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发烧友”杜牧为何敢嘲笑周瑜用兵?

Posted 杜牧 发烧 周瑜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发烧友”杜牧为何敢嘲笑周瑜用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发烧友”杜牧为何敢嘲笑周瑜用兵?

诗词文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有研究唐诗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唐朝诗人多数爱吹牛。因为凭借军功升职的机会比凭借文笔升职的机会大得多,因此很多诗人都幻想能以军功实现人生抱负,浪漫情怀一升起,笔下就不免有些浮夸,书生也想“谈笑静胡沙”,书生也能“上凌烟阁”,做“万户侯”。可最终也就写下几句诗而已。不过,这当中也有例外,杜牧就是例外。

杜牧是军事发烧友,曾经为《孙子兵法》做过注,并且这项工作得到了军事界的认可,被列为注解《孙子兵法》十一大权威之一。

而且,人家小杜真不是动动笔杆而已,还真能为一次具体的战役出谋划策。唐武宗年间,藩镇军阀刘稹谋反,朝廷正为之焦虑间,小杜马上向宰相李德裕献策,建议奇袭叛军,而且他的建议很具体,具体到了该调动多少部队,该调动什么兵种,例如“精甲兵五千,弓弩手二千”。李德裕用小杜之计,果然平定刘稹之乱。

从这个背景来看,杜牧写的《赤壁》不是吹水之作。他从江底捞起的古代兵器联想到公元三世纪那场决定历史命运的赤壁大战,满腹韬略的他不由得鄙视起三国周郎来,都说你周公瑾了不起,在我杜某人看来,这场胜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无非是气候因素的突变所致,跟周郎的韬略没多大关系。否则,东吴的两位美眉,早就被曹操接到铜雀台上去了。言下之意就是说周郎和杜牧相比,不过尔尔。杜牧确实有用兵之才,可惜机缘不对,只能在扬州寂寞地与烟花相伴,史上少了一位杜将军,多了一位杜才子,杜牧固然寂寞,大唐文化却因此不寂寞。

相关参考

杜牧的又一首 ”翻案诗”,这一次,主人公不是周瑜,不是项羽

今天接着读杜牧的诗。杜牧的诗,除了满满的风流韵致之外,总也还夹着铮铮的剑气,所以我们说他是「”剑胆琴心”,是书剑风流的真名士。一、弟弟的眼病我们知道,杜牧有一个从小相依为命的弟弟叫杜顗,很可能是小时候

上联嘲笑孔明老婆丑下联一出…反让周瑜气到没话讲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极为聪慧之人,且两人又是死对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针锋相对的。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奇丑无比,一次周瑜就拿黄月英的外貌来揶揄,不料却被反将一军,让他非常羞愧。

周瑜为嘲笑诸葛亮,出了一个刁钻上联,诸葛亮的下联把他气吐血

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是被诸葛亮给活生生气死的。因为周瑜才智计谋都不如诸葛亮,就对诸葛亮起了嫉妒之心。三国演义中,周瑜几次想除去诸葛亮,但是都失败了。其实,周瑜是个君子,并不会嫉妒诸葛亮,反而很佩服他们。

历史秘闻 上联嘲笑孔明老婆丑下联一出…反让周瑜气到没话讲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极为聪慧之人,且两人又是死对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针锋相对的。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奇丑无比,一次周瑜就拿黄月英的外貌来揶揄,不料却被反将一军,让他非常羞愧。

为何霍去病敢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还包庇他

霍去病是西汉中期的军事家,也是皇室外戚,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他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用兵的方法策略而不拘古法,特别是在对抗匈奴的战略上,采用恩威并施、诛叛柔服的做法深得军

为何霍去病敢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还包庇他

霍去病是西汉中期的军事家,也是皇室外戚,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他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用兵的方法策略而不拘古法,特别是在对抗匈奴的战略上,采用恩威并施、诛叛柔服的做法深得军

历史秘闻 为何霍去病敢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还包庇他

霍去病是西汉中期的军事家,也是皇室外戚,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他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用兵的方法策略而不拘古法,特别是在对抗匈奴的战略上,采用恩威并施、诛叛柔服的做法深得军

左慈是谁?为何敢多次戏弄曹操保住性命?

左慈是谁?他为何敢多次戏弄曹操却能保住性命安然而返呢?左慈是安徽合肥人士,与周瑜是同乡,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方士。究竟何为方士呢?左慈的早年事迹那么左慈是如何多次戏弄曹操,却能安然无恙躲过多次追杀的呢?

为何被称为官场变色龙? 史上着名的诗人杜牧

杜牧是唐朝着名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朝中的重臣,而且家族中也传承者诗书之风,所以杜牧在年少的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科举以一篇《阿房宫赋》获得大量学士的赞赏,大力的举荐他。杜牧

为何被称为官场变色龙? 史上着名的诗人杜牧

杜牧是唐朝着名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朝中的重臣,而且家族中也传承者诗书之风,所以杜牧在年少的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科举以一篇《阿房宫赋》获得大量学士的赞赏,大力的举荐他。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