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方福康人物简介

Posted 系统

篇首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方福康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方福康人物简介

·方福康



方福康,理论物理学家、系统科学专家。早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离子注入理论的研究项目中,由于对布瑞斯 (Brice) 的能量淀积理论的工作与其他同事一起获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国内,在非平衡相变的驰豫时间,Fokker-Planck方程的李代数结构、化学双稳态分析、具有饱和和吸收的单模激光相变等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80年代后期将非平衡系统的研究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对经济复杂性的研究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思路,并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系统对称性的分析、经济系统多因子模型、人力资源经济和教育经济效益分析等问题上得到了许多具体结果。他是系统科学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为我国系统科学特别是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方福康,1935年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1952年毕业于上海继光中学。中学时期,他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是学工科,当一名工程师。但当时正是迎接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的时期,党和国家号召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方福康改变了志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56年7月,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从事理论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 期间,方福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即使在那段极端困苦的时间里,他也从未放弃过进行科学研究的努力和工作。70年代初期,他被下放到山西临汾劳动,回校后,曾向著名数学家蒋硕民教授请教,在他指导下学习现代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蒋先生曾留学德国,与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共过事。“文化大革命” 中,蒋先生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批判斗争,当时的处境也十分凄惨,门庭冷落。方福康虚心上门求教,老先生十分欣喜,对方福康潜心指导,并向他介绍了冯诺依曼 (VonNeumann) 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这阶段的学习使方福康在数学功底上有了一个飞跃。70年代中期,方福康和数学、化学、天文、哲学等系的几位教师,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探索世界领先的科学领域,组织了多学科的讨论班,阅读和讨论当时的学术前沿问题。这个讨论班坚持了10多年,为以后成立非平衡系统研究所打下了基础。1976年,他与其他同事一起承担了关于 “离子注入理论” 的科研项目,并与所在的科研群体获得了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8月全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他介绍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Ⅰ.普里高津(Prigogine)关于耗散结构的工作。1978年10月,方福康作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最早公派出国的进修人员,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在I.普里高津领导的索尔维(Solvay)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进修,并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继续进行非平衡系统的理论研究,创建了北师大非平衡系统研究所,在许多相关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并不满足于一般的研究,在1985年前后,方福康又将非平衡统计物理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和方法推广到研究一般复杂系统演化方面,开始了对非平衡经济系统的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全国系统科学界的大力支持下,北师大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系统理论本科专业,与硕士、博士学科点及博士后形成系列,为系统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福康于1983年出任北师大物理系系主任,198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89年至199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在学校的领导工作中,他思路清晰,胸有成竹且坚定不移,为把北京师范大学办成国内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除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外,他还曾担任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中方专家组组长、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国情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第八、九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至今仍负责着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的工作,担任着系统工程学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初获离子注入理论成果



方福康的研究工作领域开始是在原子核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这在50~60年代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对于方福康来说,这一段研究工作对他有两重作用,一是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背景,为其理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在具体的核应用领域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核理论的研究涉及基础极广,方福康就学于张宗燧,蒋硕民等老师,在理论物理、数学上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并受到了由他们带来的国际著名学者狄拉克 (Dirac),冯诺依曼的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基础的研究工作虽因 “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而中断,但方福康并没有放弃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执著追求,在当时还有可能进行的应用领域中尽力继续其研究。1976年美国核物理应用团访问中国,这大致是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而中断学术交流关系以后美国最早派出的一个代表团,团中包括当时的美国国家科技顾问J.F.吉布恩斯 (Gibbons)。方福康等参与了代表团的接待,并与美国著名的桑地亚 (Sandia) 实验室理论部主任D.K.布瑞斯 (Brice) 对口交流。在了解了Brice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Brice能量淀积分布的应用范围,并将Brice方程在随机过程的基础上重新推导计算,此结果与其他关于离子注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实验工作方面的成果,使方福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获得了1977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这项工作是在特殊条件下完成的,它体现了方福康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也使他从当时 “文化大革命” 的停滞状态中得以较早、较快地恢复。

