仙配”的神话传说,这是中国古代四大之一(另一说是牛郎织女;还有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因为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
李璜,别名幼椿,号学钝,党号八千。祖籍陕西三原府泾阳县,后迁入四川成都。1895年2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生。其父李春舫在成都开设庆协泰号,经销洋广杂货。李璜八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晋朝人物本名:刘惔别称:刘尹字号:真长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晋人出生地:沛国相县(安徽省宿州朱仙庄镇)主要作品:文集二卷主要成就:永和名士风流之宗官职: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配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
(1119─1142年),南宋抗金将领,在民间传说中一直是白马银锤、英俊小生的形象。《说岳全传》里关于岳云出世、牛头山投军、结拜关铃、大战金弹子、结拜韩彦直、八锤大闹朱仙镇都有着详细的描写。>
弘仁是清初四画家之一,没出家之前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是清初僧人和著名的画家。 人物档案 姓名:弘仁 别名:渐江、梅花古衲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岳飞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
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个名叫“天仙配”的神话传说,这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另一说是牛郎织女;还有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因为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
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个名叫“天仙配”的神话传说,这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另一说是牛郎织女;还有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因为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