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克忠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克忠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克忠人物简介
·张克忠
张克忠,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和科研事业,在南开大学创办了化学工程系和我国第一个高校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倡学用结合,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并为化工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他先后在重庆、昆明、青岛兴办化工企业,生产市场急需的化工产品,并锻炼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张克忠对开创我国化学工程教育和振兴我国早期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张克忠,字子丹,1903年1月16日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静海县。父早丧,母携孤儿寄居外祖父家,生活窘迫。1915年张克忠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他学习勤奋,聪明过人,深得校长张伯苓和教师们的青睐。因家贫,濒临辍学,张伯苓特准他免交学费;又因他长于数学,特破格推荐为假期数学补习班教师。由此他才得于1921年完成中学学业。此时南开大学正在创建,条件还不完备,张克忠乃就读于唐山交通大学。翌年南开大学迁入八里台新校舍,设立数理科系,张克忠又重新报考,被录取。
1922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长简氏兄弟为鼓励国内大学生赴美深造,设简氏奖学基金。这时张克忠入南开大学尚不足1年,原无资格投考,经张伯苓竭力举荐,获准特许应试,结果名列第一。1923年张克忠抵美。经考试,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攻读新兴学科化学工程。该学科创始人W.K.路易斯 (Lewis) 教授非常欣赏张克忠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读能力,自愿任他的导师。
张克忠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以惊人速度学完一般需八九年才能完成的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生的全部课程和实验,写出了高水平的博士论文。论文提出的扩散原理,是他研究精馏过程机理,将原基本扩散方程积分,结合实验数据,对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作定量分析得到的成果。这一扩散原理很有指导意义,被称为“张氏扩散原理”,至今仍被沿用。1928年,张克忠以优异成绩成为在该院获得化学工程科学博士的第一个中国人。导师路易斯对张克忠的成就和才能极为赞赏,执意要他留下作助手,但张克忠怀着为祖国培养化学工程人才和振兴化学工业的强烈愿望,毅然离美归国,回到母校南开大学。
张克忠受聘于南开大学时年仅25岁,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他首先积极创建化工系和工学院。1931年8月,化工系成立,他立即延聘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博士张洪沅教授,以及高少白教授、蒋子瞻研究员、伉铁隽讲师等来校,分别讲授化工原理、化工计算、定量分析等课程。张克忠亲自讲授工业化学。他还每年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如化学分析,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张克忠是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为活跃学术交流,张克忠和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同仁创办的《化学工程》杂志于1934年起在天津出版,他担任经理、编辑。文章用英文发表。每年4期,为1卷。这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化工类高水平学术刊物,颇受化工界同行重视。
张克忠在这期间还兼任南开大学工学院院长。他同样竭力聘请知名教授来校任教,并积极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工厂。到1937年“七七事变” 前,工学院各系的仪器装置均已初具规模,能与当时国内其他知名大学工学院相媲美。
张克忠非常重视学以致用,认为书本知识必须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又会操作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贯彻学用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早期接触实际的场所和机会,张克忠冲破一般办学模式,早在1929年就因陋就简地创建了应用化学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能直接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主要目的; 力求做到以所养所,用其服务所得添置仪器设备; 力求扩大服务范围,以振兴中国化工事业; 研究所还必须面对现实,从接受工厂企业委托的分析、化验、检验等所谓微不足道的工作开始,帮助工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信任,从而逐步扩大业务,接受大项目,办大事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委托任务应接不暇,收益日渐增多。为了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1934年张克忠又筹建了“南开化学工业社”,后改为应用化学研究所试验工厂。工厂所用各种设备,基本上均为自行设计、加工制造,诸如精馏塔、双效真空蒸发器、压延机、过滤机、旋转干燥机、喷雾干燥机、螺旋榨油机、混合机等。
