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金允文人物简介
Posted 铁路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金允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金允文人物简介
·金允文
金允文,应用化学专家,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长期从事铁路蒸汽机车锅炉用煤、水质处理、机车车辆润滑和金属防腐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显著。是铁科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主要创建者,主持科研和学术活动,为铁路应用化学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允文,1904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今义乌市)城关北门荷花心一个农民家庭。3岁起随祖父口诵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论语》、《孟子》等。6~9岁在私塾读书,余暇饱览群书。幼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养成了他自学读书的习惯。1917年至1923年,就读于金华第七中学期间,“五·四”运动爆发,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始把自己与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深感农家子弟求学不易,发愤苦读,不仅初步掌握了英语,且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1923至1927年,就读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理科化学系。毕业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5年,辅导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
1932至1945年,曾先后在津浦、粤汉铁路局机务处、香港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南华铁工厂、湖南株洲机厂、广西全州机厂等单位,主持或创建化验室。分析铁路用材料(煤、水、油、金属)及合金钢型材主要性能、成分并进行热处理和金相组织检查。当时,针对石油资源短缺,水质恶劣,还为蒸汽机车试制成功乳化汽缸油;用硫化桐油加菜籽油的办法调制出不同粘度的汽缸油和车轴油,分别在粤汉、湘桂、黔桂铁路上试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油品质量、扩大油源起了积极作用。
1945年5月,赴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局考察访问,1946年7月回国。出国前受程孝刚(时任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机务处长)嘱托,除了考察美国铁路应用技术及机车锅炉软水设备外,还要尽量了解美国各研究单位所用的先进设备,以便抗日战争胜利后筹办交通技术研究所做准备。为此他在美国期间,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参观访问了许多科研单位,实地考察了蒸汽机车锅炉软水装置,选中站上投药设备,报部购回20余套,分发各铁路局,还走访了美国标准局。他编制了一份详细订购清单,涉及化学分析、金属检验、汽车试验及公路试验五个方面的仪器设备。回国后报部批准,购进了这批设备,为铁路现场充实了试验手段。
1946年至1949年间,曾试制出蒸汽机车车轴用硬质润滑脂并得以使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采取各种办法,完好地保存了材料试验所仪器设备 (包括从美国购置的研究所筹备处的一部分)和档案资料,并负责上交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这些设备和档案资料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创建初期曾起了很大作用。
1949年9月至1950年2月,他参与筹备铁道技术研究所的工作,兼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1950年2月28日被正式任命为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化学组(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前身)组长。1956年1月,铁道研究所更名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958年1月,金允文被铁道部任命为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至1975年离休。
他除了繁重的科研、所务工作外,还关心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推广,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曾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金属及化学专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腐蚀学会成立时,被聘为全国腐蚀学会委员,曾参与主持广州、青岛、北京等学术会议。1975年离休后,仍阅读各种书刊,发表文章,关心并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
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而机车、车辆、线路则是铁路运输的主体。为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动力,与所匹配使用的燃料(包括煤、柴油)、水、润滑油(或脂)、油漆等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开展上述诸类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分析与应用,对促进铁路运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允文有机会帮助铁路现场购置了部分材料试验设备,参加筹建交通部材料试验研究所,为我国铁路开展应用化学工作提供了部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加筹建铁道技术研究所,下设土木、化学、金属、电工4个研究组,金允文任副所长兼化学研究组组长,率先开展了铁路应用化学的研究、分析工作。承办各种铁路材料(包括煤焦、油漆、木材防腐剂、润滑剂、橡胶塑料、电池电镀、机煤给水等)的化学分析、检定、验收以及全路系统的调查试验。他先后主持了轨道连线熔接剂的研究、去离子净化装置试制、铁路桥梁用漆、粘油罐车清洗、脱漆剂配方等课题。1958年1月,金属、化学两研究组合并为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至1975年离休的近20年,他一方面致力于全所科研管理、关心和注重对科技人员的培养,积极组织科研和铁道材料检测工作,为铁道部有关业务局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干部;另一方面,在金属防腐蚀、水处理、油润、塑料、化学分析等专业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从而使应用化学为铁路运输事业日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铁路应用化学研究的带头人
