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梁晋才人物简介

Posted 导弹

篇首语: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梁晋才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梁晋才人物简介

·梁晋才



梁晋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专家。初期致力于自动控制研究,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主持研制成功地我国第一个半主动寻的中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填补了国家中低空舰空和野战防空两大空白。后又多次成功地主持对武器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形成系列化发展,使武器系统作战性能不断提高,为我国防空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梁晋才 1927年12月出生于北京,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家庭并不富裕,父亲一度失业,靠几个哥哥弃学工作维持生活。但父母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他从小在严守规矩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中学在一所教会学校就读,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目的是想学成之后,能有一个好的职业,不致失业。当时正逢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这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亡国的痛苦,每天经过日本兵的关卡,要拿出所谓的良民证接受检查。从小就亲眼看到老百姓无缘无故挨打,在烈日下受暴晒的污辱。几年沦陷区的悲惨生活,在他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洋大学学习,一年后改为北京大学工学院。那时正值学生运动蓬勃开展,学生们为抗议侵略者的暴行,纷纷走上街头游行。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教育他,更坚定了学好知识,为国家强大而出力的愿望。

195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铁道学院任教。195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此时他开始探索人生的含义,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活着。1952年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人生道路上迈开了新的一步。1956年发表了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全国出现向科学进军的新气象,他深受鼓舞,思想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境界。他决然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安排,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56年9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7年11月,被送到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校,攻读自动控制专业。刚到莫斯科,他和留苏同学们就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主席的讲话,激励着每个年青人的心。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时刻牢记祖国的重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副博士学位。为后来所取得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6月回国不久,在苏联中断援助,国内的国防尖端事业正处于自力更生发展之际,他被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四支队工作,开始了为中国防空导弹事业奋斗的生涯。

1965年,随五院的5个所迁移到上海航天局工作。在此期间曾任上海航天局22所副所长;第八设计部副主任、主任;上海航天局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现任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

1979年起,分别任中低空系列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他主持研制的舰用型和陆用型武器系统分别装备部队,填补了我国中低空舰空和野战防空的两大空白。

梁晋才还历任上海市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是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级奖2项,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动控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他早期从事自动控制理论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苏联攻读自动控制理论,凭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顽强刻苦地学习,更加坚实了他的技术理论功底、特别对最优控制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在北京铁道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期间,合著《铁路自动控制和远程工程控制》一书。

60年代初,正值国家国防尖端事业处于开创时期,他奉命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反设计和技术攻关。由于苏联毁约停援,给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但他和同事们知难而进,苦战攻关,在反设计过程中,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分析了舵系统的自振问题,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还主持研制了自动驾驶仪关键测试设备(动态仿真试验台),确保了研制工作的开展。

60年中期,驾驶仪中的陀螺还沿用苏联较笨重的产品。他预见到防空导弹采用半液浮陀螺是必然趋势,及时组织并主持一个攻关小组,以美国的一个半液浮陀螺为参考原型,在三个月内突破各种技术难点,研制出一个半液浮陀螺,为后来自动驾驶仪小型化打下了基础,受到了院领导的好评,并作为经验总结和推广。

70年代初期,在主持中高空远程防空导弹研制期间,为确定和解决天线罩瞄准线误差对制导控制系统的影响,成立了天线罩攻关组并亲自任组长,从理论上阐述了其影响的原因。分析了瞄准线误差变化率在制导回路中的作用,并在当时就提出在弹上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补偿瞄准线误差,从而达到提高制导精度的设想,后来的预研课题成果证实了这种设想。

