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高龄75 岁仍深受慈禧重用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高龄75 岁仍深受慈禧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高龄75 岁仍深受慈禧重用

虽然身受巨创,依然泰山不倒,在官场没有萎靡和退缩的时候,这便是李鸿章。戊戌政变后,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远走海外,李鸿章因同情维新派变相地遭到慈禧惩罚,被派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归来后成为千夫所指的卖国贼。然而未预机要、杜门却扫的日子他仍然在等待,等待慈禧的再次召唤。

李鸿章投闲置散的日子并不长久,戊戌年秋,因黄河决口,数十县难民流离失所,黄河浮尸蔽水。重新训政的慈禧为了收买人心,稳定大局,派七十五岁高龄的李鸿章前往山东勘察河工。慈禧一则想安抚灾民,再则想借此惩罚李鸿章。

李鸿章力辞再三,都被慈禧拒绝,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往。李鸿章为了表明自己老当益壮的心力和超众出群的才干,不顾隆冬严寒,驱驰数千里堤坝,用科学方法标本兼治,历时四月,成功覆命,可这并未就此通过慈禧的考验。

政变后,慈禧曾有废立之意,无奈各国对光绪帝病重之事屡表怀疑,一旦废帝必然引起反对,正犹豫之际,慈禧心腹荣禄走访了闲居中的李鸿章。

老奸巨滑的李鸿章觉得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想借此远离祸事迭起的京都,建议朝廷将他外任为总督,外国使节来祝贺时可顺道了解打探情况,这样既不失国体,也不失资讯的可靠性。

荣禄觉得言之有理,慈禧很快将他任命为两广总督。在京洋人果然纷纷来贺,李鸿章「无意间」谈起废立问题,并表示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干涉,慈禧仍然是中国最有能力的统治者,可各国表示,中国另立新君是否会得到本国的外交承认还得请示本国政府,间接表达了反对之意。李鸿章、荣禄担心废立会引来各国干涉,主张先立大阿哥,再从长计议。此议得到慈禧的认同。

慈禧的考虑更深远,两广洋商众多,外交纠纷让一般的督抚都难以招架;两广华侨也最多,最支持康梁保皇派,革命党人数也不在少数,因此,保境安民,绥乱安邦,两广总督的任务也最重,将李鸿章置于危险前线,还可以借此考验其忠心,慈禧想一箭三雕。

就在李鸿章被任命的第二天,慈禧再发谕旨,命各省督抚严拿康梁一党以明正典刑,尤其是沿海一带各督抚责任最重。向来八面玲珑的李鸿章自然明白慈禧的心思,可嗜权恋栈的性格让这位八十高龄的督抚大臣在接到谕旨的第二天,还是怀着「一息尚存,不敢不勉」的雄心壮志,戴着三眼花翎便意气风发地走马上任去了。

在两广总督任上,李鸿章首先要面临的便是处理与保皇党的关系。光绪二十六年(一九○○)五月,慈禧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这是慈禧废黜光绪帝的一种试探。谕旨一出,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康梁深感时局维艰,急谋对策,加紧在广东的活动,准备武装擒王。

李鸿章既要奉旨而行,又不想与保皇党彻底决裂。由于捉拿不到康梁,慈禧大怒,严令李鸿章将康梁的祖坟铲平,李鸿章却以唯恐生变为由迟迟不动。慈禧大怒,痛斥李鸿章身膺疆寄却瞻顾彷徨,还威胁他,如果逆焰嚣张便要唯李鸿章是问。

在慈禧的威逼下,李鸿章不得不一方面铲平康梁祖坟,一方面暗中与康梁书信往来,解释原委。康梁也一改杀李的态度,评价其为「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李鸿章也害怕康梁危及两广安全,危害自己仕途,对保皇派又打又拉。

