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內有彼得大帝,外有反瑞聯盟,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戰敗才是個笑話
Posted 彼得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內有彼得大帝,外有反瑞聯盟,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戰敗才是個笑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內有彼得大帝,外有反瑞聯盟,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戰敗才是個笑話
北方戰爭又稱大北方戰爭,或稱第二次北方戰爭,發生於一七零零到一七二一年間,是俄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戰爭雙方是俄國和瑞典,當時國力羸弱的俄國經過幾十年的奮戰終於打敗了瑞典霸主,從而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及海洋的管轄權。那麼,俄國在北方戰爭中取得勝利,有哪些因素的支撐呢?
一、彼得大帝即位,帶俄國一路逆襲
談到俄國歷史,彼得大帝是繞不過的一個人,他也是北方戰爭的主要指揮官,就是他,帶領俄國一路逆襲,打敗了瑞典。彼得大帝不僅自身武力深厚,關鍵是政治本領超群,有獨到長遠的政治目光。他剛剛即位的時候,俄國還是一個羸弱的內陸國家。
雖然面積較大,但彼得大帝沒有滿足於此,他很早就將目光投向了波羅的海。彼得大帝深知,只有擁有海洋,才能改變西方列強對世界貿易的控制權,畢竟在當時,海運是世界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除此之外,俄羅斯幅員遼闊,土地面積廣闊,農業發達,生產的糧食眾多。
與此同時,西歐各國人口不斷增多,對糧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如果打通了俄羅斯和西歐各國的貿易通道,俄羅斯就可將糧食出口到西歐,那將是一筆可觀的收益。
可以說,正是彼得大帝的高瞻遠矚,成為北方戰爭的一個重要動力。同樣,他在戰爭中表現的驚人的才幹,也促進了戰爭的勝利。
1、積極外交,拉近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在彼得一世接過權杖的同一年,他在沃羅涅日建立了一支小艦隊,沿頓河而下,成功佔領了亞速,建立了塔甘羅格。這支小艦隊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支艦隊,也成為了俄羅斯挑戰土耳其在黑海的統治的第一步。但是土耳其仍然控制著大部分黑海。
在從亞速凱旋兩周後,彼得一世決定以使臣列福爾特與費奧多爾·格羅溫為首派出一個龐大使團前往歐洲,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更為大膽的是,他本人以「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之名隨行,甚至以化名在鹿特丹的造船廠當了四個月的學徒。
後人的歷史通常會認為這場長達18個月的出使代表其將西方技術帶回俄羅斯的決心,但實際上,這場出使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穿梭外交:他途經瑞典、漢諾威、荷蘭、英國、維也納與波蘭,試圖建立反土聯盟,從而進一步在黑海抗衡土耳其。
但此時的西歐列強正全神貫注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無暇顧及遙遠的近東。
在這場穿梭外交中,彼得大帝與其他國家秘密聯盟,雖然有所碰壁,但也得到了不少國家的支持,後來北方聯盟的建立,史學家認為與這場秘密外交息息相關。
2、進行軍事改革,增強兵力
在此前進行的一次納爾瓦戰役之後,彼得大帝就感到俄國軍事力量的衰落,舊式的軍隊和作戰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想打勝仗,必須做出改革。
首先,士兵的數量是戰爭勝利的硬性指標,當時現有的俄國兵力實在太少。於是,彼得大帝在1705又頒布了《二月敷令》, 規定每年二十至三十戶農戶和工商戶抽了一名,總計每年有三萬人當兵。1708年,俄軍由戰爭初期的四萬人增至十一萬三千人,在彼得統治末年,俄軍總數達到二十萬人。