1933年6月,应用化学研究所接受了天津利中硫酸厂的设计、建设和投产任务。至1934年5月,试车成功,运转良好。这个厂年产3万吨硫酸,总耗资仅13万元。此前厂方曾想委托外商承包,要价25万元,还需另付外籍工程师和焊工生活费。两者相比,节约投资10余万元。硫酸厂的建成,大长了中国化工科技人员的志气,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1932年到1936年,应用化学研究所先后接受分析化验样品共约300多个。有的对原有分析方法作了改进,如锰矿石中锰含量的分析。还帮助企业研究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如茶油硬化、蜂蜜脱臭、草帽辫漂白、印刷制版胶、自行车链发蓝剂、手电筒反光镜等。该所还仿制了金属磨光皂、油墨、复写纸、制革发光水、浆纱粉、辣酱油等产品; 自行试制成功了酒精、硬脂酸、油酸、甘油、钾皂、黄铅粉、红铅粉等。这些虽然都只能小量生产,但对缓解市场需要,抵制洋货起了积极的作用。
应用化学研究所非常注意农产品的加工利用和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张克忠认为这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方向。该所研究的课题有棉籽蛋白的提取,棉籽皮的利用,棉籽油的加氢硬化和转化为汽油,棉籽油下脚料的干馏,黑豆油的漂白,芦苇制纸,谷糖和葡萄糖的制造,干蛋白的发泡性,由玉蜀黍制脱色碳,从大豆、花生中提取干酪素、豆乳、花生浆,玉米面与牛乳粉营养价值的比较等。该所经济效益最显著的成果是利用高粱发酵制酒精。办法是先将高粱高压蒸煮,再发酵,改良了酵母与酒霉的培养方法,充分利用高粱内淀粉,提高了成品率。以上成就都是在张克忠亲自实验、研究或指导下取得的。在张克忠精心经营管理和校长张伯苓的大力支持下,应用化学研究所取得了卓越成果,蜚声国内,成为南开大学办学的一大特色。
1937年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华,应用化学研究所遭炮火轰击。张克忠和部分职工将残存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转移到重庆,兴办了 “南开化工厂” ,生产市场急需的精白糖、酒精、油墨等。随着战火蔓延,后方通货膨胀,物资奇缺,销售产品已无利可得,开工不过一年的南开化工厂不得不关闭。
张克忠在重庆期间,曾多次见到周恩来,聆听他对时局的分析,感受很深。在天津期间他与范旭东、李烛尘等过往甚密,常共商发展中国化学工业之大计。来渝后曾应范、李等人邀请参与筹建永利川厂,参加过赴德国洽购制碱新法专利,还到黄海化学研究社从事过五棓子染色等课题的研究。但由于后方经济极为困难,工作很难开展,他深感苦恼。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仰慕张克忠大名,多次想授以专员、顾问、研究员等职位,张克忠却无意于此。1942年,资源委员会钱昌照建议他就任昆明化工厂厂长。经他与 “永久黄” (即范旭东、李烛尘等领导的永利化学公司、久大盐业公司和黄海化学研究社)诸同仁商议,大家都认为接办一个化工厂较为有益,遂启程赴滇。
他在重庆邀请了几位年轻大学生随同赴滇。到昆明后,他又广延西南联合大学和浙江大学毕业的一些高材生。一时间青年学生云集昆明化工厂,朝气蓬勃,盛极一时。该厂先是恢复吕布兰法纯碱生产,继而又筹建硫酸厂(铅室法)。在张克忠亲自指导下,由袁作仁负责硫酸厂的设计、计算、绘图,并与工人密切配合施工、焊接、安装。不到一年,这个厂就建成投产。不久又生产了磷肥,办起了酒精厂,利用发酵所得二氧化碳制造小苏打及其他产品。昆明化工厂很快成为颇负盛名的化工企业。在张克忠领导下,这个厂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科学研究素质的提高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锻炼和储备了一批化工专业人才。他们在后来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成为知名海内外的专家、教授。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昆明化工厂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张克忠受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派,去青岛接管敌伪化工产业,并任化工组组长。他率领的第一批赴青岛的接收人员都是大学毕业到昆明化工厂工作不过二三年的技术人员。他们到青岛后不负张克忠平日的教导和殷切期望,人人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廉洁自守,不发接收财,而是与各厂的工人护厂队密切合作接好管好工厂,并专心致志从日本技术人员手中把生产技术学过来。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日本技术人员陆续回国,几个大化工厂如啤酒厂、橡胶厂、染料厂等一天都未停产过。按照张克忠的说法:他们是有功之臣,起了很大作用,应当感谢他们。
此后,昆明化工厂的技术人员陆续到达青岛,进一步壮大了技术力量,提供了改进旧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张克忠多么希望能够乘胜前进,以青岛为基地,建立和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啊! 但事与愿违,国民政府贪污腐化空前严重,内战日益紧张,工厂很快面临原料短缺、物价飞涨的局面。原料制成产品投放市场,还没有直接卖原料值钱。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发展更无从谈起。
