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陆德民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陆德民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陆德民人物简介
·陆德民
陆德民,石油化工专业自动化专家,我国最早从事化工自动化设计专家之一,中国化工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国3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以及后续的石化装置自动化作出过贡献。由他主编的 《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对从事自动化设计、施工、生产维护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提高和指导起到积极作用。
陆德民,字伯齐,1927年6月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小学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开始,宁波不断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空袭,他的学业时学时辍。1939年春考入教会办的浙东中学至1940年4月宁波沦陷,生活在沦陷区,深感国家孱弱,当亡国奴的耻辱和悲哀。不久,在高年级同学的启发带领下逃离宁波沦陷区到一个僻壤山村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求学。尽管条件简陋,但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每学期都不断有所增加。他在该校读完高中毕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迁回宁波。少年时代的环境所给予他的教育,使他终身难忘。
1946年考入南通学院染化工程系学习。1946年至1949年适逢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战火纷乱,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并不断受到当局血腥镇压。1948年下半年南通解放,长江被封锁,学校分南通和上海两地上课。1949年初在上海学校地下党领导下参加了地下党外围组织 “通院团契”,参加了迎接解放、护校、声援等工作。
1950年陆德民从南通学院毕业,在上海被招聘到沈阳东北重工业部,分配在东北化工局研究室有机合成组工作。在钱保功和张尔慈先生指导下完成改性酚醛树脂工业条件实验任务,并写出了论文总结报告。不久又接受为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空飞行舱内除湿剂研制的紧急任务。从朝鲜战场美军飞机上拿回来的样品试制,发现它吸湿后呈粉红色,脱湿后呈深绿色。任务紧急,经过夜以继日的实验研究摸索,他终于弄清楚是硅胶上加了三氯化钴作为指示剂。因前方急需,先试制少量送往朝鲜战场试用,满足了朝鲜战场空军的急需。由于及时完成任务,受到表扬奖励。1953年在沈阳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俄文。1954年回东北化工局化工设计公司担任翻译工作,历时1年左右完成了大量苏联援建的吉林化肥厂、吉林染料厂和兰州合成橡胶厂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图纸,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化工厂建设作出了贡献
从事化工自动化设计
1955年初化工部化工设计院成立自动化控制科,陆德民任有机合成组专业组长。1955年至1956年期间,被派往清华大学热工系学习苏联专家契斯卡柯夫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热工仪表,从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工作实践则主要向苏联派来的赛维也夫专家学习。
这段期间他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设计工作,主要是以电石制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化工产品,如吉林化工公司的醋酸,锦西化工厂的聚氯乙烯、过氯乙烯,四川长寿化工厂的氯丁橡胶和上海化工厂的甲醛装置等,当时使用的这些产品尚不能满足新工艺的全部要求,化工部门开始建立本系统的仪表制造厂和研究单位。1962—1965年,化工部组织从日本引进维尼隆合纤单体——聚乙烯醇装置的全过程,提高了化工自动化设计水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的工程项目。
这个项目从1962年开始谈判,单体聚乙烯醇由化工部负责,引进后建在北京有机化工厂,后续抽丝纺织加工建在顺义牛栏山,由纺织部负责。为搞好工作,成立设计安装生产联合组,统一对外,技术问题由化工部化工设计院负责。陆德民参加了这一项目的全过程,并负责自动化方面全部技术工作。日本对引进技术的设计质量不仅表现在设计文件和图纸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项目建成的综合经济效益上,我们考虑到设计工作必须要组织好安装部门和机械设备 (包括自动化) 部门共同来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经日方同意把生产厂方、设备制造者共同请到安装现场,日方还选用了经实际使用考验的仪表,从而使各自出现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升级。
自动化技术水平集中体现在100余套控制回路 (包括三套复杂控制和一套pH控制),在工艺稳定后数小时内达到90%以上控制器全部投入闭环控制,PID参数整定很快得到稳定。