其次,為了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彼得大帝在軍備上花了極大心思。從騎兵開始,他給傳統的騎兵配了野炮隊,炮材也從傳統的火炮變為新型炮彈,增強了騎兵的作戰能力。對於步兵,彼得大帝為他們配備了火石槍,作為當時的先進武器,火石槍有傳統的點火繩槍不具備的速度和威力,極大地增強了步兵的戰鬥力量。
彼得大帝認為:「只有陸軍的君主是只有一隻手的人,而同時也要有海軍,這樣才能成為兩手俱全的人。」因此彼得大帝大力建立海軍。從1701年到1709年俄國用于海軍建設投資高達六百二十九萬六千二百八十七盧布。
1703年第一艘巡洋艦「軍旗號」, 建成下水,到1724 年,俄國海軍已達兩萬八千人,擁有包括三十二艘主力艦,十六艘三桅巡洋艦在內的八百九十五艘大小艦隻。這支海軍在北方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3、徵收苛捐雜稅,為戰爭提供充足的資金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打仗對錢的消耗是巨大的。不僅軍備武器要錢,士兵吃喝要錢,運輸物料也要錢,因此打仗前,彼得大帝必須解決好這一問題。
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給前線備好充足的錢糧,彼得大帝實行一系列改革,極大的加劇了人民的賦稅壓力。
自1708年起,每個人上交給國庫的錢不斷上漲,此外,政府還加征各種苛捐雜稅,有些名目說來實在搞笑,蓄鬍須者收稅,眼睛黑色者收稅,眼睛灰色者也要收稅。可想而知,當時的俄國民眾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彼得大帝的一系列措施加劇了人民的苦難,許多俄國農民還被政府徵用,開溝,搭橋,運送物資和糧食,農民在裡面都是免費的勞力。俄國北方戰爭的勝利,背後是無數俄國民眾的犧牲。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二、北方聯盟建立,各國鼎力支持,共同打擊瑞典
除了俄國之外,在北方戰爭持續的二十年間,先後有丹麥、薩克森、波蘭國、普魯士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加入北方聯盟(又叫反瑞聯盟),北方同盟的成立,是俄國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因為,在好幾個重要關頭,俄國都離不開這些國家的幫助。
1、波蘭、丹麥和瑞典積怨頗深,主動給俄國提供幫助
波蘭在波羅的海東岸的勢力由於受瑞典的排擠而喪失,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里加港也被瑞典奪去。在俄國使節的不斷遊說乃至對波蘭官員行賄下,奧古斯特二世希望能通過和俄羅斯結盟作戰,收回立夫尼和里加等重要城市,恢復在波羅的海的地位,彼得一世欣然應允。
盟約要求波蘭進攻瑞典在波羅的海東岸的領地,而俄羅斯將會在儘快與土耳其達成和約後卡累利阿進攻,迫使瑞典兩線作戰,同時提供1.5-2萬軍隊支援波蘭以及每年10萬盧布的經濟援助。
另一盟友則是同樣與瑞典積怨頗深的丹麥,曾經在波羅的海與瑞典展開了長期的爭奪,在三十年戰爭後,取得優勢的瑞典佔領了一些丹麥控制的島嶼,並打破了丹麥對於波羅的海的入口——厄勒海峽的控制。寄望于丹麥的艦隊能制衡瑞典,彼得一世向丹麥拋出了同樣的橄欖枝,於1699年訂立盟約。
就這樣,俄國成功組建了與丹麥和波蘭的北方聯盟,為對瑞典的戰爭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2、拉攏英國,最終得到英國的支持
彼得意識到,要取得對瑞典的最終勝利,來自英國的支持必不可少。天賜良機,1700年漢諾威選帝侯喬治·路易斯被定為英國王位繼承人,而漢諾威與瑞典在三十年戰爭中結下世仇。喬治希望能得到不來梅,凡爾登以及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因此在波爾塔瓦戰役後主動接觸俄國,並締結了防禦條約。
此時英國內閣的更替也為英俄的事實盟約提供保障:1710年,曠日持久的歐陸戰爭與隨之而來的稅負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從而托利黨代替輝格黨執政。英國計劃默許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擴張,以瑞典的利益換取俄羅斯滿足漢諾威對不來梅和凡爾登的領土要求。
彼得一世抓住機會,於1715年和喬治一世以漢諾威選帝侯的名義簽訂盟約:喬治一世保證俄國獲得卡累利阿,愛沙尼亞與列維里;彼得一世保證漢諾威獲得不來梅與凡爾登。