1946年末,南京国民政府宋子文派人来与张克忠谈判青岛11家大型化工厂的搬迁问题。宋子文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迁至台湾,由张克忠任总经理,在台湾组织化学工业公司; 二是合并到由四大家族经营的齐鲁公司,张克忠任副总经理。张克忠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根本无法与宋子文斗争,还不如弃职返津,重执教鞭。1947年4月,张克忠返回天津,受到南开大学同仁热烈欢迎。他继续担任工学院院长和化工系主任,并积极恢复应用化学研究所。1947年底,张克忠忽接原资源委员会秘书长杨公庶急电邀他到上海,想请他一起去台湾开办化工厂。张克忠表示:如果自己想发财,早已腰缠万贯; 如果想当官,早可以接受宋了文的方案,去台湾履新。现在去台湾之议实不足取。张克忠决心既定,反而规劝杨公庶留驻京沪,以待全国解放。经促膝长谈,杨公庶竟被说服放弃去台湾的打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公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以80高龄病逝于北京。
培养化工人才,发展化学工业是张克忠毕生为之奋斗的宏愿。将南开大学办成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也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张克忠返回南开大学后,首先加强了工学院3个系的教师阵容。当时仅化工系就聘请了丁绪淮、潘正涛、赵希文、汪德熙、张建侯、姚玉林、伉铁隽、汪家鼎等教授、副教授。他们大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博士或硕士,分别讲授化工系的各主干课程。张克忠自己仍讲授工业化学。由于办学起点高,课程设置得当,教师们知识渊博,既有理论,又重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张克忠对学生要求甚严,课外作业和小测验不断。他更严以律己,即使血压高时仍然坚持上课,给历届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克忠对青年教师要求也很高,督促他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这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张克忠还努力恢复应用化学研究所,聘请伉铁隽全面负责,仍以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办所宗旨,以解决工厂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硫酸用的钒催化剂原来一直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供应,这时因外汇紧张,供应不及时,该公司请张克忠设法解决。在张克忠的指导下,所内青年讲师孙鲁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试验室内试制成功了这种催化剂,博得化工界同人的称赞。
经两年多的努力,南开大学工学院3个系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均已相当齐全,有的在当时国内也堪称一流。天津解放前夕,张克忠接受中共地下组织建议,参加护校委员会。为了避免校产遭受破坏和损失,他组织力量及时将贵重仪器设备转移至安全地区,使这批设备安然无恙,为护校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张克忠还多方努力,使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学术刊物《化学工程》,得于1948—1949年在天津出版第15卷和第16卷。张克忠任主编兼经理,所刊出的论文已不限于用英文书写,而是中英文兼而有之,以鼓励年轻学者踊跃投稿,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化工事业。从1950年起,《化学工程》与中华化学工业会主办的《化学工业》合并为《化学工业与工程》,继续出版。
天津解放后,张克忠曾多次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赴北京讨论发展中国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问题。一次,张克忠在参加最高国务会议时,周总理带他会见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犹如对待老朋友一样兴奋地说,中国要富强,要发展科学技术,要发展新兴的化学工业,任重而道远。张克忠聆听之后感动万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天津市市长黄敬,在百忙中也常与张克忠促膝谈心,商议有关化学工业的发展问题。张克忠感到获益匪浅,更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的化工、轻工、纺织企业都切盼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企业,多为小型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因而稍加改进或改造,就可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此许多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议成立天津市工业试验所,以帮助工厂发展生产。这一倡议很快被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和天津市政府采纳,天津市工业试验所遂于1951年9月正式成立,由张克忠出任所长。张克忠秉承市领导指示,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接受各界委托的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这个研究所很快就能分析化验一般的原料和产品,还可对质量事故进行鉴定、仲裁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例如,橡胶促进剂D的试制成功,既满足了橡胶工业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外汇,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