在当时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要做到一次投产成功确实也是不容易。这个项目的主体部分是引进的,但辅助部分如供热站、软水站、空压冷冻装置是国内设计的,用的是国产仪表和设备。陆德民和设计人员在这方面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仪表设计施工领导小组首先抓了施工组织的计划,每天进行督促检查; 其次要求下面施工人员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逐项逐个仪表的检查和校验,如气路泄漏、线路绝缘、管路导通、接地系统等。在逐项自我检查基础上进行复查,通过后再进行回路逐个逐点查检。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做到进度提前完成。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陆德民所负责的设计技术工作值得一提的有:
(1) 用国产铠装电缆代替进口屏蔽电缆。这个项目是在1962年末、1963年初开始引进谈判的。当时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之际,中央为解决穿衣问题引进合成纤维来代替棉花,让农田多种植粮食。上级领导指示,外汇有限不能什么都引进,只能选主要的。仪表组当时的问题是电缆要否引进,是否可节约外汇多买些必要的仪器仪表。分析了日方设计的屏蔽电缆都是用热电阻的温度信号传输,主要仪表是气动的。生产车间环境没有大容量电机等设备,没有强电磁场的影响,因此请有关单位做一些电磁场感应试验并和日方技术人员协商研讨,结果接受了我方意见,全部改为国产铠装电缆。不仅节约了外汇,而且也争取了安装进度,日后证明该建议是合理的。
(2) 国内设计部分软水站生产出来的无离子水供给主要装置使用,日方对水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出口处的水质需及时进行检测。当时时间紧迫,陆德民查阅了资料及时试制出简易的电导仪,用兆欧表检测,检测数据与主装置的日方电导仪数据很吻合,起到了及时指导生产的作用。另外,该软水站的无离子水是经过储槽后送出的,储槽水位用国产气动差压变送器检测。由于白天、晚上温差大和仪表材质及装配上的原因,仪表的零飘现象十分严重,开始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因主装置日方提意见,特别是晚上常有联锁停车现象,经检查才发现零飘原因,于是决定用由横河生产的差压变送器来更换,才使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3) 开车时由于是在低负荷下运行,同时进料组分常变,因而使蒸馏塔底液位控制经常处于小开度下工作,控制系统十分不稳定,日方只能采取PID的比例度参数。但由于扰动是随机的,不能解决问题。经过仔细观察了解,陆德民提出可能是由于阀门选用线性流量特性引起,因为线性流量特性是固定增益,建议改为等百分比特性可能会改善控制系统,因为它在开度小的时候放大倍数小,开度大时放大倍数大,适用于小开度下工作。日方技术人员表示认同,于是请日方调节阀厂技术人员修改,经更换后运行证明,控制系统明显得到改善且稳定,使考核验收顺利按期进行。
为了达到进入主体车间界区条件指标,陆德民在联合试车投产过程中,当时唯一的工作信念是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加班加点,工作只讲奉献,不计报酬。该项目提前8个月完成安装试车并且一次投产成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外国对中国人的看法,也赢得了日方的赞誉和钦佩。
1966年,陆德民参加兰州召开的三部一院 (化工部,石油部,机械部,中国科学院) 联合开发的重点项目——顺丁橡胶工程。橡胶是战略物资,国内只有海南岛有少量天然橡胶,中央认为,一旦战争爆发,橡胶只有靠合成方法解决。合成橡胶原料丁二烯采用丁烯氧化路线,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负责催化剂研制开发。由于丁二烯聚合成顺丁橡胶采用乙烷为溶剂的技术路线,由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负责研制开发。从中间工厂实验到生产工厂的设计由石油和化工两个设计院负责。实验装置设在锦州石油六厂和兰州化工研究院。为了争取早日建厂生产,各阶段工作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齐头并进。即研究和中间实验工作并进,中间试验又和生产大厂的设计并进,边做边改。
经过广大科研、设计人员努力工作,终于在1970年完成顺丁橡胶装置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972年该设计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成投产,同时在齐鲁石化公司开始第二个顺丁橡胶装置的设计安装工作。陆德民负责的聚合装置设计中吸收了聚乙烯醇引进装置的部分先进经验。这个设计主要是改变了以往自动化设计只注意正常工况下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对突发非正常工况 (如停气、停电、操作工况骤变等) 下通过自动化设计实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获国家科委特等奖,燕山石化公司胜利厂聚合装置设计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
参与石化装置的引进工作
1973年至1996年,这段时间陆德民主要是参与引进石化装置的谈判、出国考察、设计联络等工作。1973—1987年直接参与设计有关的一线工作,1987—1996年离开第一线设计室主任的岗位,在总设计师室技术处做二线的技术后勤工作。
