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马立人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马立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马立人人物简介
·马立人
马立人,生物化学、医用分析仪器专家。具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接触和使用国外先进分析仪器的条件,因此,善于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践方案。在长期从事军事医学研究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药物研究、血制品等研究、基因诊断研究等。与企业、研究部门相结合,研制、开发出一批有价值的医用仪器。为我国军事医学事业和突破单一依靠进口医疗仪器的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立人,祖藉浙江鄞县。1926年5月生于上海市,他自幼聪颖善学,从初中起就酷爱化学,能在没有条件下创造条件做化学实验。1943年考入上海中法大学药科本科,1947年毕业。由于解放前找工作困难,暂时在一银行里从事外贸方面工作。直至解放后技术人员归队时,才于1952年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当时为建国初期,国内医药、医疗方面条件十分落后,特别是正逢 “抗美援朝” 战争,部队急需改善和改变这方面的条件,他立志要为事业创造新天地。
50年代,他在冻干血浆、右旋糖酐代血浆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成绩,支援了 “抗美援朝”。60年代他完成了 《急性放射病人临床生化检验》 的编写任务。他完成了从中草药中分离抗辐射药物研究的生产工艺、测定结构人工合成。他还参与了 “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 的研究,1986年获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90年代,他又承担了 “863”研究课题; 主持过国家 “九五” 重大课题攻关六项。
马立人始终不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哲理,他在研究攻克医药难关的同时,与地方分析仪器厂协作,制成了一批关键医用和科研需要的分析仪器,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马立人不仅在工作岗位上潜心研究、开发工作,就是在 “文化大革命” 被下放宁夏贺兰山劳动时,也没忘记科学家的责任,用自己坚实、深谙的化学知识,帮助当地在与银川建材院合作,研制出500号水泥。改变了银川不能生产水泥的历史。此外,他还研究从矿石中提炼稀土,从盐碱地中提取纯碱,并研制糖化饲料。这些,都为银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马立人谦虚好学,治学严谨,思维敏捷,科学预见性强,善于抓住科技新动向予以开拓创新。能团结同志,甘为年轻同志“弯腰为桥,站立为梯”,论文及科研成果总是让他们为首,与他们共同完成重大课题并取得实用性强的丰硕成果。马立人在任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期间,他心系祖国科技事业,积极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善于调动年轻人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早日成材,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2名及博士后6名。1993年、1995年被评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996年荣获 “光华科技基金” 奖励,1998年获总后勤部“伯乐奖”。
为抗辐射药物在防原医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因为抗辐射药物它关系到核战争时广大战士和居民的生命,它必须有效、无毒、口服、使用方便。马立人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主持从民间复方开始,研制出抗辐射损伤有效的中药。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七年,用创新的特殊吸附剂进行分离提取纯化,经大量生物试验验证,发现了有效成分为互变异构单体,该单体的分子结构为一新型结构,同时完成了它的全合成。在此期间设计出批量生产的工艺,投入工厂生产,使之成为有实用价值的抗辐射中药制剂。期间,他主持研制了注射与口服、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辐射损伤的激素类药物。到目前仍为首选抗辐射药,为我国独创,在多次核事故辐射损伤病例上使用,效果显著。两药是1986年军科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立人是该特等奖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对我国血液制品研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立人早期参加冻干血浆、右旋糖酐代血浆、PVP代血浆、医用血浆研究,前三者已完成生产工艺并投产,在 “抗美援朝”后期、支援古巴及中印边境反击战救治伤员中得到应用,也在民用抗休克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低分子糖酐制剂至今仍为治疗血栓的常用药。他作为军队血液制品顾问组成员,主持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制品规范”,培训七个军队血站的工艺改革骨干。他还编写了 《工艺改革》、《静注丙球》、《灭病毒》 文集三册。1997年经军委批准成立了野战输血研究所,他是该所的顾问。在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七五”、“八五” 期间,马立人先后主持承担两项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课题: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研究和基因工程支撑技术研究。在非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和聚合酶反应在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及医学诊断学等方面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空间位阻原理,设计研制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重要的标记试剂: 长臂光敏生物素,使标记探针的检测灵敏度超过国外产品,部分替代了同位素标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国内最早将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技术应用于病原体医学检测。实现了方法、仪器及试剂同步配套发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批量装备部队医院及地方医院。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力更生研制成一批药用、分析仪器
不论在为军事医学服务还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他为了改变我国分析仪器、生化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从事生物化学、药物学研究的过程中,他坚持走自立更生的道路,他与北京分析仪器厂、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北京德赛系统工程开发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发研制了毛细管电泳仪、微量荧光计、微电脑扩增仪 (PCR)、分子杂交仪、紫外吸收分析仪、色谱仪、低温浴槽、冷干机、活动冷室等十多种仪器,并先后获机电部、北京市及军队二、三等奖多项,其中PCR扩增仪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上述成果多数已投产进入市场,其中PCR扩增仪达到数百套。此外,马立人于1983年受国家进出口公司委托对全国分析仪器和医疗仪器进口订单进行审查,他认真负责,逐项审查、节省了外汇。他还受国家科技部委托,负责主持 “九五” 重大攻关课题: “生化分离分析仪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开展生物传感器及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等。
马立人同样热心于社会工作,他于1983年起被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以来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副主任、学委会主任,以及美国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Pharmacy》杂志的编委,他也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的一、二、三届副理事长和中国色谱学会理事。
马立人长期为军事医学和医用仪器仪表的发展取得成就,以及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的成长尽了很大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简 历
1926年5月27日 生于上海市。
1943年9月—1947年8月 上海市中法大学药科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7年9月—1952年7月 上海银行。
1952年8月—1956年8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系任研究实习员。
1956年8月—1976年8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76年8月—1982年8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
1982年8月—至今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任博士生导师。
1995年8月—至今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副主任、学委会主任。
主要论著
1 马立人.放射损伤生化检查参考手册.军事医学科学院,1965.
