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郑元熙人物简介
Posted 惯性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郑元熙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郑元熙人物简介
·郑元熙
郑元熙,导弹与航天惯性技术专家。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从事理论力学、陀螺力学等教学工作,在惯性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主持研制成功了静压气浮陀螺稳定平台,为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担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兼学术交流部副主任期间,促进了惯性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发展。他是陀螺与惯导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被评为部级优秀研究生导师。
郑元熙,1925年8月23日生于印尼爪哇井里汶。父亲郑蔀伦时任当地中华学校教员、校长。1931年父亲带他和弟妹3人回到祖藉福州市,他进入私立三一小学念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后来日本侵略军打到上海,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爆发了著名的“一· 二八”淞沪抗战。在这中华民族多难之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野心毕露之时,郑元熙的幼小心灵受到震撼,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仇恨,萌生了长大要学航空报国的志愿。小时候父亲对子女管教很严,家境又不太富裕,使他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刻苦好学的习惯,为以后刻苦钻研、勤奋治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打下了良好基础。
1937年小学毕业,考入省立福州中学(现为福州一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1940年9月,初中毕业后即考入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学习。只念了一年,又转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继续上高中。1943年7月结束学习,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以优异成绩获得保送同济大学的奖励。由于经济上有困难,未能成行入学。后考入中央陆军测量学校学习。“长大要学航空报国的志愿”时常萦绕在脑际,于是在1944年7月赴重庆报考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并被录取。在大学里他发愤攻读,1945年、1947年两度获得“罗荣安奖学金”。罗荣安教授是中央大学航空系的创办人和第一任系主任,奖学金基金是海外航空系校友为纪念罗荣安教授主持系务而捐赠的。1946年中央大学从重庆迁回南京。194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中央大学工学院荣誉毕业生的称号。
大学毕业后,他到北平(现北京)清华大学航空系任助教。1948年12月北平解放,从此他参加了革命工作。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清华航空系并入新组建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随调到北京航空学院任教。先在理论力学教研室任助教,后任讲师。讲授理论力学课程,同时开设变质量体力学、陀螺力学和振动理论等讲座。在讲课中他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很受学生欢迎。除教课外还在陀螺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写出研究论文数篇,还翻译了苏联理论力学教学参考书和陀螺仪装置理论与陀螺系统等专著。为表彰他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的成绩,1962年北航建校10周年纪念会上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63年他晋升为副教授,在基础课全体教师大会上,作为在国内培养副教授的典型介绍了成长经验。1964年他担任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随着航天事业的大发展,1965年郑元熙调入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第13研究所(惯性器件研究所),1966年1月被任命为技术副所长。从此他走上了献身航天之路,把他所学的技术专长无私地贡献给了航天事业。1987年聘任为研究员。1982年10月,他从技术副所长岗位上退下来后担任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协助所长抓科技发展和科研生产的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为博士生导师。
1987年,被推选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并担任学术交流部副主任。1982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元熙工作成绩卓著,为表彰他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1982年荣立三等功,1984年荣立二等功。1991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2月离休。
陀螺力学的早期研究者
1948年9月大学毕业后,他在教学工作上一干就是17年,主要讲授理论力学,同时开设变质量体力学、陀螺力学和振动理论等讲座。陀螺力学理论的研究,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尚处于起步阶段。他在教学之余,还在陀螺研究室用一般力学原理作指导开展陀螺力学理论研究。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他在理论力学和陀螺力学的研究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亲自编写教材《陀螺力学基础》,撰写了变质量体力学原理、陀螺理论和惯性导航方面的论文数篇。他在我国陀螺力学研究上,属早期研究者之一。他教书育人,帮助学生耐心热情,普遍反映好。在教案讨论中,他能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看问题深入,有自己的见解。他勤于钻研,常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其中有《变质量刚体的某些动力学普遍定理》、《计入内外环质量时,在动基座上陀螺仪的运动方程》。他还翻译了陀螺理论著作《陀螺系统》。这些论文和译著对我国惯性器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洲际导弹惯性器件主任设计师
1965年,郑元熙从北京航空学院调到13所,分管第一代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系列惯性器件的研制工作。1978年12月,一院任命他为洲际导弹惯性器件主任设计师,组织与领导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惯性平台系统、速率陀螺、横法向加速度表的型号方案论证、设计、试制、飞行试验、技术攻关以及定型工作。