英國海軍甚至派出分艦隊駛入波羅的海「保護英國商業利益」,實則切斷瑞典駐波美拉尼亞軍隊的補給,以報復瑞典沒收波羅的海內英國貿易船隻的貨物。
聰明的彼得大帝通過挑唆瑞典和英國的關係,成功地將英國變為自己的支持者,英國的扶持讓俄國猶如猛虎生翼,給瑞典沉重的打擊。
三、總結
長達21年的大北方戰爭結束了,彼得一世獲得了其夢寐以求的出海口。擴張作為一種本能,從彼得一世開始,以更加系統有序的方式逐漸鋪開。
其在戰爭中博弈所展現的極強的外交手腕,以及不斷通過新科技武裝的新式軍隊,也將會在未來的衝突中變得更為致命。從此,俄羅斯逐漸將自身變為歐洲列強的一員,不斷吸納「歐洲」的生活方式並獲得認可,成為世界強國。
參考文獻:
《北方戰爭》
《彼得一世傳奇》
《俄國回憶錄》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英國海軍中可以戰鬥的遊艇,很有趣,卻是英國在中東權力的象徵
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後期,在保護英國非洲東北角的利益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的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巨型戰列艦,而一種小小的淺水遊艇,這些奇怪的傢伙上面裝有沙發,船長可以一邊抽煙,一邊喝咖啡,一邊觀賞尼羅河美麗的
历史军事 拒絕污名化中方,德國英國相繼出手,蓬佩奧組建聯盟願望落空
美國國內的疫情目前正在呈加速失控之勢,由於聯邦政府表現不利,國內各種不滿情緒正日益上升。面對這種非常困難的局面,美國高層現在急切地矛盾和禍水向中國轉移。為此美國在國際上也在積極尋求支持者。不過截止目前
历史军事 美軍終於成功測試高超音速導彈,自稱獨創滑翔戰鬥部,不提抄襲誰
美國在軍事科技領域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現在卻遇上一件尷尬的事,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技術領域竟然落後於俄羅斯,直到2020年3月19日,美軍的高超音速導彈成功首飛!試射當地時間晚上10時30分左右,美國陸
土耳其大批戰機起飛,入侵鄰國領空,戰爭已無可避免?我們都知道北約國家雖然看起來表面和平,但是其實背地之中波濤洶湧,有很多北約國家雖然同在一個聯盟,但是卻有著非常悠久的恩怨,就比如說希臘和土耳其兩國從來
建設以大型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海上航母戰鬥群,是中國海軍長久以來的既定方針。目前我國海軍已經擁有了遼寧號和山東號兩艘中型滑躍式航空母艦,在未來,我們還會擁有更多的航母。隨著航母數量的增加,培訓更多合格的艦
俄羅斯向來對領土是極其重視的,某大帝曾有一句經典名言:“俄羅斯國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這句話個人認為只是說對了一半,因為如今的俄羅斯不是彼時的俄國,但俄羅斯確實和過去的俄國同脈同宗。俄國對領土
历史军事 普京不再等待,下令戰艦編隊包圍北方四島,日本艦機緊急出動救援
當前新冠病毒在全球爆發,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呼籲全球團結起來為,共同面對這一人類的共同敵人,但是原來對立的國家,還是堅持原來的立場,軍事動作上的都在繼續。俄日之間就是這樣,為南千島群島的歸屬繼續爭
历史军事 病毒徹底干廢美軍航空母艦,美國在中國周邊軍事存在遭重鎚
前段時間,咱們就目前正在西太平洋執行年度戰備巡航任務的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略微寫了幾筆。當時大伊萬潛意識認為這是一個「一次性新聞」,雖然看起來比
二戰後,美國與蘇聯之間展開了許多年的「冷戰」,而所謂「冷戰」也不是完全沒有戰爭,只是相對於世界大戰來說,他們的戰爭沒有那麼激烈,但是局部的戰爭還是經常發生,比如在這期間的越南戰爭,就是在東南亞爆發的一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俄国正规陆海军创建者。他曾发动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占领芬兰河、里加湾一带和波罗的海海口。对波斯开战,夺得了里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