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锡弟人物简介

Posted 铁道部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锡弟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锡弟人物简介

·张锡弟



张锡弟,铁路运输自动化及铁路信号专家。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器材和系统研究,是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电子调度集中系统、计算机调度监督系统、大秦线重载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制。推进模糊控制理论的探讨及应用研究。为我国铁路运输自动化的发展及培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张锡弟,1918年9月12 日生于江苏淮安。1942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2至1945年从事气象统计分析工作。1945至1949年参加平汉铁路工作。1949至1950年铁道部电务局工作,1950至1951年铁道部大连铁道技术研究所工作,1951至1996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工作。

张锡弟自参加铁道科研工作以来,即从事铁路信号专业研究和积极参加自动化学科学术活动,先后任通信信号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路运输自动化与控制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通信信号研究所继电器研究室、信号器材研究室、调度集中研究室、区间信号研究室、车站信号研究室、行车指挥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通信信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编委会委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及信号学组副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自动化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铁道篇编审组成员,《中国铁路信号史》编委会委员。

根据张锡弟在铁道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绩及在铁道科学技术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于1993年获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

张锡弟于1996年8月退休,他退而不休,仍继续关心行车指挥自动化,计算机联锁及智能控制中心工作的进展和问题,特别对智能控制中心的工作,由于是新开展的专业方向,在资料搜集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于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铁路信号器材和系统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张锡弟以其理科基础,从事铁路信号专业研究,能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的研究路线,在铁路信号科研发展的各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推动了中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为铁路信号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铁路信号系统在恢复既有各种陈旧制式基础上,全面仿制前苏联产品和制式以推动铁路信号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国内如何开展自主研制,则由铁道部铁道研究所信号研究组主导进行。在分析研究国外铁路信号技术发展趋势基础上,开展了国内信号器材及制式的研究。张锡弟在研究分析既有信号器材现状基础上,开展了信号器材研究。他组织完成了站内信号器材研究,成功研制了单元拼合式操纵台,单灯信号机和轻型继电器等系列产品,为国内生产自行设计的信号产品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他结合半自动闭塞信号系统的研究,研制出满足系统特殊需要的偏极继电器,缓动继电器及线路继电器,为该项信号系统在全路推广运用提供物质基础。此外,在信号安全继电器小型化研究方面,他提出的磁路结构方案,为实现小型化提供了条件,该小型信号安全继电器研制成功,构成了国内信号系统的基础。该项成果获国家新产品一等奖,继电半自动系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0世纪

50年代末,他组织开展了电子调度集中系统研究,并完成自动道口用无触点闪光继电器研制,在全国铁路新技术展览会上展出,推动了铁道信号器件电子化进程。

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开拓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铁路信号摆脱仿苏器材和系统,研制结合中国实际的国产信号器材和系统的重要时期,根据铁道部安排,电子调度集中系统研究与成昆铁路建设相结合进行,由铁路科研、生产、设计、教学、工程、维修等单位派员参加,组成电子调度集中新技术战斗组,由张锡弟任组长,组织研制成昆铁路建设所需的电子调度集中系统。该项设备由上海铁路通信工厂生产,于1969年4月在成昆线成都南至燕岗区段开通使用,从而使国内调度集中系统跨过一些国家使用的时间电码和极性电码制以继电器件为基础的系统阶段,进入全频制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先进系统阶段。该项科研成果获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奖,1985年作为“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 的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及计算机技术引入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新趋势,张锡弟与课题组一方面积极推进系统器件的集成化,完成集成化复线调度集中在天津至芦台区段安装运用,一方面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向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推进,课题组在津山线进行了多年现场试验工作,制定了较完整的系统技术条件和方案,并培养锻炼了人才。为铁路信号系统向综合化发展创造条件。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张锡弟先后参加铁科院及铁道部组织的考察团赴波兰、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及美国考察访问,了解到东西欧、日本及美国铁路信号系统实际情况和技术人员状况,并结合国家教委培养研究生计划,结合科研课题开始培养运输自动化与控制专业研究生工作,按“大力培养人才,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和部件,自行组成系统”的科研路线,推动铁路信号系统计算机化。主持完成“八五”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调度监督系统》研究,在郑州枢纽及京秦线安装运用,并得到大面积推广,1993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对车站计算机联锁研究工作,从资料搜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大力推动,从而使得该项科研工作很快打开局面,并取得国内领先的成果。

