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為什么稱為曠世奇書

Posted 古籍

篇首语:曲直都是经历,好坏都有风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為什么稱為曠世奇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為什么稱為曠世奇書

如題:曠世奇書《永樂大典》有什么奇特之處!為什么稱為曠世奇書?

《永樂大典》:大明永樂年間由皇帝朱棣先後命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超級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全書22,87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永樂元年(1403年)雄才偉略的永樂皇帝朱棣決心修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最初令解縉主持編纂(規模147人),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發現此書多為儒學一家之言,甚為不滿,於是欽點精通儒、釋、道等各家之學的姚廣孝擔任監修 ,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終於在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悅,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於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於世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 ”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永樂大典》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卻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最終原本幾乎全部消失,副本僅存兩百多冊。

1900年6月,《永樂大典》副本最後的劫難到了──當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與圍攻英國使館的義和團發生沖突。英國使館毗鄰翰林院,在沖突中成為戰場。據英國人威爾的《庚子使館被圍記》記載,沖突中有人將火把拋進翰林院中,翰林院頓時着起大火,排積成行、一望無盡的藏書遭受空前浩劫。貯存《永樂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燒毀。「 ”龍式池及井中,均書函狼籍,為人所拋棄。有綢面華麗之書,皆手訂者;又有善書人所書之字,皆被人隨意搬移。”《永樂大典》的大部分在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墊了馬槽。譯學館的劉可毅一人就在洋人的馬槽下揀到數十冊《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副本被毀殆盡。

英國人從這次焚毀《永樂大典》的事件中得益最多。使館有個叫翟里斯的官員從翰林院的廢墟中揀來一些《永樂大典》,其中的卷13345還被當做戰利品贈送給他的父親。威爾記載,英國使館中研究中國文學者見到如此寶貴之書,是平時絕對見不到的,都想揀選,「 ”在火光中覓一路,抱之而奔”。從此,《永樂大典》流散到民間和國外,成為各藏書單位爭相收藏的物件。

在收藏《永樂大典》的外國當中

亨廷頓圖書館將展出新近發現的《永樂大典》 [18]本的收藏是最多的。日本的東洋文庫號稱世界五大亞洲學研究中心之一,它的許多藏書都來源於中國。東洋文庫是接收英國人莫利遜的藏書起家的,在莫利遜文庫中就有他在庚子事變中得來的5冊《永樂大典》。東洋文庫還委托北京等地書坊代購《永樂大典》。

1943年,大連滿鐵圖書館的松岡洋右與東洋文庫一起,從湖州劉承乾嘉業堂處購得49冊《永樂大典》,這些《永樂大典》一直放在滿鐵圖書館,直到1945年大連被蘇聯紅軍占領後,被當作戰利品運往蘇聯。

此外,美國、德國、越南、韓國等國家的圖書館也收藏了少量的《永樂大典》。《永樂大典》零本在國外,特別是在英國還不斷有所發現,這些零本遠涉重洋出現於異邦,雖然歷經坎坷,但有幸保存下來了


在1909年9月4號,在北京的六國飯店,一位叫伯希和的法國學者,在舉行宴會,邀請而來的都是在京的學界名人,在這期間伯希和向學界名人展現一部古經卷,當天震驚了京城,轟動了全中國,為什么?當時中國的宋版古經卷已經很少見了,伯希和卻向眾人展現的是《六朝隋唐古寫本》那可是稀罕之物呀,據伯希和說他是在甘肅敦煌買來的,當時只花了五百兩銀子,竟然把敦煌藏經洞里最有價值的七千多卷的經文全部買走了,可想而知了。當年刺痛了多少人的心,可謂相當的珍貴呀!

當年在日本全面展開侵華戰爭之後,不僅占領領土,還對文化進行一次大掃盪,瘋狂地搶劫中國的珍寶古籍,很多珍寶古籍收藏家,不得不把手中的珍寶古籍低價賣出,結果讓日本和美國的收藏機構大肆收購,同時也激起很多中國文化人的愛國之心,國寶怎么能流失!就這樣,很多愛國人士自動自發組織人員加入收購之列。然後,珍寶古籍卻在市場上持續增加,讓這些愛國人士沒錢收購,一共收集117箱古籍珍寶,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卻不翼而飛。

《永樂大典》: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 ”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

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師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

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皆為嘉靖年間的抄本。

相关参考

《孫子兵法》之“詭道”大智慧

曠世奇書《周易》是中華文化之根,諸子百家之源!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深度和廣度。以孔子、老子和孫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周易》思想的基礎上,繼往開來,從各自的視角闡釋《周易》,故《論語》20篇、《老子》81

历史秘闻 《孫子兵法》之“詭道”大智慧

曠世奇書《周易》是中華文化之根,諸子百家之源!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深度和廣度。以孔子、老子和孫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周易》思想的基礎上,繼往開來,從各自的視角闡釋《周易》,故《論語》20篇、《老子》81

锡山三忠马世奇简介 马世奇是怎么死的?

  马世奇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人清正刚直而有文名,人虽死,留《书经直解》、《忠镜录》、《淡宁居文集》、《淡宁居诗集》、《宋元文选》、《明诗选》等著作。  马世奇是南直隶无锡人氏,字君常,号素修,出生于一

历史人物 锡山三忠马世奇简介 马世奇是怎么死的

  马世奇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人清正刚直而有文名,人虽死,留《书经直解》、《忠镜录》、《淡宁居文集》、《淡宁居诗集》、《宋元文选》、《明诗选》等著作。  马世奇是南直隶无锡人氏,字君常,号素修,出生于一

封建王朝沿用兩千年的,不是孔子思想,而是荀子

孔子說,我是儒家的建立者,被稱為聖人。孟子說,我是儒家的繼承者,被稱為亞聖。荀子說,媽賣批!好聽的稱呼都被你們倆給挑了,索性把儒家思想給顛覆了算了。於是乎,一位曠世天才就此誕生,他所提出的禮法並施的思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功處理與對戰行為稱法

?在戰國時代的日本,鐵炮尚未大規模普及並武裝大名軍隊之前,其交戰模式大同小異。開戰前,雙方互射弓箭即象徵著一場戰鬥的開始。戰鬥的雙方在開戰伊始時,會各自派出一名射術精湛的武士高高射出一支箭矢越過對方隊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無意矯飾。在遇到荷西之前

天下第一奇書,奇在哪裏

這是一本飽受爭議的奇書!說它雅,它把人性中的的陰惡和小人物的命運剖析的淋漓盡致;說他俗,文中毫不吝嗇的是大篇幅描寫“名場面”和酒池肉林。有的人看見它香豔的描寫,垂涎欲滴;有的人看見一個悲哀的時代,悵然

大唐好男兒,憑一己之力滅掉了古印度,立下曠世奇功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東部有熱帶叢林,西部有亞熱帶沙漠,北部有喜馬拉雅山,南部有廣闊的印度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擁有這麽好的自然屏障,印度在歷史上被三十多個民族征服過,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