探索非平衡相变机制复杂性



1977年I.普里高津 (Prigogine) 由于非平衡和耗散结构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实际上是近代复杂性研究在国际上展开的序幕。一些过去不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概念,如系统的失稳、突变、远离平衡、分支等等,突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各种领域中应用,甚至扩展到社会、经济领域。方福康在1978年的中国物理学年会上系统地将耗散结构理论作了介绍,旋即到I.普里高津的研究所进修,并比较了当时德国的H.哈肯 (Haken)学派,日本的铃木增雄以及美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选择了关于 “非平衡相变与含时随机涨落” 的研究,这是涉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和突变的最基本的问题。方福康从非平衡系统随机涨落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Master方程、Fokker-Planck方程等数学操作,得到了非平衡相变的驰豫时间,含时随机涨落的局域扩散、以及随机系统的算子谱分解等实质性的结果,从而对随机涨落的演化,涨落与突变的联系,宏观自组织的触发等非平衡相变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种明确的阐述。在相变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方福康对一些典型的非平衡相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有意义的实际结果,如化学中SchlogL核化过程的条件,单模激光系统中双光子饱和吸收的阈值以及核反应作为一个远离平衡过程的反应截面的计算等等。方福康在I.普里高津研究所进修期间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建立了与普里高津学派长达20多年的交流与合作。回国以后,方福康继续在上述的非平衡相变机制与实际系统深入研究,发展了处理非平衡相变的对称分析方法,并与国内其他一些单位一起开展了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

对于中国这一阶段复杂性研究的进展,一位国际上复杂性研究的代表人物,日本东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术带头人铃木增雄教授曾作过这样的评价: “中国科学家在非平衡系统理论的发展的早期,就深入地进入到了这个领域,这是十分幸运的”。I.普里高津也曾专门致信赞扬方福康的才华,并肯定他在进修期间的成绩。

运用复杂性理论进行经济系统分析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和数学大师包括P.安德森 (Andersson)、K.J. 阿罗 (Arrow)、I. 普里高津(Prigogine) 和S.斯麦尔 (Smale) 等人,提出了一种经济系统分析的新见解。开始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认为经济是一个演化着的复杂系统。在这一观点提出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对经济系统复杂性的研究便形成了热潮。各家所采用的研究路线也不尽相同,如: 美国桑塔费 (Santa Fe) 研究所强调的自适应系统的计算机实施,德国的哈肯学派利用Fokker-Planck方程讨论定量社会学,瑞典学派对区域经济动力学进行研究,美国的R. 戴(Day) 等人则关注的是混沌在经济中的应用等。