1970年,一院要求13所在年底完成二级热试车装弹用的惯性平台系统。时间紧,技术关键多,任务艰巨。郑元熙协助所长一同负责技术领导工作。为了加快研制进度,与北京有关工厂协作,安排气浮惯性平台的生产。他亲自抓领导、科技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攻关小组,突破了一些主要的技术关键。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有平台减振器的设计与试验,平台台体结构的修改设计,过载试验中平台轴出现的大力矩问题,平台力矩马达容量问题以及排除平台系统电干扰问题。由于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在短短的10个月内研制出一套惯性平台,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8年,他带领惯性器件的试验队伍参加某远程导弹的飞行试验,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圆满完成任务。试验结束后,他编写了小结,对设计问题、工艺装配质量、元件质量、试验操作和测试等方面的种种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建议。1979年10月,成立远程导弹惯性平台攻关领导小组,郑元熙为领导小组成员。在攻关领导小组主持下,很快确定攻关项目,为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导弹做了技术准备。
在研制任务繁忙时,郑元熙一年中有近半年时间在京外出差。他亲自带队到生产厂搞产品质量复查,到靶场参加飞行试验。在同生产厂协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所的技术人员,以理服人,争取生产厂领导和工人的支持,从而实现产品的技术要求。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密切了厂所关系。在基地水平测试中,发现平台系统Y加速度表解调信号出现不稳定,他组织试验队员查找问题,最终排除故障,保证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在一次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平台出现小幅度高频抖动,他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试验,最后确认是平台稳定裕度不够,将稳定回路进行修改设计后,问题得到解决。
为满足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变轨飞行和定点的特殊要求,他组织设计人员对惯性平台进行了适应性更改,进行了平台姿态坐标变换分析的理论论证,保证了火箭首发飞行试验的成功。他亲自抓关键元器件的研制,如与陀螺加速度表配套的整形放大器厚膜组件,由于出现质量问题,他多次赴生产厂家处理替代产品的质量问题,保证了惯性平台按时出厂,交付总装。为了保证火箭飞行试验发发成功,他组织设计人员对关键元器件的质量复查,进行加大应力的快速试验,排除了对电子元器件质量不可靠的疑虑,增加了惯性平台的可靠性。
1986年11月,郑元熙主持13所远程火箭增程方案讨论,会议研究确定了具体工作内容和研制周期、经费。
他主持研制的气浮陀螺稳定平台系统,从1971年起到1984年共进行19次飞行试验,其中高、低弹道飞行试验12次,返回式遥感卫星飞行试验7次。通过以上飞行试验考核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符合设计要求。1980年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后,他组织技术人员对气浮惯性平台出现精度偏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过一年的分析、试验,得出结论。确定了改进方案,经过三次飞行试验,证明改进后的平台系统可靠性大大增加了,精度也得到相应提高。该平台系统于1983年定型,其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洲际导弹采用平台-计算机组成的制导系统”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当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其中气浮陀螺稳定平台系统是特等奖子项。郑元熙作为该平台系统研制技术总负责人,对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所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为此他获得多次通令嘉奖。1979年获院通令嘉奖;1980年他带惯性器件组参加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惯性器件组荣立集体功;1990年获部通令嘉奖。
郑元熙在在执行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任务时,他夫人刚出医院,领导考虑到他的困难征求他的意见,他表示坚决服从上级的决定,把家事安排好便愉快地带领试验队到基地执行任务。他自己身患高血压病,在工作中一边吃药一边干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常深入基层解决技术问题,在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准备工作中,他不顾夫人有病,经常外出,深入装配车间解决技术问题。在全力以赴投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研制工作时,他夫人病重住院,由于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医院陪床,只在晚上抽空去医院看望。夫人病故那天,他还在开技术协调会。郑元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踏实负责、克已奉公的高尚品质,多次受到表彰,1992年6月被一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勤勤恳恳的科技委主任
1982年10月,郑元熙不再担任13所副所长,被任命为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按照科技委主任职责,他把审查设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所长的授权下勤勤恳恳地工作,严格把关,不放过一个质量隐患。他是科技委主任同时还是型号的主任设计师,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常深入生产车间了解情况。发现工作中出现问题,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所的技术人员,搞好厂所的技术协调,最大限度地实现研制产品的技术要求。在评审设计方案时,他以主任设计师和科技委主任的双重身份,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拍板定案。如平台体外程序机构方案评审时,设计人员提出三个方案,讨论会上争论热烈,一时难下定论。他组织并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有关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再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拍板定案。以后经过多次导弹飞行试验证明,他拍板确定的方案是正确的。
他虽退居二线,但对型号研制产品质量非常关心,亲自过问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参加过载试验;认真选择代用品,他亲赴798厂处理厚膜组件的替代品,保证了研制产品质量;他年过花甲,仍不辞辛苦到三线厂调研和解决技术问题。澳星发射受挫,他作为科技委主任和主任设计师,积极带领科技人员抢时间、抓进度,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按时完成研制产品的交付。
1983年,他协助所长组织制定13所惯性技术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技术发展规划是一件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它既要反映出当前所的科研水平,又要体现发展方向,这方面他掌握得比较好。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13所的技术发展方向起了指导作用。
