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黄有德人物简介
Posted 矿床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黄有德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黄有德人物简介
·黄有德
黄有德,矿床地质专家。主持设计并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个旧—大厂及其外围地区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和有色金属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找矿科研等工作,不断地探索矿床的形成环境、成矿机制和定位条件,创造性地提出锡多金属矿床“双控”成矿模式及深循环、浅循环和多体系成矿系列,解决了单一用岩控矿床或层控矿床难以解释的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因和富集条件等问题,为我国锡多金属矿床的资源基地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有德,1935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一个商人家庭。1954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勘探系金属及非金属专业,曾任班主席和团支部书记,1959年毕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矽卡岩矿床的成矿区域——兼论矽卡岩矿床构造类型毕业论文的答辩,成绩优良。
毕业后,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现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实习员、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矿床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6年兼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1982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受聘中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七五”,下类同)期间,黄有德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1987年,他两次作为矿产地质研究院主持科技攻关的优秀代表,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0年6月,黄有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彰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贡献,1984年获矿产地质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称号、荣立一等功;他是1985年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劳动模范;1987年,被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他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退休。
主持设计完成“个旧—大厂锡矿研究”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黄有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培养的新一代科技人才。他热爱地质事业,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善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勇于创新,他多次参与大型科技找矿会战和国家科技攻关,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成功地设计了多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项目并主持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完成预期目标。
20世纪70年代,黄有德负责设计、主持完成中国东部矽卡岩铁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根据大地构造环境、岩浆成因系列和矿化金属组合,首次将矿床划分为邯邢式、大冶式、闽南式三个亚类,又从成矿作用中标型矿物所含碱卤元素的不同组合进一步将矿床划分出若干成矿地球化学类型,建立了三类矿床成矿模式及系列,总结了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找矿方法,成矿预测在冀南、豫北、鲁中、淮北等地经工程验证获得良好找矿效果。与同事共同编著我国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经验总结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六五”期间,黄有德负责设计并主持国家攻关项目——个旧—大厂及其外围地区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创造性地应用成矿地球化学原理,以锡的多重地球化学亲和性及其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演化研究入手,以锡在各类地质体中的分布与分配及其演化为线索,历史地、系统地研究锡的地球化学性状,总结了元古代至中生代锡的成矿过程。首次确定元古代地槽沉积建造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是一类重要的富锡地质体,确定了晚古生代地台沉积建造中火山—热泉成因硅质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基性熔岩是另一类重要富锡地质体,以上富锡地质体构成矿源层或矿源岩,经燕山期含锡花岗岩叠加、改造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锡的初始富集及“双控”(地层—花岗岩控制)成矿模式和深循环、浅循环、多体系成矿系列,为研究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寻找隐伏矿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双控”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模式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找矿技术方法,正确选择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新探获3个大型锡矿床、6个中型锡矿床。该成果经国家科委组织评审验收,认为经济效益卓著、理论上达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与地质矿产部的“长江中下游铜硫金银资源的重大发现”成果共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理论成果《论锡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论文,同年被选为IGCP—220项目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交流。1988年、1989年分别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论文中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系列部分,收入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外展品中,在美国、香港等地进行了展览,并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