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代半主动寻的防空导弹



“中低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军舰空导弹和中低空野战防空导弹的两大空白,对我国防空导弹技术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央定委批准该武器系统设计定型时作出的高度评价,这充分肯定了梁晋才和同事们为祖国导弹事业顽强拼搏几十年所作出的贡献,也实现了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中低空防空导弹是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舰空防空导弹武器,采用连续波半主动寻的制导体制,是国防急需装备和国防重点科技项目。可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研制不断受挫,几次飞行试验均遭失利。新型号的研制到了关键时候,他出任总设计师,受命于紧急之时,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历史的重任。当时根据面临形势,他提出了“排故、攻关、整质”的六字指导思想。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逐项梳理排故项目,进行整质工作。其中导引头和制导引信的引战配合是重大的技术关键,通过试验和分析,查清了导引头振动过载,通过框架传递放大的规律,改进了结构设计,增加了抗干扰措施,攻克了导引头的振动、虚警和错误截获的技术关键;他亲自担任引信攻关组长,通过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找到了制导引信设计上的薄弱环节,根据各方意见,果断并创造性地提出复合引信方案,确保了引信可靠工作,型号研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84年攻关批飞行试验取得二发二中的优异成绩,为武器系统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那时条件的艰苦,现在简直不能想象,每天往返要四五个小时去做试验;而且经常工作到深夜二三点钟,多少个举家团聚的节假日,仍在试验室里修订方案、复核数据。他和科技人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敢于负责 果断决策 为国防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以国家的事业为重,敢于负责,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分析,果断决策。这在梁晋才领导型号研制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也正由于他这种正确的领导,使型号在几次关键的飞行试验中扭转乾坤,走向成功。

1986年,型号研制历经难关,进入了定型试验阶段。这一年,要二次进靶场,进行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面临着失败不起,没有退路的严峻形势。陆上试验在千里戈壁沙滩上进行,地表温度有50~60℃,鸡蛋埋在沙滩里也会烘熟。可阵地上没有一个遮荫的地方,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带领同志们紧张而又秩序地工作。可是头两发导弹均告失利,是继续打还是不打,各方意见不一,几百双眼睛期盼着他,作为总设计师的他,冷静地分析了遥测数据,并复查了过去所有导弹试验的遥测参数,在确定对导弹整体质量和可靠性有把握的前提下,在得到各方的支持下,果断决定继续靶试,他也知道若再告失败,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承担最大风险,后来的试验,终于扭转局面,接连取得四发四中的辉煌战果。

当年相隔两个月,海上定型试验在万顷无垠的碧海上进行,难度比陆上试验更困难。历史有时竟会如此的酷似,也是头二发惨遭失败,在试验队引起很大的波动,严峻的考验再次摆在他的面前,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他镇定自若,因为熟悉每一发导弹的技术性能状态,根据分析又一次否定了停止试验的意见果断决定继续靶试,接下来试验连连告捷。单射、齐射发发命中,最后取得六发六中的优异成绩。从此,陆上和海上定型试验均获得成功,顺利通过国家设计定型。该型号分别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型号已分别装备我部队,为国防现代化增添了新的力量。值得自豪的是,该型号在1989、1995、1996年我国海上、陆上多次实弹演习中发发命中靶标,震军威,壮国威,他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断领导型号的改型 开创特殊条件下的研制范例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为国防的日益壮大,不断研制出现代化装备,这是梁晋才一生的追求。

在型号定型后,为提高海用型武器系统的使用性,使之更适应作战要求,他主持了舰面设备的改型工作。改用六联装发射装置,提高迅速作战能力,指挥仪改用加固微机,提高可靠性,由于改型与定购装备一步到位,缩短了周期,节约了研制经费。1993年靶试成功,国家批准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

1989年根据形势需要,海军要求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经费对中低空导弹武器系统再作较大的改进,几乎是一个新研制的型号。经费少,时间紧,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责任,他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亲自主持总体的方案论证,对继承性、先进性及可能性作综合全面考虑,决定采用新的气动布局,应用静不稳定控制技术,以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和作战空域,导引头改用固态源,取消驾驶仪的自由陀螺以缩短作战反应时间,研制小型化发射箱以提高装载能力。同时针对经费少,周期紧的特殊条件,决定除了发射一发模型弹外,必须跨越两个常规的研制阶段,用两发导弹直接进入定型试验,使实弹飞行试验次数减到最低限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必须两发两中。这在防空导弹研制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是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他清醒地认识到,研制程序的跳跃,只表现在形式上,研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因此制订了周密、细致的计划流程,对关键技术和关键项目亲自参与,狠抓质量控制。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仿真手段,对各个回路都进行半实物仿真。每次仿真数据他都要仔细分析,有了问题查出原因,才能放心。经过他与同事们的共同拼搏,1993年的鉴定性飞行试验中,两发两中目标,获得圆满成功。而且其中一发打的是国内导弹试验从未使用过的拖靶靶标。同行专家们认为该导弹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其研制周期之短,经费之少在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历史上是没有的,开创了一个特殊条件下的研制范例,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每个关键环节,都作出正确、果断的决策,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导弹系统分别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老骥伏枥 心系航天