2 马立人,孙仲诒等.茜草酸甙中甙元的化学结构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79; (1): 54~68.
3 马立人,刘耀清等.茜草酸2,3,4,6-四乙酰葡萄糖甙的合成和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1; (3): 359~363.
4 陶义训,马立人等. 临床生化检查.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5 李晋萍,马立人等. 中等剂量γ线照射后狗血浆蛋白质聚焦电泳分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6;(6):35~38.
6 马立人,蒋中华等 .2,4二氘代雌二醇的合成 . 稳定同位素,1983; (2): 49~52.
7 马立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制品规范.总后勤部卫生部,1988.
8 王升启,马立人.双向高效薄层色谱测定甙中糖链序列.中草药,1989;20(4):11~12.
9 Qian Xiaohong,Ma Liren. Fibrinolyuc Enzyme fromAgkistraton Iialys Brevicaudus (Korean Mamushi).Snake Venom Toxicon 1991,(29) 1381~1386.
10 朱忠勇,马立人等.实用医学检验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11 蔡文琴、马立人等.实用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2 张维杰,马立人等.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13 马立人,王全立等.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10) 62-63
14 Qian Xiaohong,Ma Li-ren.Separation and Identiticationof Proteins Obtained form Agkistroden Acuts Snake Ven-om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Monitoring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1994,(8) 148-190.
15 马立人,蒋中华等.分析测试仪器和生物高技术产品的发展.现代科学仪器,1994,(1) 5~8.
16 王全立,马立人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方法的建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 9(1) .
17 步恒富,马立人等 .淋球菌PCR基因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5; 19: 184~187.
18 沈荣森,马立人等.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的套式PCR法及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5,(19): 244~248.
19 马立人.基因诊断研究新进展.北京: 新时代出版社,1996.
20 马立人.基因扩增技术及相应仪器的进展.世界医疗器械,1996,9 (2) 30~37.
21 黄文杰,马立人.随机引物在细菌DNA扩增及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 1996,20 (1): 43
22 李月娟,马立人. 原位PCR反应对胃炎和胃癌组织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6,20(4): 259~262.
23 刘耀清,马立人等. 生物工程产品中残留宿主DAN检测方法的研究. 中国公共卫行,1997,13 (3): 182
24 刘晓达,马立人. 毛细管等电子聚焦分离蛋白质色谱1997,1:3~11.
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历史lishixinzhi.com)人物生平1937年报考民族革命大学,并在山西参加抗战,曾任记者、编辑。后到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曾任延安县政府第三科科长、1946年调往佳木斯市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这是1986年在我国四川成都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铜立人全高262厘米,像高172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探秘桂北由於知識的欠缺,有的紀念館將人物張冠李戴的事是有的。前不久,筆者的文章採用了一張照片,源於某紀念館,圖片介紹是黃永勝,但有人認為是孫立人。紀念館圖片介紹的是黃永勝黃永勝曾是林
尹立人湖南邵阳人,1938年9月25日生。前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尹俊的儿子。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十期。1976年4月在职台湾陆军第四十七师长,11月在职第一○四师师长。1980年9月在职第二五七师
双立人锅具可以使用煤气灶。具体使用过程如下:1、使用前: 首次使用锅具前,必须先用白醋将锅具清洗一次,然后用热水冲洗,内外擦干后才可以使用。 2、使用中: &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面40公里的广汉市三星堆,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专家从这里发掘出了一座距今4800多年的古城,据检测,这座古城面积约有12平方公里,里面出土了1700多件造
历史军事 他是東方隆美爾,可他為何會給蔣介石軟禁33年-孫立人
孫立人早期興趣並不是軍事,而是擔任一名建築師。他在清華和美國普渡大學學的都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還在美國當過一段時間的橋樑工程師,他很有可能成為一名出色建築人才。孫立人如果繼續做建築行業,有可能會要中
震驚、意外和茫然,也許是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帶給每個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同期的西方文化還沒有出現形體這麼高大、製作這麼精美的青銅人像,在中國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它更可以稱作獨一無二,其實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間
■本報記者彭科峰日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Dennell院士等合作,在《人類進化雜誌》發表了對藍田(
■本報記者彭科峰日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Dennell院士等合作,在《人類進化雜誌》發表了對藍田(