张克忠在40年代初即患有高血压病,曾因工作劳累多次昏倒,甚至晕倒在旅途之中。1953年秋,他因高血压导致半身瘫痪,卧床达半年之久。每次发作时头部剧痛,但剧痛之后,稍事休息,他又立即投入工作。1954年3月24日,张克忠下厂主持一项新产品试制工作的汇报。会后感到极度不适,即时打针服药。第二天早晨,张克忠自我感觉良好,又扶杖去工业试验所主持讨论,不幸于当日上午11时,当场昏迷,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51岁。
简 历
1903年1月16日 出生于天津。
1922年 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
1923—1928年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28—1937年 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
1937—1942年 任重庆黄海化学研究社研究员。
1942—1945年 任昆明化工厂厂长。
1945—1947年 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冀鲁豫特派员办公室敌伪化工产业接收小组组长。
1947—1952年 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
1951年 任天津市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1—1954年 任天津市工业试验所所长。
1954年3月25日 逝世于天津。
主 要 论 著
1 张克忠.无机化学工业.北平: 国立编译馆,1936
2 张克忠.有机化学工业.北平: 国立编译馆,1937
3 张克忠.工业化学 (第一、二、三册).上海: 商务印书馆,1950,1952,1953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韩克忠的主要事迹 韩克忠的人物生平 韩克忠的人物简介
本名:韩克忠 字号:字守信 所处时代:明朝www.cha138.com 出生地:山东武城 主要成就:明代状元韩克忠——明代太祖洪武“夏榜”进士 韩克忠(1377年—1425年),字守信,
明朝人物本名:韩克忠字号:字守信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山东武城出生时间:1377年去世时间:1425年(历史lishixinzhi.com)主要成就:明代状元人物生平韩克忠(1377年—1425年),
萧克(1907--2008年),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出生于1907年7月14日,湖南省嘉禾县人,当代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历史人物 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
张云龙个人简介 中文名:张云龙 外文名:Leo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双鱼座 血型:B型 身高:185cm 张云龙身高是多少 体重:73kg 出生地:辽宁
中文名:张绿水外文名:장녹수别名:张绿树国籍:李氏朝鲜民族:韩民族职业:妃子主要成就:李氏朝鲜三大妖女之一性别:女 张绿水——朝鲜的一代妖姬 张绿水(장녹수,1480年6月3日-1506年),李氏
历史人物 张天锡简介 张天锡怎么死的 张天锡的贡献 张天锡是怎样的人
中文名:张天锡 别名:张纯嘏、张独活 国籍:前凉→前秦→东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338年 逝世日期:398年www.cha138.com 职业:前凉国君 在位:363年―376年
历史人物 张春华的主要事迹_张春华的人物简介_张春华和司马懿_张春华训夫
本名:张春华别称:宣穆张皇后所处时期:汉末三国参考资料:《晋书·卷三十一·传记第一》《晋书·卷二·帝纪第二》张春华–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品德,伶俐见地凌驾凡人。嫁给司马懿后为司马懿生下三子一
张经武(一)张经武,又名张仁山,1906年7月15日生于湖南省酃县沔渡乡下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张光凤,一世务农,生活颇为富裕。父亲张千厚是个读书人,由于不事耕耘,不理家务,家庭开始破落,后来在县政
历史人物 张重华简介 张重华怎么死的 张重华是怎样的人 张重华的兄弟
中文名:张重华 国籍:中国(前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 出生日期:327年 逝世日期:353年www.cha138.com 职业:前凉国君 主要成就:在位期间
历史人物 张全义家人_张全义生平事迹_张全义后人_张全义简介
本名:张全义别称:张居言、张宗奭字号:字国维所处时代:唐末五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濮州临濮出生时间:852年去世时间:926年主要成就:恢复洛阳农业生产官职: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爵位:魏王(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