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

“筑京观”是什么意思?古代最不人道对待敌人的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战争从未停止过,而战争非常残酷,往往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胜的一方获得了城池和土地,战败的一方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战后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那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些尸体的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也意味着那个时代,有一段血流成河的悲壮历史,“英雄”称号都是踩着敌人的尸体获得的。纵观史书,“京观”一词跃然眼中,这个表面优雅的词语,背后却是层层叠叠的百姓尸骸,让人悚然颤栗。战争总有输赢,胜方出于炫耀或是威慑的目的,会将敌人屠戮殆尽,然后,把他们的尸体或者头颅收集在一起,整齐摆放,用泥土加固,铸成一道人墙,这道人墙就被称之为:“京观”。张岱的《夜航船》中就说到了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根据史料记载,“京观”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是在烽烟四起的春秋时期。当时,晋楚两国交战,楚国胜利,为了震慑其他诸侯国,楚国将晋人的尸体整齐摆放于城墙之外,形成一道骇人的坟冢。由于,这个举措有十分强大的威慑力,所以,即便它十分残暴,但是,各个诸侯国并没有明令禁止京观,反而有一股越行越盛的风气。

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心高气傲,他三次下令攻打高句丽,但是,三次俱败。不但如此,还受到了来自高丽的羞辱:他们将隋军杀完之后,收集其尸体做成了京观,以此,来达到炫耀和羞辱隋炀帝的目的。最终,直到隋灭亡,唐太宗领军攻打高丽一雪前耻,并且,把隋军的京观一举捣毁,让他们的尸骸入土为安,唐太宗此举也算是好事一桩。

根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京观多达七十余次,所用尸体超过三十万具。

而最大的京观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期,皇甫嵩镇压了这一次起义,并用十万敌军首级铸成了一个巨大的京观。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杀人机器似,被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推崇,因为,凭他一己之力保住了统治阶级地位和权力。在史料中皇甫嵩的形象大多是正面积极的,可见《后汉书》的作者在其描写皇甫嵩的时候,字里行间里对其的赞叹和推崇。

史载,百姓对其作歌:“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皇甫嵩,甘肃人,叔父是东汉将军,父亲是雁门太守,出生将门的他放在现在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他本人又饱读诗书武功高强,入仕以来平步青云。当时的太尉、大将军等人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想要将他收入麾下,但是,年轻气盛的他不愿意屈居人下,都拒绝了。

公元一八四年,张角发动起义,天下响应。朝堂为之震怒,马上采取了镇压措施。皇帝在洛阳外围的八个关口都设置了都尉,以保护朝政中心的安全。此时,皇甫嵩升迁至左中郎将,和朱俊一起带领四万精兵共同镇压颍川。朱俊和黄巾军兵刃相见,大败。皇甫嵩退守长社,黄巾军穷追不舍,率兵围城,高下立见。

军中不乏惶恐之声,皇甫嵩冷静沉着,出谋划策:“贼人邻草建营,易因风起火。若夜里趁黑放火,他们定然慌忙散乱,此时若是出兵突围,必能大胜。”当晚,果然有大风,皇甫嵩乘机命令士兵点燃火把利于城墙之上,又派精锐潜伏进黄巾军队伍中,大喊“失火”,与之呼应,风吹火星,果然军营起火。

黄巾军作为临时组成的起义军,并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很快被大火慌了手脚。此时,皇甫嵩和朱俊突出重围,和奉命赶到的骑都尉曹操一起连夜追击,黄巾军负隅顽抗,最后,数万人被皇甫嵩等人屠戮殆尽。初战告捷,皇甫嵩官升一等,携数万精兵乘胜进攻陈国等地区黄巾军,黄巾军大部分被杀戮,余者奔逃流亡。

自此,皇甫嵩威名远扬,连连取胜,平定三郡。同年八月,黄巾军又一大部被皇甫嵩击败,首领卜已被生擒,余下七千多部下被屠杀。此时,张角率领的黄巾军击败董卓,占领河北等地。朝廷只好派出皇甫嵩前去镇压,在此紧要关头,张角因病去世,其弟张梁取代哥哥率领黄巾军。皇甫嵩首次正面迎敌张梁以失败告终,便休整部队,以静制动。

张梁果然被迷惑,放松警惕之时,皇甫嵩乘其不备,鸡鸣时分便率军攻打黄巾军。后者仓促迎战,大败于广宗,张梁战死沙场,黄巾军战死三万余人,俘虏六万余人。并且,皇甫嵩将张角尸首从棺椁中剖出,戮尸以泄愤。黄巾军起义至此被镇压,皇甫嵩下令将此次屠杀多达十万的黄巾军和百姓尸体堆叠成山,并且,用泥土以加固,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军功。

同时,他确实凭借这件事闻名于世,不仅如此,因为他在镇压起义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皇帝任命他为车骑将军,赏赐无数。至于他到底是真英雄还是一个血腥的刽子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战乱的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魏明帝曹叡派大将军司马懿(字仲达)抗击汉军。司马懿抵达渭河,在渭河北岸扎下营寨。他对部将

历史军事 八路军帽子上两颗扣子是什么意思

八路军是抗日部队,历史上,关于八路军的英雄事迹记载数不胜数,但本站网小编主要想跟您聊的呢是八路军的服装。从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八路军,每个人都必须穿上统一的服装,而八路军的帽子是非常有特色

历史军事 什么叫做天炉战法?揭秘真正的天炉战法意思

说到“天炉战法”其实应该还是没多少人认识和指导的,但是这个战法其实还挺厉害的,因为他能在战场上面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天炉战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不妨跟随小编继续分析看看吧

历史军事 不只是活埋?古代战争坑杀战俘还有另一个意思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带进行战略决战。长平之战从根本上削弱了秦国的的强劲对手赵国,也给其他诸侯国以极大的武力震慑。传统说法是,赵国战死者5万,投降

军事谋略 严明是什么意思,治军严明的重要性

1.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2.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玩之后,振之以猛。3.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为简汰,以剜其腐肉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

军事谋略 制空权是什么意思?制空权有多重要?

制空权认识论(一)飞机用于战争将引起战争样式的革命杜黑认为,任何战争样式都取决于当时的战争技术手段。飞机由于可以在三度空间中自由飞行,因而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飞机由于不受地面障碍的约束并具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 多事之秋的典故出自哪

  “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说赵括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

猛安谋克制度的影响,“猛安谋克”制度是什么意思

“猛安谋克”制度是什么意思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产生于一

历史军事 涿鹿之战是否是地外文明之间的战争?

说到涿鹿之战其实大家应该会想到这个战役其实距离我们太远太远了,竟然有6300年的历史了,有的人说这个涿鹿之战有点地外文明之间的战争的意思,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