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患风寒丧命

Posted 丞相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患风寒丧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患风寒丧命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是继诸葛亮之后精通天文地理的人才,替明太祖朱元璋谋划,立下赫赫功勋,朱元璋也多次称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他在告老还乡后,没几年就因为风寒过世,一般人认为,刘伯温的死和宰相胡惟庸有关,但朱元璋在刘伯温死后,对他的儿子刘琏说的24字,不但证明刘伯温是毒死,甚至和朱元璋自己有关。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担心自己皇位不保,就杀了许多功臣,尽管刘伯温小心应对,仍惹祸上身。朱元璋曾问刘伯温朝中立相之事,朱元璋先是推荐杨宪,刘伯温实话实说:「杨宪虽然有做丞相的才能,但是,却没有做丞相的肚量,他考虑问题时常常为主观意见所左右,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是否堪当一用?」,刘伯温微微摇头:「他的肚量还不如杨宪。」,之后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呢?」刘伯温摇的更猛了:「如果将国家比喻成马车,那么,丞相就是拉车的马,如果由胡惟庸来担任丞相,我害怕他会将马车带翻。」

朱元璋想不到更好的人选,就说:「看来,丞相之位只有先生来当了。」,刘伯温赶紧推辞:「我太嫉恶如仇,又不喜欢繁缛的政事,我也不适合当丞相。普天之下何愁没有相才,只要圣上多留心,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后来朱元璋不听刘伯温的建议,硬是先后让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人当宰相,结果几年后这3人因事获罪,证明刘伯温的观点是对的,这让朱元璋更加忌惮刘伯温。刘伯温因为和李常善在朝中恶斗,理解到功高震主的道理,就辞官回家,不过朱元璋仍不放心,持续监视刘伯温的一行一动,这时有人就刻意诬陷刘伯温,马上就以「图谋不轨」之罪剥夺了其官职和俸禄。

刘伯温只好到南京请罪,并定居下来,没想到他却染上风寒,吃了胡惟庸的药后,病情加重,很快就过世了。至于刘伯温死因是真的是因为风寒吗?朱元璋曾对刘伯温的儿子刘琏说:「刘伯温在这里时,满朝都是党,只是他一个不从,吃他们蛊了」,可见刘伯温是被「胡党」毒死。

表面上胡惟庸看起来是元凶,但整起事件是经过朱元璋的授意,后来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将胡惟庸打入地牢,经过调查后,胡惟庸的罪名竟然上升成「通倭通虏」,导致3万人被处死,这很有可能是朱元璋的杀人灭口之举。


相关参考

明朝泛滥的倭患为何到清朝就不见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泛滥的倭患为何到清朝就不见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比起从元朝中后期起,中日双方“你抢我抓”三个多世纪的“倭患”,特别是比起明朝嘉靖年间持续四十年,战火波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嘉靖大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每到朝代兴亡交替之际,很多人的人品与德行就被展露无遗。不论是驷马高车威风八面的朝廷大员,还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武将,都会在此时原形毕露。明亡清兴之际,原来前明的文武大臣们,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钱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便暴病身亡真是死于风寒吗?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为人们所敬仰。但是,史书上关于郑成功的记载,都说他在收复台湾后不就便"偶感风寒",最后竟然一命呜呼,死的时候年近38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便暴病身亡真是死于风寒吗?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为人们所敬仰。但是,史书上关于郑成功的记载,都说他在收复台湾后不就便"偶感风寒",最后竟然一命呜呼,死的时候年近38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便暴病身亡真是死于风寒吗?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为人们所敬仰。但是,史书上关于郑成功的记载,都说他在收复台湾后不就便"偶感风寒",最后竟然一命呜呼,死的时候年近38岁

宋哲宗怎么死的 死于风寒感冒还是纵欲过度

  宋哲宗赵煦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关于宋哲宗的死因官方说法是风寒感冒病死的,但也有传闻他是因纵欲过度而死。  宋哲宗怎么死的  关于赵煦的死因,据《元符

袭扰明朝长达300年的倭患,真实的历史真相揭秘

导语:明朝初期肆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一直以来都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倭患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前期倭患和后期的倭患有什么承续关系?倭患突然肆虐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都是些什么人?这些都是本文要重点探讨

宋哲宗死于纵欲过度而非感冒风寒

  宋哲宗只活了23岁,也不是长命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宋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哲宗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五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6岁。  在正常情况下

李自成在围剿之下几乎丧命,为什么他能够迅速东山再起

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其中最大的当属高迎祥率领的起义军部队,可是高迎祥在一次战斗中中了孙传庭的埋伏,被押送北京壮烈牺牲。义军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就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做

历史秘闻 从寸板不许下海谈起,解析明代倭患愈演愈烈的原因

在明朝汗青上,倭寇之乱始终是一个绕不外去的话题。它对于其时东南沿海区域的经济成长与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损坏。倭寇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嘉靖年间,甚至发生过“贼逐直趋南京”的情形,可见其嚣张到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