梁晋才为防空导弹的发展孜孜不倦地奋斗、拼搏了几十年,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他年青时的远大抱负。虽然他现在已年逾古稀,但“振兴航天,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航天人的响亮口号,仍然在激励着他。近年来,他领导的一个型号研制任务中主持完成了与载舰复杂的接口协调,独特地利用舰上导航信息进行实时补偿,实现雷达天线对舰体摇摆的隔离,又解决了低仰角跟踪方案等技术关键。

他十分重视航天战略发展研究,多次为“九五”、“十五“等远景发展规划出思路、把方向;他还担任部级重大课题的技术顾问,经常下基层和课题组共同讨论,为他们出谋划策。他在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方面,竭尽全力,担任上海航天局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是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他还热心向青少年宣传航天精神,担任上海青少年航天科技导师团团长,一旦青少年有需求,他总是百忙之中“有求必应”。

梁晋才在广大科技人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不仅因为他有高深的造诣,在科技领域频有突出建树,同时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工作上是严格要求,从不含糊。生活上关心他人,平易近人,是科技人员的知心朋友。而且有高尚的道德风尚,每当成功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科技人员,他常讲:如果说有贡献,首先应归功于在这条战线上奋斗多年的同志们。他的一言一行,赢得了大家的敬重,成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简历



1927年12月7日 生于北京。

1946~1950年 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信专业学习。

1957~1961年 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研究生班自动控制专业学习,获副博士学位。

1950~1962年 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助教、讲师。

1962~1965年 国防部五院二分院22所室主任、技术副所长。

1965~1971年 上海航天局(八院)22所技术副所长。

1971~1978年 上海新江机器厂型号技术负责人。

1978~1983年 第八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技术副所长、所长。

1983年至今 上海航天局(八院)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局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陈怀瑾,吴北生,梁晋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与试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2 梁晋才(副主编)防空导弹引信设计与仿真技术.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五代前期梁晋平衡的砝码

  (873~921),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是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儿子,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镕继位为成德节度使。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封王镕为赵王。921年,赵国发生兵变,王镕被杀

历史军事 拉开了梁晋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序幕

李克用想为弟弟报仇却惨遭大败就在此时,河阳又出现乱局。当初李罕之和张全义共同打拼得一块安身立命的地方,两人关系非常好,曾刻臂为盟结为异性兄弟。不过,李罕之站稳脚跟后,劣质本性就暴露无遗,治军治民无方,

知名人物 罗纶生平故事简介,罗纶历史评价,罗纶怎么死的?

罗纶,字梓卿,原名晋才,字康侯。四川西充群德场罗村沟人。1876年4月14日(清光绪二年三月二十日)生。其祖先世代务农。到其曾祖父、祖父辈时由农而商渐有积蓄。其父罗人文,号绍周,受业于西充名拔贡李培尧

历史人物 周德威是谁 周德威的子女

周德威字镇远、阳五,生于山西朔州,是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的名将,曾参与柏乡之战、幽州之战,曾屡破梁军,多次抵御契丹,逆转梁晋争霸的形势。周德威>周德威是谁>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

历史人物 周德威的故事 周德威是个怎样的人

周德威骁勇善战,胆略过人,曾辅佐李克用和李存勖,担任过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蕃汉马步总管等职,于919年战死胡柳陂。周德威的故事>周德威在梁晋争霸期间以勇力闻名天下。梁军为激励士气,曾传令

历史人物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子太师赵晖简介,赵晖有何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赵晖弱冠时因骁勇果敢而应募入伍,最初为晋王李存勖(后唐庄宗)的帐前亲兵。梁晋争霸期间,赵晖参与大小战役一百余场,累功至马直军使。同光三年(925年)九月,赵晖随魏王李继岌西征。十一月,灭亡前蜀

李存勖以虚击实败朱温

  梁晋两大割据势力自唐末便结下了怨仇。梁太祖朱温和晋王李存勖屡次发生战争,但谁也无法消灭对方。  梁太祖乾化元年,另一割据势力燕王刘守光进攻容城,结果被晋军反攻至幽州城下,刘守光只得向朱温求救。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