“七五”期间,黄有德继续负责设计并主持国家攻关项目“我国东部隐伏矿床研究”中的“湘、桂、粤、赣铜铅锌锡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组织有色金属系统有关地勘局、院所进行攻关。课题组在“六五”期间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深部构造格局,划分了区域成矿环境类型和构造岩浆成矿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质环境中铜铅锌锡等元素的分布与分配,进一步印证了元古代、早古生代、中新生代火山作用及晚古生代海底喷流(气)—热水沉积作用与锡多金属初始富集的重要关系。系统研究花岗岩类成因演化类型及控矿作用。应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广西大厂锡矿床及湖南香花岭锡矿床的成矿分期及成矿物质来源获得满意结果。首次将湘、桂、粤、赣锡多金属矿床划分为岩控、层控、双控三大类型,15个亚类型以及深源同熔型、浅源重熔型、层控型及双控型矿床成矿模式及系列,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找矿模式及程序。在理论和找矿的模式指导下,结合综合方法所提供的信息,优选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新探获8个大型矿床、7个中型矿床。该成果与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共同编写总结报告,经国家评审验收,达国际先进水平。
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矿种钨、锡、锑、稀土的储量居世界之首,铅、锌、钼、汞、镍位于世界前列,铜、铝也占有一定地位。但我国现正处于人均矿产消费量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现有生产矿山资源逐年大量消耗,近百个矿山进入中晚期开采,后备接替资源严重不足。进入21世纪,原有矿山的生产能力由于资源的逐年消失,若不及时补充新的资源,将无法得到保证而减产。
黄有德对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极为关注,他经常说:没有矿山和资源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从“八五”开始,他致力于有色金属资源危机矿山的二轮找矿研究工作。有一段时间他生病住院,医院曾下了病危通知,但病情稍微稳定,他就要求出院,继续进行找矿研究。根据他的经验,一个已知矿山(区)成矿环境的中肯分析和矿化组合及定位机制的深入研究并辅以有效的找矿方法,是实现矿山二轮找矿、寻找接替资源的有效途径。1991年,黄有德负责设计并主持云南东川矿田生产铜矿山及周边找矿研究项目,他首次提出东川中元古宙裂谷的深源成矿作用理论,研究裂谷演化环境及深源矿床成矿系列,并讨论了成矿作用体系与裂谷的演化关系:裂谷发育早期以火山作用为主,矿化为高铁适度富铜、硫体系;裂谷发育中期以喷流作用为主,矿化为高铜适度富硫体系;裂谷发育晚期以喷气作用为主,矿化为高硫适度富铜体系;裂谷封闭后,晋宁运动以富碱基性岩浆隐爆作用为主,矿化为高铜适度富硫体系,从而导致了裂谷拉张期喷流硅质岩型铜矿和裂谷封闭后富碱基性岩浆隐爆角砾岩型富铜矿的发现,确定了新的铜矿化类型,找到新的隐伏矿体。1995年该项科研成果经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专家评审验收,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黄有德设计申请并负责的直属有色金属生产矿山资源潜力和潜在资源前景研究,通过对100多个矿山资源情况的综合分析,并现场调查重点资源危机矿山和资源后劲不足矿山的潜在资源前景,对有色金属生产矿山进行了科学排序,选择近期开展二轮找矿的对象,目前正在实施中。1999年他撰写的“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一文,强调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战略上考虑:对现有矿山进行分类排队,对“转产矿山”、“危机矿山”和“后劲不足矿山”分别进行战略规划;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在生产矿山深部、周边及近围寻找接替资源;伴生元素和尾矿处理的综合利用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科学技术要与生产紧密结合;制定适合的扶持、计价销售和资源初偿政策。1999年10月参加由中国地质学会等5个全国性学会的矿山地质学术委员会和冶金地质情报网联合召开的全国生产矿山地质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黄有德经常提到,地质科研找矿工作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尤其是资源危机矿山的二轮找矿工作,是极其复杂的与一轮找矿有别的另一个找矿系统工程,既要有新的找矿思路,又要有新的方法技术,其成矿定位定量预测往往又需要3年至5年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实现。因此,矿山决策者要从长计议,在矿山开发中晚期,提前一个五年计划安排寻找新的接替资源,决不能搞短期行为,急于求成往往欲速而不达,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深入研究成矿机理 不断探索新的矿床类型
黄有德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在吸收先进的技术理论同时,总是紧密地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他编著的有关国外(以美国为主)金属矿床研究的某些情况、国外金属矿床研究动向及展望、金属矿床成矿理论中的几个问题和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及成矿理论进展,在指导矿床地质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论》、《矛盾论》是黄有德必读的哲学著作。他特别重视研究具体矿床、矿田和成矿区(带)的特殊性,掌握特殊规律就从必然王国转变成了自由王国,新的发现由此开始。
1980年,黄有德开始研究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锡是亲石元素,与酸性花岗岩类有着严密的成矿专属性,花岗岩“一元论”成矿统治了几个世纪。他系统调查了广西大厂及桂北的锡矿后,发现大厂超大型锡矿不仅与花岗岩有成因联系,还与地层有着特殊的成因关系,通过系统的宏观和微观研究工作,发现了晚古生代火山喷流(气)成矿和矿质多来源的证据,进而提出锡的初始富集和双控(花岗岩—地层)成矿模式,这在“七五”国家科技第55项工作总结报告中,肯定了为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模式的成矿机理与受生长断裂控制的次级海盆,由于有机质的强烈吸附作用,使成矿物质开始集中,特别是火山作用、海底喷流(气)和热水沉积作用,把深部的成矿物质带入,并在沉积物的含膏盐层和卤化物流体等联合作用下形成初始富集层。陆壳重熔的含矿花岗岩浆沿生长断裂或原火山活动部位侵入,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成矿流体,且在其强大的热力作用驱动下,使地层中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循环,与花岗岩分泌的流体混合形成混合含矿流体,在成矿元素初始富集层部位和构造有利部位,在混合含矿流体叠加、改造及其作用下形成大型、超大型似层状、脉状和网脉状矿床。
