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正平人物简介

Posted 教授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正平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正平人物简介

·张正平



张正平,采矿工程技术和采矿工程教育专家。长期在国内的7所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矿冶系、采矿工程系任教,辗转奔波40余年,精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采矿工业高级技术人才,为我国采矿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正平,原名可光,1899年8月1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安徽芜湖,家境贫穷,其父年轻时只身携一根扁担独闯南京,到南京后,经过勤恳劳作逐渐有所积蓄,先后开了一家杂货店和一家铸造铁锅的锅厂。其父育有三子,长子可拯承父业经营锅厂,次子可治和三子可光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都上了大学,嗣后可拯留学美国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并对可光有一定影响。可光于1911年入南京钟英中学,1916年入上海复旦公学预科学习3年。读书期间得知矿业是工业之基础,又值德国地质学家冯·李希特霍芬 (Von-Richthcfen) 来华调查后谓中国矿产资源丰富,仅山西省的煤炭储藏量就可供全球500年之用,又想外国的强盛是靠工业的发展,要把中国发展得像外国一样必须开矿才行,乃决心出国学习矿业。

1918年秋张正平抵美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学校未能正常开课,加之经济困难,他便到一个煤矿做工,下矿井修理风道和控制通风的一些装置设备。1919年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矿业学院,以半工半读方式进行学习,先后在宾夕法尼亚、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威斯康星诸州的煤、铁、铜、金、银、铝、镁等矿及钢铁厂、冶炼厂做工和实习,既丰富了他的采矿知识与实践经验,也提高了学习矿业的兴趣和决心。1922年大学毕业后在那得贝克机械制造厂工作1年,因感到采矿是以地质学为基础的,故于1923年秋入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读研究生,于1924年获地质学硕士学位。之后在一个规模很大的凡尔地铜矿公司工作到1925年春回国。在美国7年间,除有两年向中国留学生监督申请到了半官费补助外,主要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所需的开支,也正因为如此,实际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也十分辛苦。当年美国矿业的劳动安全条件很差,他在井下劳动曾多次遇到险情,他的一位中国同学在劳动过程中就不幸丧生。在美国学习期间,张正平耳濡目染美国的工业发达和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深感中国急需发展工业尽快摆脱落后状态,决心回国开发矿业为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5年回国后,即任东南大学 (后改称中央大学) 地质系教授兼主任,讲授经济地质、构造地质等课程。1931年9月应聘到沈阳东北大学矿冶系任教,到达沈阳后仅16天发生了日本侵华的 “九一八事变”,事变后返回南京,1933年受聘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任教授,讲授三、四年级的全部采矿课程。1937年爆发了 “七七事变”,唐山工学院成了日本军营,被迫全家逃难到上海。不久,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聘,张正平又到云南大学任矿冶系教授兼系主任,并任中英庚子赔款讲座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顾宜孙院长之邀于1946年初回到当时在四川璧山的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48年秋应邀到当时在苏州的焦作工学院兼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作工学院于1950年1月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9月迁到天津,成立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唐山交大、北洋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的采矿系合并为新的矿业学院,新校迁到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他也随之任教该院10余年,直到1966年5月病逝。

在东南大学任职期间,经他的努力和建议,成立了江苏省地质研究所,拟将教学和科学研究相互结合起来,但因故不久即停办。他还建议学校成立实验矿,建成了具有实验室性质的矿冶馆,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1937年刚到云南大学时,师资和经费均极度匮乏,为此他延聘过去在东南大学和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时的同事与学生前往任教,并与多方接触,获资源委员会、中英庚款、文化教育基金会和云南省财政厅的资助,使课程与装备日趋完善,形成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当时系里聘到知名教授多人,与省企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打下校矿合作基础,为发展云南的采矿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大学期间,因政府积极修筑滇缅铁路,急需烟煤,而沿线仅有一平浪 (烟) 煤矿,且距正在建设的安宁钢铁厂也仅约百公里,加上昆明数次遭受日机轰炸,也需疏散,省政府坚请他兼任该矿总工程师,并将矿冶系迁到一平浪附近的农村——舍资。在此期间,张正平将一个土煤窑的一平浪矿,进行了科学性的开发,并修筑公路,扩大生产。其后煤矿虽初具规模,但因日寇侵犯缅甸,铁路停工,煤矿不得不随之紧缩。于是省府调煤矿之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到个旧附近的锡矿区,以复兴停顿已久的云南矿业公司,在他主持该公司任协理兼总工程师期间,云南的国际交通几乎断绝,器材缺乏,物价高涨,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完成了由原唐山工学院叶家垣教授主管的开远水力发电厂及自电厂至松树脚矿山的约百公里的输变电工程,为矿山的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矿山则在唐山工学院38届校友王定衡、35届校友龚遂如等的领导下开始建设,但不久由于锡不能出口,政府又对该公司由积极变为消极。于是调他到昆明任云南省企业局参事,实为赋闲。从他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在旧社会里,一个掌握相当技术,并力图报国的知识分子要办成一点事是何等艰辛。