金允文既是铁路应用化学工作的开拓者,又是铁路应用化学技术专家。除了主持、领导金化所日常工作以外,他深入现场、潜心研究、率先垂范的作风,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亲自到丰台、商邱机务段解决蒸汽机车锅炉用水问题。在丰台机务段,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水质软化的最佳剂量;在商邱机务段,机车用水质量很差,他深入3个水源,逐一化验测定水质,发现其中一个水源含氯量特别高,堵死该水源后,这个机务段机车用水高含氯量问题自然解决。
20世纪60年代,在金属防腐蚀方面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卓越成绩。铁路桥梁用漆多年来一直处于自发招标采用状况,在合理利用资源、涂装使用效果等方面不尽人意。他率领青年科技人员分赴上海松江大桥,北京卢沟桥、永定门桥等工地,调查不同厂家(如北京油漆厂、天津油漆厂等)生产的油漆,跟踪监测漆膜变化,进行全天候长期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综合分析,他首先提出了全国铁路桥梁油漆按气候区划分选定品种的方案,即按我国自然气候湿热多雨区、干旱风砂区、濒临海洋区以及严寒区等,把全国铁路划分成若干个气候区,每个气候区选定一种适宜的钢桥防腐漆。这一方案得到了铁道部、化工部等有关部门的认可,已在全路推广实施。
粘油罐车(包括原油罐车)清洗及其防腐蚀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兰州颖川堡洗罐站用蒸汽人工清洗,多为露天作业,条件十分恶劣,曾发生一起清洗工伤亡事故,引起了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滕代远部长亲自点名金允文所长尽快解决粘油罐车清洗问题。接到任务后,亲自查阅文献、走访化工部及北京铁路局等有关单位,并及时组织金化所金属防腐、油润两个专业研究室派人到锦西、兰州洗罐站调查研究,开展试验工作。经过两年努力,反复研究试验,采用有机清洗剂、旋转式机械清洗设备,替代了过去老办法。该项技术成果不仅提高了工效,还在劳动保护、降低作业强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铁路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老科学技术专家,密切关注铁路应用化学学科专业发展动向,促进铁路发展,这已成为金老的职业习惯。无论在职还是离休,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这位年近百岁的世纪老人永葆青春。1972年,美国试制成功铁谱仪应用于监测铁路内燃机车润滑油衰变及柴油机故障预测的报告首次公开发表。金老详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后认为,该设备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用途广泛。正值北京铁路局邀请他做学术报告,他就将铁谱仪的构造、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作了专题介绍,并强调铁路系统应尽快研制、应用,再逐步向部队等行业推广。北京铁路局科研所获得铁谱仪信息后,立即组织力量研制。并在较短时间内试制成功第一台铁谱仪,迅速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近10多年,金老已步入人生耄耋之年。他仍坚持阅读书刊,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信息,将检索查阅的文献资料经常送到在职研究人员手中,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希望对铁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1997至2000年,他在《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物资科学管理》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关于表面改性技术、铁谱仪最新发展以及内燃机车柴油机润滑油等方面文章4篇。这些专业技术资料和他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了铁路科技发展,也为科技人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简历
1904年3月11日 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今义乌市)。
1927年7月 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理科化学系。
1927—1932年 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
1932—1937年 津浦铁路机务处帮工程师兼化验室主任。
1938年 株洲机厂帮工程师兼化验室主任。
1938—1940年 粤汉铁路机务处机工课帮工程师。
1940—1941年 香港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南华铁工厂化验室主任。
1942—1945年 交通部全州机器厂联合化验室副工程师兼主任,后随铁路总机厂迁重庆(1944年9月~1945年4月)。
1945—1946年 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局实习技术员。
1946—1947年 南京铁路总机厂正工程师,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7—1949年 交通部材料试验研究所副所长兼化学组组长,兼筹备交通技术研究所。
1949—1950年 铁道部技术研究所筹备处,兼任唐山工学院教授、化工系主任。
1950—1956年 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1950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副所长兼化学研究组组长。
1956—1975年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所长。
1975年8月 离休。
主要论著
1 金允文.乳化汽缸油试验报告.交通半月刊,1934.
2 金允文.西南三线的煤水油.交通半月刊,1943.
3 金允文.美国蒸汽机车的锅炉水处理.现代铁路考证,1947.
4 金允文译.铁路润滑与涂料.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4.
5 金允文.钢表面粗糙度与漆膜粘结.材料保护,1985,1(5):5~6
6 金允文.铁谱述闻.铁道机车车辆,1997(2):60~61
7 金允文.浅谈内燃机车柴油机润滑油品质.铁道机车车辆,1998(1):40~41及46
8 金允文.浅谈表面改性技术.铁道机车车辆,2000(1):11~12
相关参考
人物档案 姓名:虞允文 别名:虞彬父 字:彬父、彬甫 谥号:忠肃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人物档案 姓名:虞允文 别名:虞彬父 字:彬父、彬甫 谥号:忠肃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1110年—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将。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
虞允文是南宋时期著名将领,一生以抗击金军为己任,最后为国家殚精竭虑,积劳成疾而死。虞允文幼时聪慧,后蒙父荫入官,凭借自己的才能高中进士,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他原本是文官入道,后以文入武
虞允文一宋金“绍兴和约”维持近20年,南宋借着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逗引着酷好中国文物的金海陵王完颜亮一心南下,于是战事再起。虞允文在金大举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