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刘树人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刘树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刘树人人物简介
·刘树人
刘树人,石油钻井工程专家,我国石油钻井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在玉门油矿负责设计并组织完成了我国第一口斜井钻探工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石油钻探和油井增产技术措施研究,解决了延长油矿钻井、二次采油、输油等重大技术问题。大庆石油会战是著名的八大专家之一,主要负责油田建设规划,组织大庆原油集输流程的科技攻关。
刘树人,1916年9月6日生于山西太原市一个高级测绘师家庭。1928年迁居北平就读于弘达中学。中学时代,他看到中国工业落后,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贫苦,萌发了 “工业救国”的思想,发奋读书,立志选读工科大学。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1931年还不满15周岁,就以优异成绩被 “北洋工学院” 录取为预科生。
刘树人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就爆发了 “九一八”事变,他满怀爱国热情投入到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中,参加了赴南京请愿团,上街游行要求政府抗日和抵制日货。
1933年,刘树人升入矿冶系本科,经过四年苦读,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学业。毕业后,他到南京的资源委员会矿室 (后改为矿业研究所) 工作,参加了提高锑品纯度课题的攻关研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独立完成了300多袋锑样的分析,为我国锑品达到国际标准认真剖析。在矿室工作的三年中,通过参与矿产调查和冶金研究实验,他又学到了有关制作地质图、剖面图、地形图及获取标本等实验技能。
1940年,中华大地惨遭日本侵略军的践踏。几乎所有港口均被日本侵略军占据,洋油不能进口,用油非常困难。沿街墙上贴着 “一滴汽油一滴血” 的大标语。刘树人想: 中国靠洋油过日子的现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开发石油是当务之急。正巧他又看到了一本范长江的著作 《中国的西北角》,玉门对他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当他得知资源委员会决定投资开办甘肃油矿的消息,便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来到玉门。
从甘肃油矿办事机构所在地重庆到玉门行程2540km,刘树人一直乘坐在运料卡车上,历经艰险,沿河西走廊进入玉门,从此他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1946年春,甘肃油矿局派他赴美学习深造。在美国实习期间,他先后在20多个单位学习了钻井机械修造和使用技术、钻采工程现场技术、油田注水和二次采油技术以及保持油层压力和注气技术,全面考察了钻井、采油、钻采机械制造、油田工程等方面的技术,阅读了大量资料,与同去的同事合作写了500页的英文实习报告。1948年他奉命提前回国,被任命为玉门油矿矿场矿长。当时,正值全国解放前夕,驻矿国民党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准备破坏油矿。他按照地下党的指示,组织了护矿斗争,确保油矿不受损失并获得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委员会特为他们颁发了绣有 “发扬英勇护矿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加倍努力” 的奖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树人参加了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石油会议,并参与 “天然石油工业三年计划草案” 的编制以及柴达木盆地的筹建与开发。1960年奉调参加松辽石油会战,由他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规划了矿区的排灌布置、矿区建设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等工作。“文化大革命” 中他被下放到油田建设指挥部电工大队劳动,1973年到该指挥部从事管理工作,并参加了油田建设施工技术成果展览的筹备工作。1978年他参加了塘沽施工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同年10月以后,先后任石油工业部外事局顾问、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高级顾问、石油工程建设管理协会顾问等职。在外事局工作期间,他参与了我国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会谈等工作。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由于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工作的劳累,刘树人渐感体力不支,1985年申请退休。1989年7月13日病逝,享年73岁。
石油钻井工程的开拓者
20世纪40年代初,步入石油钻探领域不久的刘树人,深感自己石油知识匮乏,在工作中遇到不少技术难题,也走了一些弯路,他一边向书本和周围有经验的人学习,一边和同事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石油钻井的技术水平。
当时,在钻井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高压油层,屡屡发生井喷事故。为防止井喷就必须配制重泥浆压井,而配制重泥浆的材料成为影响钻井的主要矛盾。油矿曾派出地质人员找到几种配制重泥浆的材料,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刘树人带人前往四川广元朝天驿地区进行勘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艰辛,找到了一个不小的重晶石矿并探明了储量,经试验效果良好。紧接着他们组织力量进行开采,并在矿上建立了一个球磨机厂,生产出配制重泥浆用的重晶石粉,满足了钻高压油井的需要。同时,刘树人还参照外文资料,组织改造了井架结构,在井口安装了防喷装置,这些措施保证了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玉门油矿的开发,急需钻井设备,1941年,甘肃油矿局设法从国外订购了一批钻机和机具。但当时的中国大地正燃烧着日本侵略军侵华的战火,设备在运输途中零件严重丢失、损坏,待运抵玉门油矿时,已残缺不全。刘树人和同事们对照说明书一件件辨认、清洗,不分昼夜地进行拼装,终于在短时间内配成了三套30型钻机和一些打捞、井口、下井等工具,解了燃眉之急。