1973年,参与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谈判引进美国鲁姆斯公司专利,以轻柴油为原料乙烯裂解装置。日方建议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乙烯全装置进行监控,为了摸清外商意图和技术可靠性,在上海谈判组参加谈判。同时邀请上海自动化仪表所吴钦伟所长共同参加,历时月余的谈判过程,基本摸清了日方情况和其建议意图,再三斟酌决定,以暂缓在第一套大型乙烯装置试用为好。主要原因是: ①可靠性不够,一套主机设备负责全装置500余套控制回路和数千点的检测报警回路,失控防范措施不够; 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只能保证预测乙烯增量1.5%左右; ③日本尚处于试用阶段。因此,1973年3月组团赴日本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日方合同中推荐的电动仪表在防爆危险场合的可靠性,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现行石化装置中的具体使用情况。
在日方友好团体安排协助下参观了许多大型石化装置的自动化仪表及运行情况,又参观了仪表 (包括调节阀,计算机) 制造厂和研究所,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有关合同中推荐在防爆危险场所厂房采用耐压防爆电子仪表方案增加了信心。陆德民认为对引进技术不能一味听任外方技术人员的介绍,必须结合自己国内的实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引进国外控制软件,国外条件下使用良好,在国内环境下使用却不尽如人意,这些教训在以后引进装置中也曾出现过,其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1980年以后引进的大型石化装置都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在聚酯装置为解决大纯滞后系统,曾主持引进Foxboro公司的Fox-3小型工控机,并被派往新加坡Foxboro公司进行培训组态,组态并生成数据库,流程图画面。
1988年参加从美国DOW CHEMICAL公司引进聚苯乙烯装置中的计算机部分工作。其中有一段过程要掺入研碎了的顺丁橡胶,作为掺合剂加入。这是批量间歇过程控制。专利商推荐HONEYWELL公司TDC-3000中的LM管理站来实现,工艺设计要求现场和控制室都能操作管理,而且主要在现场,因为搬运橡胶块上切碎机靠人工操作。逻辑框图是DOW CHEMICAL公司香港控制中心提供,由我方用C语言编程键入。陆德民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对数千条程序框图逐条进行核对时,发现遗漏了这段流程的指示信号在现场盘显示,因此在审核会上提出。其实香港操作中心是照搬美国给香港中心的设计资料给我们,没有针对我们的工艺要求进行修改。他在会上指出后,美方技术人员深感震惊并致谢,表示想不到中国专家的工作这样认真负责。
注重培育团队精神
一个好的团队是培养教育年轻干部最好的场所。设计工作是集体创造成果。陆德民长期在设计工作中任负责人、主任,领头人的工作作风和能力在团队中有一定的启发和带头作用。陆德民作为自控专业的领导者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培育技术优良、作风踏实的设计核心力量,通过核心力量去团结和带领全员完成整项设计任务。
陆德民认识到一个好的团队基本上应做到:
(1) 设计工作要求知识面广,但对专业知识要求深一些。尤其是自动化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因此要强调做什么,学什么,从工作中学习,从学习中求提高;
(2) 重视现场实践知识的积累,提倡多下现场、多参加施工,以生产实践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3) 团队内上下级之间在技术工作上要实现民主作风。工程开始前编制工程规则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大家的智慧,规定制定下来后就必须严格遵守。
(4) 要不断树立设计质量观念,既要重视设计方案的正确,也要重视施工图的质量,不要轻视简单的算术统计和绘图工作,因这种失误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并常用实例来教育后来者;
(5) 领导者若经常用上述要点来约束言行并以此教育去影响团队一班人的话,那么这个团队肯定是一个上进奋发的队伍。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自动化设计人员也在不断更新,只要树立好的团队精神,事业就会不断地发展下去。许多已到别的单位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几十年后再相遇时仍怀念与陆德民相处时的情怀。
1997年,陆德民离开工作岗位后一直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继续不断地为我国石化工业自动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简历
1927年6月13日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33—1938年 在宁波市柳汀小学、宁波中学附小学习
1939—1941年 在宁波市浙东中学学习。
1942—1945年 在鄞县县立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宁波二中) 毕业。
1946—1950年 在南通学院染化工程系毕业
1950—1952年 任沈阳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助理技术员。
1952—1953年 在沈阳俄语专科学校学习。
1954—1956年 任化工部化工设计公司技术员。
1957—1971年 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工程师。