他积极参与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1982年8月,他赴美国参加AIAA“控制与制导”会议和IFAC仿真会议,回国后写出考察报告,刊登在《出国考察报告》上。他廉洁奉公,出国考察期间省吃俭用,为国家节省外汇并如数上交,充分反映出一个老专家的高尚品质。同年,美国德雷铂实验室马歇尔先生来华讲学,到13所讲课,同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他主持接待美国专家和技术交流,对13所的惯性仪表研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参与对13所一些重大测试设备,如精密离心机、伺服转台等研制方案的审查,充分表明自己的看法,对方案的确定起到较大的作用。
1984年9月,一院批准13所成立惯性器件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郑元熙担任主席,负责惯性器件专业学位评定工作。从此一批惯性器件专业硕士、博士在13所诞生,促进了惯性技术人才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
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开始于80年代中期,13所1985年10月成立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由郑元熙任主任,全面领导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是一件工作量大的细致工作,它牵涉到广大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他按照上级部署,严格把好条件关,把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评上相应的技术职务,调动了科技人员钻研技术、多出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诲人不倦的研究生导师
郑元熙长期担任技术副所长和科技委主任职务,又有10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科研、技术管理和教学上均取得重要成绩。他非常关心技术队伍的成长,常主动做些教育培训工作。在他从副所长岗位退下来后,更是积极参与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为13所研究生的培养作出了较大贡献。
1981年他编写《陀螺力学基础》教材,教过五届研究生,反映良好,为培养研究生起到了较大作用。该教材经过修订后编入《导弹航天丛书——惯性器件(上册)》出版。
1986年7月,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为“陀螺与惯导”专业博士生导师。从此他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
从1981年起,他先后培养出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指导博士后1名。在他的耐心、热心指导下,研究生均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按时毕业,为13所的惯性器件研究输送了技术人才,为航天事业的后继有人作出了较大贡献。
为表彰他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做出的成绩,1989年航空航天部授予他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光荣称号。
简历
1925年8月23日,生于印尼爪哇井里汶。
1944~1948年 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48~1951年 清华大学航空系助教。
1951~1965年 北京航空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1965~1982年 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一院第13研究所副所长。
1982~1993年 一院13所科技委主任。
1993年12月 离休。
主要论著
1 郑元熙.变质量刚体的某些动力学普遍定理.北航学报,1957
2 郑元熙.计入内外环质量时,在动基座上陀螺仪的运动方程.北航学报,1959
3 郑元熙译.陀螺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59
4 郑元熙,陆恺译.陀螺仪表装置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5
5 郑元熙.一般力学基础和陀螺仪的动力学问题.见:陆元九.惯性器件(上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13~159
6 郑元熙.大姿态角卫星运载器的平台控制问题.美国宇航电子学会议报(NAECON),1991
7 郑元熙参与翻译.洛氏理论力学教程(上册二分册,下册一、二分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8 郑元熙参与翻译.陀螺系统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相关参考
褚灵媛(384年-436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皇后。父褚爽,曾祖父为褚裒,晋康帝皇后褚蒜子为其祖姑母。司马德文为琅邪王的时候,娶褚灵媛为王妃。元熙元年(419年),封为皇后。两人之间生海盐公主
本名:郑余庆字号:字居业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郑州荥阳主要作品:《郑余庆集》主要成就:两次担任宰相官职:检校司徒、尚书左仆射等爵位:荥阳郡公谥号:贞郑余庆–唐朝宰相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
历史人物 郑天寿简介 郑天寿怎么死的 郑天寿主要事迹 郑天寿的外号由来-
中文名:郑天寿 别名:白面郎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苏州 出生日期:北宋年间 职业:山寨步军十将校之一www.cha138.com 信仰:四海之内皆兄弟 星号:地异星
本名:郑延昌字号:光远所处时代:唐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荥阳官职:尚书左仆射郑延昌–中国唐朝官员 前宰相郑畋(与郑延昌无亲戚)大约于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为凤翔节度使,表郑延昌在其府。广明元年
历史人物 郑当时的主要事迹 郑当时的人物生平 郑当时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郑当时 别名:郑庄 国籍:西汉 民族:汉 出生地:陈县 职业:大臣 官职:右内史、大农令、汝南太守 成语:门可罗雀www.cha138.com 早年经历 郑当时,字庄,陈
历史人物 郑法士的主要事迹 郑法士的人物生平 郑法士的人物简介
本名:郑法士 字号:不详www.cha138.com 所处时代:北周末 主要成就:《贞观公私画史》 郑法士,北周末隋初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北周为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
晋朝人物本名:司马德文字号:德文(字)所处时代:东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386年去世时间:421年谥号:恭皇帝年号:元熙陵寝:冲平陵司马德文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太元十一年(386年),司马德文出生,母
[晋]恭思皇后,褚氏,讳灵媛,河南阳翟人,www.cha138.com义兴太守爽之女也。后初为琅邪王妃。元熙元年,立为皇后,生海盐、富阳公主。及帝禅位于宋,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崩,时年五十三
郑复光简介????????????郑复光,出生于1780年,字元甫,又字瀚香,是歙县人,他是中国清代时期非常著名的科学家。那么郑复光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清朝郑复光图片郑复光简介中介绍到,
历史人物 郑昌图简介_郑昌图的诗_郑昌图唐朝宰相_郑昌图为什么骑着毛驴进京赶考
本名:郑昌图字号:字光业所处时代:唐主要作品:《答楚儿》主要成就: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及第郑昌图–唐朝宰相 郑昌图,字光业。籍贯及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