刘树人在任玉门油矿矿长之初,正遇K-23井因油层套管在固井时断开,造成严重事故,经多种方法处理无效,准备报废。他想,“油井报废,浪费材料不说,还影响钻井速度,拖油田生产的后腿。一定要设法挽救这口油井。” 于是,他连夜查资料,组织大家想办法,最后决定在断口下部注水泥塞,在断口处进行侧钻。在此之前,玉门油矿从未钻过斜井。他带领技术人员根据国外钻斜井的方法,制定了周密的技术措施,制作了专用钻具。开钻后,他昼夜守候在井口,严密注视钻进过程中各种资料的显示,及时采取措施,最后终于顺利钻透油层,侧钻成功,打成了我国第一口斜井。
组织延长油矿的钻探与开发
1951年秋,刘树人率领一批技术人员赴延长油矿,参加筹备即将开展的大规模钻探。他被任命为延长油矿副矿长兼总工程师,负责老区钻探工程和研究油井增产技术措施以及新探区的深井钻探等工作。延长油矿是个老矿,从30年代起地质界老前辈即开始调查研究,虽历经20余年的摸索,但在如何勘探、如何开采等方面还有诸多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刘树人来了以后,根据油层的具体情况,提出注水采油方案,这在当时确属国内领先的一种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油田的产量。同时,为解决一些老油井低产的问题,他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采用了压裂、爆破等二次采油方法,不但使油井产量有所回升,而且进一步搞清了延长油矿的地质情况。
延长油矿原油黏度大,冬季向炼油厂输送很困难,当时矿区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解决加热设备问题。刘树人经过考察思考,决定因地制宜,仿照北方农村烧土炕的方式,沿原油输送管线隔一段距离建一个 “土加热炉”,给输油管加温,使原油顺利地输送到炼油厂。大家称赞他是 “土洋结合的石油专家”。以后对这种土办法又加以改进,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既节约了资金又加快了油田建设的速度。
参与组织青海、大庆油田会战
1955年春,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刘树人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刚一到任,他就组织了一个柴达木盆地钻探工程设计及计划小组,根据盆地情况编拟了钻探、开发以及筹备器材物资的规划和安排。当年秋季,他组织队伍日夜兼程赶到茫崖进行实地查勘,年底就建成了基地和探区的工务设施,完成了装建工程并有一口探井开了钻。柴达木盆地常年无雨雪,盆地内一望无际的沙漠,寸草不生。职工们终年吃不到蔬菜、水果,食堂只有咸肉、干菜,居住与办公一律使用帐篷,因而有 “帐篷城市”之称。就是在这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生活环境中,他和同事们不怕苦,连续作战,各项工程迅速上马,四年完成了11个探区的钻探工作(包括冷湖、茫崖两个基地的建设和冷湖油田的开发) 和两个炼油厂的筹建,为建立青海石油管理局奠定了基础,为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开始了,刘树人又马不停蹄奔赴会战 “战场”,被任命为会战指挥部规划总工程师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负责油田建设设计方案审核、长期工程规划编拟,还兼管会战的生产准备、冬防保温、清产核资、技术经济定额等项工作。在高寒地区的大荒原上开发建设油田有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满怀为国家开发大油田激情的刘树人,按照会战工委的部署,参加和组织了全战区大搞 “干打垒”,赶在严冬到来之前,确保数万名会战职工住进房子; 组织兴建 “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的新型矿区居民点,使会战职工、家属的生活得到合理安置,解决了会战的后顾之忧; 参与大庆原油集输流程的科研攻关,该项成果在油田普遍推广,为国家节省了大量钢材,满足了会战快速上马的需要。他还参与了有关生产、生活、开发建设以及政策、措施和方案、规划等的编拟、审核并组织贯彻、实施。他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当时会战中著名的八大总工程师之一。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称他是学识渊博、技术精深、实践技能全面、善于处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 “万能工程师”。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刘树人英语基础好,文字和口语翻译水平较高。他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几十年来,他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生产实际的需要翻译了不计其数的技术资料、各种石油机械和工具的说明书、外文杂志上的信息情报以及外文教科书和科技专著中有关章节等,对石油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950年初,刘树人运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参与编制了 《天然石油工业三年计划草案》,随后又根据学到的苏联计划经济管理经验,组织编写了一套 《钻井工程扩大预算定额手册》。此手册简单、易懂、实用,深受广大财务人员的欢迎。
1954年刘树人在西安石油地质局工作期间,帮助钻井科翻译了飞灵车装钻机的全套英文技术资料。就是在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下放到大庆油田建设指挥部劳动期间,也一直关注着国外技术的发展,没有停止翻译工作。当他看到有不少进口的施工机械因外文资料和说明书无人翻译而闲置未用,就利用劳动之余翻译了十余种这些设备的外文技术资料,其中有比利时制造的大缸电焊机,日本制造的8t、12t、16t汽车吊和履带挖掘机、推土机,英国制造的汽车吊,瑞典产的汽油电焊机,波兰产的电动压风机和西德产的运管车等,使这些长期闲置的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1978年,刘树人在塘沽施工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翻译了美国两个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一部分英文资料供领导参考。同年,他开始担任顾问工作,仍利用工作之余,先后参与了挪威大陆架法和有关资料的翻译以及我国海上石油法的拟订,参加与外商合作开发海上石油的洽谈,与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法律专家及一些外国咨询公司专家进行会谈等工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热心培养年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石油工业不仅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刘树人深知发展石油工业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专业人才,于是他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术尽可能多地传授给更多的人。
