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诸葛亮为何非要斩马谡,马谡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诸葛亮为何非要斩马谡,马谡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诸葛亮为何非要斩马谡,马谡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诸葛亮为何非要斩马谡,马谡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马谡从小就饱读兵书,对于兵法谋略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在当时的同僚中可谓出类拔萃。正是由于这样,诸葛亮才十分的看重他,经常召他来谈论作战计划。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向他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诸葛亮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让孟获心服口服。后来伐魏的时候,马谡随军出征,在诸葛亮的同意下,马谡担负起了镇守街亭的重任。但是最终街亭失守,对此很多人都把责任推到马谡身上,认为他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失掉了街亭,破坏了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虽然马谡没有守住街亭这是事实,但这就应该成为他被斩杀的理由吗?当然不能这么片面的下论断,实际上恰恰诸葛亮的责任更大,而马谡的死也跟他脱不了干系,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来说当时双方交战的情况,马谡加上王平的兵马总共是两万五千人,即使再算上魏延的后援部队,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而魏国的军队多少呢?

20万左右。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魏国的统帅是司马懿,先锋是大将张郃。试想一下魏军这样强大的配置,你一个马谡就这点人马,怎么能抵挡住司马懿?就算占据街亭有利位置,可以做到易守难攻,但是双方兵力还是太悬殊了点吧,再有司马懿坐镇指挥,试问一下,马谡能有几成胜算,答案是没有任何胜算。也就说,马谡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战败后以诸葛亮的智慧,不会不明白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

既然知道街亭的失守不在于马谡,那为何诸葛亮还要将其斩杀呢?其实很简单,责任不在于马谡,那就在于诸葛亮的战略安排有误,在于他的作战计划不够缜密,以至于出现疏漏,进而导致了北伐的失败,可是如此大败总不能把所有原因归揽到自己,不然的话以后在蜀汉怎么立足,哪里还有威信可言。但是责任总得有人来扛,不然的话如此大败怎么向朝廷交代?因此马谡的悲剧就产生了,虽然错不在于他,但是他毕竟是战役的直接指挥者。

而且,诸葛亮直接把一个参谋,从未打过仗的人提拔为主将,还是去执行关乎北伐成败的重要任务,这本身就是他用人上的严重失误。他没有做到人尽其才,马谡擅长谋略并不代表擅长指挥作战,就像张良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当他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候,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马谡也是如此,让他当个参军易如反掌,若是硬要他去统帅三军,恐怕就有一点让老虎上树的感觉了。

同时,马谡也就犯了这一次错误,就算罪责难逃,恐怕也罪不至死,而一犯错就将其处死,这正是领导者的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而不能把北伐的失败全部怪罪马谡一个人,事实上诸葛亮应该才是负起责任的那个人,他战略布局的失误,以及把控大局的不足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对于马谡来说,只能说这是他的不幸和悲哀,毕竟街亭谁去镇守结果都差不多,不过是一个替罪的羔羊罢了!

相关参考

政治谋略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斩马谡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斩马谡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后,精心治理蜀国,同时训练兵马,准备完成统一大业。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率军北伐曹魏。诸葛亮令将军赵云、邓芝充当

为何诸葛亮非要马谡守街亭,而不选择其他将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具有过人的智谋,用兵一直非常谨慎,基本不会进行冒险的军事行动。刘备去世前,将诸葛亮叫到床边,除了让他好好辅佐阿斗外,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马谡。虽然刘备在智谋方面比不上诸葛亮,但

历史秘闻 为何诸葛亮非要马谡守街亭,而不选择其他将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具有过人的智谋,用兵一直非常谨慎,基本不会进行冒险的军事行动。刘备去世前,将诸葛亮叫到床边,除了让他好好辅佐阿斗外,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马谡。虽然刘备在智谋方面比不上诸葛亮,但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用马谡守街亭?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用马谡守街亭?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

杀替罪羊减轻自己罪责

诸葛亮斩马谡背后阴谋:杀替罪羊减轻自己罪责核心提示:于是其后果终于、也只能是“戮谡以谢众”,诸葛亮则自贬为右将军,但是依然“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马谡则做了他的替罪羊,成为这场政治和权力斗争中的牺牲

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武将马谡的简介 诸葛亮为何要杀马谡历史名人

  马谡人物生平简介  马谡字幼常,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和武将。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后来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

马谡并非死在诸葛亮的刀下 历史的误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

马谡并非死在诸葛亮的刀下 历史的误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

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