在北京矿业学院任教期间曾任采矿工程系煤教研室主任多年,带领数十名年轻教师,精心讲授采煤方法等课程,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教学中借助前苏联专家引进了前苏联的长壁工作面开采技术,编写了采煤方法讲义,编写出版了 《采煤概论》 (煤炭工业出版社,1960年),审校了《采煤学》,指导了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

纵观张正平的一生,就其本人的意愿是从事开发中国矿业的实际,发展工业振兴国家。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数十年来经奔波南北,辗转东西地追寻,而真正能使其有所为的基本上是从事教学工作。为此,张正平奔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西南边陲,历尽艰辛、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地质与采矿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一生热爱地质、采矿事业,悉心教学数十载,曾主讲过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煤田质学”、“矿床开采方法”、“采煤方法” 等多门课程,尤其擅长金属矿床及煤的开采方法。他所讲授的课,多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自编教材,治学严谨,敬业精神十分可嘉。

张正平热爱祖国,做事勤恳,为人诚实,淡泊名利,自律精神极强。从事教学的数十年中讲义颇丰,他的论著曾为教师和学生多次建议付梓,但他总认为不够成熟,以致毕生呕心沥血所编教材皆在10年浩劫中遭毁。但是他培养的学生,却在国家建设的各部门中,特别是在采矿工业发展中,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简 历



1899年8月16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11—1915年 在南京钟英中学学习。

1916—1918年 在上海复旦公学预科学习。

1919—1922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矿业学院学习。

1323—1924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25—1927年 任南京东南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7—1931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1—1932年 任东北大学矿冶系教授,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秘书。

1933—1937年 任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教授。

1937—1945年 任云南大学矿冶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9—1941年 任云南省一平浪煤矿总工程师。

1941—1943年 任云南矿业公司兼总工程师。

1943—1945年 任云南省企业局参事。

1945—1949年 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教授。

1949—1951年 任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1—1952年 任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52—1966年 任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

1966年5月19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张正平. 采煤概论.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60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顾正平人物简介

·顾正平顾正平,林业机械专家,林业教育家。率先在林业机械学科中,引入系统论思想,论述了机械与机械、机械与自然条件、生产工艺和操作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林业机械系统理论,为提高机械化效益作出了贡献。在木材

国民党史 马正平

马正平1930年生。台湾“国防医学院”第四十九期毕业。曾任台湾三军总医院外科主任、“国防医学院”外科系主任教官等职。1987年3月任“国防医学院”少将副院长,后任“参谋总部”军医署署长。1989年1月

为什么范正平要走着上学,却不肯骑马、坐轿

宋朝的范正平,从小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的爷爷范仲淹、父亲范纯仁都当过很大的官,家里条件很优越。可是这位出身名门的孩子,却一直记住爷爷范仲淹的教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与普通老百姓同

拓跋余简介,北魏南安王拓跋余是怎么死的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

3月11日去世的名人大全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3月11日去世的名人约有55位,年代最早的是日本天皇后村上天皇逝于正平23年/应安元年3月11日,如有谬误,敬请包涵。3月11日去世的名人(一)1、正平23年/应安元年3月11日—

拓跋浚的皇后,拓跋浚当上了皇帝怎么就死了

拓跋浚当上了皇帝怎么就死了拓跋浚(440年—465年),即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焘之孙,拓跋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正平二

历史人物 祢衡是谁

   祢衡是谁?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和孔融交好。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祢衡简介

三国人物本名:祢衡字号:正平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诞生地:平原郡诞生时候:173年作古时候:198年重要作品:《鹦鹉赋》《吊张衡文》祢衡人物平生才高气傲祢衡年少时就有文彩和辩才,然则性情朴直自

东汉名士祢衡简介 他最后因何而死?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  祢衡和孔融是忘年之交,祢衡年少时就颇有文采和辩才,故而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好让曹操能看到祢衡

拓跋濬的生平简介 拓跋濬怎么读

拓跋濬怎么读拓跋濬tuòbájùn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