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眼中能和庞统是并列的一位蜀汉名将是谁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眼中能和庞统是并列的一位蜀汉名将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眼中能和庞统是并列的一位蜀汉名将是谁

2、是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诸葛亮眼中能和庞统是并列的一位蜀汉名将是谁

廖立,是荆州人,在蜀汉政权中属于显赫的荆襄派。诸葛亮有言,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在诸葛亮的眼中,廖立和庞统是并列的。可见其能了,虽然孔明的识人本领很一般。廖立历任长沙太守、巴郡太守、侍中、长水校尉。可由于自认为蜀汉中只有孔明比他强,而自己的官阶却比一向都瞧不起的李严还低,于是,向李邵、蒋琬发了一通牢骚。说道:“昔,先帝……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不过,他忽然觉得太露骨了,马上又说:“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接着,大骂向朗、文恭、郭演长(疑即郭攸之)、王连是sb,却得到重用。李邵、蒋琬听罢,立即向诸葛亮禀报,孔明立即上表,给廖立安了个“诽谤先帝、疵毁众臣”的罪名。贬为庶人(这是格外开恩,因为属于荆襄派内部矛盾)。

廖立对于荆州之失的说法看来是对的,否则,就不会得罪。大凡这种罪,往往是因为说出了“时讳”。而且,根据史料,吕蒙袭三郡时,身为长沙太守的廖立望风而逃,可见是亲身经历这场大战的,不过,刘备对他却丝毫没有责怪之意,长沙你不是丢了吗,好,给你做巴郡太守……虽然刘备经常会用这种计量,比如,黄权降魏,刘备也没有计较。不过,请注意,刘备对于黄权降魏,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所以,有理由相信,刘备之所以对廖立毫不责怪,也是因为“孤负廖立,立不负孤也”。负在何处?很显然,在关羽与吕蒙的交战期间,刘备未发一兵一卒。

吕蒙之所以出兵荆州,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记载得很清楚,当时吕蒙向孙权密陈时,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最后的结果,吕蒙的判断是正确的,刘备的确未发一兵一卒,因为,这时,刘、关的关系,非但不是早年的义同兄弟、恩若父子,连普通朋友也远谈不上,甚至可以说,是势如水火!

早年,刘备和关羽的友谊的确是非同寻常的,这从关羽和张辽的对话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可是,关羽的骄傲的性格最终导致他和刘备越走越远(的确,有些人只能同苦而不能同甘,只能说他们贱了)。对于刘备的不满,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刘备重用马超的事(虽然只是表面上的重用)。关羽给孔明寄信,问马超,实际上,就是不满的表示。诸葛亮深知关羽的性格和来信的用意,回信中大夸关羽,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

是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地坐在隆中的草堂上,坐在他的书桌前,好像算准了刘备会来一个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

其实,如果我们想起庞统自己跑去找刘备,却因为外表不佳而备受刘备冷落时,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为何隐居不出,不主动地寻找主人――他要的是一种机缘和地位,只有当刘备三顾茅庐并聆听其教诲后,诸葛亮才能以一个比刘备年少近二十岁的青年人的身份迅速成为刘氏集团中的二号人物。很难想象,假如当年诸葛亮自己跑到新野县追随刘备,刘备会对他有多大的信任。

东汉的灭亡是迟早问题。就像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样,东汉灭亡之后,割据的群雄必然要为万里江山拼个鱼死网破。刘备以其颇有作秀嫌疑的虔诚邀请诸葛亮加入了他那个风雨飘摇的小集团,诸葛亮以他对天下重建的长期思考结果立即打动了刘备,成为他最大的砝码。诸葛亮的设想是曹操占据天时,三分天下有其二,此诚不可以争锋矣;而江东孙氏,国险民附,占有地利,也只能引为外援而不能图之。因此,刘备最好的办法是结束多年的颠沛流离,占有一块根据地,而这块根据地的最佳选择是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如同汉高祖当年以四川起家得天下那样,只有占据了益州这块富庶的根据地,将来才有逐鹿中原的本钱。

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而且也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想法。事实上,正是这一想法,使刘备从此摆脱了寄人篱下的悲惨处境,虽然仅有一州之地,但也足以三分天下了。

被绑上了刘氏集团的战车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时的诸葛亮再也无法回到青年时的隆中了,但他希望子孙能够自食其力,囿于农桑。这到底说明了诸葛亮性格的淡泊(他曾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话),还是说明了他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打一场根本没有可能赢得胜利的战争,在从事一场知其不可为而为知之的事业?

相关参考

在魏延兵变中力挽狂澜的蜀汉名将是谁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军第五次伐魏。八月,诸葛亮病死在军中。诸葛亮之死,给蜀军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加之军粮将尽,迢使蜀军不得不退兵汉中。蜀将魏延素与杨仪不睦,诸葛亮一死,魏延便借故为乱,但一战就被击

厌恶诸葛亮、喜欢庞统

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和关羽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为人爱憎分明,却对同为军师的诸葛亮和庞统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基本上对诸葛亮没好感,令人意外的是张飞却对庞统毕恭毕敬,十分佩服对方的才能,为何张飞对2人的

庞统是谁

一提到庞统人们就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不过,相对于诸葛亮的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庞统就要凄惨一些,最初,庞统投靠孙权可是却不被孙权所重用,孙权为何不用庞统呢?同为名士庞统与诸葛亮为何

蜀国轮不到诸葛亮掌权? 庞统、法正不死

刘备手下可以称得上名字的文臣便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诸葛亮在以往的形象中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而庞统也是一般,只是死得较早,没有诸葛亮那么出彩,而法正其人,一般人的印象可能不深,但是在蜀国的历史...

诸葛亮汉献帝、曹操孙坚、庞统司马懿、三国里的巧合很有趣

你绝对出想不到三国里有些人,他们身上有着我们不曾注意到的有趣的相同点,他们之间的巧合令人不解,也非常有趣。第一对有趣的是;蜀汉的诸葛亮和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代帝王汉献帝之间,诸葛亮和汉献帝出乎我们想象的是

在曹魏的名将中,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直都是智者的化身,足智多谋,几乎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而他手中拿着的羽扇也是象征了他是智慧和光芒的智者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也会有他一生中最害怕的敌人,那么他到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谁的军师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谁的军师说到庞统这一个人物,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凤雏卧龙”。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庞统所拥有的才华,绝对非常人可比。而庞统是谁的军师呢?相信大家也都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谁的军师?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谁的军师?说到庞统这一个人物,置信各人都不会感应生疏。在三国演义傍边,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凤雏卧龙”。由此我们能够晓得,庞统所拥有的才气,相对非凡人可比。而庞统

能力不输庞统,诸葛亮都不敢惹

诸葛亮,自从出山辅佐刘备开始,就一直深得刘备信任,并用过人的智谋征服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硬茬。诸葛亮治军有方,且执法如山,其弟子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并没有进行包庇,而是挥泪斩了马谡。但是,曾经有一位牛人

诸葛亮的妻子是谁

诸葛亮的妻子是谁?  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