早在玉门油矿建矿初期,刘树人就利用业余时间给工人开办艺徒夜校,请矿上的技术人员当义务教员,自己担任教务主任兼物理教师。在他的倡议下,1948年矿区开办了钻井学习班,招收了10名高中毕业生,并把他们培养成为第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司钻,有的后来还晋升为工程师。
刘树人在西北石油管理局任计划处处长时,协助人事处开办了学制为两年的钻井训练班,并兼任教师,培养了40名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了各油田的生产骨干。
在延长油矿,刘树人虽然工作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给干部讲授天然石油开采和企业管理的基础课,提高了干部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十分关心来矿实习的学生,不仅为他们讲课,介绍油田全貌,还为他们的实习做好周密安排,殷切希望年轻一代成为祖国石油工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情系石油 鞠躬尽瘁
为了发展祖国的石油工业,他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不贪图优厚的待遇,两次奔赴荒凉的玉门油矿。1940年他放弃了大城市和研究所的优越条件来到玉门油矿。1948年他奉命从美国返回前,当地石油公司曾恳切挽留他,表示可以给他优厚待遇并可携带家属。他想到是国家培养了他,现在又急需他回国工作,于是他婉言谢绝,毅然踏上归国的旅程。到上海后,中国石油公司的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愿意留在上海还是回到玉门油矿,他想到的是,在美国两年的刻苦实习就是为了开发建设中国自己的油矿,于是他主动选择了玉门油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刘树人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实现,38年工作在油田开发第一线,虽然环境艰苦,但精神上是乐观的、充实的。当年在最艰苦的柴达木盆地,他在写给子女的书信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话: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这就是他力量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刘树人更加振奋精神,不顾身患疾病,继续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挥余热,刘树人在石油战线奋斗了45个春秋,直到1985年退休。
简 历
1916年9月6日 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1931—1937年 在天津北洋工学院矿冶系学习。
1937—1940年 任资源委员会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1940—1946年 任甘肃油矿局玉门油矿工程师。
1946—1948年 在美国油田实习。
1948—1950年 任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矿场矿长。
1950—1951年 任西北石油管理局计划处处长。
1952—1954年 任陕西延长油矿副矿长兼总工程师。
1954—1955年 任石油管理总局西安地质局总工程师。
1955—1959年 任石油工业部青海石油局钻井、工务总工程师。
1960—1978年 任石油工业部大庆石油会战规划总工程师。
1978—1985年 任石油工业部外事局顾问。
1980年 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85年退休。
1989年7月13日在北京病逝。
相关参考
陈树人,原名政,又名韶,字树人,以字行。别号二山山樵、葭外渔子、得安老人等。广东番禺人,生于1884年2月9日(清光绪十年正月十三日),出身于较富裕的书香门第。早年接受传统的旧式教育。十七岁师从广东著
·雷树人雷树人,中学物理教育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物理教材的奠基人。从1952年到1990年近40年中,主持历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各套中学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发表200多篇论文,对推动
潘树人江西上饶人,1926年2月3日生。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历任台湾“国防医学院”内科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陆军第一总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总医师、主治医师、内科部主任、医疗部主任。1975年4
蒲永文,男,共产党员,1940年生于四川省阆中市,196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64年9月至1993年11月在兰州铁路局武威分局黄羊镇铁中,武威南铁中,武威南党校任教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
历史人物 鲁迅简介 鲁迅的故事资料简介 周树人鲁迅的妻子儿子死因
中文名:鲁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辛巳年)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www.cha138.com 职业:文学家、
文/Lavi鲁迅(原名周树人)乃近代中国文坛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一生著作不断,弃医从文的他以笔为枪讨伐当时社会上的众多蝇营狗苟之辈,对于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旷世奇才,世人都持无比尊
鲁迅的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
导读: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浙江绍兴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本文主要是介绍文学巨匠鲁迅的生平。鲁迅的生平鲁迅的生平简
兰州私立高中有:一、兰州树人中学兰州树人中学是由兰州市教育局批准、于1999年成立的完全民办中学,现有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24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专职教师40余人,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牟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