1971—1984年 任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设计院工程师。
1984—1986年 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石化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自控设计室副主任。
1987—1996年 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工程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1996年 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程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论著
1 陆德民译. 热工测量仪器手册.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56
2 陆德民译. 自动控制仪表手册.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3 陆德民. 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第2版
4 陆德民. 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第3版
5 陆德民,时钧、等主编. 化学工程手册·过程控制.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6 陆德民,朱良漪主编. 分析仪器手册·常用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7 陆德民,周春晖主编. 过程控制工程手册·集散控制系统.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相关参考
中文名:陆无双 别名:无双、双儿、媳妇儿 国籍: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陆家庄 职业:侠女 主要成就:参与襄阳大战 门派:古墓派 武功:玉女心经www.cha138.com 心
知名人物 陆建章生平故事简介,陆建章历史评价,陆建章怎么死的?
陆建章,字朗斋,号八庚,1862年(清同治元年)生于今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集陆家瓦房庄的一个小康之家。陆幼时不爱读书,常逃学。稍长,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十七八岁时就染上吃喝嫖赌的恶习。1881年冬,陆建章
中文名:陆小曼 别名:陆眉、小眉、小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籍贯: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1903年9月19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65年4月3日
陆世仪,生于公元1611年,去世于公元1672年,江南太仓人氏,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在明朝灭亡之后,选择隐居讲学,算是当时大部分学者都会选择的一条道路了。 人物档案 姓名:陆世仪 字:道
南北朝人物本名:陆馛别称:贞王去世时间:延兴四年主要成就:赐爵聊城侯父亲:陆俟荣誉:馛为太保持节奉皇帝玺绂(历史lishixinzhi.com)陆馛人物生平陆馛,陆俟长子也。多智,有父风。高宋见馛而悦
陆无双,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人物。原是江南陆家庄的千金小姐,幼时遭“赤练仙子”李莫愁灭门,并被其掳去,后成为李莫愁的徒弟,古墓派门下弟子。长大后偶遇杨过,并对杨过暗暗倾心。她活泼刁鉆,机灵可爱,
陆小曼简介:陆小曼曾经一度被称为校园皇后和北京名媛,陆小曼年轻时的风华绝代是人人都知晓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下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简介:校园“皇后” 陆小曼幼时是在上海幼稚园度过的。6岁随母
晋朝人物本名:陆慧晓字号:字叔明所处时代:南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吴郡吴县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陆慧晓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zhi.com)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晋太尉玩之玄孙也。自
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和坚强依然如故。——《尤利西斯》撰文/马德民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认为是最晦涩难懂的文学著作。小说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拉丁名为尤利
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和坚强依然如故。——《尤利西斯》撰文/马德民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认为是最晦涩难懂的文学著作。小说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拉丁名为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