在诸多的经济复杂性研究中,方福康与普里高津学派密切合作,形成了明确的思路与技术路线。方福康和他的研究组的工作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关注的是经济系统基本规律的探索,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传统的经济理论即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处理的是均衡态,它虽然基于不动点定理作了严格的数学证明,但考察的只是系统的终态和负反馈行为,然后将其看作一种理想状态来估测经济系统的走向等行为。将复杂性研究引入到经济系统中,则处理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终态,而且可以分析经济的正反馈增长,泡沫形成及经济崩塌,越过势垒的起飞现象,以及经济中的混沌和途径依赖等等。虽然其他学派对这些问题有过讨论,但这里给出的是一组完整的经济图象,特别是宏观经济所显示的不对称性周期。其次,方福康和他的研究组对经济系统的讨论划分了明确的模型描述层次,与流行的将子系统随机行为耦合方法不同,方福康及其研究组认为,对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系统,要想将诸多的子系统通过耦合来给出其宏观行为,不仅在技术上有极大的难度,而且在概念上也不易弄准确,难以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方福康的做法是,将经济系统研究的难点予以分解,在宏观的层次上,先着重寻找支配经济系统决定性的序参量,找到它的正负反馈、起飞、崩溃等特征量,然后再通过微观的随机性质来刻划这些宏观有序的突变。这就为经济系统与原有复杂性基础研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方福康以经济增长为切入点,进行了经济复杂性研究,并涉及人力资本,非线性投资,宏观金融等领域,组织了 “自组织理论及其在教育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经济系统复杂性” 等有关的基础课题,寻找决定宏观经济系统的序参量,探索其微观机制的演化突变规律以及动力学描述。1985年前后,方福康具体研究了教育经济系统的演化特点及其规律,用非线性方程组描述了从教育投入到人才培养,再反馈到经济系统形成产业的过程,建立了教育经济模型,并以数十年来教育经济的大量数据论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第一次对中国教育经济的数字进行计算,得到了包括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科学数据,反映了客观实际。在随后对经济系统的研究中,他在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存的经济系统中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得到了实现均衡的步骤及均衡点的稳定情况,取得了数理经济学中的新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中,对人均产出保持不变的均衡增长状态有详尽的讨论,但由于均衡理论框架的制约,对于由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经济起飞等突变行为则基本没有涉及,方福康以他物理学家的敏锐思维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非平衡统计物理中关于对称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多重均衡的存在性,这一结果,不仅可以得到均衡增长的结论,而且为解释经济演化中的突变行为、阶跃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一系列的工作成果在国内外相关科研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4年,方福康与索尔维研究所的M. 桑格丽娅 (Sanglier) 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复杂性与自组织” 的国际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的科学家交流了在经济复杂性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由斯普林格(Springer) 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为了与经济学界达成更多的共识,北师大非平衡系统研究所参与了北欧经济学派所组织的以区域经济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为期五年的系列国际会议,其中1996年的会议在北京召开, 由方福康和瑞典的Åke安德森(Andersson) 共同主持。

严谨治学,求实创新



方福康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他认为,创造性是最可宝贵的素质,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贡献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创造,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供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新东西。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非常赞同将创造性归结为四句话: 善于高度概括,善于总结经验,敢于不断创新,具有真知卓见。他就是这样来要求自己和培养学生的。作为理论物理和系统理论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方福康自1982年至今已培养了30多名硕士、博士,工作在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骨干。

在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大潮滚滚而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面对高校之间的竞争,再创名牌老校的辉煌是作为校长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方福康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的指示,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要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为校长一任,对任期几年负责比较容易,但要对学校的历史和未来负责,却决非易事。他凭籍创造性的思维和出色的管理工作能力,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为建设高水平、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形成了综合性较强、具有相当实力和特色的学科体系,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比重不断加大,校办产业逐渐壮大,使北师大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显著成绩,为把北师大建设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之一打下了基础。

方福康对科研方向的敏锐的洞察力同样是他创造力的体现,是他在学术方面有所收获的基础。他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不仅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处处强调一种创新进取,百折不回的精神。他指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干出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两种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理清思路,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大方向; 二是一旦认清方向,就要树立信念,作好应付任何挫折和考验的准备,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方福康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他所提倡的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使他所在的研究集体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进取的集体。

方福康淡薄名利,心中只有理想、追求和事业。他干任何事情都要高标准,都要向第一看齐; 追求科学需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认准了就决不回头,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简 历



1935年2月28日 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

1952—1956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6—1978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

1978—1980年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

1983—1984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1984—1985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1986—1989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9—1995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0—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主要论著



1 Fang Fukang.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of time dependentbehaviour of fluctu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usion. Bul-letin de 1’ Academie royale de Belgique (Classe de Sci-ences),1979 (5)

2 Fang Fukang. Variational calculation of lower excited statesin a chemical bistable system. Physics Letters,1980,79A(5,6)

3 Mandel P,Fang Fukang. Laser with two photon saturableabsorbers. Physics Letters,1981,83A (2)

4 SUZUKI M,Fang Fukang,et al. The Variational theoryand rate equation method with applications to relax-instability point. Physica,1981,105A,631~641.