黄有德对桂北山区产于超镁铁岩中锡矿的研究,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他与他的研究生一起,深入研究其成矿的环境和机理,认为锡既是亲石元素也是亲铁元素,与超镁铁岩有成因联系。并撰文《一个与火山碎屑沉积岩及超镁铁岩有成因联系的锡矿床》在《矿床地质》杂志上发表。该文论证了造成锡在超镁铁岩中富集的原因是锡的多重地球化学亲和性。继戈尔德施密特(1930年、1933年)提出锡具有亲铁性并富集在磒石的富铁相里以后,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都比较一致地认为锡在高温时亲铁,温度降低以亲石为主。锡在地球各圈层里的分配亦显示多重亲和性,当地球分异为金属相地核和硅酸盐地幔时,锡显示亲铁性进入地核,当地幔分异出上地幔和地壳时,锡又显示亲硫和亲石性而富集于地壳。近年来的实验证明,在高温(1180±10℃)条件下,在硅酸盐熔体熔离形成的较基性和较酸性两部分熔体间,锡优先进入前者,这既直接证明了锡的高温亲铁性,同时也获得了锡可以在基性熔体中富集的证据。因此,当锡在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下表现出亲铁性时,它将与铁同分配而进入超镁铁熔浆。这一个新类型锡矿床的发现,对锡矿成矿学领域是个推动。国际锡矿专家泰勒(R.G.Taylor)教授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并索取了有关矿床标本。
退体后仍不忘献身地质事业
黄有德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科研工作,40年的找矿实践和理论研究,使他具备了敢于超越前人的勇气和力量,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在指导找矿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84年,他随中国代表团专家组赴马来西亚参加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IGCP—220)工作会议及东南亚第五届地质矿产资源学术会议(GEOSE—V)。1987年参与筹备在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召开的IGCP—220项目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1990年回访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作为中国专家组组长,考察了昆士兰地区锡、钨、金矿床。他深有感触地认为,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了广交朋友,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的目的;既宣传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又吸收了别人的成功经验。当别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哟! 作为一名地质科研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必不可少,但至关重要的是,不能离开集体的力量。地质科研找矿工作复杂多样,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大项目往往牵涉众多的单位和专业,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可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离开了集体将一事无成。”他今年已65岁了,虽已退休,但仍在关心有色金属生产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及危机矿山的二轮找矿工作。这位在地质科研找矿战线上奔波、忙碌了一辈子的专家,如今还念念不忘献身的地质事业。
简 历
1935年5月12日 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
1954~1959年 在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金属及非金属专业学习。
1959~1970年 在冶金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所任专题组长、技术员。
1971~1981年 在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任工程师、矿床研究室副主任。
1982年~ 在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任专题组长、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床研究室主任。
1996年 退休。
主 要 论 著
1 黄有德,等.对我国矽卡岩铁矿找矿标志的几点意见. 地质与勘探,1974(2):1~10
2 黄有德,等.华北地台矽卡岩铁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1976(1):21~29
3 黄有德,李绥远.全国铁矿会议文集·中国东部地区矽卡岩铁矿成矿控制及富集条件.1979
4 程先耀,黄有德.国际锡矿会议文集·论锡的原始富集,地质与勘探,1984(6):29~35
5 黄有德,蔡宏渊,卢建春.IGCP—220第四次国际锡矿会议文集.论锡的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 1987
6 黄有德.大胆探索,联合攻关,锡矿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矿产与地质,1987,1(4):3~6
7 黄有德,蔡宏渊.中国南部大陆锡矿成矿特征.矿产与地质(增刊),1988,2(1):5~12
8 卢建春,黄有德.一个与火山碎屑沉积岩及超镁铁岩有成因联系的锡矿床.矿床地质,1988,7(3):29~41
9 黄有德.国内外地质矿产研究动向及展望.桂林地质学会会刊,1989
10 谢世业,黄有德,何国朝.东川中元古宙裂谷型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模式研究.矿产与地质,1995,9(3):174~179
11 黄有德,张国林,何国朝.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矿产与地质,2000,14(1):1~4
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黄有鸾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9逝世日期:1964黄有鸾事故说明黄有鸾七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剩下父亲、他和小弟弟三人相依为命。不幸的是第二年父亲也弃世而去,兄弟俩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待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如同家人一般亲切,不光是在工作上关心他们,他们的生活有什么问题他也都会尽力帮着解决。党内的很多同志毛主席都为他们做过媒,其中黄有凤将军的婚事不仅是毛泽东极力
核心提示:在鬼子看来,这样的有家有业的地主不会和山里的抗联一条心的,于是鬼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动了黄有带他们前去捣毁抗联的密营。他们哪里猜得到,黄有已经给他们准备了一张天罗地网。黄有带着300多
历史人物 孔有德的主要事迹 孔有德的人物生平 孔有德的人物简介
本名:孔有德 字号:瑞图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人www.cha138.com 出生地:辽东盖州卫 封爵:定南王 官职:平南大将军孔有德——明末清初的将领 孔有德是铁岭矿工
明朝人物本名:孔有德字号:瑞图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辽东盖州卫去世时间:1652年封爵:定南王官职:平南大将军谥号:武装原籍:山东旗籍:汉军正红旗孔有德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
定南王孔有德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
定南王孔有德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
定南王孔有德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