李鸿章致力于防范保皇党起事,因而对孙中山等人的态度更具戏剧性。孙中山曾想策动李鸿章宣布两广独立,先请港督卜力与李鸿章的心腹刘学询联系,刘学询建议李鸿章以罗致孙中山为由,设法让他回国。康有为因宣导保皇为慈禧所不容,孙中山虽反满但一直势单力孤,未成气候,一直不被慈禧重视。

李鸿章担心康梁与孙中山联合谋取两广独立,决定诱捕孙中山,对刘学询的建议十分赞同。刘学询请港督卜力代为转达孙中山,称因北方义和拳之乱,李鸿章也有让广东独立的想法,请他回广州共商大计。孙中山对此将信将疑,最后决定冒险一试。在宫崎寅藏、郑士良等的陪同下到达香港,最终因为害怕李鸿章诱降,又迅速转往了越南西贡。

李鸿章曾奉朝廷之命北上议和,途经香港。港督卜力原决定挟持李鸿章促成两广独立,因英国政府极力反对而作罢,转而力阻李鸿章北上,声称这个任命是由提出进攻使馆的端王载漪签署的,有诱李北上而加害之意,但此意被李鸿章婉言拒绝。卜力甚至表示,一旦所有公使在北京遇害,各国将会让中国最强有力的人当统治者,如果李鸿章本人愿意,一定会众望所归。

李鸿章诚惶诚恐地表示,请英国不要抛弃慈禧,不管慈禧有什么过错,慈禧「无疑是中国最有能力的统治者」。李鸿章告诫卜力,联军一定不要牵连太广,否则会激起中国人普遍的仇外情绪。卜力见李鸿章态度坚定,不得不无奈放弃,其实从始至终,李鸿章从无两广独立的念头,他不会让他的统治区域卷入到南方分裂主义的冒险中去。

李鸿章对保皇党和革命党的怀柔政策保全了他的乌纱帽,也成全了他对晚清朝廷的忠心。他尽心做事,只为拼命做官,而这正是慈禧所需要的,也是他官场不倒的秘诀所在。

相关参考

75岁仍被清朝凌迟 明朝最后一位皇子朱慈焕

明亡后,崇祯的皇子们都何去何从了呢,他的最后一个儿子,在七十五岁的高龄,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迟!崇祯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广安门入城,守军或降或散。崇祯皇帝只好“御驾亲征”,亲自上马持枪

75岁仍被清朝凌迟 明朝最后一位皇子朱慈焕

明亡后,崇祯的皇子们都何去何从了呢,他的最后一个儿子,在七十五岁的高龄,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迟!崇祯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广安门入城,守军或降或散。崇祯皇帝只好“御驾亲征”,亲自上马持枪

75岁仍有19岁侧室陪在身边 德川家康驭女术

家康七十五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年仅十九岁,与家康相差五十六岁。这个侧室实在是太年轻了。也就是说,家康直到七十五岁时离开人世,身边都一直有年轻女人陪着。山冈:我想,德川家康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在筑山夫人死

75岁仍有19岁侧室陪在身边 德川家康驭女术

家康七十五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年仅十九岁,与家康相差五十六岁。这个侧室实在是太年轻了。也就是说,家康直到七十五岁时离开人世,身边都一直有年轻女人陪着。山冈:我想,德川家康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在筑山夫人死

慈禧和光绪为什么都重用李莲英

我们都知道李莲英是清王朝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深受慈禧的宠爱。但是你知道光绪皇帝也很看重李莲英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慈禧和光绪都重用李莲英的原因。李莲英与慈禧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得海。在丁

历史人物 贾谊为何深受文帝赏识却不被文帝重用

  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不仅少年才俊,文辞高妙,而且韬略纵横,堪称栋梁之材。但他至死不能得到重用。后世文人多为此叹息。不过一般都把责任推到汉文帝身上,认为那是皇帝的失策。人李商隐「

西汉贾谊为何深受赏识却不被重用呢?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

西汉贾谊为何深受赏识却不被重用呢?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他的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