5 Fang Fukang,Jiang Lu. The algebraic structure on theproblem on non - linear Brownianmotion. Commun,InTheor. Phys.,1983,2 (6).

6 Fang Fukang. On the symmetry behaviour of the equationsin non-linear systems. Stat. Phys. & Cond. Matt.Theo. 1986,150~156.

7 Fang Fukang,LI Keqiang. Approach on educational eco-nomics by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system theory. Sys-tems Dynamics\' 91,Bangkok: The system dynamics so-ciety,1991:199~208.

8 Fang Fuka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growth.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cs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East Asia,1996.

9 Fang Fukang,Sanglier M. Eds. Complexity and self -organization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Berlin:Springer,1997.

10 Fang Fukang. The symmetry approach on economic sys-tems. Chaos,Solitons & Fractals,1997,7 (12) 2247~2257.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军机大臣福康安之弟 清朝将领福长安简介

富察·福长安(1760-1817),满洲镶黄旗人,字诚斋,清朝将领。大学士傅恒第四子,军机大臣福康安之弟,孝贤纯皇后之侄。>>在清高宗时期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因平定台湾、廓尔喀战役有功图形紫光阁,

历史人物 福康公主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太监

大宋受宠公主,不爱驸马爱太监,为其割脉自焚发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福康公主是宋仁宗最疼爱的女儿,9岁那年,父亲却一纸诏令,将她与李太后的侄子订了婚。在19岁前,面对心

福康安怎么死的 福康安之死的真相

福康何在整个清代汗青上能够说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光因为其军功,更因为其与乾隆皇帝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整个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喜爱,不光对其视若己出,还付与其极大的军事权力,在其身后更对其加

福康安怎么死的 福康安之死的真相

福康何在整个清代汗青上能够说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光因为其军功,更因为其与乾隆皇帝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整个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喜爱,不光对其视若己出,还付与其极大的军事权力,在其身后更对其加

历史秘闻 福康安怎么死的 福康安之死的真相

福康何在整个清代汗青上能够说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光因为其军功,更因为其与乾隆皇帝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整个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喜爱,不光对其视若己出,还付与其极大的军事权力,在其身后更对其加

历史人物 福康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对福康安与乾隆是什么关系为何很多人说他是乾隆私生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类生来有八卦的天赋,所以自古以来,宫廷秘史在民间大众当中都很有市场。>比如清朝的宫廷秘史,从

大宋福康公主和梁怀吉的一生虐恋

在宋朝,有一个公主爱上了一名宦官。听起来似乎相当不可思议,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大宋公主和宦官的倾城之恋。这位主人公就是宋仁宗的女儿福康公主,宋仁宗年近三十才得到一个女儿。从小,福康公主就受尽了无限宠

兖国公主是谁?兖国公主的生平简介

  兖国公主最初被封为福康公主,是宋仁宗最为宠爱的女儿。宋仁宗之所以这么喜爱福康公主,一是因为福康公主是一个特别聪慧的女子,聪颖的女子总是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因为福康公主是个格外孝顺的女儿。  宋

宋仁宗最喜歡的女兒福康公主,為何後半生卻十分凄慘

《清平樂》中,徽柔是宋仁宗最疼愛的掌上明珠,從小就備受寵愛,享盡宮廷榮華富貴。不論是賞賜還是封號,徽柔都受到宋仁宗的格外照顧。那麼,歷史上的徽柔果真像劇中那樣後半生十分凄慘嗎?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福

历史秘闻 駙馬相貌醜陋,並未苦戀懷吉,33歲抑鬱而終

史解《清平樂》:福康公主真敢夜叩宮門?真相比大劇更狗血!歷史上的福康公主:4歲差點和親,婚後遭受虐待,33歲抑鬱而終!01/《清平樂》中的福康公主改編自網路作家米蘭lady所寫的古代言情小說《孤城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