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班固说霍光“不学亡术”
Posted 儒家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班固说霍光“不学亡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班固说霍光“不学亡术”
班固说霍光“不学亡术”?这些成语打破传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书·霍光传》,波澜起伏,惊心动魄。大将军霍光,我认为算得一代名臣,虽然结局不是太好,但他至少没有辜负武帝刘彻的托孤、托国之重责。班固说霍光“不学亡术”,可能意指他读儒家的书不多。然而,这个“不学亡术”之人,居然给我们留下不少文化财富,一大堆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霍光传》哦,今天摆一摆哈。
第一个,小心谨慎
霍去病死后,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则奉车,入则侍候左右,出入宫禁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第二个,想望风采
刘彻死后,由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执政,“初辅幼主,政由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想望风采,意为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第三个,大惊失色
昭帝刘弗陵死后,霍光把昌邑王刘贺迎到长安当了皇帝,然后觉得这家伙不是当皇帝的料,于是打算废了刘贺,召集朝廷大臣开会,说,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第四个,躬行节俭
刘贺被废去帝位之后,霍光与群臣打算立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向太后报告刘病已的情况,称其“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躬行节俭,意思是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第五、第六个,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这两个成语出自同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个茂陵人叫徐福,觉得霍光家人太嚣张,长此以往,必将灭亡,于是,先后三次给宣帝刘病已上书,建议赶紧整治霍家。刘病已不理。后来霍家谋反被诛族,刘病已封赏了许多有功之人,偏偏不赏徐福。
有人觉得不公平,就为徐福上书,说,有个客人去赴宴,发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直向上的,旁边还堆满了柴火,就建议主人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火搬远一点,免得火星落下,发生火灾。主人不理。不久,这家人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都来帮忙,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酒,谢其邻人,因救火而被烧伤的坐在上位,没受伤的各以救火的功劳依次落座,偏偏没请那个建议烟囱改道、把柴火搬开的人。有人就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了那个客人的话,根本就不会发生火灾,如今论功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徐福好几次上书说霍氏可能有变,要加强防范。如果当初按他说的办了,则国家不用裂土出爵,霍家也不会有诛灭之败。现在,大家都有封赏,唯独徐福无功,请皇上明察,应该重赏“徙薪曲突”之策,让他超过“焦发灼烂”之右啊。后来,刘病已赏了徐福十匹帛,又用为郎官。
突,是烟囱;曲,是使弯曲;薪,是柴火。曲突徙薪引申为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焦头烂额,咱就不解释了哈。
第七个,芒刺在背(如芒在背)
刘病已初立为帝时,与霍光同乘一车去拜汉高祖庙,霍光这人非常严肃,气场很大,搞得刘病已总觉得“芒刺在背”。后来,刘病已与张安世同乘一车,就觉得很亲切,很舒服了。因此,有人说,霍光威震皇帝,霍氏灭族,从霍光陪刘病已乘车就已经萌芽了。
【感觉好扎,呵呵】
芒,是细刺。芒刺在背,意思是象有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第八个,不学无术
《霍光传》结尾,班固评价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即无,意思是霍光不注意学习儒家大义,导致霍家灭亡。其实呢,学不学儒家大义,与家族会不会灭亡,没有必然的联系,班固自己学了那么多儒家大义,却身死大狱,就是明证。
相关参考
《张敞传》出自《汉书》,是作者班固对西汉大臣张敞的生平事迹的描述记载。张敞,西汉时期的大臣,出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48年,山西临汾人,祖父和父亲都曾入朝为官。张敞起初只在一个乡里,担任乡官,后来被升为太...
班固的生平简介《汉书》作者是班固吗? 班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史学家,他这一生著作颇丰,除了《汉书》和《白虎通义》,还有《典引》、《应讥》及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四十
班固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汉书》被誉为“前四史”之一,且是继司马迁的《史记》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班固也时常被人拿来与司马迁比较,二人并称“班马”,世人认为二人才华上班固略胜一筹。班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全榜网网中华上下五千年班固班昭写《汉书》的故事。 公元64年,刘庄诏令班固撰写汉代国史。班固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出身于有良好家学渊源的史学世家,自幼博学群籍,九流百家著作多有涉猎,
班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史学家,他这一生著作颇丰,除了《汉书》和《白虎通义》,还有《典引》、《应讥》及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四十多篇文章。 班固,字孟坚,他出身于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班固班昭写《汉书》的故事。 公元64年,刘庄诏令班固撰写汉代国史。班固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出身于有良好家学渊源的史学世家,自幼博学群籍,九流百家著作多有涉猎,学
班固汉书 班固(西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是东汉前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显贵家庭,而且家学渊源,父亲班彪先写出《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之后,他以《史记后传》做基础编写《汉书》,在史
人物生平洛阳求学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
问班固之事迹班固,字孟坚,后汉安陵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明帝奇之,以为郎,典校秘书。续父所著《汉书》,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后迁玄武司马,帝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出生儒学世家的班固受到父祖的熏陶,博览群书、九岁能属文,十六岁对于儒家经典无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不满足于这样的儒学教育,于是到洛阳的太学求学。在这里班固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