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在婚恋过程中有何习俗 苗族婚俗简介
Posted 苗族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苗族人在婚恋过程中有何习俗 苗族婚俗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苗族人在婚恋过程中有何习俗 苗族婚俗简介
苗族青年男女认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苗族青年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知情人介绍,找媒人上门提亲,而且第一次女方家找尽各种借口拒绝,在拒绝的同时设法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人品等。男方来提亲时,女方是不能当面出现的,只能由叔、伯等上辈同男方请来的媒人闲谈,谈到有切入点的时候才将话题引到提亲。另外,男方同媒人第一次来时必须带上一壶酒,还有烟。首先进门坐下就发烟,连发两次。女方家就知道是来提亲的,就会去叫叔伯到家里面来陪客人。叔伯就坐,男方媒人就去找酒杯把带来的酒一一倒上,才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当然女方和她的伙伴们会在隔壁偷听。第一次虽然女方家没有一点同意的意思,但是在男方青年要离开时,还是要找到对方(女方)把准备好带去的信物(一般是头巾等)强行交给女方,而且收也得收,不收也要收。这样可以给双方都留下余地。
通过几天时间的考虑,男方就要准备第二次去女方家提亲,这次是关键,因为如果去了,女方没有第一时间把第一次去的信物归还男方,就是要等待男方再来,而且这次来男方就要带上一对鸡(一公一母),两瓶酒。这次的话题就接前次的,直截了当。鸡带来后,女方家是不帮忙的,要杀要放全屏男方和媒人自己动手,找碗找筷摆桌子就当在自己家一样,当然不是不可以请人帮忙,很简单只要你发只烟给在场的同辈人,请他们帮忙他们也很乐意。
通过这些小事就可以看出男方的聪明才智、为人处事,办事协调能力等等。在砍鸡肉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千万不要忘记,就是鸡卦(鸡大腿)、鸡头、鸡翅膀、鸡脚、鸡肝都要割好完整,否则这鸡不仅白杀,也暴露男方不懂礼数。鸡肉摆上桌后,男方媒人就要张罗了,要请女方辈分最高又年长的男人坐上席,叔伯、舅舅等依次入坐,男方媒人只能与女方同等辈分而坐,女人辈分再高也不能入席。
入席后,男方媒人就要分鸡肉了,首先鸡头是要给坐上席的长辈,其次是鸡卦,公鸡卦一只要给女方说话算数的人(女方是哥哥的女儿就是叔叔,女方是弟弟的女儿就是伯伯),苗族有一句话叫:“叔叔的女儿只有大伯有权嫁出去,大伯的女儿叔叔有权嫁出去”。
另一只留给男方媒人自己,母鸡头母鸡卦、翅膀就依次一一分配了,但是鸡肝是要给女方辈分高的女人享用。享用鸡肉的同时,这四只鸡卦和鸡头就决定这场婚姻的命运,但是一种结果有很多解释,总之事在人为,当场是不能点破的。
通过这餐饭,虽然双方都没有明说什么,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男方与女方也在这次合作中加深认识,女方如果对男方有好感,她不仅不还男方的信物,男方从她身上抢随身信物时她也半推半就,因为苗族女人永远把主动权交给自己心爱的男人。
双方都有信物,老人也不反对,这亲事基本就定了,媒人回去后就把一切情况向男方家长和族人汇报。男方家长就要准备第三次去谈彩礼(包括现金、服装、家具、酒肉等的数量),这次去至少十二斤肉十二斤酒,俗称吃头桌,男方家要去两个媒人,因为所有的东西只能凭心记,一个人会记不清,同时俩人在把事谈僵的时候可以解围,有回旋余地。
这两个媒人有主有次,主的叫“大名公”,次的叫“二名公”。这两人去之前要同男方主人商量好底线,在不超出底线的情况下一口应承下来,表示可以当担此任,如果超出底线就说“我们只是受男方父母一杆烟,承担不了如此重任,等同父母商量再说”。
从此大名公、二名公要把所有的事记下来,一直到娶亲时得以兑现,把媳妇取回家任务才完成。当然还有很多规矩,在谈到彩礼的时候如果有爷爷奶奶健在,要根据男方家的实际情况孝敬老人,一般是一个老人以前是三元六,后来是三十六元,当今到三百六十元。如果是妹妹先出嫁,还要有姐姐的“下台阶”费,俗称包克膝头,当然也要带六,表示六六有福的意思。
苗族婚礼在迎亲时“去单回双”的人数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是去9人,回10人。人数包括:迎亲官2人(一男一女,必须是一对原配夫妻);大名公、二名公2人;押送礼金、礼物1人;挑担官1人;新郎、伴郎2人;伴娘1人;回来时加上新娘就是10人。可是如果有送亲的,也要算好加在迎亲队伍里必须是双数。
送亲的一般是叔叔婶婶,大伯大娘,哥哥弟弟,表兄表弟等的三亲六戚。一般都要在新郎家住上一夜,第二天好酒好菜招待过后就要动身返回,要走时首先叔伯要对新娘说一些教导的话,什么“从今天以后你就是别人的儿媳妇,要孝敬公婆,尚待自己的丈夫,不能像在父母家那样使性子… …” 等等。
让新娘很伤心,从慢慢掉眼泪到哭泣最后就放声大哭,此时新娘要抓住这位亲人的衣服不许走,亲人拿出钱来塞到她抓衣服的手里面,才放手,所有送亲的都要一一说几句。同时男方家要在女方家亲戚经过的路上设二至三个酒卡,每一处要喝双杯才能放过过,要让他们记住这门亲戚特别热情。
女儿出嫁后要三天才能回娘家,就是从出嫁那天算起第三天才能回来,有特殊情况必须有亲兄弟去接才能提前来娘家,整个婚礼才结束。
相关参考
解放前,花垣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家一夫多妻。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苗族青年通过劳动、集会、赶场、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经多次约会,对唱情歌,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而后自由结婚的。订婚,通常是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quo
花垣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赶年场(调节)农历正月,各地苗民自行约定地点、日期赶场。是日,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聚会,各地艺人歌
花垣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赶年场(调节)农历正月,各地苗民自行约定地点、日期赶场。是日,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聚会,各地艺人歌
跳坡节为苗族传统节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跳坡节最隆重的地方广西隆林县的德峨乡,每到这个节日时,都会有5万人左右共同集会庆祝,许多老外也慕名前去游玩。每年农历初二至十四就是苗
一、苗族刺绣源流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传说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
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
苗族男子头饰除从江县岜沙和剑河县久敢摆尾等小部分地区部分成年人蓄发挽髻于头顶外,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青年留分头,部分地区所包的头帕直径40厘米。近几年来,大部分老年男子多戴上皮帽。苗族儿童头饰多留头顶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