积极推进运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的研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张锡弟结合大秦线重载铁路建设需要,组织完成大秦线大同调度指挥中心系统的研制与建设,在这个系统中研制了检测区间信号设备状况的子系统和运行图描绘子系统,为铁路分局调度中心建设及信号设备维修工作集中监测创造了条件。该项科研成果获大秦线建设新产品一等奖。张锡弟获得大秦线建设先进个人奖章。在培养博士研究生方面,他积极推动新科研方向的探讨与研究,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培养了首位从事模糊控制理论研究的博士生,并在铁路运输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南非,澳大利亚及美国相关学者的称许,分别邀请访问交流。另外,为将智能控制理论应用于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在北京市科委主导下,对北京焦化厂的焦炉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改进试点,取得预期成果,并在广东佛山陶瓷窑炉控制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为铁路运输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开创了新局面。为了开展控制理论研究,鼓励博士生结合课题研究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增强理论研究力度,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其中,有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动力学及智能控制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子课题“智能控制部分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张锡弟在铁路信号科研工作中,根据科研实践经验及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分析,确立了计算机行车指挥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铁路运输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等为重点科研方向,以培养信号专业研究生。他先后培养了4名硕士生和4名博士生。这些研究生均在重点铁路科研项目中发挥了主导和骨干作用。

他十分重视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尽力支持和参加自动化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组织撰写科技论文,整理出版技术资料,早期曾出版两种译著《信集闭继电器及其维修》、《信集闭器械》,亲自撰写和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报告、译文百余篇,在国内外发表或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简历



1918年9月12日 生于江苏淮安。

1938—1942年 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

1942—1945年 北京华北观象台技士。

1945—1947年 交通部平津区石家庄分区接收委员办理处课员、主任课员。

1947—1949年 平汉北段管理处股长、代理课长。

1949年2月—1949年7月 天津铁路局总务处实习生。

1949—1951年 铁道部电务局工务员。

1951—1952年 大连铁道技术研究所技术员。

1952—1953年 铁道部铁道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3—1996年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1996年8月 退休。

主要论著



1 张锡弟.信集闭继电器及其维修(译著).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5.

2 张锡弟.信集闭器械(译著).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6.

3 张锡弟等.矩型磁滞劻线磁心构成的开关电路参数分析.1963年铁路科技论文报告会文集(第6集),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5.

4 张锡弟.干线行车指挥自动化问题的探讨.铁道信号论文集,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

5 张锡弟.DD-4型调度集中设计中的若干问题.铁道学报,1982,4(3):24~32

6 张锡弟.加速发展调度集中的现实意义.铁道学报,1982,4(4):97~99

7 张锡弟等.基于模糊集的专家决策方法.铁道学报,1990,12(4): 45~50

8 张锡弟.铁道信号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铁道科学,1993,14(4)

9 张锡弟.发展21世纪铁路信号新技术.中国铁道科学,1995,16(2)

10 张锡弟.国外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现状.中国铁路,1995(2)

11 张锡弟.铁道信号发展展望.中国铁路,1995(5)

12 张锡弟.提高旅客列车速度与铁路信号系统改进,中国铁路,1997(3)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锡銮怎么读

张锡銮怎么读>张锡銮的拼音:[zhāngxīluán]>张锡銮,1843年3月7日(清道光廿三年二月初七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县,父亲是驻防四川的一个旧军官。幼时就在其父督导下习武,颇得家传,早年随军习

知名人物 张锡纯人物简介

·张锡纯张锡纯,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反对崇古泥古,固步自封,并崇尚实验。毕生从事临床与研究著述,??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颇大。重视药物研究。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

知名人物 张锡熊人物简介

·张锡熊张锡熊,雷达技术专家,中国微波雷达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的研究开发和抗干扰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对发展我国雷达事业,研制新一代舰用火控雷达,包括新体制、新技术的引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民党史 张锡忠

张锡忠广东茂名人。1946年月15日生。先后毕业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十七期、陆军化学兵学校高级班第十八期、“国防”语文中心法文班第五期、三军大学陆军学院(1976年)、美国陆军参谋学院(1979年)

历史秘闻 这才是高手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就好比在打仗过程中排兵布阵一样。谁了解士兵,谁用兵用得好,谁就能够打胜仗。张锡纯就对中药非常熟悉。他早年行医时,治病总是用一两味药,但是效果很好,令人称奇!在张锡纯刚开始学医

袁世凯女婿薛观澜忆东北军阀、奉系首领张作霖崛起始末

  张作霖由胡匪变东北王纪实  民国初年,军阀嚣张,犯上作乱,寡廉鲜耻,其中节操较优者,仅有王士珍、张锡銮、阎锡山等寥寥数人。王能急流勇退;阎知保境安民;张则操守廉洁,犹有老成典型。本篇系述张锡銮奉命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