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具体发生在哪一年?
Posted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具体发生在哪一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具体发生在哪一年?
百团大战时间:百团大战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主力一百余个团与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的对日战役。根据资料的不同也有个方投入约20万兵力进行战争的纪录。
日本军队在占领广州、武汉形成了一条北起山西、东至贵州的广阔战线,又面对其占领区内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处于战略要求日本放弃了以国民政府为主要目标的战略,准备太平洋地区的战场与美国决战。转而以抗日根据地为目标,进而巩固已有占领区。因此自1938年秋日本便开始大规模的政治诱降,希与国民政府议和。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而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展开受到争议的叛国运动。 此时美、英两国也在面对法西斯力量令人窒息的压力,希望以国民政府的退让换取德日进攻苏联的承诺。1939年初,面对日本政治攻势的国民政府反共投降的倾向日见明显,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则确定了一系列违背抗日统一战线的举动,并展开对日秘密谈话,希望展开停战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悲观、失望和投降妥协的思想弥漫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新危机。
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在日本在华主要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1]。这对华北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团大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8月—9月)
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据点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作战初期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国民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已全线瘫痪,华北境内的大部分铁路也遭到狙击而终止运行,井陉煤矿则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1940年9月—10月)
在第二阶段时期,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战斗对象是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与生物兵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12月)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以“扫荡”为主要形式攻打抗日根据地,借以迫使国民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国民军则分兵展开游击战争,采用麻雀战(一种适用于山区的运动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国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相关参考
十三翼之战简介:十三翼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成吉思汗一生少有的败仗: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进程中与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之间的一场战争。因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札木合而得名。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
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哪一年长坂坡,现在的湖北省荆门市长坂坡,是古代战场的遗址,更是见证赵子龙宣威的地方。在长坂坡上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哪一年长坂坡,现在的湖北省荆门市长坂坡,是古代战场的遗址,更是见证赵子龙宣威的地方。在长坂坡上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中的重要作战。这场战争,吐蕃避实就虚,从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
长坂坡,现在的湖北省荆门市长坂坡,是古代战场的遗址,更是见证赵子龙宣威的地方。在长坂坡上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可见赵子龙在长坂坡战役
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尊敬的珍宝,在这些珍宝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典故,他们被人们所流传,关于的它们真实性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刻意去追究他们,但是它们往往能够传递给人们足够的正能量,就像是罗贯中的作品中的一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政治内战。安史之乱是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安置之乱历时共7年2个月,这场内战最终平息打垮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但同时也打垮了唐朝。这个盛世唐朝从此走了下坡路。平定安史之乱的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可惜,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结果却败给了东晋的八万大军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可惜,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结果却败给了东晋的八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